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就叫 「批判性思維」!

2020-12-12 騰訊網

批判性思維

我們的思考自由度,受兩件事限制。

第一是知識面局限。如果你沒接觸過天體物理學,那蟲洞的假想就不是你能提出的。你要是不懂日語,你的思考結果當中不會包含wabi-sabi這類日式美學理念。你不會做菜的話,也想不出怎麼從無到有端出一盆佛跳牆。

第二是思維方式局限。我們回答一個問題:假設一個姑娘26歲,你有沒有辦法瞬間讓她變成16歲?一種思路是:對她的年齡改用二十進位。

你看,誰規定我們必須要用十進位來計算年齡?只不過是,當你擁有了十進位這種知識的同時,你也擁有了一種思維定勢。

有這麼一個意味深長的段子:「大腦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但你意識到沒有,這可是大腦讓你這麼想的。」

我們本身就活在川流不息的思緒和念頭裡,每分每秒都在思考。這帶來的壞處是,你很少會有意識地覺察到自己在思考,就像你很少意識得到你正在呼吸。如果你意識不到在思考,當然也就意識不到思考的局限。

近些年,思維模式十分熱門。在眾多的思維方法當中,批判性思維最受關注。

許多人看到「批判」二字,就本能地將之和批評甚至吵架畫上了等號;至少,也會覺得這是一種激烈的思維模式,咄咄逼人,讓人緊張。

這是我們對批判性思維認知的一大誤區。

實際上,批判性思維並不是直接地去反對什麼。它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技能,在西方的教育體系中,批判性思維被普遍確立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標。換言之,這是每個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都應當具備的思維模式。

那麼究竟,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呢?

批判性思維是一種評估、比較、分析、探索和綜合信息的能力。其中「批判」指的是審慎地判斷,所以僅僅持有與他人或主流不同的觀點並不是批判性思維。

最早給出「批判性思維」定義的人是美國哲學家約翰·杜威。杜威在《我們如何思考》中稱之為「反思性思維」(reflective thought),並做了這樣的定義:

(反思性思維是)對觀點和被認同的知識所採取的主動的、持續的、仔細的思考;其方式是探究知識具備什麼樣的支撐,可以得出什麼樣的結論。

目前最為通行「批判性思維」定義來自教育家羅伯特·恩尼斯,他認為這是一種理性的、反思性的思維,其目的在於決定我們相信什麼和做什麼。

從這個定義來看,批判性思維是一種建構性的思維,一種實踐取向的思維,並不代表對他人論點的一味詰難。

我們習以為常的認知過程,往往會不求甚解,聽過一件事就是知道了。有些人稍微想的深一點,會想辦法搞清楚事情的前因後果,用因果聯繫的形式去理解這件事情,但也就僅此而已。

批判性思維要求不能夠僅僅停留在對信息的盲目吸收這一層級,而是要進行分析、比較與評估,全面地審視之後再去得出自己的認知。

從這個角度來說,批判性思維當然也是一種具有質疑與反駁傾向的思維;但是,這種質疑與反駁首先是「理性」的,它不以單純的肯定或否定為目的,而以合理的判斷為宗旨,以建構與發展為方向。因此,它的質疑與反駁是基於實證與邏輯的,是基於自我反思與理性自治的。

也就是說,批判性思維不是辯論的吵嚷,也不是對他人觀點和人身的批評攻訐,而是運用邏輯工具對自己的思考進行精煉的過程。

舉一個例子,很多人都有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維方式。在新聞熱點事件中,非此即彼的道德綁架處處可見:你在這個問題上支持日本,你是不是不愛國?販賣兒童罪大惡極,死刑你竟然不支持,你為何這麼冷血?

其實,愛國與是否支持某國家的某個具體舉動沒有直接關聯;法律代表著程序正義,並不是傾瀉憤恨的工具,是否判處死刑,需要足夠的證據支撐,並依照嚴格的審判方能認定。

這種思維方式就像「不好好讀書將來就要掃大街!」以及「是中國人就轉發!」這樣的粗陋觀點,無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現實世界。

批判性思維的要點,就是「理性考察之後再決定」,「理性考察」才是開鎖的鑰匙;它的內容,或者我們說的「探究和實證」,「好論證」,才是批判性思維的心臟地帶。

對批判性思維的使用者來說,探究的出發點是什麼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探究過程的公正、開放和全面性。不管思維的過程是為了找錯,還是要找正面證據增強信心,只要在思維過程中遵循全面多樣,公正開放的原則,那麼不管最初意圖是什麼,最終正反兩面的觀念都會被包括進來,自然會得出切中肯綮的結論。

說到這裡,還不得不談談批判性思維在西方思想史當中的起源。

批判性思維最早起源於蘇格拉底的思想和討論方式——「蘇格拉底問答法」。

我們知道,蘇格拉底是古希臘最著名的哲學家之一。「批判性」(critical)這個詞源本身就來自希臘文「kritikos」,意思是辨別力、洞察力、判斷力,引申義有敏銳、精明的意思。

蘇格拉底被稱為「真理的助產士」,這一方面是緣於他的謙虛,認為自己是無知的;更重要的是他進行討論與表達的方式。蘇格拉底很少進行長段的論述,對話式、討論式、啟發式的教育方法更令他中意。他經常做的是通過雙方辯論、向對方提問,揭露對方回答問題中的矛盾之處及推理缺陷;或是提出反例,引入更為深入的思考。

蘇格拉底問答法是邏輯推理和思辨的過程,它要求對概念和定義進行進一步的思考,對問題做進一步的分析,而不是人云亦云,只重複權威和前人說過的話。這是非常寶貴的精神,它意味著人類在數千年前就已經可以運用思維的武器,獨立地認識世界與自我的樣貌。

而時光跨越千年,我們現在已經對批判性思維有了深入而全面的認知。我們可以看到,具有批判性思維的人,在認知方面往往具有如下幾方面的能力:

▌發現問題,收集信息,分析數據,評估證據的能力;

▌鑑別個人主張和邏輯判斷之間差異的能力;

▌能夠發現普遍規律,並評價其邏輯嚴密程度的能力;

▌正確清晰的進行推理,並有效解釋結論的能力。

一個具有批判性思維的人,在思維方面也會有很多特點,比如:不草率,不盲從,對問題深思熟慮,保持好奇心和質疑的態度;意識到偏見與歧視的存在,並注意克服這些偏見對判斷的影響;態度寬容開放,理性地看待各種觀點,理解他人,願意修正自己的觀點等。

對於他們來說,訴諸權威的論證方法是不應全信的,不會輕易做出因人廢言的判斷;也不會張冠李戴地把刻板印象和錯誤的認知投射到論證中去。

基於這些特質,我們發現,批判性思維不僅僅是一種能夠提高效率的思維工具。偉大的智者們使用它構造了我們的歷史和世界的清晰認知,構造了我們的哲學和文化體系,這也是批判性思維之美所在。

由此可見,批判性思維是構築文明的重要思考方法。可是,我們仍然對它充滿無知和誤解,更別說利用它提升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完)

【方略書院】閱讀推薦

往期薦讀

相關焦點

  • 批判性思維與思維基本功
    在恩尼斯的定義中,既把批判用於思維的產品,也將其用於思維的過程。用於思維產品最常見的批判形式是批判性閱讀。閱讀是職業學習者的一項重要工作,如果我們只是把所讀到的東西機械地轉錄到腦子裡,這種閱讀就不是批判性的。
  • 批判性思維到底是什麼?這本書會給你答案!
    今天跟大家聊聊一本有關商業思維的暢銷書,書名叫《這次會用批判性思維了》。這個書名兒,看上去非常接地氣兒。我跟編輯聊了一下,書名果然是為了能多賣書才另外改的。全書內容有兩種,一種是思維方式,一種是商業案例。其中跟多思維方式和模型,不但能用來做商業論證,也可以用來說服別人,或者用來寫作,形成有邏輯的文本。從這個角度來說,這本書的適用範圍不應該僅局限於商務人士。那麼,到底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呢?讀完書後,我認為所謂的批判性思維,說到底還是邏輯思維和科學思維。
  • 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這七種方法值得嘗試
    」 儘管這些年聽到了這麼多關於批判性思維的東西,我仍然不能給它下一個定義,並且我不能說應該如何去進行批判性思考。這看起來是一種老師希望我們能在課堂裡「順便」就學會的東西。而當我發現我們大部分人都學習了它,並且是有意地學習了它,我決定自己研究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是什麼?我們是如何做到的?為什麼它很重要?
  • 批判性思維的教學轉化
    批判性思維的目的不是「否定」許多人認為,批判性思維的根本取向是「批判」,最終目的是「否定」,這是對批判性思維最嚴重的誤解,客觀上限制了批判性思維在國內被接受和推廣。
  • 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如何培養自己的批判性思維?
    什麼是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是指對他人或自己的觀點、做法或思維過程進行評價、質疑、矯正,並通過分析、比較、綜合,進而達到對事物本質更為準確和全面認識的一種思維活動。人是很容易受暗示,受誘惑的一種生物,沒有批判性思維的人,會任憑各種誘惑的擺布,輕易受情感、貪慾、無關考慮、愚蠢偏見等的幹擾。而有批判性思維的人善於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尋找解答方法,形成自己的意見、做出決定、形成結論。如何培養自己的批判性思維?
  • 聊聊「批判性思維」的教育實現
    第二天又傳來喜訊:原來班上大部分學生都因為這題丟了分,原因是老師在考前複習的時候有一道題講錯了。結果當時認真聽講的孩子們都做錯了,反而是平時學習一般的孩子做對了。朋友的孩子說,當時,老師講的時候她也覺得有點不對勁,不過還是按照老師說的答案做了。這是一個典型的批判性思維的應用場景。如果孩子具備足夠的批判性思維,當感覺到老師講的不對勁的時候,應該及時提出質疑,與老師溝通,直至弄清問題。
  • 批判…批判…批判性思維,到底是什麼?
    因此,激發批判性思維對我們獨立思考極為重要。那麼,「批判性思維」究竟是什麼?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助你一探究竟。文/ 華章心理(ID:hzbookxl)他時刻與自己的閱讀材料進行互動,目的就在於批判性地評價所讀的材料,並在客觀評價的基礎上得出自己的結論。別人的話中如果有什麼不合理的地方,它們並不會自動跳到你的眼前。作為讀者或聽眾,你必須要積極主動地去查究才行。要做到這一點,你就需要不斷地提問題。最好的查缺補漏方法就是批判性地提問的策略。
  • 批判性思維是綜合素質的核心
    思維是創造性的過程,是從無到有,因為那個最終形成的判斷是創造性、新生的;也是從有到有,因為形成判斷的材料是原來就存在於頭腦中的。批判性思維是一種反思的思考方式。批判性思維決不對絕對化的結論簡單接受,它會進行反向的思考,喜歡從結論往發端進行推理,對事物發展各個階段的現象進行本質性的思考,以已獲得的知識經驗來驗證其科學性與準確性,儘可能思考事物在任何一個階段發展變化的多種可能性,是一種發散性的創造性的思維。
  • 批判性思維教學
    對於絕大多數高中政治教師而言,對「批判性思維」這一概念並不會覺得陌生,但是對這一概念有如此全面的理解並把它作為學生的一種能力和素養,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時刻有意識的去培養,卻不是每個政治課教師都能夠做得到的。這一講座,讓我受益匪淺。最大的益,便是讓我深刻認識到,學校教育,無論是從個體還是從社會出發,都必須把批判性思維作為重要的培養目標。
  • 批判性思維修煉書籍2-《批判性思維工具》
    我讀過的第二本批判性思維方面的書是《批判性思維工具》,這本書的作者是理察·保羅和琳達·埃爾德。《批判性思維工具》一書的核心內容,如果用一句話概括就是:要成為一名批判性的思考者,就需要將9個思維標準,應用到8個思維元素中,發展出特定的7個思維特質,從而讓自己成為一名高級的思考者,甚至是完善的思考者。這是一個高度概括的總結。
  • 圖解:批判性思維
    本書從批判性思維的角度講述提問技能,讓你換個思維方式,找到你真正需要的東西。十大關鍵問題分別解釋:精彩書評★這本《學會提問》是一本非常經典的批判性思維讀物,很出色地完成了傳授批判性提問的技能這一目標,既簡潔又全面,實踐指導性強,會對同學們提供很大的幫助。
  • 批判性思維:教師應具備的專業素養
    有人說,推進批判性思維培養存在一些困境。但嚴格來說,批判性思維的培養並沒有遭遇困境。因為遭遇困境的意思是,原來好好的東西後來走著走著陷入不太好的境地。批判性思維在西方教育體系早就成為課程體系中最重要內容之一,在中國似乎才剛剛起步,所以我們面臨的其實不是困境,而是阻礙它起步和上路的因素。推動批判性思維教育,在於排除和突破那些不利因素的存在。
  • 批判性思維專題|張建軍:批判性思維培育的演繹邏輯之根
    經過多年探索與討論,關於在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均須強化批判性(審辨性)思維能力與素養培育,已逐漸達成社會共識。近年關於「核心素養」的討論,也使這一共識得以彰顯。鑑於邏輯與批判性思維的密切關聯,這種新的發展態勢為進一步強化我國邏輯基礎教育提供了新的有利條件。
  • 《學會提問》:你的批判性思維啟蒙書
    一次偶然借到一本書,叫《批判性思維指南》,頓時有了興趣。讀完以後,心情簡直可以說是歡欣雀躍,到處向周圍的同學們推薦。為什麼我要推薦一本叫《批判性思維指南》的書呢?是覺得周圍的生活太平淡,希望大家都加把勁,互相批判嗎?當然不是。「批判性思維」是英文Critical Thinking的漢譯,它強調的不是批評和反對,而是分析、推理、判斷與決策。
  • 什麼是批判性思維?
    這篇文章主要講的就是什麼是批判性思維,這個名字可能大家都聽說過,但是準確來說的話,沒有很多人去了解。這將成為代表中國人,尤其教育界深刻反思的批判性思維的難題。我們經常在網上會聽到人云亦云,缺乏事實支撐的事情。首先會經常散播些謠言,然後刪,煽風點火,甚至延長了壽命的生命力。但是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保持的對事物的。客觀看法。不要被網上的一些謠言或者觀點,給同化了。
  • 錢穎一:批判性思維的真諦
    批判性思維是人的思維發展的高級階段,它有兩個特徵:第一,批判性思維首先善於對通常被接受的結論提出疑問和挑戰,而不是無條件地接受專家和權威的結論;第二,批判性思維又是用分析性和建設性的論理方式對疑問和挑戰提出解釋並做出判斷,而不是同樣接受不同解釋和判斷。這兩個特徵正是分別針對「無知的確定性」和「有知的混亂性」的,因此批判性思維不同於這兩種思維方式。
  • 創新離不開批判性思維
    作為強有力的理性思維工具,批判性思維應運而生。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對批判性思維往往存在兩種誤解。一種是認為批判性思維旨在發現他人而非批判性思維者自身的思想或行為錯誤。其實,「批判」在這裡是中性詞,在很大程度上也可理解為「評論」。因此,批判性思維不是人們所誤解的對人不對己的「找茬思維」。另一種是認為批判性思維是懷疑一切、否定一切的破壞性思維。實際上,批判性思維並沒有試圖否定一切。
  • 不懂批判性思維的人,很難做出好決定
    我是宋旭嵐,今天我和你一起精讀《學會提問》這本書的第1章「正確提問的方法和好處」和第2章「幹擾批判性思維的障礙」。在發刊詞中你已經知道,優質提問的背後是批判性思維。那麼,什麼是批判性思維?我們要學習和練習的究竟是什麼呢?
  • 留學Critical Thinking及批判性思維的應用
    Critical Thinking,中文叫「批判性思維」,在講究標準化答案、唯一性答案的中國教育體系裡,是屬於非常稀缺的,如果想要了解它,我們首先要知道它是什麼。什麼是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是一系列的認知和知識性技能的總括,批判性思維不是為了批判而批判,而是通過分析和評估做出更好的判斷。
  • 微觀經濟學所培養的思維方式 ——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
    學科中的思維角度   任何一門學科說深了都是思維方式,理工科簡單一點,都是追尋存在、正確和精確,問題擺在那裡,找到一個固定的答案。社會科學就相對複雜很多,社會科學的問題不是擺在那裡,而是需要學者自己去提,答案也並不固定。這就意味著不同的思考角度會有不同的答案,而這個不同的思考角度就形成了學科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