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全文公布後,中央各部委密集召開新聞發布會,精細描繪具體路線圖,多個領域的改革加速推進。2014年,必將是新一輪改革全面深化之年,也是每個普通人的生活發生重要改變的一年。
讓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民生
任何一個選擇,背後總有權衡。2013年最後一個月,住在上海市郊區的羅先生陷入沉思:還有兩年到退休年紀的父親會延遲退休嗎?自己的孩子將來高考還要考英語嗎?自己能要第二個孩子嗎?
羅先生的父親經歷過下崗,多年來換了不少工作,現在一家企業當司機,跑長途已經有點吃力,工資也不高。「要是真的延遲退休,等於晚好幾年拿退休工資,身體也吃不消了。」
人社部官方回應稱,漸進式延遲退休是指將來制定有關延遲退休的政策將採取小步慢走的方式,逐步緩慢地延長退休年齡,包含著提前若干年預告,分步走,邁小步和多措並舉等多重含義。
「提前若干年預告,不能今年宣布明年就實施,而要讓公眾、特別是相關群體有必要的準備期。」這一回應讓羅先生放了心,至少自己的父親暫時應該不會「被延遲」了。
事實上,官方已經對推行延遲退休的人群給出了步驟:比如先從退休年齡最低的群體開始,從人力資源替代彈性係數低的群體開始,逐步擴展到各類群體。
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說,退休時間不會一下子延長,不會從60歲一下子增加到65歲,可能每年只增加一兩個月。
羅先生是獨生子,一直想再要一個女兒,可他的妻子並非獨生女。此次改革中,「單獨二孩」政策推出,國家衛計委已經率先表態,放開「單獨二孩」政策全國不設統一時間表,「單獨」夫妻需要等待地方政策落地之後才可申請。
上海市衛計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上海可能會在半年至一年後啟動「單獨二孩」政策,配套實施細則需要走立法流程。「可能到2015年,自己就可以準備要第二個孩子了。」羅先生說。
無論是延遲退休政策的推出,還是「單獨二孩」的放開,都是應對老齡化社會來臨的措施。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說,我們要更多地從中長期考慮怎麼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形成基本社會養老、企業年金和商業化保險的養老三大支柱,鼓勵公辦、民辦並存的多層次養老院,發展居家養老、社區入託養老等創新模式。
羅先生說,雖然自己的孩子還很小,卻已提前過上「上學+培訓」的兩點一線生活。「希望孩子的選擇多一點,不用被考試壓倒。」
2013年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有了實質性進展。北京市教育考試院宣布將實施新的高考方案,英語科目實行一年兩次的社會化考試並擇優錄取。2014年,教育領域的改革更為深化。專家認為,從英語科目入手,只是改革的一小步,這意味著未來會改變「一考定終身」的格局,錄取將不僅僅看一次考試結果,而依據綜合評價。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說,真正「啃硬骨頭」不是高考科目改革,而是錄取制度改革,推進政府放權,落實大學招生自主權、擴大學生選擇權。
「老有所養、少有所託。期盼2014年家裡既能添丁,又能解決老人的後顧之憂。」羅先生說,對於人生的一些選擇題,改革將為他鋪平道路。
「新改革元年」改變中國經濟生活
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經濟體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2013年以來,國務院已取消下放幾百項行政審批事項,一系列舉措成為深化改革的「馬前卒」和宏觀調控的「當頭炮」。
「改革帶來『一箭三雕』的好處。」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局長徐友軍說,全市新登記市場主體同比增長130%,促進了經濟增長;新增市場主體中私營企業增長勢頭最猛,促進了結構調整;新增就業120萬人,促進了民生改善。
大刀闊斧職能轉變、自我革命簡政放權的同時,更多的市場化改革步驟密集推出:放開貸款利率管制,使民間資本的市場能量得以強力釋放;建立自貿試驗區,使外貿投資環境進一步改善;對小微企業暫免增值稅和營業稅,使市場主體減輕負擔、快步前行;鐵路工程建設和國有企業改制重組對民間資本開放,優化投資結構激發新的活力;科技體制改革強化產學研一體化,為中國經濟打造新的核心競爭力……
「權力芝麻一樣小,責任西瓜一樣大」,這是一些基層幹部的抱怨。地方層面承擔了諸多支出責任,卻沒有獲得相應的財稅支配權利,權責不對等的矛盾讓「土地財政」成為「救命稻草」:土地出讓金「高懸」,被指為高房價「罪魁」。
「支出責任本身的內涵是事情誰來辦,錢就由誰來花。」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劉尚希說,支出責任清楚了,財力與事權才能相匹配;理順事權,地方政府才能不過度依賴賣地收入。
財稅改革不僅關乎國家財力,更關乎千家萬戶的錢袋子。上海財經大學稅務專家胡怡建教授說,稅改第一步是解決所得稅的問題,第二步是消費稅的問題,對消費稅的差異化稅率和選擇性徵稅重新劃分,讓富人承擔更多稅收,第三步是改革財富積累過程中財產稅的問題,第四是解決最終死亡時財產轉移的遺產稅。
為了轉變經濟結構,調節收入分配,稅改正有序推進。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表示,下一步將推進消費稅改革,調整消費稅徵收範圍、環節、稅率,進一步發揮消費稅對高耗能、高汙染產品及部分高檔消費品的調節力度。
「私人飛機等奢侈品如果納入消費稅範圍,有可能進一步加大國內外的價差。」上海交通大學海外教育學院稅務教研組組長汪蔚青說,一些新納入徵稅範圍的奢侈品可能漲價,而那些劃出消費稅範圍或稅率下降的進口消費品,企業卻並不一定會把這部分優惠讓給百姓。因此調整還是應分步,考慮老百姓的購買力。
《決定》還指出,未來將堅持誰汙染環境、誰破壞生態誰付費原則,逐步將資源稅擴展到佔用各種自然生態空間,推動環境保護費改稅等。
「上遊增稅會對下遊和終端造成影響。」胡怡建說,石油煤炭徵收資源稅,對交通、用電影響明顯。雖然價格可能上漲,但是資源開發地主要是中西部,使用地是東部。徵收後,中西部貧困地區的稅收會增加,相當於加工企業和最終消費者為中西部的資源消耗「埋單」,這些稅收利益也會廣泛惠及老百姓。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2013年,土地制度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在堅持農村土地農民集體所有制、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之「魂」的同時,多個中央級別的會議對未來土地制度改革做出明確規劃,要求「試點先行」。一些地方逐漸放開了對農村集體土地流轉的限制,不少農民開始從土地流轉中獲益。
近期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農業要強、農村要美、農民要富。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所長秦富認為,2014年糧食安全是重中之重,中央尤其強調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任何時候都要端牢中國人的飯碗。
當前,我國經濟正在轉型,粗放發展模式註定會被摒棄。近期,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指出,城鎮建設要體現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託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未來,「碧水藍天」的城鎮化才是我們的方向。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首席專家、博導劉奇說,人們曾經被城市五光十色的美景所陶醉,「城鎮化就是工業取代農業、城市取代農村」的觀念正在膨脹,觀照「鄉愁」,重新審視城鎮化過程中的鄉村的價值定位,已成為必須直面的問題。此次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澄清了人們關於城鎮化的這一誤區。
讓每個公民感受到「法治中國」正義光輝
用法治把權力「關進籠子」,護衛人的尊嚴,促進公平和正義,改革讓法治中國彰顯正義之美。中央政法委2013年出臺首個關於切實防止冤假錯案的指導意見,要求法官、檢察官、人民警察在職責範圍內對辦案質量要終身負責,並建立健全冤假錯案的責任追究機制。安徽於英生殺妻案、浙江張氏叔侄案、河南李懷亮案等冤假錯案陸續在一些地方法院得到糾正。
2013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公布,對網絡謠言入刑標準作出了界定,引發社會熱議。
《決定》明確提出,要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包括維護憲法法律權威、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改革司法管理體制、健全司法運行機制、完善人權司法保障……
對於企業而言是負面清單管理,對於政府則應是「正面清單」。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認為,對於私權,是法無禁止即可行;對於公權力,則是法無授權即禁止。未來會進一步釐清「權力清單」,通過科學立法最大限度減少權力的自由裁量,通過「制度的籠子」依法治權、束權。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於2013年12月下旬舉行,會議審議國務院關於提請廢止《國務院關於勞動教養問題的決定》和《國務院關於勞動教養的補充規定》的議案。12月28日,在我國施行了50多年的勞教制度依法廢止。
專家認為,廢止後還需要配套措施進行制度銜接,比如相應司法解釋等,行政執法機關需通過治安管理處罰法對違法行為進行治安處罰,司法行政機關要加快推進社區矯正制度,做到平穩過渡。
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關口。歲末年初,在頒布20多年後,被稱為「民告官」法律的行政訴訟法開始首次大修。法律總則中,從現行法律「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到修正案草案「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行政訴訟法修正案草案在監督和制約行政權力、保障當事人訴權方面做出重要修改。
「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就是用司法體制改革的手段,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目的,讓公眾感受到法治中國的實惠。「我十分贊同《決定》中有關上收司法權的提法,也一直提倡適時建立與行政區劃適當分離的『大區法院』,『民告官』的行政訴訟尤其需要適當分離。」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說,司法權是典型的國家權力,不是地方權力。改革舉措可以保障法律的統一正確實施,防止打折扣、搞變通。(記者 周琳)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半月談網"的所有作品,均為半月談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任何報刊、網站等媒體或個人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連結、轉帖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布。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如需授權,點擊 獲取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