思辨與立場:批判性思維是每一個人都需要的心智技能和特質

2020-12-12 隨風擺動的袖子

我們可以完全客觀地認識世界嗎?世界可能是客觀的,但是我們每個人的人生經歷不同、視野和知識儲備不同,看到的世界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客觀世界和我們頭腦中的世界之間,有一個灰色地帶,這就是思維發揮作用的場所。

通常情況下,我們會忽視思維的存在,以為自己所見所思即是事實。比如,我們看到魔術師把劍插進一個木箱子,而就在幾秒之前,助理剛鑽進這個箱子。我們會下意識地認為,劍會刺傷助理,但事實上箱子裡有機關,助理一根汗毛都沒有傷到。魔術真相大白的時候,你會恍然大悟;但是現實生活中,很少有「真相大白」的時刻,那麼如何避免掉入思維的陷阱?離真相更進一步呢?

一、批判性思考者應該具備的7個特質

無論你處在怎樣的環境和有怎樣的目標,也無論你面對怎樣的問題,只要你能把握住自己的心,就能掌控當下的形勢。約翰·彌爾頓在《失樂園》中說:「心靈自主,天堂地獄皆其定」。那麼心靈自主的關鍵是什麼呢?就是可靠的思維方式。

我們可以輕而易舉地發現「思維」存在的證據。比如說,我們常常會思考:這種情境下,最可能發生什麼?這件事如果失敗了最可能的結果是什麼?如果我想做這件事,最佳的途徑是什麼?思維的日常活動就是處理這些問題。它對我們而言很容易,不容易的是在生活的各個層面都保持高品質的思維。

想要保持高品質的思維,我們需要做自己思維的有效批判者,經常保持批判性思維。那麼,到底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呢?這裡呀,我們不給它下定義。一方面,批判性思維就是要求我們質疑和獨立思考,定義在批判性思考者面前沒有意義。另一方面,這也是作者的一個重要觀點,他認為批判性思維不應該被認為是只適用某些問題的工具,它應該存在於每時每刻,是現代人都應該具備的特質。

所以,首先,我們不定義批判性思維是什麼,而是對比普通人和批判性思考者的不同思考方式,來幫助你更好地理解什麼是批判性思維。

普通人在進行思考時,通常是以自己為中心,或者以社會為中心的;而批判性思維者則總是在剖析自己,反思社會對自己思維的影響。所以批判性思維者在進行思考過後,會主動地去接納自己想要選擇的思想,普通人只能被動的接納社會給自己的灌輸。簡單來說就是,普通人被自己的思維統治;批判性思考者學著如何統治自己的思維。

從這兩種不同的思考方式中,相信你一定能夠更好地理解了什麼是批判性思維。作為一個批判性思維者,除了會跟普通人有不同的思考方式之外,還具備有7個特質:認知謙遜、認知勇氣、換位思考、認知一致、認知堅毅、信賴推理、思維自主。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著名的理論叫做「鄧寧—克魯格效應」,這是一種認知偏差現象,指的是大多數人的自信程度,遠高於本身的認知和能力,很容易認為自己知道很多其實並不知道的事情,而且忽視和掩蓋自己思維中的瑕疵。所以經常高估自己,做出一些「自作聰明」的錯誤結論,這種情況也被稱為認知自負。而認知謙遜就是使我們意識到自身知識的局限性,讓我們對周圍的環境保持敏感。具備認知謙遜的人能注意到自己觀點中的偏差、局限以及自己無知的程度,然後進行修正,使自己更快的走向成功。

具備認知勇氣是指,勇敢地面對那些令我們產生強烈牴觸情緒的思想或觀點,並且公正地對待它們,反面是認知怯懦。有些思想看似是危險和荒唐的,但卻可能是事實;而社會群體堅定捍衛的思想卻可能是扭曲和錯誤的。不過在主觀情感的影響下,人們總是會習慣性地去拒絕那些讓我們「不舒服」的真相,但事實上「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裡」的案例並不在少數。

換位思考就是能夠設身處地站在他人的立場考慮問題,真誠地理解他人,反面就是自我中心。我們常常忽略別人觀點的重要性,總是從自己的立場出發,以假定條件來推理別人的想法。換位思考就是要求我們準確地重構別人的觀點,捋順整個推理的過程,促使我們真正改變看問題的角度。

認知一致的意思是對自己和別人持相同的標準,反面是認知虛偽。我們會對別人應用比對我們自己更嚴格的標準,希望別人可以堅持標準,而自己卻不想遵守,這是典型的「雙標」行為。認知一致要求我們實踐自己所提倡的標準,並誠實地承認自己在思想和行動中不一致的地方。

認知堅毅是指儘管困難重重,但是仍堅持追求知識上的洞見和真理,反面是認知惰性。當某個問題需要持續很長時間才能解決時,懶惰的本能會使我們傾向於放棄。但是,為了獲得真正的領悟,長期與令人困惑的問題作鬥爭是必要的。

信賴推理是指忠於證據和良好的推理邏輯,而非盲目堅持自己的固有觀點,反面是懷疑推理。我們具有將自己的觀點和信念看成是正確的本能傾向。但事實上,有時候它們是無力和扭曲的。推理促使我們通過自己的理性能力去獲得真正清晰、準確且符合邏輯的結論。

思維自主就是堅持獨立思考,反面是思維從眾。社會中心性使我們傾向於不加批評地接受社會主流的觀點,或者依賴權威。思維自主很難形成,因為不管是教育領域、政治領域還是經濟領域,都非常需要大眾的順從,按自己的方式思考是不被歡迎的,且很可能被強勢群體打壓。

這些認知美德相互依存,良好的認知思維不是由某個認知技巧單獨起作用而形成的。一個真正的高階批判性思考者一定是同時擁有這些美德的人。

二、我們為什麼需要批判性思維?

在說批判性思維之前,我們需要先來了解一下自我中心主義。

我們這裡說的「自我中心」,不是我們平時指責別人的時候說的「你這個人怎麼這麼以自我為中心啊!」而是人類本性中的自我中心思維,是所有人都會有的一種思維傾向。

我們的生活往往深植於自己當下的欲望、痛苦、思慮以及情感中。我們追求即刻的滿足,或一種本質上以自私自利為出發點的長遠滿足。我們沒有深層次的動力去揭示自己的弱點和偏見;相反,我們追逐自己的欲求、逃避他人的非難並堅持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評判自己。

這種自我中心思維的傾向意味著,我們很少、甚至沒有真正深入理解過自己的思維和情緒。比如大家都下意識地相信自己對真相有獨特的洞察力,認為自己可以不經思考就能輕而易舉地獲得知識,不付出努力就可以讀懂一本書等等。這其實都是在逃避自我成長的責任。我們大多數思維都是程式固定且簡單化的,就像是一把枷鎖,讓我們成為了自己思維的奴隸。

這種無形的枷鎖對我們的人際關係以及日常生活都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最可怕的是,我們卻對此毫無意識,常常把自己所面臨的困境歸咎於環境和命運。而批判性思維則可以幫我們反思自己的思維過程,了解自己的心智結構,幫助自己成功破局,打碎思維的枷鎖。

我們的心靈有三個基本功能:思維,情感和欲求。

思維的功能是產生意義,讓我們明白生活中各種事件意義的所在,它將事件按照類別進行整理,並為我們找出各個別類的樣例。情感的功能是監控或者評估思維所能產生的意義——評估各類事件對我們的生活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並賦予它們意義。欲求的功能是激活能量以發起行動,它會告訴我們:什麼事是值得為之行動的;什麼事是不值得去勞神費力的。

面對一件事的時候,思維為我們指出事情的發展趨勢,情感告訴我們發展對我們來說是好是壞,欲求讓我們判斷究竟是應該推進到下一步還是放棄行動。因此,我們會體驗到什麼感覺,要看我們的思維賦予了眼前的情景什麼樣的意義。

比如,兩個處於同一條黑暗的巷子裡的人,很可能會有完全不同的感受。一個或許感到壓抑和恐懼,而另一個有可能感到好奇和興奮。出現這樣的差異,其實並不取決於巷子本身,而是取決於他們各自獨特的思維方式。當人們擁有了不同的情感體驗之後,就會採取不同的行動。

因此,可以說思維控制著我們生活的每一個方面。所以,探尋自己的思維,必要的時候進行正向的幹預是十分必要的。批判性思維的學習,就能幫我們逐漸實現這一點。

三、運用批判性思維策略,提升思維品質。

雖然思維很重要,但是在自我中心傾向的影響下,我們很可能正處於「錯而不自知」的窘境當中。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判斷自己的思維方式,到底是對還是錯呢?《思辨與立場》這本書裡,就為我們介紹了如何監測和評估自己思維的方法。

首先,我們可以將思維分為一個個要素,來解構它。如果思維中存在錯誤,就一定會在其中的某個部分暴露出來。

構成我們思維的有8個要素:目的,問題,信息,概念,推斷,假定,意涵和觀點。

我們可以用一個小案例來說明這些要素是怎麼構成了一個思維的。

生活中非常容易出現這樣的爭吵:

女孩子質問自己的男朋友:「說!她是誰!你們兩個是不是在搞曖昧!」

男孩一般都會滿不在乎地回答說:「普通朋友而已,哪裡曖昧了?」

聽到男生這麼說,女生自然會「怒從心中起」,不知不覺就說:「不曖昧,她胃疼告訴你幹什麼呀!你還又是吃藥又是喝熱水的!」

聽到女生這麼說,男生也是氣不打一出來:「偷看我手機?你懂不懂尊重人啊?」

女生聽到男生居然這麼質問自己,更生氣了:「心裡沒鬼你怕別人看啊?不說自己一直行為不檢點!」

這時候的男生已經開始不耐煩了,說:「行了啊,難怪你前男友受不了你,控制欲強!還偏激!這麼點小事就小題大做!」

女生在此時徹底爆發了,高喊道:「你以為你是誰啊!直男癌!把女人當戰利品!得到了就不懂得珍惜!我真懷疑跟你在一起是不是錯了!」

男孩也不甘示弱,反駁說:「我也覺得你根本不像我剛認識你的時候那麼溫柔,善解人意!我們的開始可能就是個錯!」

可能聽了這對小情侶的對話,我們已經不知不覺地站了隊,覺得男孩是渣男,或者女孩小題大做。這時,我們就用思維要素來檢驗一下這裡面的思維,看看到底是誰錯了。

目的:無論男孩還是女孩,都追求著一種成功的浪漫的愛情關係。

問題: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他們遇到了一個問題。對這個問題兩個人的界定是不同的,對於男孩來說,問題是「女孩什麼時候能改掉控制欲和偏激」;對於女孩來說,問題是「男孩什麼時候能停止和別人曖昧」。

推斷:男孩和女孩對於同一個聊天記錄的解讀,明顯是不同的:男孩覺得自己僅僅是對普通朋友的「友好」,女孩則覺得男孩說的話是「曖昧」。

信息:這個情景裡的事實,包括男孩的聊天記錄;也包括另一些關聯性的事實,即男孩以前對待其他女性的行為。此外還包括女孩對待前男友的行為,以及關於她是否是個偏激而且衝動的人的任何事實。

假定:男孩假定自己不存在喜歡其他女孩的可能性,也假定自己有能力鑑別一個人的行為是否偏激,還假定一個溫柔、善解人意的女朋友不應該像女孩一樣。女孩假定男孩的行為與純正的友誼不一樣。兩人還同時假定,對對方過去的了解是準確的。

概念:這個情境中有4個關鍵的概念:曖昧、友誼、偏激、直男癌

意涵:男孩和女孩的推理都暗含著,如果別人對聊天記錄的看法與自己稍有不同,那麼他就應該被譴責。他們都暗含著他們之間的關係是沒有希望的。

觀點:無論男孩還是女孩,都會通過基於自身性別的偏頗觀點來看待對方,都把自己看成是對方的受害者,都認為自己無可指責。

分析完了,我就能夠看出,兩個人的思維其實都不怎麼高明。比如兩個人推斷所依據的信息都太過於片面;兩個人的假定都存在自我蒙蔽;兩個人的意涵和觀點都背離了他們的目的。這就是通過解構思維來分析思維。

當然,想要完成全面、中肯的評估,我們在了解了思維的各個要素之後,還需要掌握評估的標準。所以作者提出了9個思維標準:清晰性、準確性、精確性、關聯性、深度、廣度、邏輯性、重要性和公平性。

首先,我們先說前三個,清晰性、準確性和精確性,這三個標準看似很相近,其實各有各的側重:

清晰性側重考察表達方式是否簡明易懂。清晰性標準猶如一棟房屋的大門,如果一個陳述不清晰,那麼我們就無從判斷它是否準確或重要,無法展開關於它的任何討論,圍繞清晰性我們可以對思維進行反思:可以做更詳細的闡述嗎?可以換個方式表述嗎?可以舉個例子嗎?

準確性側重陳述的真假。我們經常錯誤地呈現或錯誤地描述事情,特別是當它們涉及到重大利益的時候。圍繞準確性我們可以反思:它是真實的嗎?如何檢查它是否正確?有證據證明這個事實嗎?

精確性側重一個陳述是否足夠細緻。比如當我們要去某個地點的時候,信息一定要精確到門牌號才行,否則我們就可能繞彎路,甚至迷路。圍繞精確性我們可以反思:能否再具體一些?能否再提供一些細節?

說完了清晰性、準確性、精確性,我們來說說評判思維的第四個標準——關聯性。一個陳述還可能既清晰又準確也精確,但卻和議題無關。比如學生時代我們經常被告訴,達到熬夜讀書、題海戰術這種努力程度,學習成績就會提高;但是,努力程度不能用來衡量學習的質量,還要看自己的興趣和學習能力,很多學生看起來很努力但成績並不好。這就說明,「努力就一定能獲得好成績」這句話在「努力」和「好成績」之間建立了錯誤的關聯。圍繞關聯性我們可以反思:這個觀念如何與議題相關?這個觀念和其它觀念有什麼聯繫?

除了清晰、準確、精確和正確的關聯性,思維的深度、廣度也非常重要。圍繞思維的深度我們可以反思:這個建議是可行的嗎?執行起來最大的難題是什麼?怎麼解決這個難題?圍繞思維的廣度我們可以反思:另一個觀點背後的邏輯是怎樣的?對方的想法是不是也有積極的意義?還有沒有其他的方式?

舉個例子,如果有人得知你正處在亞健康狀態,就提出建議說「早睡早起,堅持運動」。這條建議是不是既清晰又準確又精確,也和問題有很強的關聯性?但是還是看起來像一句廢話。這是因為它沒有考慮到你亞健康狀態背後更深層次的一些現實,比如你正面臨著巨大的工作挑戰,因此長期失眠;比如你因為經濟上的壓力情緒低落;比如你陷在一段糟糕的感情裡走不出來……聽說你亞健康,就建議你「早睡早起,堅持運動」這種思維其實是缺乏深度的。

如果聽到這個建議的你,你沒有立馬否定,而是能想到,確實可以從改變生活習慣開始調整自己的狀態,不僅如此,清淡飲食、與朋友交流傾訴等等也能減小自己的壓力,從而讓健康狀況更好一點——如果你真的這麼想,說明在這件事上你的思維是有廣度的。

最後,思維還有三個評判標準——邏輯性、重要性和公平性。很多時候我們持有相互矛盾的信念,換句話說,就是思維缺乏邏輯性。圍繞邏輯性我們可以反思:這些放在一起講得通嗎?這些東西如何根據證據推導得出?

還有些時候,我們僅僅陷入那些表面概念和無關緊要的信息,反而忽略了最重要的因素,這是思考缺乏重要性的表現。圍繞重要性我們可以反思:最重要的因素是這個嗎?為什麼有人覺得那個事實更重要?

我們經常在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時,採取雙重標準,這也是思維不成熟的表現。因此,我們將公平性獨立成一個標準。圍繞公平性我們可以反思:我的思維公平嗎?我給某些因素增加權重了嗎?我能從中獲得什麼私人利益嗎?

一個高級的批判性思維者,必定擅於用這些標準檢查自己思維的每一個要素。當你將這些反思養成了一種習慣,把修正自己的思維當成樂趣,你就擁有了強大的思維工具。

提升思維的品質,和提高打籃球、跳芭蕾、彈鋼琴的技能水平是一樣的,首先需要知道「好」的標準什麼,然後就是練習、練習、再練習。一個人不會一夜之間變成技能高超的籃球運動員或舞蹈家,也不可能一夜之間變成一個技能高超的批判思維者。我們在練習的時候會質疑,單調重複的練習到底是為了什麼,但只有到有所收穫的那一刻,我們才能明白之前的堅持和忍耐是為什麼。

批評性思維發展還有一個很大的障礙,就是我們的自我中心主義。自我中心思維和理性思維不同,它是高度自動化的,以無意識和衝動的方式運作。所以,我們必須提起警惕來觀察自己的情緒和行為,當我們意識到以下四種情形出現的時候,就應該停下來,檢查一下自己的思維:體驗到強烈的負面情緒的時候;對某個事物或觀點產生深切認同感的時候;試圖支配或服從他人的時候;遵從了所屬群體的規則或期望的時候。

總結

首先我們講到了什麼是批判性思維,我們介紹了批判性思維者應該具備的認知謙遜、認知勇氣、換位思考、認知一致、認知堅毅、信賴推理、思維自主等7個特性。

其次我們分析了我們為什麼需要批判性思維。一方面,自我中心思維傾向會導致我們自我蒙蔽,誤把偏見當真理,因此,需要批評性思維幫我們識別和校正。另一方面,我們的心靈有思維、情感和欲求三個基本功能,它們相互關聯,思維是基礎,如果我們能掌控自己的思維,就能把握自己的情感和欲求。

最後我們總結了如何運用批判性思維策略,提升思維品質。我們介紹了思維的8個要素——目的,問題,信息,推斷,概念,假定,意涵和觀點,和評估思維的9個標準——清晰性、準確性、精確性、關聯性、深度、廣度、邏輯性、重要性和公平性。還有我們應該對自我中心思維提起警惕的四種情形——體驗到強烈的負面情緒時;對某個事物或觀點產生深切認同感時;試圖支配或服從他人時;遵從了所屬群體的規則或期望時。

相關焦點

  • 善於批判性思考的人,都具備這5項思維特質
    不幸的是: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知道其實並不了解的事情;我們都有錯誤的信念、偏見、錯覺和謬見。當這些錯誤信念受到挑戰的時候,我們都不願意承認自己的思維是「欺騙性的」。我們總認為自己是謙虛的,但往往我們是很自負的。我們不但沒有意識到自己知識的局限性,還忽視和掩蓋這些局限性,這帶來了大量的痛苦和時間浪費。
  • 善於批判性思考的人,都具備這5項思維特質(精闢分析)
    批判性思維是以邏輯方法作為基礎,結合人們日常思維的實際zhi和心理傾向發展出的一系列批判性思維技巧。最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蘇格拉底。在現代社會,批判性思維被普遍確立為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的目標之一。子技能包括歸類、理解意義和澄清含義。
  • 批判性思維(69/99個思維模型)
    理察.保羅,是批判性思維領域的國際知名專家,他所著作的《思辨與立場》是一本非常好的批判性思維書籍。人類以理性自居,並區別於其他動物,但是理性卻一直是人的稀缺之物,非理性才是常態。但是非理性卻會給我們的工作、生活帶來較多負面影響,如何來突破非理性呢?作者指出批判性思維是良藥。在《思辨與立場》一書中,作者不僅指出了理論框架,還給出了落地實操的辦法,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 《思辨與立場》日記1
    我和孫師傅說,當一本書的基礎啃下來之後,後面看得就會快很多,當然也分書。《思辨與立場》第八章和後面實操的部分,我看的比較快,我覺得自己讀書快了,效率提高了,很是沾沾自喜。不過當我現在在寫作的時候,才發現其實這並不意味著什麼。
  • 私讀《思辨與立場》
    【梗概】他們把通俗易懂和實用的批判性思維方法與實際情景和問題相結合,並舉出了豐富而真實的案例。比如,書中指出,人的心靈有三個基本功能,即思維、情感和欲求。思維讓我們弄懂生活的意義;情感監控或評估思維所能產生的意義;欲求引發行動。三者之間存在著密切和動態的關係,其中任何一者都在不斷地影響著另外兩者。
  • 什麼是批判性思維?(上)
    Pascal說,[人是會思考的蘆葦」。然而在這樣一個信息過載的時代裡,形形色色的聲音與觀點魚龍混雜。生活在信息洪流中的我們,應該如何避免隨波逐流,做到真正的獨立思考?或許你可以了解一下「CriticalThinking" —— [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是以一種合理的、反思的、心靈開放的方式進行思考,從而能夠清晰準確地表達、邏輯嚴謹地推理、合理地論證,以及培養思辨精神。
  • 風靡國際教育的批判性思維,中國孩子太需要了
    很多人對其中的「批判」二字,十分敏感,難道批判性思維就是對一切東西保持懷疑,進行抨擊和批判嗎?,心裡都要想想「為什麼」並且對事物保持質疑精神,這就是批判性思維最重要的邏輯。他們認為,學校的課程必須包含幫助學生獲得在多元文化條件下批判性和創造性分析的技能,獨立思考,集體工作的技能。
  • 如何成為一個有批判性思維的思考者?
    首先本文提到的批判性思維是一種人格特質,而不是一種技能。傾向批判性思考世界的人往往擁有恰當的性格特徵。以下七種習慣,可以讓你在正確的方向上改變自己的性格。習慣二:不要急於下結論一個具備好的批判性思考者有不急於下結論的習慣,尤其是在缺乏數據的情況下。只有當他們對一個話題進行了一定深入研究,並且能夠用合理的推理來證明自己的立場時,他們才會做出判斷。
  • 錢穎一:批判性思維的真諦
    批判性思維是人的思維發展的高級階段,它有兩個特徵:第一,批判性思維首先善於對通常被接受的結論提出疑問和挑戰,而不是無條件地接受專家和權威的結論;第二,批判性思維又是用分析性和建設性的論理方式對疑問和挑戰提出解釋並做出判斷,而不是同樣接受不同解釋和判斷。這兩個特徵正是分別針對「無知的確定性」和「有知的混亂性」的,因此批判性思維不同於這兩種思維方式。
  • 批判性思維與語言教學相融合
    內容摘要:批判性思維,又稱思辨能力或審辨式思維。有學者認為,批判性思維包括自我調控能力,分析、推理、評價等思辨技能的綜合運用以及好奇、開放、自信、正直、堅毅等人格品質。  批判性思維,又稱思辨能力或審辨式思維。有學者認為,批判性思維包括自我調控能力,分析、推理、評價等思辨技能的綜合運用以及好奇、開放、自信、正直、堅毅等人格品質。
  • 世界讀書日|中學教師提倡批判性閱讀:強調獨立與思辨
    餘黨緒說,「比如辛棄疾,抗金英雄、壯志難酬、悲憤壓抑……幾乎在每一首辛棄疾的詩詞解讀中,我們都能看到這一堆辭藻,給人的感覺,辛棄疾這一生,除了抗金以及隨之而來的「悲憤壓抑」,其他都是空白。一個豐富多彩的人,就這樣變成得偉岸但蒼白。所以,我們需要批判的閱讀態度,不是跪著讀,而是站著讀。」
  • 國內外學者對批判性思維在語言學習中運用的研究
    批判性思維是現在的學生需要掌握的一種能力,現在主張的教育改革,提倡素質教育,也特別強調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英語學習中,也十分重視學生的思維能力訓練,許多教材中也有許多環節,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 真正的高手,都具有批判性思維
    我們大多數人都沒有完全表現出自己思維發展的潛能。我們有巨大的潛力,但是我們的潛力絕大多數仍處於休眠和未開發狀態。思維技能的進步就像打籃球、跳芭蕾舞或者吹薩克斯的進步一樣,沒有有意識的投入和學習是不可能做到的。只要我們還認為當下的思維水平是理所當然的,我們就不會進行提高思維的練習。
  • 原來這就叫 「批判性思維」!
    有這麼一個意味深長的段子:「大腦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但你意識到沒有,這可是大腦讓你這麼想的。」 我們本身就活在川流不息的思緒和念頭裡,每分每秒都在思考。這帶來的壞處是,你很少會有意識地覺察到自己在思考,就像你很少意識得到你正在呼吸。如果你意識不到在思考,當然也就意識不到思考的局限。
  • 構建批判性思維的六個階段,讓孩子保持清醒和擁有自我意識
    思想獨立、明辨是非,不輕信不盲從,這是一個成熟思想應該具備的特質,家長在培養孩子的時候也希望孩子能如此。但事實上,很多家長也做不到這種程度,擁有批評性思維。所謂批判性思維是對待事物的全面解析,相比批評性看待問題,批判性思維更多地從評論角度來分析具體事物,從而避免片面和一知半解。
  • 《批判性思維》掌握一種思想技能
    我們經常聽過這個詞「批判性思維」,學校的老師們也總是說要讓我們養成批判性思考的習慣,不能人云亦云。而且在我們這個時代信息的洪流每天都在向我們撲面而來,並且其中夾雜了很多謠言並且很容易被識破,但是依舊每天有很多人交著智商稅到底什麼是批判性思維?我們應該怎樣獲得這項技能呢?
  • 「深度思考」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如何培養一個人的批判性思維?
    今天我們經常面臨的一個問題是:如何在信息海洋中篩選出有價值的信息,以及如何避免錯誤的信息左右我們的大腦。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獨立思考與質疑精神——這也是批判性思維的核心原則。缺乏批判性思維容易導致輕信和盲從。關於這一點我們在社交網絡上可以找到不少例證,看看朋友圈裡被大量轉發的謠言以及漏洞百出的成功學和雞湯故事就知道了。
  • 批判性思維修煉書籍2-《批判性思維工具》
    《批判性思維工具》一書的核心內容,如果用一句話概括就是:要成為一名批判性的思考者,就需要將9個思維標準,應用到8個思維元素中,發展出特定的7個思維特質,從而讓自己成為一名高級的思考者,甚至是完善的思考者。這是一個高度概括的總結。
  • 批判性思維是綜合素質的核心
    不管是國家層面提出的中小學生核心素養,還是學校層面提出的批判性思維,都是落實學生思維培養的重要手段。對一個問題的重視是一回事,採取的方法是否切實有效則是另一回事。對於這樣一個新的命題,既沒有準確的定義與學術界定,也缺乏現成的即用性經驗參照。雖然各地都進行了許多的嘗試與探索,但真正的效果還有待商榷!
  • 批判性思維,其實就那麼五句話
    大部分人都覺得是對的,就是對的嗎?你有沒有點批判性思維?」這使得我常常在想,批判性思維究竟是什麼?為此特意去查了一些書籍,包括成為美國大學教材的《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工具》、《學會提問》以及前段時間因為樊登讀書會講書而一度大火的《思辨與立場》,終於了解到一些基本理論,對批判性思維有了初步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