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 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大國之一,我們擁有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島6536個。海洋作為當今重要的開發對象,我們必須了解並且認識到海域領土也是中國的疆域。加上國際上頒布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認證的300萬平方公里海洋領域,中國的疆土面積是1260萬平方公裡。
中國真正產生海洋權益意識是在元朝,元朝疆域圖中就對海洋實施了管轄權。自此中國的海洋權益管轄就繼承至今。但中華民族對海洋的探索卻由來已久,其歷史可以追溯到上古。
蒼兕是一個官職,掌管舟楫,最早設立於殷商周武王時。春秋時期,吳、越、齊、楚等臨海諸侯國都建造有戰船。戰國時期,戰船已經用於諸侯的爭霸戰事。秦漢時期,就設立了單獨的水軍官職,
水軍稱為出現最早的海洋軍種。三國時期,吳國江上、海上造船事業發展迅速,建造了世界上最早的船塢,建造了以風帆為動力系統的戰船500多艘。孫權派遣的遠洋使臣到達臺灣及東南亞,臺灣更是被帥軍佔領。唐宋時期是中國造船史的新高度,建造了大量的「五牙」戰船,建造的「車船」則是近代輪船的雛形。宋朝更設有18支禁軍和10支廂兵水軍。元朝浩大的軍事行動,亞洲與歐洲幾乎被徵服,海洋事業發展迅速。明朝時期鄭和的七次遠洋航行最遠到達了非洲東岸,是人類首次的跨洋航行,成為人類面向海洋的輝煌篇章。鄭成功率領艦隊東徵,從荷蘭手中奪回臺灣。清朝下令禁海,船隻只夠巡視近海海域,遠航船隻稱為歷史,直接斷絕了中國遠洋史的發展,更斷送了中國近代向世界看齊的機會。
「海上絲綢之路」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漢時期,漢朝東南沿海就與東南亞各國有了來往。隋朝時的泉州海上貨船主要是絲綢,絲綢經海洋遠航到達海外諸國,這條聯通東西方的海上通道就是有名的海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為世界遠洋事業發揮了領導性作用。宋朝時期的瓷器業發現輝煌,瓷器經絲綢之路運送到西方國家收到了強烈的歡迎,中國的英文名更是以瓷器命名。旅行家馬可波羅就是經海上絲綢之路這條交通大動脈往返的。海上絲綢之路不僅僅為中國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更讓中國文化深深影響了世界,中國成為了時代的世界領袖。
縱觀世界海洋發展史,中國的海洋事業可以說引領了近代以前世界的遠洋發展。在這個海洋利益無限重大的時代,我們要認清300萬平方公裡的海洋領域是我們的領土,中國的領地面積是1260萬平方公裡。就像釣魚島一樣,在我們海洋領域內,是我們的領土就必須寸步不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