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家之言】批判「批判性思維」——談談英文critical thinking一詞的中文翻譯

2021-02-19 松雲書會

我很想談談美國文理學院教育中一個極為重要的概念,英文叫做critical thinking,但我發現這個詞已經被略懂英文的人譯成「批判性思維」了,但較懂英文的人一看便知這是按照時下流行的「一對一傻譯法」直譯的結果。我個人覺得這是惡譯劣譯,不願意用它,但我又不能在整篇博文裡不斷中英夾雜地老說critical thinking critical thinking,對不對?無法可想,我只能先批判一下「批判性思維」這個翻譯,說明它何以是個惡譯劣譯,然後才能舒舒服服的、心安理得的,用我認為較妥貼的翻譯「審辯式思維」來指critical thinking。

用思維或思考來翻譯thinking都沒有太大的問題,主要問題是用「批判性」翻譯critical是否恰當?當然,英文critical一字可能有批判的意思,所以我們才有今天這一話題可資談笑。但我們別忘了批判不是它唯一的意思,不同的含義在中文就應該有許多不同的翻譯,語意才清楚,是吧?例如,critical moment是緊要關頭,不是批判性關頭;病人的critical condition指的是他病況危急,不是批判性病況;critical element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不是批判性的部分;critical temperature在物理學上是臨界溫度,不是批判性溫度;critical period在語言學上指的是關鍵年齡,不是批判性年齡(日本人把它譯成「臨界期」,依我看也夠傻的);如果您還不信,我最後再舉一例,critical age過去用來指婦女的更年期,不能譯成批判性年紀吧?

我的英文字典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裡給critical列了幾個意思,專門的不說,我們這裡只看最前面兩個:(1)inclined to judge severely and find fault;(2)characterized by careful, exact evaluation and judgment。第(1)個意思雖是批評,但態度上傾向於嚴苛、非難、挑毛病,不是像單純的(文學、電影等)批評,優缺點都客觀分析並立論陳述。第(2)個意思是評價、鑑定、判斷某事物時態度之謹慎仔細。兩者不可混淆,例如,孩子責問您Why do you have to be so critical of everything I do?那就是他不樂意您對他做的事總是抱著負面的態度,責怪、挑疵兒,顯然此處孩子用critical的意思只能是(1),跟(2)無關。您再想想,美國文理學院教育所強調的critical thinking作何解釋?是(1)還是(2)?毫無疑問的,此處的critical指的必定是第(2)個意思,絕不是(1)。也就是說,對一件事情、意見、或說法,要謹慎地通過邏輯思考來辨別、評價。

現在看看中文的翻譯。現代漢語裡對批判一詞的解釋是:對錯誤的思想、言論或行為做系統的分析,加以否定。例如,批判虛無主義。注意這個中文詞定義的重點在「對錯誤加以否定」,跟英文字典裡critical的第(1)個定義裡的find fault相呼應,語意極相近,與第(2)個定義裡的重點審慎精確的態度則沒關係,所以,把critical thinking翻譯成「批判性思維」明顯是錯的,把正確的第(2)個意思誤譯為第(1)個了 。為什麼會有這種低級錯誤呢,那就是我所謂的一對一傻譯的毛病,知道critical有第(1)個意思,就不分青紅皂白,把它譯成批判性思維了,這是個惡譯劣譯。(註:批判還有個副詞「批判地」的用法,不知從何時何處進入漢語,因跟此處討論無關,從略。)

惡譯劣譯有一個特徵,那就是翻譯出來的中文詞,會讓絕大部分不諳原文的讀者聽了以後,或者不知所云,或者按字面意思理解,自以為懂了,但其實被引導產生誤解。這個怪不了讀者,因為讀者只負責懂得地道的中文,這得怪譯者,因為他沒弄懂英文有幾個意思,就敢胡亂翻譯。我邀請大家一起到維基百科看看「批判性思維」的解釋,就知道惡譯劣譯有多難對付了。(以下藍字部分取自維基百科)

批判性思維原意是指邏輯清晰嚴密的思考(critical thinking),但由於「批判性思維」的字意與原意「邏輯清晰嚴密的思考」相差太遠,其意義是包括思維過程中洞察、分析和評估的過程。它包括為了得到肯定的判斷所進行的可能為有形的或者無形的思維反應過程,並使科學的根據和日常的常識相一致。其中的「批判性」(critical)具有不適用於特定情況的否定性含義。儘管「分析性思維」(analytical thinking)看起來更精確的表達了這種含義,但是相對來說,批判性思維除了含有分析的思想之外,還顯然含有綜合、評估及重建等思想。

批判性思維者從所有的意識方面收集材料:口頭或書面表達、想法、觀察、經驗及推理。批判性思維以智力上的標準為基礎,這些智力標準不僅包括素材分類,也包括清晰、可靠、精確、準確、中肯、深度、寬度、邏輯、重要性以及公平。

您看出我說的惡譯劣譯的特徵了嗎?第一句「批判性思維原意是指邏輯清晰嚴密的思考」就十分奇怪,什麼「原意是指」?critical thinking從頭到尾在英文裡一直就只有一個意思啊,怎麼會冒出個「原意是指」呢?那現在的意思不一樣了嗎?誰亂改的?維基接著解釋說,「因為批判性思維的字意與原意「邏輯清晰嚴密的思考」相差太遠⋯⋯」您一定也看懂了維基這句話的意思了,他說,因為現在通用的翻譯「批判性思維」這個詞跟英文要表達的原意相差太遠,所以原意模糊,不易了解。為什麼不易了解?因為英文的原意跟中文批判的「對錯誤加以否定」的中心語意沒關係嘛。然後維基就開始用一般中國人看不懂的看似學術實則蹩腳的中文來解釋「原意」啦,我就是在這時犯的眼暈噁心,請容我休息一下。

(中場休息二十分鐘)

嗯,嘔血一升之後,感覺暢快多了。英文critical thinking的中文翻譯詞不達意又造成誤解,那就是譯得不對、不好嘛,這還有什麼別的理由可說?連維基自己都承認翻譯的詞與原意差別太大,那就應該改呀。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說「批判性思維」,說完每次都還要費勁重新定義該名詞,努力與批判二字劃清界限,儘量往「清晰嚴密邏輯」硬靠呢?他們在用這個詞的時候,稍微做「批判性思維」了嗎?問自己幹嘛用一個惡劣的翻譯?還是懶得動腦筋,人家怎麼用,他就怎麼用?記得我以前提過,獎學金(scholarship)的獲獎學生英文稱之為某某獎學金scholar,中文應稱之為「得主」或「獲獎者」,現在流行把這些十幾歲二十來歲的孩子們翻譯成「學者」,跟此處「批判性思維」的毛病一樣,都是認為一個英文字就只有一個漢語詞對應的「一對一傻譯」。只不過在這裡不動腦筋地把critical thinking譯錯,更帶諷刺,更為滑稽。

我鬥膽在此提出一個我認為比較能達意的說法,請大家不吝賜教。其實,critical thinking這個概念,中國古已有之。我初中念的是復旦中學(為上海復旦大學校友在臺灣所創辦),記得那時教室白牆上刷著十個猩紅顏體大字: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那是摘自《禮記中庸》,教我們那幫中學生為學之道,但我們那時天天對它視而不見,只知道一頭鑽到小考周考月考期考的分數裡頭,哪裡懂得什麼為學之道?我們在乎的是升學之道。現在回頭想想,那「慎思明辨」四字說的是什麼?您跟英文critical thinking概念裡的careful、clear、thinking、evaluate和judge這些字一比較就知道了,那簡直是絲絲入扣,天衣無縫的翻譯。

順便一提我對博學審問四字的一點心得。我教書以後,發現寫文章必須「博學審問」,勤查資料多看書自不在話下,那審問二字對我來說更為重要,詳細周密地從讀者角度反覆問自己寫的東西立論是否合邏輯,各段前後安排是否順暢,省了到時勞讀者大駕來問我。不過,寫新浪就馬虎多了,尚請讀者諸君原諒則個。至於最後的篤行二字,其義甚明,我就不多說了,反正您的減肥計劃光是計劃好了可不成。

您再仔細想想,這《中庸》的為學十字說的不正是美國文理學院以至於整個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嗎?咱們老祖宗的家訓在神州大地沒人稀罕,卻讓人家美國人給實踐了,如今我們還得送華夏子弟漂洋過海來美利堅國留學。不過這是另一個話題了,咱改天再聊。

言歸正傳,我覺得critical thinking這個概念的翻譯可以直接取自《中庸》的慎思明辨四字,可以簡潔明了的說美國的教育理念強調慎思明辨。但是這裡有個技術性的問題,那就是中文的慎思明辨和英文的critical thinking在詞性上和句法結構上不相稱。而且,英文除了critical thinking還有critical reading呢,也等著我們一併解決。記得看過有人用思辨性閱讀來翻譯critical reading,正合愚意,不啻為上佳的選擇,比那個語意偏頗的「批判性閱讀」強過百倍。但是要把思辨性擴展到critical thinking一詞,就變成了「思辨性思維」,兩個思意思重了,念起來也不好聽。不打緊,我有一計(您這時候應該湊興說「計將安出?」我就一捋鬍子說),咱們何不還在中庸為學之道裡找,用那審問的「審」字?譯成審辯式思維和審辨式閱讀。說明一下:此處,審問意為反覆詳問,不是現代的審理訊問,「審」字是個寶貝,三民書局《大辭典》裡審的幾個意思都跟英文的原意很貼切:確實而詳細的了解,詳密,用心,仔細觀察推究,謹慎,確定,實在,等等。審和辨連用,表示詳細謹慎推究觀察之後做出鑑定或評估,這要翻譯回英文,您會怎麼說?critical thinking,不是嗎?

您如果細心一點,會注意到我把思辨性的性字改成式字了,因為原來中文的翻譯裡用性字就不對,批判性閱讀固然不對,思辨性閱讀也不甚好。因為性表性質,作為形容詞詞綴可用來說明其後名詞本身具有的性質,例如批判性文章,那是文章本身具有批判的性質,而批判性(或思辯性)閱讀的閱讀是個動名詞(意思是to read critically),不同於名詞(如文章),它(to read)沒有本身具有的性質,只能說某人以某種方式來從事閱讀,那中文應該翻譯成「式」表方式較妥。所以我建議用「審辯式」一詞來翻譯critical thinking一詞中的 critical,不知諸君以為然否?

最後補充一點。我建議,我們在用中文寫作時,若要表達這個動名詞critical thinking,大可儘量直接用中文的動詞形式「慎思明辯」來表達,(我剛才已經說明「慎思明辯」即相當於動詞短語think critically),不用太拘泥於名詞「審辯式思維」,例如「美國的教育鼓勵孩子在閱讀時慎思明辯」,不用別彆扭扭地說「美國的教育鼓勵孩子在閱讀時採用審辯式思維」。中國話自有中國話的說法,不必在在被英文牽著鼻子走,尤其不必在句子結構上硬求對稱,因為那往往是不自然不地道的說法。咱說話是為了達意嘛,不是為了賣弄幾個翻譯過來的名詞。一個人用翻譯名詞用得過多而生硬,不但不能顯得其人英語造詣高,學問大,反而會讓讀者覺得他漢語表達能力有問題,漢語都說不利索了呢。

題目名為批判「批判性思維」,我也用了批判二字,拿來指出「批判性思維」這個譯名的錯誤,我的用法是否比較正確呢?不過,那標題只是個粗淺的文字幽默,不太好笑。我寫本文的真正目的,其實是想借著這個話題邀請您用critical thinking的方式來探討探討「批判性思維」這個翻譯是否恰當,親身體驗一把「審辯式思維」。

轉自宋國明教授新浪博客

相關焦點

  • 第444期:關於critical thinking的翻譯
    作者不贊成將 critical thinking 翻譯為「批判性思維」,也列舉了一些可以考慮的翻譯方法,但沒有明確提出自己的建議。關於此問題,還可以參考本號的第17期《康德的「三大批判」並非佳譯》、第224期《關於critical thinking的漢譯》和第262期《文獻翻譯中的審辯式思維》。
  • 關於「審辯式思維(critical thinking)」的漢譯
    這是他以《批判性思維辨析》為題發表於《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4年第9期的文章。通過文獻調研和問卷調查,杜老師深入討論了「審辯式思維」概念的漢譯問題,指出「批判性思維」不是一個好的漢譯,主張譯為「審辨式思維」。杜國平老師主張的漢譯與我使用的「審辯式思維」有一字的差別,是「辨」和「辯」的差別。這裡摘編了這篇文章的部分內容。
  • 第874期:葉劉淑儀:Critical Thinking 的翻譯問題
    自此,「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 一詞,在香港逐漸為人所熟悉。但很可惜,本人認為由於教育當局翻譯上的謬誤,將西方提倡的Critical   thinking 譯為「批判性思考」,令不少學生只是按字面解釋,誤以為批評即等同思考,對很多事情還未作深入的分析,便妄下定論,對他們分辨事物的邏輯能力,帶來了負面的影響。
  • 淺談對critical thinking及其中文釋義常見理解誤區
    淺談對critical thinking及其中文釋義常見理解誤區筆者在高中曾有幸和同學們探討過一系列英語疑難問題,大家對critical thinking及其中文翻譯莫衷一是,缺乏清楚認識。可知critical並非否定thoughts或the way we think,解讀成「貶義」明顯不妥.國內英語學界對「批判性思維」這個翻譯歷來眾說紛紜,甚至很多學者認為是誤譯。
  • 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維?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我想,很多朋友可能和我一樣犯瞭望文生義的錯誤,故而覺得有必要分享我了解和理解的critical thinking。個人認為「批判性思維」是個不能反映critical thinking 本義和內涵的翻譯。這個翻譯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質疑一切、對立、對抗、否定、criticism,然而這並不是「critical thinking"的初衷和主旨。
  • 微觀經濟學所培養的思維方式 ——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
    新東方網>留學>留學考試>AP>正文微觀經濟學所培養的思維方式 ——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 2016-08-29 10:48 來源:
  • Stem科學教育與批評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
    而今天,高度流行的一個詞彙,「批判性思維」,其本義,卻被很多人偏解。可能因為,它看起來是個褒義詞,因此,凡是鼓吹說是培養批判性思維,就被大家追捧,因而,其字面的偏解帶來的可能是教育方法,教育內容的更大的偏差。Critical thinking,看看英文的定義。
  • 如何在Essay寫作中運用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
    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沒有它,論文寫作會是什麼?事實上,沒有critical thinking,essays將是高度不合邏輯的。critical thinking允許你挖掘表面來理解和闡明一個主題或觀點。換言之:如果你想用自己對問題的智慧和權威的把握來影響別人並給別人留下深刻印象,你必須善用那些批判性思維技巧。
  • 留學Critical Thinking及批判性思維的應用
    Critical Thinking,中文叫「批判性思維」,在講究標準化答案、唯一性答案的中國教育體系裡,是屬於非常稀缺的,如果想要了解它,我們首先要知道它是什麼。什麼是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是一系列的認知和知識性技能的總括,批判性思維不是為了批判而批判,而是通過分析和評估做出更好的判斷。
  • 什麼是Critical Thinking?如何區分Facts & Opinions?
    在國外的校園裡critical thinking是個出現頻率極高的詞,又叫critical analysis,中文被直譯為「批判性思維」,意在鼓勵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去分析、論證、實踐去質疑和探究的過程。而漢語中「批判」常被當作貶義詞,會讓人誤以為凡事都去探究的思維方式是不積極的。
  • 批判性思維,並不意味只有批判
    我們將看到,批判性思維並不僅僅是批判,也包括正面評價和肯定,是就是是,非就是非。另外,是否擁有批判性思維不一定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如何擁有正確的、恰到好處的批判性思維。 1. 批判性思維是系統地評估其他人的論點、思想和理論。批判性思維的基本思想是通過質疑,對其他人的論點、思想和理論是否可信形成一種有根據的觀點(史丹福大學,2018年)。 2. 批
  • 不懂批判性思維的人,很難做出好決定
    在開始講解前,請你先自己定義一下「批判性思維」,然後想一想,這個詞帶給你一種什麼感受。在「湛廬閱讀App」內搜索併購買《學會提問》精讀班,即可收聽此課程。1.批判就是搗亂?一般來說,中文的批判聽起來有些貶義,你可能會聯想到批判會、批判稿什麼的,會帶來一些負面情緒,覺得好像是針對有破壞搗亂的那方面,然後去做批判。有人還把批判性思維和建設性思維對立起來。為此,我覺得你有必要了解一下批判性思維這個名稱的起源。
  • 在英語教學中的批判性思維
    近兩年,ELT領域越來越多提到critical thinking (批判性思維),以前還只是在學術英語範圍,現在已經擴展到了學前英文教育。
  • 如何擁有良好的「批判思維」Critical Thinking
    1什麼是批判思維首先,什麼是批判思維?批判性思維(CriticalThinking)就是通過一定的標準評價思維,進而改善思維,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維,既是思維技能,也是思維傾向。最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蘇格拉底。
  • Critical Thinking and Decision Making 「批判思考,正確決策」線上互動學習工作坊
    工作坊收穫Importance of critical thinking and basic concepts批判性思考價值和核心概念Steps in 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考的步驟Avoiding cognitive biases規避認知的偏見Fact checking media
  • 談美國大學文理教育的Critical Thinking (理性思維)
    我向他寫道:「Critical thinking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reasoning capability which can be achieved through humanity, arts, and natural sciences.
  • 批判…批判…批判性思維,到底是什麼?
    因此,激發批判性思維對我們獨立思考極為重要。那麼,「批判性思維」究竟是什麼?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助你一探究竟。文/ 華章心理(ID:hzbookxl)關鍵問題同樣有助於提高我們的書面和口頭表達能力,因為這能在這些方面助我們一臂之力:批判性思維有兩個對立的用途:理察·保羅(Richard Paul)教授對弱勢批判性思維(weak-sense critical thinking)和強勢批判性思維(strong-sense critical thinking)的區分有助於我們理解批判性思維這兩個對立的用途
  • 簡成熙 | 證成批判思維——兼回應批判思維只適用自由社會嗎
    批判性思維培養的模式之爭及其啟示. 高等教育研究,35(9),56—63.董毓. (2012). 批判性思維三大誤解辨析. 高等教育研究,33(11),64—70.簡成熙. (2019). 彼得斯對教育內在性目的之論證及其相關評析. 教育學術月刊,(1),3—15.簡成熙. (2020a). 批判式思維與建構式思維的可能: 來自女性主義的反思.
  • 席酉民:學生成長與批判性思維
    應該說,教育貴在幫學生形成積極的心態、正確的行為方式、批判性思維,這也是大學或university的根本使命。在教育領域,我們總是抱怨學生們太聽話,習慣於被動地聽老師講、學知識和記知識,缺乏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但社會上特別是在網絡化的虛擬社會裡,則充斥著各種批評,甚至缺乏深入分析的批判或直接的謾罵。
  • 為什麼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對寫assignment很重要?
    「批判性思維」是近年來經常被提及的一個詞彙,但對於其具體含義及應用,很多人並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大部分人對「批判性思維」的第一次直觀認識可能是在出國考試作文的練習中。比如GRE寫作的Argument部分對批判性思維能力就有一定的要求,考生需要在很短時間內找出給定材料中的邏輯漏洞並進行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