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所謂的創新能力吧!缺乏批判性思維才是應試教育的最大缺陷!

2020-12-12 一百分計劃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許多人最喜歡掛在嘴上的一句話,尤其是在每年諾貝爾獎頒布的前後那段時間,總會有不少專家學者和媒體跳出來哀嘆我國現有教育的不合理,哀嘆應試教育扼殺了祖國花朵們的創造力。

不過,創新能力這東西真的是能「教育」出來嗎?我們是否已經有些走火入魔了?

例如,在2011年的時候,寧波市曾經出臺了一個文件,計劃5年花5000萬培養出1400名賈伯斯……

這個宏偉目標實現了多少我不太清楚,不過我倒是知道,當年喊「5年花5000萬培養1400名賈伯斯」的金局長已經因受賄在2013年1月被判刑9年……

事實上,培養「創新能力「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因為創新力也罷,創造力也罷,其本質是一種天賦能力,也就是說,不論教育方法和理念如何先進,最終我們能做到也就是強化那些本身具有創新力的學生的天賦,但是沒辦法讓一個不具備創新力的學生忽然就產生了這種能力。因為這已經超出了教育的範疇,上升到了神學領域了……

再舉個例子,我們可以通過教育以及各類培訓培養出一名能拿到省級奧賽獎項的學生,但是想要拿到國際金獎?這就不是單純依靠訓練和做題能達成的目標了,它需要學生本身具有這個方面的天賦才行。創新力也是一樣。

不論是應試教育還是素質教育,在大學本科畢業之前,學生們所能學到的最重要的知識並不是那些微積分、三角函數;也不是主語從句和定語從句的差別;更不是如何從一篇文章中揣摩出作者自己都沒有想到的寓意。而是掌握自我學習的能力,掌握邏輯思維的能力,掌握與其他人一起協同工作的能力,掌握批判性思維的能力……這些,才是教育的目的。只有掌握了它們,我們才有可能在未來的學習工作和研究中充分發揮出自己的能力,實現自身的價值。

而應試教育,其實在許多方面已經達成了這些教育的目的,否則改革開放這麼多年來我們所取得的成就難道都是蒙出來的麼?

而應試教育本身最大的缺陷,就在於協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上。

協作能力的培養是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和條件的,至少在目前我們國家教育資源不足,分配不均的大環境下,很難大規模的開展這方面能力的培養。因為協作能力的培養方式,很大程度上是基於以小組為單位的課題研究上的。可是在我國,一個教師通常要同時面對幾十甚至上百個學生,在這種情況下,想要進行這種課題研究的教學,基本上就是天方夜譚。因此,大多數時候,這方面能力的培養要到大學階段才會開展。

而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所需要的條件就低了很多。

什麼是批判性思維?簡單來說,就是能熟練地和公正地評價證據的質量,具有檢測錯誤、虛假、篡改、偽裝和偏見的能力。

只有具備了批判性思維,我們才不會被「思想綁架」和「思想操縱」。

舉個例子,十七世紀是小冰河期,同時,在十七世紀的時候,又是海盜最為猖獗的一個時期。所以,我們能否從中得出推論:十七世紀海盜的猖獗是造成小冰河期出現的原因?甚至還可以再進一步,由於十七世紀的海盜使用武器多為彎刀,因此可以得出結論:使用彎刀的十七世紀海盜比使用機槍的索馬利亞海盜更容易造成小冰河時期的出現?甚至彎刀才是造成小冰河時期的罪魁禍首?

很顯然,這些結論一眼就能看出其荒謬之處。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還是會遵循這樣一種思維方式:比爾蓋茲大學輟學,創業成功,建立了微軟帝國,所以大學輟學是創業成功的前提;隔壁老王小學沒畢業卻家產億萬,所以讀書無用;聽說有老師上課不講補課才將,所以中國老師都師德敗壞……

與之前那個例子相比,這些結論看上去是不是覺得似乎有些道理?其實它們之間並沒有本質上的差別,都是將論點和論據在缺乏足夠相關性和必然性,忽視了概率和其他必要條件的前提下,強行將它們組合在一起,最後得出一個錯誤的結論。

我們處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天都會從各種渠道(課堂、網絡、電視、書刊、與他人的交流等)了解到大量的各種各樣的信息。如果對這些信息全盤接受,一方面會影響自己吸收知識的效率,另一方面會使自己的在接受大量信息後後沒有任何建設性收穫,只是會成為一個裝了各種其他人思想的容器,甚至被他人的錯誤思想左右。看看那些養生文,雞湯文,其中許多都是採用了偷換概念,無視概率,忽視劑量等方式來傳達一些錯誤的思想,並以此從我們手上收取智商稅。

所以,只有具備了批判性思維,我們才能去偽存真,才能從浩瀚的信息海洋中找到正確的,真正需要和真正有用的信息,並利用它們來達成我們的目標。我們才不會輕信那些謠言,才不會因為一個日本福島核事故就在家裡屯了能吃上幾百年的鹽……

如何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在現在的應試教育中,對於批判性思維的培養還是處於相對忽視的狀態。在我們的日常教學和家庭教育中,我們都是傾向於直接告訴孩子答案,並告知他們這些就是真理,沒有質疑和思考的必要,只要記住它們就行。最終,我們的孩子就難以培養出批判性思維的能力。

因此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我們的老師需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課本上的內容產生疑問,進而質疑,並在質疑的過程中對問題進行探索,最終解決和理解這個問題。

但是在我們現行的教學大綱以及教學方式中,對這方面的重視還很不足。更多時候,我們只是直接告訴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卻沒有引導他們去思考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以及是否有更多更好的解決方案。而這些才是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最需要提升和重視的地方。

同時,作為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對問題的思考。當孩子向你提出一個問題或是提出一個明顯錯誤的論斷時,不要急於直接給出答案或是反駁,而是要引導孩子去思考造成這個問題的可能原因有哪些;哪些是直接相關的;哪些是間接相關的;哪些是看似相關,實際上卻全無聯繫的。並通過對這些問題和原因的分析,最終推導出一個結論。而這個過程不但有孩子有益,對於家長自己,其實也是一個自我提升的機會。

只有在具備了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基礎上,談論創新能力的培養才有意義。否則我們最終要麼只能培養出一群唯唯諾諾,沒有任何自我觀點的庸才;要麼就是製造出一堆缺乏常識,只會無意義的質疑一切的民科!

相關焦點

  • 風靡國際教育的批判性思維,中國孩子太需要了
    其實,所謂批判性思維,就是一種獨立思考,不會人云亦云的能力。哈佛大學校長德魯 • 吉爾平 • 福斯特曾在 2017 年的新生開學典禮上的致辭中說:我們希望在每個學生身上培養的重要智力技能——即做出判斷和評估事實的能力。
  • 批判性思維能力在留學中的重要性
    而是指對於美式教育的課堂以及寫作要求熟悉的過程,換句話說,就是「批判性思維」的形成。本期會向大家介紹批判性思維能力在留學中的重要性。其實不僅是外國的留學生,許多本土學生都被要求參與這樣的課程。這也是為什麼美國大學生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往往能夠優於中國大學生的原因所在。批判性思維教會了學生全面、多角度地看問題,也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發掘學生的求知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我們的社會中,那些認知成熟度很高的人才,往往就是批判性思維的高手。
  • 錢穎一:批判性思維缺失阻礙創新
    他指出,在新的商業環境下,我們面臨一系列問題,但這些問題最終都會集中到一點,那就是創新問題,而創新的核心問題是創新能力問題。    創新能力從哪裡來?錢穎一說:「我覺得創新的根本動力是人和企業的思考,或者說是不同的思考。」也許人才的數量不是關鍵,而人的思考更為關鍵。在思考和思維方面,是我們中國人、中國企業最缺乏的。為什麼?這與我們的教育體制有很大關係。
  • 第六屆全國批判性思維與創新教育研討會在清華大學召開
    第六屆全國批判性思維與創新教育研討會在清華大學召開清華新聞網8月23日電(通訊員 黎明 佳宏 繼先 素梅)8月19-20日,第六屆全國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教育研討會在清華大學召開。記者 張 宇 攝楊斌在致辭中回顧了清華大學開展素質教育、推進和參與批判性思維與創新教育的經驗和歷程。他說,創新教育要依賴教育創新。清華大學所倡導的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教育理念,將價值塑造放在首位,而價值塑造與批判性思維緊密相連。
  • 批判性思維:給孩子打上創新的底色
    為了培育大批創新人才,我們需要重新認識批判性思維,並且讓它成為一種社會風氣和人們的日常性思維。在家庭中,父母發掘和呵護孩子的批判性思維,對孩子來講意味深遠。   為什麼提倡批判性思維   「孔融讓梨」的故事,是中國千百年來道德教育的典範,這個故事在美國小學課堂上已被小朋友們批判得體無完膚。
  • 錢穎一:批判性思維與創造性思維教育:理念篇 |開卷有益
    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教育是一個目前在世界範圍的大學教育中普遍受到重視的話題,而創造性思維(creative thinking)教育則是一個在關注創新驅動發展的國家內更加受到重視的話題。在大學中,致力於本科通識教育的人更加關注批判性思維教育。在研究型大學、研究機構、企業、政府中,關注創新的人則更加關注創造性思維教育。
  • 聊聊「批判性思維」的教育實現
    這是一個典型的批判性思維的應用場景。如果孩子具備足夠的批判性思維,當感覺到老師講的不對勁的時候,應該及時提出質疑,與老師溝通,直至弄清問題。這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通過質疑和思考,能夠更清楚地理解相關概念。國內的很多教育者之所以對美國的教育模式有嚮往,原因是多方面的。美國更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獨立思考能力,這一點,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 用批判性思維從根本上解決教育問題 傳道授業解惑回歸本位
    用批判性思維從根本上解決教育問題 傳道授業解惑回歸本位批判性思維就是通過一定的標準評價思維,進而改善思維,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維,既是思維技能,也是思維傾向。批判是對已有的各種觀點接受之前必須進行的審查和質疑,通過批判來了解他們是否符合事實,這體現了批判性思維的求真性。批判性思維是人類應具有的基本能力,每個人都應該接受訓練;這也是我們應對生活中的各種錯覺、欺騙、迷信的唯一保證。
  • 如何推動批判性思維教育-光明日報-光明網
    以創新為導向的批判性思維教育,除了現有的批判性思維課程中所包括的論證邏輯部分,還應該擴大範圍,一方面包括品德和技能的結合,另一方面在技能中,還應該包括有助於解決問題和學術認識創造的素質內容,比如信息分析能力,具體思考的意識和能力,深入思考能力等。「中國的科技創新和文化發展必然需要這樣的素質能力,而中國學生尤其缺乏它們。基本素質的缺乏就好像細胞沒有活性,那機體還會強壯嗎?
  • 創新源於好奇心,想像力和批判性思維
    這三個故事都是關於教育的,對我們應該有所啟發。我們的教育特點與我們目前的競爭優勢有直接關係。我們的學習能力強,對已有知識掌握快。不僅如此,我們還善於模仿並加以改進,而且有執行力。最後是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的英語是「criticalthinking」。批判性思維就是善於對被廣泛接受的結論提出疑問和挑戰,而不是無條件地接受專家和權威的意見。同時,批判性思維又不是對一切命題都否定,而是用分析性、創造性、建設性的方式對疑問和挑戰提出新解釋,做出新判斷。
  • 創新應注重培養批判性思維
    【創新掃描】高校是培養大學生創新素質,提高大學生思維和實踐能力的重要基地。創新素質的核心是理性批判的精神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這也正是批判性思維的靈魂與本質。注重批判性思維養成可以有效涵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氣質,提升創新思維能力。創新離不開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是有目的、有規則的判斷過程,是為決定相信什麼或做什麼而進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維,主要包括批判性思維品格和技能兩個方面。創新始於問題,創新是自主思考與邏輯論證相結合的過程,在創新的各個階段批判性思維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批判性思維素質:因何缺乏,如何補足
    作者 | 董毓董毓關於問題對思維、創新的重要性,很少有比教批判性思維的人感受更深的。批判性思維強調探究實證來發展知識,探究即以問題為導向,其方法的最早來源就是批判性思維的鼻祖——蘇格拉底問答法。其實,有兩個事實應該早已經是常識:一是問題是認識進步的必要條件,沒有好問題,就沒有新發現;二是中國學生提不出問題。歐美教育界對中國留學生的普遍印象也是這樣:一個是課堂上沉默,一個是不會分析和論證性寫作。
  • 中國學生進入大學後批判性思維能力逐年下降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中國的中小學教育經常被批判是緊張的應試教育,只會批量製造僅會背誦基本理論而缺乏深度思考能力的學生。但美國史丹福大學的最新研究顯示,中國培養的學生可能是世界上批判思維能力最強的。」美國《紐約時報》7月31日的文章稱。史丹福大學的研究員選取了中國大陸11所大學的2700名學生作為樣本進行測試。
  • 中國教育的「通病」:缺乏創新、自主思維能力!教育路在何方?
    每當談論起中國的教育問題,總是一個讓人傷感的話題;因為有太多太多的意外因素,這也導致我國的教育制度備受詬病。在應試教育當道的今天,我國的教育更像是一個以知識為中心的教育。小升初、初升高、高考,要想考上一所好的學校(大學),就得拿出相應的分數,如達不到標準,一切都是空談。
  • 思維燈泡|應試教育到底危害誰了?
    王財貴,臺中教育大學副教授,1994年在臺灣發起「兒童誦讀經典」的教育運動,隨後來到大陸宣講。歷經20年,他一手締造了「老實大量讀經」思想體系,這個體系被大量擁躉所追捧。演講中,王財貴描述了李璇一直夢寐以求的願景--教育是不費吹灰之力的,只要通過簡單的讀經,就能將孩子塑造成大才,甚至聖賢。
  • 夏谷鳴|學生批判性思維與閱讀能力的培養
    但並不是說文學作品或說明文不適用,而是批判性思維意旨求證性思維、反思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包括兩個要點,其一是對你所讀的內容相信或者不相信,也就是說要有質疑精神;其二就是個人的求證能力,也就是通過其他資源或者渠道來給出證明,你所認為的東西是真的還是假的。在學習過程中,對於某一篇文字,都可以秉承質疑的態度,並進行求證。Q:批判性閱讀策略有哪些?
  • 創新離不開批判性思維
    作為強有力的理性思維工具,批判性思維應運而生。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對批判性思維往往存在兩種誤解。一種是認為批判性思維旨在發現他人而非批判性思維者自身的思想或行為錯誤。其實,「批判」在這裡是中性詞,在很大程度上也可理解為「評論」。因此,批判性思維不是人們所誤解的對人不對己的「找茬思維」。另一種是認為批判性思維是懷疑一切、否定一切的破壞性思維。實際上,批判性思維並沒有試圖否定一切。
  • 擁有批判性思維的孩子,更容易爆發潛能走向成功?| 智見
    過去幾十年中,名牌大學畢業就意味著好的工作,但在未來,當學歷不等於能力的時候,當人們可以通過網際網路獲取更多教育資源的時候,社會對個人提出更高要求的時候,高學歷也會被淘汰,中產將不再穩定。如果對這些缺乏思考,孩子很可能成為最直接的受害人。
  • 席酉民:學生成長與批判性思維
    當然啦,老師如何認真設計,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受益最大也是一個需要不斷探討的話題。自然,老師也最好不要犯低級錯誤,除非是為了訓練學生而有意識設計的。我們跟國家教育行政學院聯合成立了一個領導力與教育前沿研究院(ILEAD),目的是想通過我們的教育探索,去影響更多的教育機構和教育工作者。
  • 錢穎一:批判性思維與創造性思維教育:實踐篇 |開卷有益
    按照哈佛的要求,寫作課作為通識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方式之一。這門課旨在訓練學生就一個主題正確地提出問題,找到強有力的論據,清晰有效表達出自己的觀點,並能客觀評估他人觀點的能力,最終培養的是學生的理性思維和書面表達能力。這是從高中階段的作文寫作過渡到大學階段的論說寫作的必要訓練。一手研究、文本細讀、批判性思維是貫穿其中的教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