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第十四次黨代會指出,新時代浙江大學的歷史使命,其核心任務就是要高水平建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黨代會報告明確了三個階段的戰略目標,描繪了學校發展的新藍圖,提出了聚焦一流的戰略主線,奏響了全校師生凝心聚力勇攀高峰的時代強音。改革是浙江大學的優勢和傳統,也是浙江大學在新時代必須勇於面對的自我變革,實現一流的目標和願景,必須堅持以改革作為學校發展的根本動力。
當前,綜合改革已經進入關鍵期,只有真正深入到深層的體制機制改革,將重點放在自身內部的革新上來,進行系統的、綜合的改革,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關鍵問題,從整體上推動學校發展的全面提升。黨代會報告強調,要全面深化綜合改革,加強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建設,通過改革建立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大學治理體系,促進創新要素合理流動、創新資源科學配置、創新活力競相迸發,奠定學校持續快速發展的動力機制。深化綜合改革,加強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關係到學校發展能否成功跨越,目標是否成功實現,是推動學校科學內涵發展,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推動力量。
改革堅持以人為本,形成同創一流的合力
黨代會報告指出,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以師生為本的理念,這也是綜合改革最基本的出發點。只有緊緊依靠師生辦學,激發學校各類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營造包容性的可持續發展環境,才能使一切創造潛能競相湧流,形成全校上下師生奮發拼搏、同創一流的合力。
一是以價值觀為核心營造凝心聚力氛圍。價值體系是學校治理的思想理念、價值規範和道德規範的總體構成,也是個體權利得以確立和保障的重要基礎。大學治理所需要的是基於學校師生員工廣泛的自覺的價值認同。檢驗大學治理體系建設的成效,最根本在於是否調動了每一個師生員工的能動性與主動性,是否實現了學校預設的奮鬥目標與價值追求,以及衡量實踐與價值的吻合程度。黨代會的報告,凝聚了師生員工對於學校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願景的價值認同,並推廣深入到每一個具體個體,廣泛達成對於學校改革的認可支持。要通過綜合改革,實現和維護好廣大師生員工的根本利益,讓學校改革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師生員工,真正將以人為本,辦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作為改革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二是以制度為關鍵激發師生創造活力。倡導「以人為本」理念,要求以「一切為了學生、一切為了教師」為出發點,將其貫徹落實到學校每一項制度創新的工作中,營造人文關懷氛圍。按照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目標要求,堅持高質量的內涵式發展,緊緊圍繞人才培養這個根本任務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快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和體制機制,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緊緊圍繞人的發展這個核心要素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快優化學科和人才隊伍體系,進一步激發學術活力。習近平總書記在調研浙江大學時曾提出:「要創新管理制度,倡導潛心研究、嚴謹治學,積極探索完善學術自律和學術監督相結合、學術自由和學術責任相結合的有效機制。」黨代會報告中明確要以質量優先、內涵發展統領人才的引進、培養、使用和評價各個環節,強化各層次人才的考核機制、激勵機制和競爭機制。釋放活力的關鍵是要健全分類評價、考核與激勵制度,充分激發每一個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三是以協同為紐帶推進整體性變革。綜合改革是深層次、全局性的改革,是從單項到整體、從表層到深層、從增量到存量的改革,需要打破不同學科、組織、部門、院系以及學校與社會間的壁壘,實現互聯互通,真正做到跨學科、跨部門的系統性改革。綜合改革將外部政策和內部體制結合起來,把握學校改革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決定性的改革成果,才能形成完善的學校制度體系和強大的綜合競爭力。在黨代會報告提出的「牢固樹立一流意識,緊緊圍繞一流目標,認真貫徹一流標準」要求下,學校的發展方式發生重要轉變,注重質量內涵提升,推動實現學校各個環節的整體性變革,成為學校邁向世界一流大學前列的巨大的動力源泉。
改革完善治理架構,提高治理水平和能力
治理架構和治理體系在學校發展中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和長期性的作用。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和治理體系,就是推進我國大學制度和治理體系的現代化,這既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也是深化高等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推進高等教育現代化的迫切需要。對於加強學校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提高管理科學化水平,黨代會報告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一是以章程為統領推進依法治校落實。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對依法治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健全的、長效的、動態的制度體系是建立現代大學制度的重要保障。健全「黨委領導、校長負責、教授治學、民主管理」的體制機制,最主要的是通過章程的落實和配套制度的完善,釐清內部治理主體黨委、行政、學術組織、理事會和師生自治組織的責任邊界、權力邊界和運作方式和程序,貫徹落實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分工合作的協調工作機制,健全學校治理的各項配套制度,推進學校治理的科學化和規範化,形成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的治理格局,形成自我約束、自我規範的內部治理結構,為各項改革任務的順利推進提供制度保障。
二是以學術治理體系為保障發揮教授治學作用。健全學術治理體系,構建以各級學術委員會為核心,系統完整、層次分明的學術治理體系,建設學術氣氛活躍且有統一目標的學術共同體,學術活動得到規範和監督。充分發揮學術委員會規劃、諮詢、審議、評定、監督等作用,鼓勵教師積極參與課程教學、學科建設、科學研究、教師評聘等學術相關行政事務。優化基層學術委員會學術規則執行,發揮基層學術組織和教授在院系專業建設、學術機構設置、科研規劃、教師聘任、學術交流等學術事務上的作用。
三是以服務監督體系為抓手保證治理成效。深化學校機關改革,科學配置機構及功能,進一步增強管理部門戰略研究和科學謀劃能力,構建管理高效、服務卓越的行政系統。推動校部機關業務流程再造和資源優化配置,實施精細化管理,打造運作高效、執行有力的行政系統和管理團隊。建立自上而下的組織監督與自下而上的民主監督的有機統一,著力構建和完善「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密、制約有效」的行政權力運行監督機制,建立公開、公平、公正的民主監督環境,形成完善的信息公開、監督評價和懲治追責制度體系。健全依託教職工代表大會、學生代表大會的民主管理機制。
改革推動資源優化,充分激發基層組織活力
辦學資源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條件,基層組織是綜合改革重要的依託主體,兩者的重要性在黨代會報告中有充分的闡述。推動資源的優化配置、積極開拓,緊緊圍繞校、院(系)兩級管理這個基本架構深化管理體制改革,強化權責統一,增強各類基層組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推動學校快速發展。
一是增強院系基層辦學活力。院系是大學履行辦學職能的主體,完善大學治理體系,須著力推進簡政放權,增強院系基層辦學主體作用,形成權責利相統一、資源配置合理、機制運行暢通、民主監督有力的院系管理機制,形成尊重院系、服務師生的良好氛圍。黨代會報告提出全面深化校院兩級管理體制改革,針對院系實際分類授權,建立健全院系自我發展、自我管理、自我約束機制。學校充分信任院系,不斷推進院系的人事管理、教學管理、財務管理、資源配置、基層組織設置等方面自主權限,發揮院系在學科建設、隊伍建設、社會服務、國際交流等方面的主體作用。同時也加強對院系領導班子考評體系建設,強化院系發展成效的考核激勵與動態建設。
二是完善基層學術組織的體制機制。基層學術組織是辦學的活力細胞。報告提出進一步落實資源、強化責任,強化對校設研究機構、跨學科科研聯盟和平臺的考核評估,賦予領軍人才更多人事自主權、財務支配權、科技路線決策權。推進基層學術組織(含基層教學組織、基層科研組織)管理機制改革,在校、院兩級科學配置管理權限,規範校設研究院設置,加強校院兩級研究院(所)的歸口管理。要突出教授主體作用和團隊協作的動態管理機制,創新成果認定機制,研究教師雙聘新制度,打破資源壁壘,提升基層學術組織活力。深化科研機制改革,加強績效考核和動態調整,堅持重大成果的評價導向,引導更多教師承擔國家重大戰略任務。
三是優化資源配置,充分挖掘辦學潛力。優化資源配置,是深化綜合改革的重要支撐,也是學校高校持續快速發展的有力保障。要創新資產經營管理模式,在拓展增量資源、盤活存量資源上取得師生「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成效。黨代會報告強調堅持科學管理、精準管理、從嚴管理,更嚴、更細、更實地抓好資源配置與使用,圍繞人才、學科、教育改革、創新實踐精準配置資源。在「雙一流」建設中,確保各類辦學資源與一流目標高度契合,堅持精幹高效,優化資源結構,確保更多的資源用在隊伍建設上。抓住了資源配置這個重要支撐,就能為學校持續快速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在挖掘潛力、提高效率和對外開拓方面實現新的增長點。
浙江大學一直以來就是改革的先鋒,發展的典範。藍圖已經繪就,號角已經吹響,我們相信,秉承求是創新的校訓,富有改革魄力的浙江大學,正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呈現出蓬勃昂揚的新氣象,邁向更加輝煌的新時代。
(作者:李銘霞,浙江大學政策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