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tical Thinking,中文叫「批判性思維」,在講究標準化答案、唯一性答案的中國教育體系裡,是屬於非常稀缺的,如果想要了解它,我們首先要知道它是什麼。
什麼是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是一系列的認知和知識性技能的總括,批判性思維不是為了批判而批判,而是通過分析和評估做出更好的判斷。在學術寫作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對其他研究者的結論有一個清晰的和確信的接受或者拒絕。
第二,適當地闡述為什麼其他研究者的結論會被接受或者需要被謹慎對待。
第三,能清晰地陳述觀點,給出自己的證據,並引出結論。
第四,能認識到你自己的證據論證和結論的局限性。
在海外的教育中,老師最常跟孩子說,當別人告訴你什麼事兒的時候,要問問自己:
Who - 這是誰在說?熟人?名人?權威人士?想想看,誰在說這句話,重要不重要?
What- 他們在說什麼?這是一個事實(fact)還是一個想法(opinion)?他們說話有足夠的根據麼?他們是不是有所保留,有的話出於某種原因沒說出來?
Where- 他們在哪裡說的這些話?在公共場合,還是私下裡?其他人有機會發表不同意見麼?
When-他們什麼時候說的?是在事情發生前、發生中,還是發生後?
Why- 為什麼他們會這麼說?他們對自己的觀點解釋得充分麼?他們是不是有意在美化或醜化一些人?
How-他們是怎麼說的?他們說的時候看上去開心麼?難過麼?生氣麼?真心麼?僅僅是口頭表達的,還是寫成了文字?...
對外界言論進行過濾和思考,是海外教育的一大特點。
為什麼批判性思維很重要呢?
有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學生可以獲得更好的分數,不那麼依賴聽課和課本,能夠創造知識,甚至評估,調整和改變社會中的結構。批判性思維者的優勢可以幫助你在你的教育,職業和個人生涯中解決問題,有效地提升你在溝通觀點和理由方面的能力,使你具備在一個快速變化的全球經濟中管理改變和創新的能力,鼓勵你使用跨學科知識,並對人和他們工作的領域有更為寬廣的理解。
如何開始進行批判性思維
簡單來說,培養批判性思維就是培養「如何思考」和「思考什麼」的過程。培養批判性思維的能力,首先是要學會區分事實和觀點。
事實:就是可以反覆證明的東西,關鍵詞有:科學概念,數字,日期,歷史事件,信息文等。
觀點:是一個人的感受或者想法,關鍵詞有:我覺得,我想,我相信,最...等等。
接下來,拿冰激凌舉個例子:
關於冰激凌的事實:冰激凌很涼;吃完一個冰激凌,要吃大約50口;用牛奶可以做冰激凌。關於冰激凌的觀點:巧克力口味的冰激凌最好吃;每個人都喜歡吃冰激凌。
批判性思維在學術寫作中應用
批判性思維包括從描述到分析再到評價的整個過程,下面是一個批判性思維的模型圖
應用在學術寫作中是這樣的:
描述一般是用於介紹你所研究的課題
第一步就是確定題目,比如essay的標題,包括副標題,或者在某一段你想要探討的一個觀點。
第二步就是定義術語,並確定問題或者說是議題,第三步包括普遍的背景信息,在introduction部分我們經常會需要寫到一些普遍的背景信息,接下來就是找一些情境資料,就是相關的一些內容。
分析形成任何深度研究的主要部分,分析包括的問題類型有
怎麼樣
為什麼
假使……將會怎麼樣
怎麼樣問題就是思考事情是用什麼方法操作的,為什麼問題是找出理由,這些答案我們從一些具體的理論和調查結果中找到,比如說從學術雜誌,出版書,研究報告或者政府文件等出處找到這些理論數據。假如的問題可以幫助我們考慮可能存在的影響或者某個特定行為的結果會是什麼。
評價是把我們引向結論或者建議的。常見問題類型包括那又怎麼樣和接下來會怎樣。
那又怎麼樣問題是評價價值和意義的,並區分重點或非重點因素,為自己的立場辯護並說明意義。接下來怎麼樣問題第一是評估你的論證發現的或者給出的建議和預測,第二是幫助你考慮計劃更多細節的行動,尤其是在一個商業報告中。
批判不是批評,批評是一個負面的過程,是為了找出錯誤,而批判性分析同時又正面和負面,我們需要權衡對一個論點的支持和反對的論據,怎麼去權衡呢,就涉及到解釋,評估一個觀點或者理論,並且把這個觀點和理論與其他的觀點和理論進行對比。對比或者比較的目的是表明一個看法或者為了一個目標服務,也是批判性思維的一個體現。
Critical thinking是每個中國留學生初到國外都必然經歷的一個cultural shock。幾乎每一位講師布置給學生的第一篇學科論文都是去批判本領域裡非常權威的一篇學術期刊,從這項學術研究的選題到文獻綜述、到抽樣、到數據收集、數據分析、直至最後的結論, 一步步都必須挑出錯誤或者局限性。這讓剛開始學習的中國學生手足無措,不知道該如何準備。不如利用好這個假期和考而思的老師一起學習這門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