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維:給孩子打上創新的底色

2020-12-12 人民網教育

原標題:批判性思維:給孩子打上創新的底色

  在生存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當今,創新是一切競爭的核心問題,也是能否領先世界的根本問題。所以,創新被定義為一個民族的靈魂。這裡最大的問題是,我們必須把批判和批鬥分開,批鬥是致人於死地的手段,批判是分清是非的一種認知。為了培育大批創新人才,我們需要重新認識批判性思維,並且讓它成為一種社會風氣和人們的日常性思維。在家庭中,父母發掘和呵護孩子的批判性思維,對孩子來講意味深遠。

  為什麼提倡批判性思維

  「孔融讓梨」的故事,是中國千百年來道德教育的典範,這個故事在美國小學課堂上已被小朋友們批判得體無完膚。在美國小學生眼裡,「這個故事不好,鼓勵主觀武斷,剝奪了民主,這種扭曲自己的欲望去贏得讚揚的做法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行為。」

  北京某國際學校,有幾個華裔孩子,大部分都接受過國外的早期教育。四年級某班四個同學決定集體過生日。他們的媽媽想利用生日聚會,有「預謀」地培養孩子對問題的見解和批判性思維。

  在生日聚會上一位媽媽說:「媽媽們希望你們長大後快樂幸福並有出息……你們知道中國有個『愚公移山』的故事嗎?」說著便粗略講了愚公挖山不止的故事。話音一落小朋友們搶著說:「就算我祖爺爺、爺爺、爸爸都像愚公那樣一輩子挖山不止,挖了幾輩子山,那山仍龐大無比,這種沒有成果的傻事,我可不學他們。」「對呀!智叟也不一定就沒有意志呀,也許智叟很輕鬆地就解決了愚公的問題呢」……沒想到讓我們幾代人學習並堅信不已的愚公「挖山」的堅韌意志,竟被幾個「00後」的小孩給否定了。這些孩子以自己純潔的認知去影響著這個世界,它告訴我們:

  ●批判性思維,不讓你盲從和模仿別人的知識和方法,而是讓你自己去認識事物的本質,即「去偽存真」地全面了解和掌握合理而正確的思維及其基本原則、規則、要求、技巧方法和訓練,從而更新認知,改變我們處理問題的視角和價值觀,最終以創新去推動社會向前發展。所以它是創新的火眼金睛。

  ●批判性思維,它讓你突破思維的僵化與奴化,以嶄新的視角去觀察問題、處理問題,它是創新思維的重要元素,是創新必備的第一素養,也是人才與奴才的根本區別。因為創新是人才的本質。人才是以創新績效大小而論其層次高低的根本依據,如一般性人才、精英或英才等,它不是以學歷、職稱而論的。

  缺乏批判性思維的人往往走兩個極端:或者自以為是,或者易受他人暗示。他們因沒有日常的批判性思維,面對複雜的社會形勢無力通過分析、評價做出正確的判斷與選擇。

  批判性思維是什麼

  在生日聚會上,爸媽們繼續在說。第二位媽媽說:「我們都想當個好媽媽,我向媽媽們推薦一本國內賣得很火爆的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話音一落,孩子們就七嘴八舌地搶著說:「我媽媽的好和老師不一樣,要是我媽再讀了這本書,變成更好的媽媽了,我是不是就可以不上學了?」「為什麼好媽媽非要勝過好老師呢?這好比是好褲子勝過好上衣,好襪子勝過好鞋子。」「這也許是作者為了強調媽媽的重要性吧?也可能是作者的自我感受吧?」……孩子們認為媽媽和老師誰也不能取代誰。

  接著一位爸爸說:「你們說得都有道理,你們覺得這本書叫什麼名字好呢?」孩子們安靜思考了片刻後說:「《什麼是好媽媽》」「《好媽媽就是好老師》」「《好媽媽就是好家教》」等起了近十個名字。「要是作者能聽到你們的建議,她一定會思考的。」這位爸爸高興地說。

  孩子們思維嚴謹,很有想像力(發散思維)。以上也說明了:

  ●批判性思維,是創新的重要元素,它從質疑開始,而且是一系列的質疑性思維技巧。它不是吹毛求疵,不是故意挑刺找茬,更不是無理取鬧。

  ●批判性思維,是在各種各樣的質疑、假設下,進行充分論證和客觀的檢驗。它不是不遵守科學規律、胡批亂判、沒有任何價值的瞎說。

  ●批判性思維,是一種日常的思維方式,是對問題「評頭論足」地分析判別和評論好壞,然後否棄錯誤,確定什麼該相信、什麼不該相信的清晰敏銳的觀點。它不是打倒一切、置人於死地的批鬥式思維。

  ●批判性思維,是一種基本思維的觀點、方法和技巧。它不是從已知信息中去尋找答案的一元化思維,即獨裁式思維。

  其實,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都把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作為創新教育的首要目標之一。在美國大學裡,「批判性思維」是讓思維走出誤區的一門獨立的課程。中國想要培育更多的創新人才,首先必須讓孩子們從小形成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培養途經及方法

  批判性思維不僅可以學,而且可以教,它是家庭和學校創新教育的切入點。美國英才教育有兩個基本的童子功訓練,就是「批判性閱讀」和「批判性聆聽」訓練,很值得借鑑。因為,語言是思維表達的工具。思維通過口說、文字及肢體語言來表達其部分意義。所以「說、寫、讀、聽」都是大有學問的智慧,也都是當代做人的基本功。

  「說與寫」:好口才、好文筆就是好人才。

  「說與寫」要從小培養。學校可以通過演講比賽和作文比賽訓練學生。在家庭教育中,首先家長的語言是孩子模仿的榜樣。平時家長要告訴孩子,什麼話該在什麼時侯說,什麼話不該說。比如家裡來了客人,不能當客人的面說:「該吃飯了」或「我們出去買東西吧」,等等。這些話的潛臺詞是:「你快走吧!」平時,家長要多鼓勵孩子與客人打招呼,鼓勵孩子主動去和別人商討問題(即談判)等,這些都是不可忽視的訓練。如上文創意的「生日party」,家長提出問題孩子們搶著說,也是很好的訓練。

  關於寫的訓練,只要家長有訓練孩子的意識,隨處可以找到話題。這裡有一個訓練孩子批判性思辯能力的故事。

  晚上媽媽給女兒吃了一塊蛋糕,她還想吃。媽媽無力說服7歲的女兒,只好說:「你爸現在還在開會,你用我的手機發個簡訊問問他吧!」

  女兒拿過手機便寫道:「爸爸,我剛吃了一塊蛋糕,媽媽不讓我吃了,我還想吃。」

  爸爸回覆說:「晚上甜食不能吃太多,吃多了牙會壞的。」向孩子提出問題。

  女兒又寫道:「那媽媽為什麼早上不給我吃,非要晚上讓我吃呢?」

  爸爸回覆說:「媽媽早上來不及買,晚上下了班才去買的呀。」

  女兒又強調似地寫道:「晚上我吃完後會刷牙的!!」雙方相互辯解。

  爸爸又回覆說:「好吃的東西不能一次都吃完呀,明天早上再吃不行嗎?」爸爸又拋出疑問。

  女兒沉思了一會兒後,繼續追問地寫道:「爸爸,你不是說過今天能幹完的事不要拖到明天嗎?蛋糕我今天能吃完……」爸爸已無語回復了。但他在思考:這個簡單的辯論,他失敗在哪兒?

  「讀與聽」:突破對書本和權威的迷信。

  「讀」和「聽」是獲得知識與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人生要掌握的重要能力。然而在中國母語教育中,卻是長期被忽視的智慧。特別是批判性閱讀與批判性聆聽,是創新教育的重要任務。

  哈佛告訴它的學生:「書本傳播了知識,傳播了真理,但書本也傳播了謬誤。」比如閱讀《灰姑娘的故事》,可以問問孩子們,這個故事中有一個很大的漏洞,請問在哪裡?大作家也會犯錯誤的。再比如閱讀《愚公移山》等文章後,能否提出問題並進行批判呢?

  關於聆聽,家長要從小訓練孩子,聆聽時要認真聽別人在說什麼,而不是只聽別人怎麼說。如果聽課時只關注老師怎麼說這個表皮,而未聽到這堂課的實質,那將是一個不會學習的學生。

  批判性聆聽是指:對各種長度的口頭報告、電影、話劇、小品相聲、談話等,能否有效地從不同口氣、不同視角對內容等作出分析、評價。它是一個人能力的表現,也是人才與庸才的重要區別。比如看完一個小品,家長可以問問孩子,這個小品幽默嗎?哪幾句話最幽默?主角是個什麼樣的人?等等。

  實際上「說、寫、讀、聽」是一門永無止境的學問。這門學問也不能光靠家長和老師去教,那是很有限的,更重要的是靠每個人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主動地學習和領悟。家長的責任不僅是教會孩子質疑、激勵孩子質疑、幫助孩子質疑,還要呵護孩子的好奇心,培養孩子的洞察力,幫助孩子去探索並尋求答案。

(來源:中國教育報)

相關焦點

  • 創新離不開批判性思維
    作為強有力的理性思維工具,批判性思維應運而生。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對批判性思維往往存在兩種誤解。一種是認為批判性思維旨在發現他人而非批判性思維者自身的思想或行為錯誤。其實,「批判」在這裡是中性詞,在很大程度上也可理解為「評論」。因此,批判性思維不是人們所誤解的對人不對己的「找茬思維」。另一種是認為批判性思維是懷疑一切、否定一切的破壞性思維。實際上,批判性思維並沒有試圖否定一切。
  • 創新驅動呼喚批判性創新思維
    創新解決問題的先決條件是批判分析問題,因此,實現創新驅動發展,不僅要培養公民創新思考意識,還要使之掌握批判思考技能。批判性創新思維是批判思維與創新思維的合稱,可稱之為「批創思維」。批判性創新思維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基本思維方式。創新的目標不僅要解決個人發展問題,而且要解決國家發展問題和世界複雜問題。人人都會思考,但並非人人都會批創思考。批創思維是一種認知技能。要開發這種認知能力,必須通過訓練。這種訓練包括理論學習、認真實踐和端正態度。(熊明輝/文據2017年8月7日《光明日報》)
  • 創新應注重培養批判性思維
    【創新掃描】高校是培養大學生創新素質,提高大學生思維和實踐能力的重要基地。創新素質的核心是理性批判的精神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這也正是批判性思維的靈魂與本質。注重批判性思維養成可以有效涵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氣質,提升創新思維能力。創新離不開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是有目的、有規則的判斷過程,是為決定相信什麼或做什麼而進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維,主要包括批判性思維品格和技能兩個方面。創新始於問題,創新是自主思考與邏輯論證相結合的過程,在創新的各個階段批判性思維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錢穎一:批判性思維缺失阻礙創新
    他指出,在新的商業環境下,我們面臨一系列問題,但這些問題最終都會集中到一點,那就是創新問題,而創新的核心問題是創新能力問題。    創新能力從哪裡來?錢穎一說:「我覺得創新的根本動力是人和企業的思考,或者說是不同的思考。」也許人才的數量不是關鍵,而人的思考更為關鍵。在思考和思維方面,是我們中國人、中國企業最缺乏的。為什麼?這與我們的教育體制有很大關係。
  • 為什麼孩子需要批判性思維方式?
    可能有些人認為批判性思維知識點學的少,阻礙了學習效率,而且孩子們想出來的方案不夠紮實全面,缺乏深度、廣度。其實,正確運用批判性思維是把我們所擁有的訊息變成有用知識的過程。批判性思維就是確保孩子用主動積極的態度,去質疑一切他不知道的事物。批判性思維是主動的,是不盲目跟從,是以客觀事實為基礎的科學態度,是勇於新的嘗試和樂於接受挑戰,是與人交流的過程中相互受益,是有意識的自我反思。
  • 如何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
    在網際網路時代,信息的交換變得非常的迅速,孩子處於這樣一個信息飛速發展的時代究竟該如何去處理他們每天通過網絡,社交媒體,電視廣告等等接收到的大量信息呢?其實這與我們一些家長經常有所耳聞但又不清楚具體是什麼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有很大的關係。那麼批判性思維到底是什麼,我們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呢?批判性思維是什麼?
  • 思維決定命運:掌握「批判性思維」的孩子,更易「贏」得人生!
    換句話說,女兒缺乏了批判性思維。如果女兒在看到老師給的答案與自己做出來的答案有出入時,有再進一步求證,便不會出現今天考試寫錯答案的情況。孩子並不是一生下來就具有"批判性思維的","批判性思維"是孩子在後天的成長過程中不斷耳濡目染,不斷接受批判性思維教育逐漸獲得的能力。學會批判性思維對孩子的成才至關重要,學會"批判性思維"的孩子,更易"贏"得人生!
  • 第六屆全國批判性思維與創新教育研討會在清華大學召開
    第六屆全國批判性思維與創新教育研討會在清華大學召開清華新聞網8月23日電(通訊員 黎明 佳宏 繼先 素梅)8月19-20日,第六屆全國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教育研討會在清華大學召開。記者 張 宇 攝華中科技大學客座教授、著名批判性思維專家董毓應邀作大會主旨發言「批判性思維的探究本質和對創新的作用」。董毓論述了批判性思維中「反思」的內在含義和維度,以及對理性社會和認知發展的根本性;闡述了批判性思維對創新的必要性和催化作用,以此解釋缺乏創新能力的三大根源;並列舉了發展批判性思維教育的十大任務。
  • 陳剛:如何培養學生邏輯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性思維
    思維品質則是思維在邏輯性、批判性和創新性等方面表現出的能力和水平,是個性思維活動中個人智力特徵和水平的體現。而英語思維能力是學生在英語情境中進行的高級的認知層次上的語言創生能力,英語思維品質就是學生的英語思維在邏輯性、批判性和創新性等方面所表現出來的水平與能力。
  • 創新源於好奇心,想像力和批判性思維
    猶太人不僅在科學上成就非凡,在創業上也非常突出。在美國NASDAQ(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中,除了美國以外上市最多的國家,就是以色列。猶太文化與中國文化有兩點相似:一是注重家庭,二是注重教育。我們中國人對教育很重視,投入也很大。但是,我們的教育方法與同樣重視教育的猶太人有所不同。中國學生回到家裡,家長都問:「你今天學到了什麼新知識?」
  • 風靡國際教育的批判性思維,中國孩子太需要了
    而在思維方式中,我們常常可以聽到「批判性思維」這個詞,無論是在孩子的課堂上,平常的作業中,甚至是考試,學校都會都要求學生具有批判性思維。看完了這個例子,相信大家應該很清楚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孩子具備了這樣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相當於學會了獨立、理性的思考和分析。
  • 課堂教學呼喚批判性思維
    因此,在《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雖然沒有出現批判性思維這個詞,但批判性思維的本質卻盡在其中。2016年6月,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和世界教育創新峰會(WISE)共同發布《面向未來:21世紀核心素養教育的全球經驗》報告,並引起廣泛關注。
  • 圖解:批判性思維
    本書從批判性思維的角度講述提問技能,讓你換個思維方式,找到你真正需要的東西。十大關鍵問題分別解釋:精彩書評★這本《學會提問》是一本非常經典的批判性思維讀物,很出色地完成了傳授批判性提問的技能這一目標,既簡潔又全面,實踐指導性強,會對同學們提供很大的幫助。
  • 聊聊「批判性思維」的教育實現
    我的一位朋友移民美國多年,孩子從小在美國上學,數學成績一向十分優秀,每次都能拿100分。有一天,孩子回來不太高興,一問原因,這次數學考試沒拿滿分,有一題丟了分。第二天又傳來喜訊:原來班上大部分學生都因為這題丟了分,原因是老師在考前複習的時候有一道題講錯了。結果當時認真聽講的孩子們都做錯了,反而是平時學習一般的孩子做對了。
  • 陳波:批判性思維與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20世紀中後期,美國教育界逐漸達成共識:在當代民主社會中,在信息爆炸和知識快速更新的今天,教育的重點不應該放在傳授離散和陳舊的信息和知識上,而應該放在探究、學習和思考的過程本身上;它的首要目標不是培養知道很多的「知道分子」,而是培養能夠批判性思考、理性地判斷和決策、有責任心、充滿活力和創造力的公民。
  • 什麼是批判性思維?(上)
    或許你可以了解一下「CriticalThinking" —— [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是以一種合理的、反思的、心靈開放的方式進行思考,從而能夠清晰準確地表達、邏輯嚴謹地推理、合理地論證,以及培養思辨精神。
  • 忘了所謂的創新能力吧!缺乏批判性思維才是應試教育的最大缺陷!
    而應試教育本身最大的缺陷,就在於協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上。協作能力的培養是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和條件的,至少在目前我們國家教育資源不足,分配不均的大環境下,很難大規模的開展這方面能力的培養。因為協作能力的培養方式,很大程度上是基於以小組為單位的課題研究上的。
  • 家長應如何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
    正是因為擁有的批判性思維讓他敢於去質疑社會對待殘障人士的方式,最終走向了創業的道路。批判性思維作為全球勝任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孩子走向成功之路的必備能力之一。美國學者理察·保羅認為,批判性思維就是對思維的再思考,這種思考是理性的、獨立的。批判性思維首先是認識自己的思維,通過對多種可能性的視角進行邏輯分析、理論和評估,然後不斷改善,提高思維質量。
  • 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
    ,是思維存在和表達的形式,兩者的密切關係說明,閱讀教學在批判性思維培養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另外,小學階段是學生思維發展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不僅有利於提升學生整體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也順應了時代對人才培養的要求。伴隨課程標準而變化的閱讀課堂更加關注思維領域的發展,批判性思維開始在閱讀課堂上受到關注。
  • 批判性思維引入優加青少英語,讓孩子更具競爭力
    良好的溝通是在相互理解和信任的基礎上進行的,創新是以問題和挑戰精神為前提的,合作需要有尊重和自尊為條件,而這些都是批判性思維的內在要素,它們相互依存,共同促進。批判性思維是一種質疑和求證的能力,進行過批判性思維訓練的人在面對問題時不會輕易接受既有結論,而是會進一步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評估問題的深度、廣度以及邏輯性,從而得出自己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