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過後,「丁克家庭」和「普通家庭」的區別,會逐漸顯現出來

2021-01-09 網易

  在現如今這個社會,生孩子是件麻煩事兒。

  過去的人總是覺得生兒育女是必須的,但是現在的人可不這麼覺得。在現在的人看來,生孩子養孩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說,在我們身邊,也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的丁克一族。

  

  雖然說現在的人們對於丁克的態度比過去要更包容,但是,丁克這種行為,在很多人看來,還是不能理解、不能接受的。

  我們常常會聽到有人說做丁克以後會後悔,那丁克家庭和普通家庭,將來會有什麼區別呢?

  李女士和王女士是鄰居,兩個人年齡相仿,因為住得近,所以說平時也經常來往。

  可別看兩個人差不多大,但是在生孩子這件事上,兩個人卻有著不同的看法。

  在李女士看來,生孩子是沒有必要的事情,哪怕是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比過去提升了不少,可她還是覺得事業和自由,比孩子更重要。

  

  同樣的,李女士的丈夫也非常贊成妻子的想法,所以說,不管外人怎麼說,夫妻倆都遲遲沒有要孩子。

  而王女士則是覺得,沒有孩子的人生就是不完整的。所以她在和丈夫結婚以後,沒多久就懷孕生了孩子。

  在年輕的時候,李女士一家非常輕鬆,很是自由;而王女士則是非常辛苦,每天為了孩子和家庭任勞任怨。

  

  就這樣,一轉眼的功夫40年的時間就過去了,此時兩個人的生活狀態也完全不一樣。

  到了老了的李女士和丈夫,雖然沒有什麼家庭紛爭,也沒有太多要操心的事情,但是,看著同齡人都有子孫後代,兩個人還是略顯孤單。

  而王女士雖然操勞了一輩子,但是孩子非常孝順,總是能看見她臉上浮現幸福的笑容。

  由此可見,丁克家庭和普通家庭之間的差距還是非常大的。不管是在年輕時,還是在晚年時,兩者的生活狀態都很不同。

  確實,丁克年輕時很輕鬆給,但是晚年的時候,他們也不得不面對和普通家庭之間的這些差距:

  

  首先,丁克晚年時會更孤單。

  雖然說丁克年輕的時候沒有孩子牽絆,生活比普通家庭要自由很多。但是,丁克晚年時相對而言會更孤單一些、

  畢竟此時看到身邊人都有子女,都有人惦記,而自己只有老伴兒的時候,難免會覺得有些孤單。

  特別是老伴兒過世以後,這種感覺就會更強烈。

  

  其次,丁克晚年時沒有子女照顧,養老成問題。

  而且,除了孤單以外,最最讓人擔心的問題就是丁克晚年時候的養老問題。要知道,人到老年時,大病小病纏身。

  這個時候的老人,基本上都是沒什麼能力照顧自己的。特別是如果病得很嚴重的話,就更是需要人照顧了。

  但是,如果年輕的時候不生孩子的話,那老了以後養老就會成問題,病了很可能無人照顧。

  

  最後,丁克晚年時財產不知該怎麼分配。

  最後我們要說的就是,丁克老了以後的財產分配問題。那個時候奮鬥一輩子的我們都會有一些積蓄,但是人死不能帶走這些,所以說,財產該何去何從就成了個問題。

  當然,這也不是說丁克就一定是不好的,畢竟在年輕的時候,丁克還是很享受的。而且,有些人就是性格比較孤僻,不太喜歡熱鬧。

  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人,非常恐懼和人交往,在他看來,一個人更自在。所以說,我們沒有辦法評定丁克對與錯,只能說有何利弊。

  那麼,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丁克有什麼好處。

  

  首先,成為丁克我們就不需要為孩子的事情操心,少了很多煩惱。

  生孩子養孩子並不是什麼容易的事情,在做了父母以後,我們需要做出很大的犧牲,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牽掛著孩子。

  這對於很多獨生子女來說,是一種牽絆。所以說,這些人會選擇成為丁克,這樣他們就會少了很多煩惱。

  

  其次,成為丁克我們可以專注於事業。

  在成為丁克以後,我們就可以專注於事業了。要知道,有了孩子以後,我們就需要在事業上做出不小的犧牲,抽時間去照顧孩子。

  但是如果我們選擇不要孩子,就不會有這樣的煩惱。

  

  最後,成為丁克我們的經濟壓力不會太大。

  我們都知道,生養一個孩子是需要耗費大量的金錢的。如果說,我們沒有生孩子的話,就不需要承擔這份經濟壓力,自然壓力更小一些。

  

  寄語:

  雖然說過去的人都非常重視生孩子,但在現如今這個社會中,人們的思想和過去不同了。不過想要成為丁克,也建議大家先考慮清楚以後要面對的問題,再做決定。

  今日話題:你想生孩子嗎?你覺得丁克的生活好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交流探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到了晚年時,「丁克家庭」和「普通家庭」的區別,會逐漸體現出來
    我們常常會聽到有人說做丁克以後會後悔,那丁克家庭和普通家庭,將來會有什麼區別呢? 李女士和王女士是鄰居,兩個人年齡相仿,因為住得近,所以說平時也經常來往。 可別看兩個人差不多大,但是在生孩子這件事上,兩個人卻有著不同的看法。
  • 第一批丁克家庭距今已經40年了,不生不養的他們能給我們什麼思考
    文/宋媽說育兒(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丁克家庭在中國並不是一個新名詞,許多知名人士都是丁克家庭的擁躉。如周潤發和陳薈蓮,鄭伊健和蒙嘉慧等知名人物。縮寫為「dink」,漢譯為「丁克」。並在80年代出現在中國。中國的第一批選擇丁克的家庭至今已經40年了,當年陷入爭議的他們真的能自由自在地選擇自己的生活嗎?
  • 3個堅持了30年丁克的家庭:曾經嚮往自由,現在有點後悔
    導語隨著時代的發展,網絡迅速成為人們生活的信息來源之一,西方的某些觀念也因此漸漸流入中國,這些觀念逐漸讓人們開始認識到"丁克"這個詞語,也讓人們深刻了解到了這個關於沒有孩子的家庭模式。若是在70年代或者更之前,生兒育女的思想還是挺深化的,因為傳統思想是:養兒防老。隨著現代信息日漸發達,年輕人的生活壓力也比較大,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選擇了丁克家庭模式。
  • 第一批丁克家庭距今已經40年,他們的現狀如何?結局大多令人感慨
    文/宋媽說育兒(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相比較於大多數家庭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孩子的身上,有一種特殊的家庭似乎並沒有這種困擾,這就是丁克家庭。丁克家庭從誕生之初就飽受爭議。在傳統的看法中,結婚成家,生兒育女似乎是理所應當的內容。而選擇丁克的夫妻則是將更多的重心向自己偏移。用他們的話說:他們不需要對別人負責,只需要對自己負責。
  • 丁克家庭,誰會嚮往
    丁克家庭一般指不生孩子的工薪階層的夫妻。夫妻「雙收入、無子女」。依據夫妻雙方個體差異,丁克家庭分主動自覺型和被動消極型。前者指夫妻雙方有生育能力,但自願不育的家庭;後者指夫妻一方或雙方不具有生育能力而造成沒有子女的家庭。」
  • 未婚同居和丁克家庭 2002年中國婚戀隱約顯現變遷
    現代婚姻和家庭觀念的變化亦是如此。2002年新近完成的一項調查顯示,更多的中國市民認為,在最近的將來,「性生活質量更被看重」、「未婚同居現象增加」、「獨身增加」、「離婚更自由」,而且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越高與越年輕的市民群體,越重視性生活的質量,同時越持對婚姻不會發生任何問題質疑的態度。
  • 「丁克」家庭的概念的及發展現狀
    「丁克」是一個舶來詞, 它是英文縮寫「DINK」的音譯, 其英文含義即「雙收入, 無子女」的意思, 確切地說, 是有生育能力但不願生育的家庭。可見, 現代意義上的丁克族主要指的是青年且有較高收入的群體。
  • 那些選擇丁克的家庭,如今咋樣了?過來人:難逃四種結局
    文 | 幸孕姐(擁有本文版權,歡迎分享轉發)丁克家庭一直是近幾年討論的熱門話題,畢竟在大多數人眼裡,傳宗接代本應該是人類繁衍的自然歷程,現在選擇丁克的夫妻卻越來越多,那麼那些丁克一族,最終結局會是什麼樣呢?
  • 「丁克年輕時自由,晚年遭罪」?不同丁克家庭,結局差距很大
    在30年前,"丁克"這個詞對於我們來說是非常陌生和新鮮的;但在今天,這個概念已經非常普及,很多人也能正確看待這個群體了。不過,在提到丁克的時候,人們都會說一句話"丁克年輕時自由,晚年遭罪悽涼",丁克家庭的晚年,現實真是如此嗎?
  • 丁克家庭養老靠誰
    丁克家庭的夫婦主張擺脫傳統婚姻生活中傳宗接代的觀念,更傾向於過有質量的、自由自在的「二人世界」生活。對於大多數中國年輕人來說,這個詞彙早已不再陌生。近年來,DINK家庭在城市青年尤其是白領夫婦中的比例有逐漸增長之勢。最近一項調查顯示,在北京、上海、廣州、南京等大城市裡,15歲至59歲的女性中,有近兩成的人認同結婚不生小孩的主張,而在中青年女性中,主張結婚不生小孩的則高達24.7%之多。
  • 「偽丁克」正在蔓延,比「真丁克」還可悲,其中弊端會逐漸顯現
    和有孩子的人比起來,丁克會更自在,但丁克生活也是有弊端的。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思想也進步了。對於結婚生子這件事,人們不再像過去那樣死板,覺得這是非常必要的,是每個人必須要經歷的。而李女士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她的原生家庭不幸福,給她留下了陰影。所以說,在年輕的時候李女士一直都非常堅定,堅決不肯生孩子。不過好在李女士的丈夫非常寵愛她,所以說,也沒有逼迫她。
  • 中國丁克家庭領跑消費人群
    換言之,文化層次越高成為丁克家庭的比例也就越高。為什麼丁克家庭會得到「知識分子」的推崇呢?  本報記者從丁克家庭產生的經濟文化背景、丁克家庭的消費、丁克家庭的理財等方面對當今的丁克家庭進行剖析,為讀者展現一個生動的丁克群體。
  • 丁克家庭如何養老?兩條建議為你指路
    當「丁克」的概念剛傳入中國時,許多高學歷高收入者紛紛被它吸引,加入丁克一族。如今,20年過去了,曾經誓為丁克的家庭過得怎樣?為此,我們回訪了一批老丁克。有趣的是,幾乎沒有一位說後悔的。他們的養老計劃也許對新丁克有借鑑作用。
  • 「偽丁克」或許會成新趨勢,危害遠超真丁克,其中弊端逐漸顯現
    獨生子女家庭影響雖然近幾年來我國已經開放了二胎政策,但是,我國還是有很多人都是獨生子女家庭出身的。這樣的家庭讓這些人變得非常的自我,總是更在乎自己的感受。,危害遠超真丁克,其中弊端逐漸顯現:雖然說,在現如今這個社會中,有很多人都選擇成為了「丁克」。
  • 「假丁克」成新趨勢?過來人:和「真丁克」沒法比,弊端逐漸顯露
    「丁克」一詞來自英文DINK的縮寫,從字面意思來理解,就是夫妻雙方都具備經濟能力,但不願意養育子女的家庭。這一「前衛」的思想剛一出現,就受到了很多青年人的追捧,而在今天,「丁克理念」也傳入到了中國,並且很多家庭已經在踐行。
  • 一輩子不生個孩子,是否會覺得遺憾?聽聽這些丁克家庭怎麼說
    對於目前自己的生活狀態,小影和她的丈夫都表示非常享受。可是作為父母的,就難免會擔心了。這不,隔三差五的,小影的爸媽和公婆就不停打電話催他們生孩子。每當面對父母的狂轟濫炸,小影和丈夫都會用各種各樣的理由去拒絕。反正不管怎麼樣,他們都是鐵了心要當丁克族了。
  • 中國首批丁克家庭已步入晚年
    中國「丁克」老人曾需勇氣抉擇  中國受「養兒防老」和「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思想影響已久,大多數家庭相對傳統,男女結婚後會要孩子。丁克家族不一樣,他們是只結婚不要孩子。上世紀80年代,丁克第一次傳入中國,就受到一些知識分子的追捧。他們不想有孩子束縛自己的生活,尤其是年輕女子不想經歷生育的痛苦,就選擇成為丁克家庭。
  • 中國第一批丁克家庭,如今已步入晚年,他們會不會後悔?
    三十幾年前,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入中國大地,西方的思想觀念也漸漸為人們所接受,其中就包括所謂的「丁克」思想,也就誕生了我國首批丁克家庭。唐阿姨夫婦就是中國首批丁克家庭的一員,她和丈夫的選擇一開始就遭到了家人的強烈反對,婆婆甚至公開質疑她是不是因為生不出來才託詞不想生。好在她們夫婦堅持了下來,雖然沒有兒孫繞膝之樂,但也沒有了養育孩子的精力與經濟雙重負擔。
  • 30年前第一批「丁克」家庭已步入晚年,沒有孩子的他們,後悔了嗎
    但在社會財富沒有充分湧動的背景之下,這種生育價值觀會給帶來非常大的難題,特別是落後的教育模式,讓絕大多數的家庭陷入越生越窮的困境。若從宏觀角度細究,全球可支配的生產資源總量不變,而超生帶來的最終結果無疑就是「超載」。如果不加以行政手段的幹預,或者積極的價值引導,那麼必定會提前耗盡未來人類社會的資源。就此而言,多子多孫未嘗不是一種短暫的錯覺。
  • 央視主持堅持「丁克」15年,40歲意外懷孕後,結果卻成「女兒奴」
    說到娛樂圈中的丁克明星,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周潤發和陳薈蓮、羅家英和汪明荃等等均是如此。而要說起來,在主持界也不乏「丁克一族」,央視女主持王小騫就是其中之一。她與丈夫「丁克」15年,在40歲那年意外懷孕生子,更是成為「女兒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