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為什麼,我們人人都應該掌握批判性思維?

2020-12-11 羅sir職話

如果從思考的角度來看,我們大致可以把世間的人分為兩種:一種是「想得淺的人」,另一種是「想得深的人」。

那些平時不怎麼思考,或者意識不到自己在思考的人就屬於「想得淺的人」。但還有另一個說法,那些覺得自己「想要思考」但卻經常想不明白的人,應該也算是「想得淺的人」。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不會有人一生下來就「想得深」;從這裡來說,我們每個人的思維,都是從一張白紙,開始慢慢變得不同的。

而思考,就是我今天所要講的。

從「想得淺」到「想得深」,這是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就是批判性思維。但我知道你們的疑問:如何系統性的學會批判性思維,以及批判性思維的好處是什麼?

但在回答這兩個問題之前,我想有必要講講,「想得淺」這件事,對我們來說,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

01

不是不善於思考,而是思維定式化

對於想得淺的人,常常會陷入「這種事見怪不怪」「以前一直都是這樣的」,從而不太願意去作任何思考,很容易就會因為「大家都這麼說」或者「大家都這樣做」,而隨波逐流。

當然,不需要深入思考這件事可能會比較輕鬆。但是想得淺,就只會被「大眾聲音」所推著走,至於推向何方,這不是我們所需要去思考的。

而想得淺的背後,常常並不是說不會思考了,而是長久累積下的「淺思考」,讓自身的思維習慣被定式化,長此以往,便不再願意思考。

而什麼又是思維定式呢?思維定式,通俗講就是看事情和思考問題,不講因果性,也分不清因果性和關聯性的區別,在這基礎之上,自身的思維方式長期沒有改變和更正的結果。

思維定式會帶來的東西

進一步看,「想得淺」這件事,更是會對我們的人生選擇造成巨大的「幹擾」。

從畢業、選擇城市、購置大宗商品、車房和婚姻對象,等涉及到需要深入思考的選擇,「想得淺」可能都會有意無意的將我們的選擇帶入更為偏遠的賽道。

而「想得淺」最為本質的一個問題就是:看事情過於流於表面。

換算成思考框架大概是這樣的:看到事物的某一點就斷定該看法正確——深入了解會導致判定失敗——失敗後繼續延續原先的判定模式

看事情過於表面這件事,會導致我們對事物的判斷出現偏差,而這種偏差又會直接反饋到我們自身,這個去驗證去探索的過程,就是我們「想得淺」所要付出的成本代價。

說完了「想得淺」這件事,我想我們對批判性思維的好處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但如何建立批判性思維,這依然是一件知易行難的事。

02

建立「科學性」思維框架

前面我們提到「關聯關係」和「因果關係」,這是很多人常常容易混淆的點之一。也是很多「偽科普類」文章慣用的手段和伎倆。

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為了佐證自己的觀點正確,以達到「混淆視聽」的目的。

為了區分關聯關係和因果關係,我們需要舉個例子來充分說明這之中的區別和重要性。

在臨床科學實驗中,常常會有兩組實驗,一組叫做對照組,一組叫做實驗組,其中一組採用「安慰劑」療法,即給患者使用並非實驗藥物;另一組則採用實驗藥物治療。在此期間,患者都被告知到使用實驗藥物治療,在療程階段之後,分別對照兩組實驗結果論證。

這個就是著名的雙盲實驗。也可以說是近代西醫科學發展至今的革命性創舉。

而雙盲實驗背後的論證,就是為了證明關聯性和因果性之間的巨大差異。

為什麼說因果關係和關聯關係如此重要呢?

舉個例子,一定有人在自媒體文章中看到聲稱「香蕉對身體好」這樣的文章。的確,香蕉營養價值很高,對健康有好處,而且香蕉的美味和方便性都讓香蕉在水果品類中獨樹一幟。

但是,如果我們從「香蕉對健康有好處」中就得出「每天早上吃香蕉,會變得更健康」這樣的結論的話,就是犯了把關聯關係誤認為是因果關係的錯誤。

當然,持這種觀點的人依然會有很多權威數據來論證,並且我也承認這些數據的真實性。比如,有調查結果顯示「有吃香蕉習慣的人比沒有吃香蕉習慣的人更長壽」,但是按照這個數據,也依然無法說明和判斷「吃香蕉是長壽的原因」。

拿「每天早上吃香蕉,會變得更健康」這一結論來說,這種是關聯性而非因果性的主因就在於,早飯吃香蕉的人,也有可能同時喝牛奶或者酸奶,而且認真吃早飯的人,本身就會過著比較規律的生活。

所以,要想證明這兩者之間是切實具有因果關係,除非用實驗,分為兩組人,一組每天早餐堅持吃一樣的食物,另一組在早餐中添加香蕉,這樣得出的論證就具有因果性。

為什麼因果性和關聯性如此重要?因為目前很多偽科學類文章和論證,正是用關聯性數據來欺騙我們的認知,讓我們誤以為這是因果性關係,從而擾亂我們的思維方式。

學會系統性建立批判性思維,首先得分辨事物的「真假」。

即因果關係並非關聯關係。

03

建立批判性思考的三個基本方法

「批判」這個詞,在中文意境中是一個不太友好的詞彙。但在英文critical thinking中,事實上是「審辯式思維」,這也正對於批判性思維的框架,即審辯地看待事物。

建立批判性思考,三個基本方法可供日常鍛鍊。

1.明確目的是什麼

明確目的,這算是非常書面的語言了,但在日常行為和交談中,我們其實一直在明確我們的目的。大到工作、約會,小到吃飯、睡覺,本身都具有目的。

而批判性思維,同樣會有我們的目的。比方說,是爭辯事物的看法不一,又或者是為了讓顧客滿意,讓工作更有效率等等。

總之,批判性思維的用處之廣,並非局限於對某一事物的「審辯」上。

2.明確思考模式框架

思考框架是思維的基本路線,對於批判性思維,思考框架就顯得極其重要。是尊重過去的常識,還是尊重成功的經驗借鑑,這是我們確立思考框架的根本。

換句話說,如何思考,是推翻論證重新再來,還是借鑑論證?這都取決於第三個方法。

3.不斷發問(批判性思維的核心)

如何問,取決於如何思考以及如何做。而批判性思維的核心我認為也正是在此,一個好的問題遠遠比單純思考有效。

不斷發問是批判性思維的重點,發現問題並提出問題,「然後又怎樣?」以及「為什麼是這樣?」「還會不會有別的可能性?」

發問,是讓我們不斷找尋更佳答案以及更多可能性的好方式。

批判性思維的三個基本方法

以上,是批判性思維的三個基本方法。而不斷發問,又是最為重要的一點。

好的問題,總是能給人以啟發開啟民智。

批判性思維其實就這麼簡單:科學性的思考框架,區分因果和關聯,以及最重要的不斷發問。

但正如同我所說的那樣,批判性思維知易行難,要想在生活中維持批判性思維的必要性,這七個小習慣可以幫助我們鞏固和維繫。

04

批判性思維的好處以及維繫的七個習慣

這七個小習慣分別是:

對身邊的人講話更「具體性」(拒絕模糊對話,具體量化到點)不要隨波逐流(從小事做起,不簡單順大流)看新聞的時候聯想到背後的原因(從政策看背後的社會性成因)衝動購物之前先理性思考區分事實和觀點(今天天氣很熱只是觀點,氣溫36°才是事實)不能放任對話的模糊(溝通一定明確和詳細)嘗試當一下蘇格拉底(蘇格拉底式提問,從根源提出問題)這七個習慣,不僅可以幫助我們維持批判性思維,還能讓自己的生活更為理性和進步,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在最後,我還是想說說,批判性思維到底有什麼好處?

從一開始,批判這個詞彙,的確讓人由衷反感和不討喜。批判性思維絕對不是「噴子」,非要說一個類比的話,我認為批判性思維和獨立思考,事實上具有相當的普適性。

同樣,獨立思考也要求我們做到求真、不盲目從眾,以及科學性的思考框架。但說到底,這些與我們而言,又有什麼實質性好處呢?

的確,我沒有充足的數據來論證擁有批判性思維和沒有批判性思維這兩種人的收入、生活是否會有什麼區別,同樣的,即使是有區別,這也僅僅只是「關聯性」而非因果性。

但我要說的是,當你意識到我所說的僅僅只是「關聯性」而非「因果性」的時候,你是否就已經具備了批判性思維的思考框架了呢?

我們不是科研人員,也不是政府工作者,但我們依然值得擁有批判性思維。它可以讓我們更善於發現問題,處理問題;讓我們更善於做出理性選擇,而非盲目感性從眾。

僅此兩點,我認為已經足夠。

我們人人都應該掌握批判性思維。

END.

參考資料:《麥肯錫入職培訓第一課》

作者:羅sir職話,新青年的職場內參,一個堅持用理想主義書寫職場乾貨的非知名作家,崇尚人文主義和深度思考,同名微信公眾號羅sir職話。

相關焦點

  • 「深度思考」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如何培養一個人的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那麼為什麼我們容易輕信一個答案?那麼尋根本源,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呢?在我看來,批判性思維是一種質疑和求證的能力,進行過批判性思維訓練的人在面對問題時不會輕易接受既有結論,而是會進一步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評估問題的深度、廣度以及邏輯性,從而得出自己的見解。
  • 蘇格拉底:「我們為什麼要建立批判性思維?」
    但在網際網路,如果你提出不同意見,幾乎沒有人會理性的同你探討,這就是批判性思維在今天已成為稀缺品的原因之一。人們在對待不同意見的時候,沒有理性探討,只有狂熱站隊。但要建立批判性思維,首先我們應該學會「理性思考」。
  • 職場新人應該怎麼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維方式
    趁著這段時間空閒時間比較多,抓緊時間把《批判性思維工具》這本書看完了。說實話,看完就後悔了,真的後悔沒有在大學的時候認真看完這本書。人人都知道思考的時候應該具備批判性思維,但是要具體說到什麼是批判性思維有沒有辦法很好的表述出來,但是如果認真看完這本書的話就能有一個明確的概念了,對思考方式有著很好的幫助。雖然我把認為重要的內容都提煉出來了,但是總有總結的不到位的地方,還是建議大家能夠認真看一下這本書。一.什麼是批判性思維?
  • 李培根院士:我們應該如何培養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肯定要建立在理性的基礎上,批判性思維必定要建立在邏輯的基礎上,如果批判不講邏輯,那批判是沒有意義的。當然我們還需要獨立自由的精神,一個缺乏獨立思考、自由意志的人是不可能具有批判性思維的。 批判性思維不僅是一種思維技能,實際上也彰顯了某種人文精神。西方學者提倡的理性也有值得我們借鑑汲取的東西。
  • 《批判性思維》5個步驟養成批判性思維,洞察一切問題的真相
    因為思維質量決定解決問題的能力,能解決多少問題,多大的問題,就意味著有多少價值,而價值最終體現一定會落在價格上。所以,提升思維是每個人的人生必修課,那要怎麼才能提升思維質量呢?批判性思維的3個基本要素,9個衡量標準我們為什麼一定要讓自己具備批判性思維呢?
  • 《批判性思維》掌握一種思想技能
    我們經常聽過這個詞「批判性思維」,學校的老師們也總是說要讓我們養成批判性思考的習慣,不能人云亦云。而且在我們這個時代信息的洪流每天都在向我們撲面而來,並且其中夾雜了很多謠言並且很容易被識破,但是依舊每天有很多人交著智商稅到底什麼是批判性思維?我們應該怎樣獲得這項技能呢?
  • 為什麼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對寫assignment很重要?
    但批判性思維並不僅僅局限於應試,實際上,它應用之廣遠超我們的想像,從每一次網際網路熱點事件的討論到生活中的各種判斷決策,背後都可以看到批判性思維的身影。到底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呢?在我看來,批判性思維是一種質疑和求證的能力,進行過批判性思維訓練的人在面對問題時不會輕易接受既有結論,而是會進一步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評估問題的深度、廣度以及邏輯性,從而得出自己的見解。批判性思維並不等同於標新立異,為了質疑而質疑,它的真正含義在於獨立思考,不滿足於輕鬆給自己一個答案。
  • 批判性思維修煉書籍2-《批判性思維工具》
    所以,進一步將這句話擴展開來的話,這本書的核心就是:要成為一名批判性思考者,就要將思維標準的9個標準(清晰性、準確性、精確性、相關性、深度、廣度、邏輯性、重要性、公正)權衡並融入8個思維元素(目的、問題、信息、概念、推論、假設、意義、觀念)中,進而發展出7個思維特質(思維謙遜、思維勇氣、思維換位思考、思維正直、思維堅毅、對推理的信心、思維自主),成為一名高級思考者
  • 批判性思維:為什麼說「換位思考」有可能是陷阱?
    那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呢?批判性思維的英文是「Critical thinking」,是美國學者查裡德·保羅定義的,它的含義就是對「思考的」的再思考。就拿物業的例子來說,我們對「思考」的過程進行再思考,找出裡面的漏洞,形成一個相對客觀公正的結論,這就是進行了一個完整的批判性思考的過程。
  • 為什麼孩子需要批判性思維方式?
    每天都有人用不同的方式(例如某些權威或社交媒體)來改變孩子對世界的認識、信念和生活習慣。我們該怎樣引導?我們是不是要在學習、背誦、熟練運用別人建立的知識和觀點之外,投資時間培養孩子的批判思維能力呢?可能有些人認為批判性思維知識點學的少,阻礙了學習效率,而且孩子們想出來的方案不夠紮實全面,缺乏深度、廣度。其實,正確運用批判性思維是把我們所擁有的訊息變成有用知識的過程。
  • 邏輯思考力——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指的是技能和思想態度,沒有學科邊界,任何涉及智力或想像的論題都可從批判性思維的視角來審查。批判性思維既是一種思維技能,也是一種人格或氣質。隨著批判性思維的演變,我們可以大致的理解為批判性思維主要是對相信什麼和幹什麼做出判斷,這種判斷需要有分析和評價。批判性思維的分析和評價需要做到清楚、準確、相關、有深度,並具有嚴格的邏輯性。
  • 有興趣赴美留學的學生,為什麼需要「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是近年教育領域的熱門詞彙。那麼,是不是每個人都需要批判性思維?又有哪些人特別需要具備批判性思維的?今天,美國英文學院(AAE)為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到底要不要培養批判性思維。
  • 人人都該懂的批判性思維:塑造你的邏輯思考力
    它會削弱我們清晰思考的能力。如果可以的話,我們應當反覆琢磨自己和他人思考的邏輯,也就是所謂的「批判性思維」。人們有時認為,具有批判性思維的思考者就是那些愛批評他人的人,特別是那些不墨守成規的團體,或是一些標榜自己是具有批判性思維的主流思考者團隊。
  • 批判性思維到底能讓孩子學到什麼?
    慢慢地,他們開始讀懂「我們認為以下真理不言自明:人人生而平等,他們被造物主賦予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對幸福的追求」這一條著名的宣言是為了證明「一個踐踏人的基本權利的政府應該被推翻」。而《宣言》不厭其煩地列舉了27條英國國王的暴行——包括未經許可的增稅、在殖民地駐兵、拒絕殖民地的司法獨立——是為了證明「英國政府的統治在踐踏人的基本權利」。
  • 6項你必須要掌握的批判性思維技巧
    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即使你想成為一個更好的批評思想家,也很難改進你無法定義的東西。批判性思維是對問題或情況的分析以及與之相關的事實,數據或證據。理想情況下,批判性思維應客觀地進行,意義不受個人感受,觀點或偏見的影響 - 並且它只關注事實信息。
  • 12思維模型:批判性思維一用理性看清複雜的世界
    那麼教學意義在於什麼,在於教授學生正確的思維方式,寬闊胸襟、不自卑、不自大、謙虛、謹慎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同時保持好奇、質疑的態度。教授們不再是永不會犯錯、不應該被質疑、挑戰的權威,學生真正從對教授的依賴中解放出來,真正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
  • 《走出思維的誤區》批判性思維指南
    批判性思維包括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學會運用批判性思維有哪些好處,我們又該通過怎樣的練習來學會掌握批判性思維。現在都說我們當下生活的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各種信息都非常豐富。但是同時這麼多的信息也導致了我們的意識經常陷於專家、政客、媒體還有公眾號的圍攻之中,稍不留神就可能被欺騙、被洗腦、被操縱。
  • 課堂教學呼喚批判性思維
    如果人們放棄批判性思維,想像一下,有這樣一群公民,他們不關心事實,不願權衡利弊,或者即使有這個動力,也沒有這個腦力去做;想像一下,你自己、你的朋友和家人的性命都掌握在這樣的法官手中,他們憑偏見和陳規支配決定,他們不審查證據,對理性探究不感興趣,也不知道如何進行評估或推理……我們有理由推斷,這樣一個社會將會是一個非理性、非民主的社會。
  • 思維決定命運:掌握「批判性思維」的孩子,更易「贏」得人生!
    美籍德國哲學家,赫伯特·馬爾庫塞著的一本書叫《單向度的人》,書中有提到:人應該具有兩種思維,一種是肯定性思維,一種是批判性思維,缺乏任何一種,都是不健全的。什麼是批判性思維?3、 批判性思維與決策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如若我們能夠沉著、鎮定理清問題之間的主次和解決他們的難易程度,問題解決的次序、尋找替代性解決方案等都對問題的成功解決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 徹底搞懂《批判性思維工具》
    在書中,作者探討了我們人類的非理性思維,以及我們潛意識中的自我中心和社會中心傾向,這些都是阻礙我們做出理性判斷的思維缺陷。針對我們人類的這種思維傾向,作者給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那就是——學習運用批判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