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體會】全面深化綜合改革,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提供...

2020-12-12 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第十四次黨代會指出,新時代浙江大學的歷史使命,其核心任務就是要高水平建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黨代會報告明確了三個階段的戰略目標,描繪了學校發展的新藍圖,提出了聚焦一流的戰略主線,奏響了全校師生凝心聚力勇攀高峰的時代強音。改革是浙江大學的優勢和傳統,也是浙江大學在新時代必須勇於面對的自我變革,實現一流的目標和願景,必須堅持以改革作為學校發展的根本動力。

當前,綜合改革已經進入關鍵期,只有真正深入到深層的體制機制改革,將重點放在自身內部的革新上來,進行系統的、綜合的改革,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關鍵問題,從整體上推動學校發展的全面提升。黨代會報告強調,要全面深化綜合改革,加強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建設,通過改革建立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大學治理體系,促進創新要素合理流動、創新資源科學配置、創新活力競相迸發,奠定學校持續快速發展的動力機制。深化綜合改革,加強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關係到學校發展能否成功跨越,目標是否成功實現,是推動學校科學內涵發展,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推動力量。

改革堅持以人為本,形成同創一流的合力

黨代會報告指出,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以師生為本的理念,這也是綜合改革最基本的出發點。只有緊緊依靠師生辦學,激發學校各類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營造包容性的可持續發展環境,才能使一切創造潛能競相湧流,形成全校上下師生奮發拼搏、同創一流的合力。

一是以價值觀為核心營造凝心聚力氛圍。價值體系是學校治理的思想理念、價值規範和道德規範的總體構成,也是個體權利得以確立和保障的重要基礎。大學治理所需要的是基於學校師生員工廣泛的自覺的價值認同。檢驗大學治理體系建設的成效,最根本在於是否調動了每一個師生員工的能動性與主動性,是否實現了學校預設的奮鬥目標與價值追求,以及衡量實踐與價值的吻合程度。黨代會的報告,凝聚了師生員工對於學校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願景的價值認同,並推廣深入到每一個具體個體,廣泛達成對於學校改革的認可支持。要通過綜合改革,實現和維護好廣大師生員工的根本利益,讓學校改革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師生員工,真正將以人為本,辦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作為改革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二是以制度為關鍵激發師生創造活力。倡導「以人為本」理念,要求以「一切為了學生、一切為了教師」為出發點,將其貫徹落實到學校每一項制度創新的工作中,營造人文關懷氛圍。按照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目標要求,堅持高質量的內涵式發展,緊緊圍繞人才培養這個根本任務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快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和體制機制,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緊緊圍繞人的發展這個核心要素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快優化學科和人才隊伍體系,進一步激發學術活力。習近平總書記在調研浙江大學時曾提出:「要創新管理制度,倡導潛心研究、嚴謹治學,積極探索完善學術自律和學術監督相結合、學術自由和學術責任相結合的有效機制。」黨代會報告中明確要以質量優先、內涵發展統領人才的引進、培養、使用和評價各個環節,強化各層次人才的考核機制、激勵機制和競爭機制。釋放活力的關鍵是要健全分類評價、考核與激勵制度,充分激發每一個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三是以協同為紐帶推進整體性變革。綜合改革是深層次、全局性的改革,是從單項到整體、從表層到深層、從增量到存量的改革,需要打破不同學科、組織、部門、院系以及學校與社會間的壁壘,實現互聯互通,真正做到跨學科、跨部門的系統性改革。綜合改革將外部政策和內部體制結合起來,把握學校改革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決定性的改革成果,才能形成完善的學校制度體系和強大的綜合競爭力。在黨代會報告提出的「牢固樹立一流意識,緊緊圍繞一流目標,認真貫徹一流標準」要求下,學校的發展方式發生重要轉變,注重質量內涵提升,推動實現學校各個環節的整體性變革,成為學校邁向世界一流大學前列的巨大的動力源泉。

改革完善治理架構,提高治理水平和能力

治理架構和治理體系在學校發展中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和長期性的作用。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和治理體系,就是推進我國大學制度和治理體系的現代化,這既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也是深化高等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推進高等教育現代化的迫切需要。對於加強學校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提高管理科學化水平,黨代會報告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一是以章程為統領推進依法治校落實。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對依法治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健全的、長效的、動態的制度體系是建立現代大學制度的重要保障。健全「黨委領導、校長負責、教授治學、民主管理」的體制機制,最主要的是通過章程的落實和配套制度的完善,釐清內部治理主體黨委、行政、學術組織、理事會和師生自治組織的責任邊界、權力邊界和運作方式和程序,貫徹落實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分工合作的協調工作機制,健全學校治理的各項配套制度,推進學校治理的科學化和規範化,形成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的治理格局,形成自我約束、自我規範的內部治理結構,為各項改革任務的順利推進提供制度保障。

二是以學術治理體系為保障發揮教授治學作用。健全學術治理體系,構建以各級學術委員會為核心,系統完整、層次分明的學術治理體系,建設學術氣氛活躍且有統一目標的學術共同體,學術活動得到規範和監督。充分發揮學術委員會規劃、諮詢、審議、評定、監督等作用,鼓勵教師積極參與課程教學、學科建設、科學研究、教師評聘等學術相關行政事務。優化基層學術委員會學術規則執行,發揮基層學術組織和教授在院系專業建設、學術機構設置、科研規劃、教師聘任、學術交流等學術事務上的作用。

三是以服務監督體系為抓手保證治理成效。深化學校機關改革,科學配置機構及功能,進一步增強管理部門戰略研究和科學謀劃能力,構建管理高效、服務卓越的行政系統。推動校部機關業務流程再造和資源優化配置,實施精細化管理,打造運作高效、執行有力的行政系統和管理團隊。建立自上而下的組織監督與自下而上的民主監督的有機統一,著力構建和完善「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密、制約有效」的行政權力運行監督機制,建立公開、公平、公正的民主監督環境,形成完善的信息公開、監督評價和懲治追責制度體系。健全依託教職工代表大會、學生代表大會的民主管理機制。

改革推動資源優化,充分激發基層組織活力

辦學資源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條件,基層組織是綜合改革重要的依託主體,兩者的重要性在黨代會報告中有充分的闡述。推動資源的優化配置、積極開拓,緊緊圍繞校、院(系)兩級管理這個基本架構深化管理體制改革,強化權責統一,增強各類基層組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推動學校快速發展。

一是增強院系基層辦學活力。院系是大學履行辦學職能的主體,完善大學治理體系,須著力推進簡政放權,增強院系基層辦學主體作用,形成權責利相統一、資源配置合理、機制運行暢通、民主監督有力的院系管理機制,形成尊重院系、服務師生的良好氛圍。黨代會報告提出全面深化校院兩級管理體制改革,針對院系實際分類授權,建立健全院系自我發展、自我管理、自我約束機制。學校充分信任院系,不斷推進院系的人事管理、教學管理、財務管理、資源配置、基層組織設置等方面自主權限,發揮院系在學科建設、隊伍建設、社會服務、國際交流等方面的主體作用。同時也加強對院系領導班子考評體系建設,強化院系發展成效的考核激勵與動態建設。

二是完善基層學術組織的體制機制。基層學術組織是辦學的活力細胞。報告提出進一步落實資源、強化責任,強化對校設研究機構、跨學科科研聯盟和平臺的考核評估,賦予領軍人才更多人事自主權、財務支配權、科技路線決策權。推進基層學術組織(含基層教學組織、基層科研組織)管理機制改革,在校、院兩級科學配置管理權限,規範校設研究院設置,加強校院兩級研究院(所)的歸口管理。要突出教授主體作用和團隊協作的動態管理機制,創新成果認定機制,研究教師雙聘新制度,打破資源壁壘,提升基層學術組織活力。深化科研機制改革,加強績效考核和動態調整,堅持重大成果的評價導向,引導更多教師承擔國家重大戰略任務。

三是優化資源配置,充分挖掘辦學潛力。優化資源配置,是深化綜合改革的重要支撐,也是學校高校持續快速發展的有力保障。要創新資產經營管理模式,在拓展增量資源、盤活存量資源上取得師生「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成效。黨代會報告強調堅持科學管理、精準管理、從嚴管理,更嚴、更細、更實地抓好資源配置與使用,圍繞人才、學科、教育改革、創新實踐精準配置資源。在「雙一流」建設中,確保各類辦學資源與一流目標高度契合,堅持精幹高效,優化資源結構,確保更多的資源用在隊伍建設上。抓住了資源配置這個重要支撐,就能為學校持續快速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在挖掘潛力、提高效率和對外開拓方面實現新的增長點。

浙江大學一直以來就是改革的先鋒,發展的典範。藍圖已經繪就,號角已經吹響,我們相信,秉承求是創新的校訓,富有改革魄力的浙江大學,正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呈現出蓬勃昂揚的新氣象,邁向更加輝煌的新時代。

作者:李銘霞,浙江大學政策研究室主任

相關焦點

  • 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百年追尋
    近代中國高等教育從發軔之初,就被賦予變革圖強的歷史使命。大學舉辦者通過學習歐洲、借鑑日本、仿效美國,探索建立符合當時中國現實的一流大學模式和理念。例如,蔡元培以德國古典大學理念改造北大,清華從留美預備學校到改辦大學都參考美國學制,梅貽琦任校長時更綜合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優點,學習美國近代大學的模式。
  • 聚焦特色,突出質量,為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提供一流科研支撐
    顏曉紅回顧了我校近五年來的科技工作情況,顏曉紅說,2014年第三次科技工作會議以來,學校深入貫徹黨的教育和科技工作方針,圍繞「做大體量、做亮特色、做高水平、做強能力」的總體要求,大力加強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深入推進科技體制機制改革,不斷提升科技創新和社會服務能力,為學校提升辦學水平、向研究型大學轉型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 建設北科特色的世界一流學科
    與以往的高等教育重點建設戰略相比,「雙一流」建設更強調中國特色與世界一流的統一,更強調綜合發展與特色發展的統一。因此,在新的時代背景中,高等教育必須彰顯中國特色,堅持走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如何更好地應對,更好地落實科技創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是高校必須回答好的重大發展問題。
  • 高校改革70年:推動中國建設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學
    進入新時期,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我國高等教育進入了又一個深化改革和快速發展的新階段,通過實施"985"和"211"工程,推動「雙一流」高校建設,我國已有一批學科達到世界一流學科水平,一批高水平大學具備了向世界一流大學衝刺的實力。
  • 溫州大學召開一流本科教育大會,全面建設溫大特色的一流本科教育
    會議主題為:新時代、新使命、新舉措、新作為,奮力推進一流本科教育;會議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和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全面總結「十三五」以來,我校本科教育取得的寶貴成績,研究分析當前面臨的形勢和存在的問題,對新形勢新階段新起點上,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建具有中國風格、溫大特色的一流本科教育體系,進行了系統部署。全體校領導出席會議。副校長薛偉主持會議。
  • 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
    (二)教育改革是歷史新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進入新世紀以來,國際國內形勢發生深刻複雜變化,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隨著我國發展進入新階段,改革進入深水區,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教育也深度融入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大潮之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布局中,我們黨堅持社會建設與經濟、政治、文化、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密切聯繫。
  • 清華大學高質量完成「雙一流」建設任務,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大學
    經過認真討論形成了專家組一致意見:清華大學「雙一流」建設堅持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按照《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部署,以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為目標,始終自覺把自身發展融入到國家與民族發展的宏偉事業之中,積極探索實踐紮根中國大地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發展道路。「雙一流」建設的實施過程與《清華大學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建設方案》高度符合。
  • 遼寧大學一流本科專業建設 | 強內涵、重特色、創一流 全面夯實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大學基礎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貫徹落實全國和遼寧省教育大會精神,根據教育部《關於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教高[2018]2號)和《遼寧省教育廳關於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實施意見》(遼教發[2019]10號)等文件要求, 遼寧大學勇於承擔「振興本科教育」之重任,堅持「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圍繞建設
  • 涵養情懷拓展視野建設人民滿意的世界一流大學
    東南大學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以深入「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引領廣大黨員幹部和師生員工,堅定辦好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自信。堅持走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道路辦好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必須要有中國特色。
  • 「雙一流」專家評議會:清華大學全面建成為世界一流大學
    清華大學全面、高質量完成「雙一流」建設任務,辦學質量、社會影響力和國際聲譽持續提升,全面建成為世界一流大學。清華大學校長邱勇,校黨委書記陳旭,校黨委常務副書記姜勝耀,副校長、教務長楊斌,副校長尤政,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原副校長謝維和等出席會議。
  • 深化綜合改革 聚焦內涵建設 努力推動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中國...
    習近平總書記對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深刻揭示了我國研究生教育發展的大方向、大趨勢、大格局,為新時代加快研究生教育強國建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這次會議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關鍵時期召開的,吹響了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號角,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 上海財經大學公布「雙一流」建設方案
    來源/校方供圖(下同) 根據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於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上海財經大學入選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方案》堅持以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為核心,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學科為基礎,以改革為動力,立足學校實際,廣泛凝聚共識。提出以富民強國、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為價值追求,持續提升學科水平,2020年躋身世界一流學科行列,2030年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2050年建成世界一流學科,基本建成國際知名具有鮮明財經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 鄭州大學: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一流大學建設
    鄭州大學黨委書記牛書成表示,鄭州大學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紮根中原大地辦一流大學,不斷加強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學科建設為牽引,以服務社會為導向,著力培育一流人才、打造一流師資、展現一流作為,以推進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全面開啟一流大學建設新徵程。
  • 以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為坐標交出「雙一流」建設合格答卷
    作為一所從辦學伊始就承載著為實現北京工業和城市建設「高、精、尖、新」發展提供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重要使命的市屬高校,北京工業大學在《方案》中被確定為「高水平研究型大學」,重點培養德才兼備、全面發展、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優秀人才。這一分類的確定,為學校加快推進「雙一流」建設、辦好首都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工作遵循。
  • 在共和國的旗幟下譜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壯麗篇章-清華大學新聞網
    清華大學始終自覺把自身發展融入到國家與民族發展的宏偉事業之中,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秉承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和愛國奉獻、追求卓越的精神,探索具有清華風格的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發展道路,深深紮根中國大地建設世界一流大學,著力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努力為國家發展、民族復興和人類文明進步貢獻智慧和力量。
  • 攜手描繪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新的宏偉藍圖
    本次研討會的主題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迎接建黨百年和建校百年為契機,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總結「雙一流」周期建設成果,科學謀劃學校「十四五」發展規劃,進一步加強一流學科、隊伍建設,不斷開創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局面
  • 陳旭 邱勇:在共和國的旗幟下譜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壯麗篇章
    1985年,學校在第七次黨代會上明確提出:「從現在起的十年,是把清華大學逐步建設成為世界第一流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大學的重要發展階段。」1993年,學校結合學習貫徹黨的十四大精神,提出到2011年即建校100周年時,爭取把清華大學建成世界一流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大學。
  • 遼寧大學:強內涵、重特色,全面夯實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大學基礎!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貫徹落實全國和遼寧省教育大會精神,根據教育部《關於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教高[2018]2號)和《遼寧省教育廳關於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實施意見》(遼教發[2019]10號)等文件要求, 遼寧大學勇於承擔「振興本科教育」之重任,堅持「以本為本
  • 《四川省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方案》政策解讀方案
    按照《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和《中共四川省委關於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的總體要求,貫徹落實2015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深化省級政府教育統籌改革、高等院校綜合改革和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要求和國家《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依據《高等教育法》、《職業教育法》等相關法律法規
  • 南京農業大學新年賀詞:奮力譜寫建設農業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篇章
    這一年,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這一年,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這一年,奮進求索的南農人揚帆逐夢、奮楫篤行,取得疫情防控和事業發展雙勝利,擘畫了一幅建設農業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南農新畫卷」。畫卷徐徐展開,2020年的奮鬥足跡清晰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