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維?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2021-02-20 學在溫哥華


來到北美後,我經常看到一些高頻詞,如critical thinking、leadership、社區服務等,後來發現它們是北美教育系統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很多人曾經的成長環境中稀缺的內容。今天,讓我們撥開迷霧,一些先來了解critical thinking。即使自己沒有能力去推動孩子習得critical thinking,至少不要去扼殺它。

在國內外,Critical Thinking(國內翻譯成批判性思維)是大熱詞彙,已經走入很多國家和地區的教育體系,比如美國於1994年正式將Critical Thinking列入全國性教育目標,BC 省新教學大綱指出「每個學生都將在協作、批判性思維和溝通方面獲得實踐經驗,而這些技能是他們在大專、大學以及工作中獲得成功所必需的」。有一天,當我認真地去探究「批判性思維是什麼?」的時候,吃驚地發現自己理解偏了。我想,很多朋友可能和我一樣犯瞭望文生義的錯誤,故而覺得有必要分享我了解和理解的critical thinking。

個人認為「批判性思維」是個不能反映critical thinking 本義和內涵的翻譯。這個翻譯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質疑一切、對立、對抗、否定、criticism,然而這並不是「critical thinking"的初衷和主旨。這個廣泛流行的中文翻譯產生於1935年,那時國人還不知現代意義的「critical thinking"為何物。現在所討論的概念是1941年提出,1990年後才普及的(《Critical Thinking 的翻譯問題》,見香港立法會相關文件)。翻譯上不能恰如其分是否也表明我們國內缺乏這種思維滋生的土壤?

關於critical thinking的定義,這裡引用1990年美國哲學學會運用Delphi法(結合反覆詢問調查、專家意見和直觀結果的方法)達成共識後給出的綜述,大致內容如下:

它是一種有目的而自律的判斷,並對判斷的基礎就證據、概念、方法學、標準釐定、背景因素層面加以詮釋、分析、評估、推理與解釋……有這種思考能力的人凡事習慣追根究柢,認知務求全面周到,判斷必出於理據,心胸保持開放,態度保有彈性,評價必求公正,能坦然面對主觀偏見,判斷必求謹慎,且必要時願意重新思量,對爭議點清楚了解,處理複雜事物有條不紊,蓃集相關資料勤奮不懈,選取標準務求合理,專注於探索問題,而且在該問題該環境許可的情況下堅持尋求最精確的結果。

BC省教學大綱對critical thinking 能力的解讀(https://curriculum.gov.bc.ca/competencies/critical_thinking)是這樣的:

Critical thinking involves making judgments based on reasoning: students consider options; analyze these using specific criteria; and draw conclusions and make judgments. Critical thinking competency encompasses a set of abilities that students use to examine their own thinking, and that of others, about information that they receive through observation, experience, and various forms of communication.

簡言之,critical thking是邏輯清晰嚴密、明辨性的思考,是有目的的自我規範、自我校準和判斷。它主張理性質疑,而非沒有依據的感性質疑。胡適提出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就蘊含了critical thinking 的思想。具體到翻譯上,宋國明覺得「critical thinking這個概念的翻譯可以直接取自《中庸》的慎思明辨四字」。還有一些希望能夠表達其本義的翻譯,如審辨性思維、明辨性思維、辨議性思考、明審性思考、嚴謹性思考等。本文選用審辨性思維這一翻譯。

審辨性思維利於產生新知和創見,可以優化決策、推進思考,於個人成長、社會發展的好處顯而易見。在北美,審辨性思維是北美教育系統的重要組分,廣泛滲透於各科目的學習中。不過,習得和培養審辨性思維不易。一部分原因在於思考者自身局限,如有偏見、固執個性、個人利益至上、知識積累不足,部分原因來自外部群體,如家庭或同伴壓力、從眾心理等。

審辨性思維缺失的表現很多,一個有趣的例子來自網絡上看到的一篇文章Critical thinking in children: Are we teaching our kids to be dumb?  :

《米奇妙妙屋》某一集中,米妮為別人準備了一個禮物蝴蝶結,但忘記把她放在哪個盒子裡了。盒子有大中小三種尺寸。米妮示意蝴蝶結比第一個盒子大些,尺寸與第二個盒子相當,於是推斷,禮物應該在第二個盒子裡。


蝴蝶結難道不可能在第一個或第三個盒子裡嗎?其實都有可能。如果摺疊下,當然可以放到第一個盒子。或許節目中的問題應該改為:蝴蝶結放在哪個尺寸的盒子剛剛好?

也許你覺得我們小題大做。確實,人生有許多放鬆、肆意、愛誰誰的時候,那時大可不必言必稱審辨性思維。但在課堂上、求知時、思想成長時,審辨性思考的缺失讓我們的教育多麼黯淡無光。以下一些情形想必我們熟悉:

孩子們從小被要求做乖孩子、乖學生。「真乖!」是我們成人經常從嘴裡冒出的讚美語。

學生對教師、教材等權威尊重有餘。

教師、家長反覆說教,言之鑿鑿,都說是為了孩子。孩子們只有洗耳恭聽的份兒。

課堂上,不允許學生打岔和接話,這被認為很不禮貌。

大學課堂上鴉雀無聲。老師提問時,學生把頭埋得很低很低。如果老師問,「還有什麼問題要問嗎?」,下面一片靜默。老師在心裡後悔一萬次,「我幹嘛問這一句?」

很多文科課程考試都有標準答案,背、背、背,最好一字不漏。

很多本科學生論文嚴重缺乏個人思考成分。

我來到北美後,雖沒有親歷北美高等教育,但在上過的課、聽過的講座、參加的會議中,經常能看到的一個現象是,講者鼓勵有問題隨時問,隨時插話。他們還經常問:「還有什麼問題嗎?」,而聽者也絕不客氣,隨時插話和提問。每每這時,你真感覺矜持不是啥美德,露怯也沒啥不好意思的。

在這裡,學生從小不怕老師。我家寶貝二歲多時很是「野」,總不跟小夥伴一起遊戲。他的老師從不因此「收拾」他,後來他自覺融入群體了。前幾天,他參加一個小學的語言測試,主考老師相當甜美和耐心,孩子居然輕撫老師的頭髮跟她玩。我在心裡直犯嘀咕,「寶貝兒,你也太放鬆了!」北美長大的孩子給我們的印象是很外放和熱情的。的確,在一種寬鬆、寬容、鼓勵提出「異見」的教育環境下,孩子們是很敢思考和表達自己的。這也不難理解為什麼很多北美孩子小時候看上去學習沒那麼好,長大後非常出眾和有創見。好的思考模式的確可以讓我們個人和社會長期受益。

即便如此,很多北美學者、教育者仍然認為北美的教育系統缺乏審辨性思維,尤其在大學階段。教師也存在自身審辨性思考能力不足的問題,更難給予學生深入的指導。美國審辨性思維開拓者恩尼斯甚至認為「在我們的學校。審辨性思維尚處在幼兒期」(《教育呼喚批判性思維》,《中國教育報》)。可見,發展審辨性思維還有多麼漫長的路要走。

如果您已經了解什麼是critical thinking,並希望幫助孩子習得這一思考習慣,請繼續關注後續相關文章。我們還會進一步分享關於審辨性思維培養的文章,希望能給大家更多參考。

本文為原創,轉載需經作者同意,可加「greattry-xiaole"諮詢轉載事宜。


歡迎關注「學在溫哥華」,我們是一群學習型爸爸媽媽和寶貝。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相關焦點

  • 【譯家之言】批判「批判性思維」——談談英文critical thinking一詞的中文翻譯
    我個人覺得這是惡譯劣譯,不願意用它,但我又不能在整篇博文裡不斷中英夾雜地老說critical thinking critical thinking,對不對?無法可想,我只能先批判一下「批判性思維」這個翻譯,說明它何以是個惡譯劣譯,然後才能舒舒服服的、心安理得的,用我認為較妥貼的翻譯「審辯式思維」來指critical thinking。
  • 如何在Essay寫作中運用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
    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沒有它,論文寫作會是什麼?事實上,沒有critical thinking,essays將是高度不合邏輯的。critical thinking允許你挖掘表面來理解和闡明一個主題或觀點。換言之:如果你想用自己對問題的智慧和權威的把握來影響別人並給別人留下深刻印象,你必須善用那些批判性思維技巧。
  • 微觀經濟學所培養的思維方式 ——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
    新東方網>留學>留學考試>AP>正文微觀經濟學所培養的思維方式 ——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 2016-08-29 10:48 來源:
  • 淺談對critical thinking及其中文釋義常見理解誤區
    2017年初,筆者問卷調查了30位同齡學生對該問題的理解。測試結果同樣值得我們反思和評價。由此,筆者想在本篇文章中試著闡釋對critical thinking* 和critical含義的正確理解,不贅述其由來和具體內容。但由於水平所限,僅拋磚引玉,望讀者們批評指正。* critical thinking曾被人縮寫為CT,但未被公認.
  • 關於「審辯式思維(critical thinking)」的漢譯
    這是他以《批判性思維辨析》為題發表於《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4年第9期的文章。通過文獻調研和問卷調查,杜老師深入討論了「審辯式思維」概念的漢譯問題,指出「批判性思維」不是一個好的漢譯,主張譯為「審辨式思維」。杜國平老師主張的漢譯與我使用的「審辯式思維」有一字的差別,是「辨」和「辯」的差別。這裡摘編了這篇文章的部分內容。
  • 留學Critical Thinking及批判性思維的應用
    什麼是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是一系列的認知和知識性技能的總括,批判性思維不是為了批判而批判,而是通過分析和評估做出更好的判斷。他們是不是有意在美化或醜化一些人?How-他們是怎麼說的?他們說的時候看上去開心麼?難過麼?生氣麼?真心麼?僅僅是口頭表達的,還是寫成了文字?...對外界言論進行過濾和思考,是海外教育的一大特點。為什麼批判性思維很重要呢?
  • 為什麼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對寫assignment很重要?
    「批判性思維」是近年來經常被提及的一個詞彙,但對於其具體含義及應用,很多人並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大部分人對「批判性思維」的第一次直觀認識可能是在出國考試作文的練習中。比如GRE寫作的Argument部分對批判性思維能力就有一定的要求,考生需要在很短時間內找出給定材料中的邏輯漏洞並進行反駁。
  • 第444期:關於critical thinking的翻譯
    1 「critical thinking」的翻譯現狀 「critical thinking」近年來受到極大關注,並被列為中國教育目標之一,作為重要術語,其翻譯的準確與否對其領域學術發展和引導大眾理解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翻譯過程中更應規範慎重。
  • Stem科學教育與批評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
    而今天,高度流行的一個詞彙,「批判性思維」,其本義,卻被很多人偏解。可能因為,它看起來是個褒義詞,因此,凡是鼓吹說是培養批判性思維,就被大家追捧,因而,其字面的偏解帶來的可能是教育方法,教育內容的更大的偏差。Critical thinking,看看英文的定義。
  • 第874期:葉劉淑儀:Critical Thinking 的翻譯問題
    自此,「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 一詞,在香港逐漸為人所熟悉。但很可惜,本人認為由於教育當局翻譯上的謬誤,將西方提倡的Critical   thinking 譯為「批判性思考」,令不少學生只是按字面解釋,誤以為批評即等同思考,對很多事情還未作深入的分析,便妄下定論,對他們分辨事物的邏輯能力,帶來了負面的影響。
  • 談美國大學文理教育的Critical Thinking (理性思維)
    Your journal being named as Critical Science seems to have a conceptual problem with regard to the English word of 「Critical」 because the process of science per se is in the process of criticalthinking
  • 什麼是Critical Thinking?如何區分Facts & Opinions?
    在國外的校園裡critical thinking是個出現頻率極高的詞,又叫critical analysis,中文被直譯為「批判性思維」,意在鼓勵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去分析、論證、實踐去質疑和探究的過程。而漢語中「批判」常被當作貶義詞,會讓人誤以為凡事都去探究的思維方式是不積極的。
  • 批判性思維,並不意味只有批判
    批判性思維包括三個要素:發現其他論點的弱點的能力,對良好證據有熱情的能力,以及反思——且留意可能去改變——自己的觀點和價值觀的能力(哈佛大學,2018年)。 3. 批判性思維是依據解釋、理解、應用和綜合,來對從觀察、閱讀和實驗中收集到的證據做出清晰的、理性的判斷的藝術(愛丁堡大學,2020年)。 4. 批
  • 不懂批判性思維的人,很難做出好決定
    有人還把批判性思維和建設性思維對立起來。為此,我覺得你有必要了解一下批判性思維這個名稱的起源。批判性思維對應的英文是critical thinking,英文的critical來源於希臘語,原本是挑選、決定和判斷的意思。英文中的critical有幾個含義,包括評判、評論、批判、挑剔、選擇、苛刻的、審慎的、嚴謹的、不可或缺的等等。
  • 「周末不定時更新」學術英語第2期——Critical Thinking
    上周小編預告過,這周末的學術英語欄目會鎖定critical thinking 批判性思維。因為批判性思維源於西方,是西方的主流思想,本推的正文內容也會以英文為主。正文約600字,喜歡的小夥伴們記得留言加轉發哦!
  • 【批判性思維英文雜誌推介】《探究:跨學科的批判性思維》(美國薩姆休斯頓州立大學出版發行)
    Across the DisciplinesFrank Fair, Managing Editor弗蘭克.費爾,執行主編Inquiry: Critical Thinking Across the Disciplines is a forum for multi-disciplinary discussion of issues related to critical
  • 留學生常說的Critical thinking到底是什麼???
    Critical thinking常被翻譯成批判性思維,但小編覺得辯證思維更符合它的內在含義
  • 什麼是批判性思維?(上)
    從古希臘到文藝復興,到啟蒙運動,到現代科學,傑出的批判性思維者,就是創造知識的人。批判性思維強調求知中證據、邏輯的重要性,反對依靠權威和流行觀點,要求能夠區分理性和情感的觀念。其倡導理性的公共說理,因此也應該成為現代公民的基本素養。
  • 2021年考研英語作文預測(批判性思維與盲從話題)
    創新與之相關的是批判性思維,後者有利於後者,前者可以說是後者的體現,所以批判性思維更重要。如何寫這篇文章,角度可以不同,你可以寫批判性思維的表現,也可以寫其好處與做法,但是不能同時都寫,因為文章篇幅限制,不能面面俱到。無論選擇哪一種,要邏輯清晰,層次分明,結構合理。同時想說的是,這個話題可以衍生很多子話題,例如謠言與謊言、理性分析以、網絡辨別、自主學習與獨立學習等。
  • 要提高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的能力,需要怎麼做?
    要真正提高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必須改變思考模式。【比對式】思考模式:我們平時一直在用的思考模式,這是妨礙批判性思維的主要原因我們平時使用的思考模式,是一種【比對式】思考模式,就是在認識事物的時候,首先與自己記憶中的經驗、知識、預期、情緒進行比對,如果與自己的經驗、知識、預期相一致,就找與之相關的理由支持這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