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離不開批判性思維

2020-12-12 中國經濟網

  批判性思維可以理解為,為決定信什麼或做什麼而進行正確決策的思維。一般認為,批判性思維由認知技能和情感意向構成。前者包括解釋、分析、評估、推論、說明和自我調控;後者又稱批判精神,包括求真、思想開放、分析性、系統性、質疑、自信和好奇等。面對日常生活中五花八門的問題,人們時時需要進行正確思考並作出行動。作為強有力的理性思維工具,批判性思維應運而生。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對批判性思維往往存在兩種誤解。一種是認為批判性思維旨在發現他人而非批判性思維者自身的思想或行為錯誤。其實,「批判」在這裡是中性詞,在很大程度上也可理解為「評論」。因此,批判性思維不是人們所誤解的對人不對己的「找茬思維」。另一種是認為批判性思維是懷疑一切、否定一切的破壞性思維。實際上,批判性思維並沒有試圖否定一切。在檢查發現有合理的理由後,它必然要肯定某些思想。所以說,批判性思維是審慎、客觀和公允的,也是建設性的。

  批判性思維與創新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創新是產生有社會價值的新成果的一種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創新思維和批判性思維內容一致、相互作用、不可分割,不能把二者對立起來。

  批判性思維對創新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創新離不開批判精神的支持和幫助。在面對舊思想、舊觀念和舊技術時,創新者要破舊立新,實現理論突破和技術革新,就必須具有獨立思考、敢於懷疑的膽略;具有尋根究底的強烈好奇心和捨我其誰的高度自信心;具有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的科學精神;具有善於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勇氣。這就是典型的批判精神。沒有批判精神的介入、驅動、引導和激勵,創新意識就難以孕育成型,創新過程就不能啟動並持續下去,創新成果也就不能最終完成。科技史上數以萬計的發明創造,都離不開創新者的批判精神。相反,唯命是從、人云亦云的從眾性,偏見成癖、獨斷專行的褊狹性,思想懶惰、因循守舊的刻板性,都會對創新起阻礙作用。另一方面,認知技能為創新的整個過程提供了切實可靠的基本工具。一般說來,創新過程包含問題表徵、設計解題計劃、執行解題計劃和監控四個步驟。每個步驟都需要相應的認知技能。例如,在問題表徵中,需要運用解釋技能和分析技能,去加工問題涉及的各類知識,實現對問題的字面理解和深層理解。又如,在監控中,既要運用評估技能,對解題過程加以反思、監督和檢驗,又要運用自我調控技能,及時改正錯誤,校準方向。

  要正確認識批判性思維對創新的作用和意義,還需要澄清兩種常見的觀點。一種觀點堅稱創新需要發散思維,無需批判性思維。這種觀點的問題在於沒有認識到創新既依賴發散思維,又依賴收斂思維。思維從某個角度可劃分為用以搜尋所有可能答案的發散思維和對這些答案加以篩選的收斂思維。學者們普遍認為,收斂思維屬於但不等同於批判性思維。實踐證明,片面強調發散思維而無端否定批判性思維,容易使創新半途而廢。另外,發散思維本身也含有批判性思維(如類比)。另一種觀點宣稱創新是直覺、靈感、頓悟和形象思維直接作用的結果,批判性思維對創新非但無益,反而束縛人的思路,有害於創新。不能否認直覺等因素對發明創造具有積極意義,但否認批判性思維的觀點顯然會走向非理性主義的極端。實際上,沒有批判性思維的指引和制約,發明創造就會流於漫無邊際、毫無根據的胡思亂想。歷史上鼓譟一時的「永動機」的發明,時下風行的對一些「腦筋急轉彎」問題的「創造性」解答,部分人士自欺欺人的所謂「偉大發現」,實際上都是如此。

(責任編輯:胡可璐)

相關焦點

  • 創新應注重培養批判性思維
    【創新掃描】高校是培養大學生創新素質,提高大學生思維和實踐能力的重要基地。創新素質的核心是理性批判的精神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這也正是批判性思維的靈魂與本質。注重批判性思維養成可以有效涵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氣質,提升創新思維能力。創新離不開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是有目的、有規則的判斷過程,是為決定相信什麼或做什麼而進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維,主要包括批判性思維品格和技能兩個方面。創新始於問題,創新是自主思考與邏輯論證相結合的過程,在創新的各個階段批判性思維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創新驅動呼喚批判性創新思維
    創新解決問題的先決條件是批判分析問題,因此,實現創新驅動發展,不僅要培養公民創新思考意識,還要使之掌握批判思考技能。批判性創新思維是批判思維與創新思維的合稱,可稱之為「批創思維」。批判性創新思維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基本思維方式。創新的目標不僅要解決個人發展問題,而且要解決國家發展問題和世界複雜問題。人人都會思考,但並非人人都會批創思考。批創思維是一種認知技能。要開發這種認知能力,必須通過訓練。這種訓練包括理論學習、認真實踐和端正態度。(熊明輝/文據2017年8月7日《光明日報》)
  • 陳剛:如何培養學生邏輯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性思維
    思維能力是學習能力的核心,包括理解力、分析力、綜合力、判斷力、推理力、評價力、創造力等;也是智慧的核心,人類的一切活動都離不開思維,一個人聰明與否就是其思維能力的體現;還是智力的核心,因為思維能力決定了一個人智力發展和行為能力的水平。
  • 批判性思維:給孩子打上創新的底色
    原標題:批判性思維:給孩子打上創新的底色為了培育大批創新人才,我們需要重新認識批判性思維,並且讓它成為一種社會風氣和人們的日常性思維。在家庭中,父母發掘和呵護孩子的批判性思維,對孩子來講意味深遠。   為什麼提倡批判性思維   「孔融讓梨」的故事,是中國千百年來道德教育的典範,這個故事在美國小學課堂上已被小朋友們批判得體無完膚。
  • 錢穎一:批判性思維缺失阻礙創新
    他指出,在新的商業環境下,我們面臨一系列問題,但這些問題最終都會集中到一點,那就是創新問題,而創新的核心問題是創新能力問題。    創新能力從哪裡來?錢穎一說:「我覺得創新的根本動力是人和企業的思考,或者說是不同的思考。」也許人才的數量不是關鍵,而人的思考更為關鍵。在思考和思維方面,是我們中國人、中國企業最缺乏的。為什麼?這與我們的教育體制有很大關係。
  • 第六屆全國批判性思維與創新教育研討會在清華大學召開
    第六屆全國批判性思維與創新教育研討會在清華大學召開清華新聞網8月23日電(通訊員 黎明 佳宏 繼先 素梅)8月19-20日,第六屆全國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教育研討會在清華大學召開。記者 張 宇 攝華中科技大學客座教授、著名批判性思維專家董毓應邀作大會主旨發言「批判性思維的探究本質和對創新的作用」。董毓論述了批判性思維中「反思」的內在含義和維度,以及對理性社會和認知發展的根本性;闡述了批判性思維對創新的必要性和催化作用,以此解釋缺乏創新能力的三大根源;並列舉了發展批判性思維教育的十大任務。
  • 創新源於好奇心,想像力和批判性思維
    我認為有三個基本元素,那就是好奇心、想像力和批判性思維。它們都不是「知識」本身,都是超越「知識」本身的。首先是好奇心。幾年前,有幾位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來到清華大學與學生座談。當問及什麼是科學家發明最重要的要素時,他們沒有選擇勤奮、努力、數學基礎,而是不約而同地說到了「好奇心」。
  • 批判性思維專題|張建軍:高階認知視域下的批判性思維教學與研究
    有的倡導批判性思維教育的學者,明確提出反對批判性思維教學與研究中「邏輯主義觀念」的論題,主張「邏輯應用只是批判性思維的一小部分,甚至不是主要部分」。我認為,這反映了對「邏輯應用」的一種已產生較大影響而需要加以澄清的認識。鑑於把握邏輯與批判性思維的關係對於批判性思維教學與研究的極端重要性,這種認識是值得學界關注與商討的。
  • 圖解:批判性思維
    本書從批判性思維的角度講述提問技能,讓你換個思維方式,找到你真正需要的東西。十大關鍵問題分別解釋:精彩書評★這本《學會提問》是一本非常經典的批判性思維讀物,很出色地完成了傳授批判性提問的技能這一目標,既簡潔又全面,實踐指導性強,會對同學們提供很大的幫助。
  • 陳波:批判性思維與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20世紀40年代,批判性思維被用於標示美國教育改革的一個主題;20世紀70年代,在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教育領域興起一場轟轟烈烈的『批判性思維運動』;20世紀80年代,批判性思維成為教育改革的焦點;20世紀90年代開始,美國教育的各層次都將批判性思維作為教育和教學的基本目標。」[1]2.指現代社會中合格公民和創新型人才所必須具備的一種精神氣質,一種人生態度,一種思維傾向。
  • 批判性思維教學
    會議第一天,由南京市學科帶頭人、江蘇省特級教師,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高中生批判性思維培養研究》主持人,中華中學教師徐飛老師為學員們作了《普通高中學生批判性思維培養 》的課題報告。學生只有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將來才能成為參與公共事務和討論公共利益的合格公民,才能在紛繁複雜的信息社會不失去理性的自我主導。那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呢?總的來說,所謂批判性思維,體現了把一切置於理性範疇內加以檢省和批判的意識和能力,是一種通過理解、質疑、邏輯地考察論據和論證的合理性從而決定應當相信什麼或者不相信什麼的思維。
  • 批判性思維專家西財論劍 共同把脈創新創業教育事業發展
    來自荷蘭、澳大利亞等國,以及清華、北大等知名高校和研究機構的170名批判性思維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西財,探討批判性思維對於我國供給側改以及創新發展的重要性。  本次研討會由西南財經大學、中山大學、教育部高等學校文化教育指導委員會批判性思維分指導委員會(籌)聯合舉辦。
  • 課堂教學呼喚批判性思維
    批判質疑的重點是,具有問題意識;能獨立思考、獨立判斷;思維縝密,能多角度、辯證地分析問題,作出選擇和決定等。勇於探究的重點是,具有好奇心和想像力;能不畏困難,有堅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膽嘗試,積極尋求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等。批判性思維是一種理性思維,批判、質疑、比較、創新是它的基本特徵,保持好奇心、大膽嘗試、不懈探索、追求真相是它的品質要求。
  • 中科院院長白春禮:以批判性思維教育培養創新人才
    「中國科學院大學(國科大)應成為以國家批判性思維教育、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試驗田』」,中國科學院院長、國科大(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白春禮19日在北京說。中國科學院大學2013年度獎學金、獎教金頒獎典禮暨「中國科學院學子論壇」當日在北京舉行,白春禮頒獎並致辭稱,「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更是中科院人的追求」。
  • 批判性思維專題|張建軍:批判性思維培育的演繹邏輯之根
    然而,在當前關於批判性思維培育的討論中,卻出現了一種「淡化邏輯教育」的趨向,其表述方式是如下「兩個反對」:一是反對批判性思維培育中的「邏輯主義觀念」,二是反對批判性思維培育的「邏輯取向」。在此影響下,出現了批判性思維課程衝擊邏輯基礎教育的奇怪現象。我對此的憂慮是基於對形式理性在當代社會文化發展中的基礎地位和我國邏輯基礎教學仍然十分薄弱之現實的認識。
  • 南京中華中學批判性思維課程上線 學生可在線學習
    記者昨天從中華中學獲悉,該校批判性思維課程正式上線,這也是國內基礎教育階段學校首次面向高中生專門開設批判性思維課程。據悉,學校通過「批判性思維課程基地」公眾號向同學們推出《中華中學批判性思維線上課程》,每期課程後連結有測試題,學生在線學習後可以長按識別二維碼答題並查看解析。
  • 批判性思維能力在留學中的重要性
    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對於留學的順利卻是至關重要。批判性思維是一種求真態度對於美國的大學生來說,無論是課堂上的表現,還是課後的作業,論文以及觀點的形成都離不開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簡單地來說就是一種求真的態度,它要求學生能以批判性和開放性的心理,多角度、多條件地去分析和評判事物。學會了批判性思維的學生,不僅能夠根據他人的觀點多方面地去看待問題,思考問題,也可以在形成自己觀點的時候,採納不同意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形成自己獨有的觀點。
  • 批判性思維的教學轉化
    批判性思維的目的不是「否定」許多人認為,批判性思維的根本取向是「批判」,最終目的是「否定」,這是對批判性思維最嚴重的誤解,客觀上限制了批判性思維在國內被接受和推廣。
  • 聊聊「批判性思維」的教育實現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在現代社會中,培養具有批判性思維的人被普遍認為是教育的目標之一。因為具有批判性思維的人,才能夠批判地思考和分析問題,尋找社會問題的解決方案並承擔社會責任,而這些人才正是現代社會所急缺的人才。就目前來看,我國的教育對於批判性思維的強調是不足的。對此,讓我們先來看看發生在美國的一個小事件。
  • 試析孔子的批判性思維傾向
    【摘要】20世紀70年代以來,批判性思維漸成世界各國普遍關注和推崇的健康思維,對於培養健全人格、激發創新意識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孔子的思想學說和社會活動所體現的思維的批判性,儘管由於時空的錯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對於我們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時代傳承優秀歷史文化,提升國民的創新能力仍然凸顯鮮明的時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