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高考成績相繼公布,興高採烈的慶祝聲、悔恨神傷的啜泣聲,再次充斥了這個夏天。關於高考,是選城市,是選學校,也是選可能要和我們一輩子職業生涯息息相關的專業。
可是對於如此重要的決定,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卻只是在拿到高考成績的一個月內,在分數線的壓力下,倉促地做了選擇。直到真地進入大學,才後悔莫及。
對於「不夠理想」的本科專業,很多同學希望在研究生階段通過跨申來實現專業轉換。可是,跨申一個截然不同的領域,到底有多難?在新專業的學習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僅憑碩士階段的努力,能在新專業學有所成嗎?這些問題,你仔細考慮過了嗎?這一次,我們真得不能再草率地做決定了。
先來聽聽5位選擇跨專業申請的「過來人」的故事,從他們或滿足或悔恨的真實經歷裡,去了解下跨申到底意味著什麼吧。
@Helen(已畢業)
從財務到營銷傳播,我重新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當我從營銷傳播專業畢業的那天,我最大的感觸就是不後悔和滿足。
我的本科專業是財務,在很多人眼中,一個好找工作和有「錢」途的專業。然而,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我愈發清楚地認識到我個人的興趣並不在此。為此,我一度陷入找不到人生方向的恐慌中。
在一個個因焦慮而失眠的夜晚,我靜下心與自己對話,去傾聽自己內心真正的聲音。從我個人的興趣來說,我更傾向於創造性強的工作,而不是財務這類相對「枯燥」的專業;但另一方面,儘管這不是我所喜歡的專業,通過這幾年的學習,我也在很大程度上培養了自己的商科思維。
於是,在綜合考慮了我個人的興趣和本科背景後,我選擇了一個同時結合了創造性和商科思維的專業——營銷傳播。
在營銷傳播這個專業學習得越久,我越是慶幸自己當初跨申的選擇。通過一節節的專業課和真實的營銷傳播項目,我漸漸得了「職業病」:看到各種廣告都不會選擇跳過反而會不由自主地對內容和形式進行分析,樂此不疲。
作為一個喜歡和創意打交道的人,在新領域的留學生活無疑將我帶到了更廣闊的天地。在這裡,我每天都渴望從不同的人和事物中學習新知識、尋找新的靈感。
臨近畢業,當我看到自己在實習公司的營銷傳播方案上市的時候,那種澎湃的成就感讓我知道,當初跨申的想法是無比正確的,而我也會在這個我熱愛的領域繼續前行。
(《千與千尋》電影截圖)
@Jessie(已畢業)
從會展經濟出走體育,為愛發電,義無反顧
愛大新生周固定項目之一,就是與Personal Tutor進行面談。寒暄之後,PT大叔問我:你本科是學什麼的呢?我答:會展經濟。
聽我說完,大叔饒有興致地拿了張紙寫了下來,一臉聽故事的表情向我詢問了轉專業的原因。
我回答:首先,會展經濟和體育都屬於管理類專業,會展經濟中關於場館、大型活動賽事管理的知識也都和體育相關;其次,我在本科階段自學了傳播、營銷、媒體相關課程,與愛大該專業的課程設置較為吻合;最後,我自幼愛好體育、健身,為愛發電。
之所以講上面這個小插曲,就是想告訴大家,關於跨專業這件事,別人眼裡的「不想關」有時候並沒有那麼重要,只要這兩個專業在你自己眼裡是「很相關」的,那麼就值得義無反顧的去嘗試。
接下來,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新的領域——愛大體育專業的嘗試。
班裡的同學基本可以分為兩類,一類「非常專業」,基本由來北體、上體的同學和各項運動的運動員組成,佔到總人數的70%。
但也有一類,就是我這種本科專業看起來和體育完全「不相關」的人,甚至很多比我跨得還要誇張!比如有北大中文系的小姐姐、中國戲曲學院播音系的小哥哥,我們的共同特點就是有一顆熱愛體育的心,為愛發電而來。
作為「跨申發電黨」,在新學期的第一周,我對老師上課時舉到的一些當地球員和賽事的例子常常是一臉問號。不過這也並不是什麼根本性的大問題,下課了多多Google、多問問「專業」的同學,漸漸地也就跟上了課程的節奏。
總的來說,在這個專業的讀書時光真得真得很幸福!上課用的案例、期末寫的論文都可以是你喜歡的球隊管理分析、品牌營銷戰略,還可以借著寫論文的契機去球場找找感受,比如我就去安菲爾德轉了一圈找靈感,圍著利物浦打轉了一個學期~最後,我也想提醒大家,儘管我的跨申之路是始於興趣,但這也並不是拍拍腦袋說走就走的魯莽,而是始於感性終於理性的選擇。跨出這一步,可能會面對挑戰,但驚喜更不會缺席。
帶著你的過去奔向新的領域,跨學科人才、斜槓青年都將是最酷的標籤;帶著你的過去奔向新的國度,美的景和人要親自見過才算數,對嗎?
(留學時拍攝的風景)
@Jamie(已畢業)
會計跨申UCL建築資產管理,我真得後悔了!!!
「拍拍腦袋,說走就走」??是在內涵我嗎??
先說下背景,我本科是英本會計專業,研究生轉讀UCL建築資產管理專業。
申請的時候,因為「資產管理」這個title,我下意識地以為這個專業是會計融合金融知識。但其實,UCL建築資產管理專業屬於建築學院,所以它的課程其實更多的是偏建築的,而不是我以為的資產管理……
(我的必修課程)
這個「小小」的誤會可以說給我的碩士求學生涯帶來了「滅頂之災」……
比如,老師在上課的時候會默認很多建築相關的知識是你本科應該掌握的,因此就不會再深入地去講解。這樣的話像我這種本身不具備這個專業基礎知識的人學起來就很費勁,每次到了寫論文的時候,真的是連審題都費勁!!
當然,我不是說跨專業申請這件事本身不可行,只是我自己的這段經歷並著實不怎麼成功。在這裡把我的血淚教訓分享給大家加以借鑑,也希望大家在決定跨專業之前一定一定要深入了解自己想要選擇的專業,也要去充分了解這個決定可能會給自己帶來的困難,不要重蹈我的覆轍!!
(《千與千尋》電影截圖,下同)
@Wicky(在讀)
生物技術/法律雙學位跨申會計/商法雙碩士:跨學科的知識,讓我學會從新的角度看待問題
高考完,我陰差陽錯地調劑到了和愛好完全不搭界的生物技術專業。被迫在這個專業呆了一年後,我如願轉到了心儀的法學院。
想著在原來的專業再修幾門課就能拿到第二專業的畢業證書,一來二去,就念到了雙學位,算是掌握了一些跨學科的知識。而也正是這些來自其它領域的知識,讓我在處理法律問題的時候,常常能從一些別的角度來看待問題。
比如,我曾在法律援助過程中遇到一起案件,從法律角度糾結很久都沒有想到好的解決方式,後來通過物理知識成功解決了問題。
再比如,我在準備法學院畢業論文的時候選擇了分析生物技術智慧財產權的相關內容,可導師改回來的文章竟然直指不清楚這些專有名詞指什麼,讓我自己確定下這些是否屬於專利權保護的範圍。
也許,導師只是當時太忙了,沒有時間幫我認真改論文,但在我心裡卻切實地產生了這樣的疑惑:如果完全不了解理工科的知識,真的能夠做好專利方向麼?如果完全不了解商科相關的知識,就商法和公司法本身足夠應對各種各樣的案件麼?
這大概就是我研究生選擇跨專業想法的來源。研究生階段,我申請了專業會計和商法的雙碩士,在一年多的學習過程中,我也不斷驗證了自己的想法。雖然還不確定現在學習的知識究竟能對以後的工作帶來多大的幫助,但通過在新的學科的學習,我對於很多問題都有了新的理解角度。
作為一名跨申黨,當我發現周圍的同學因為本科基礎紮實,吸收新知識的速度比自己快得多的時候,我也常常陷入焦慮和自我懷疑:覺得是不是自己選錯了,還不如在原來的專業上繼續鑽研?覺得自己是不是不如別人聰明,怎麼人家學起來就那麼容易?
對於這點,努力和時間已經給了我答案:專注在學業上,我的成績越來越好,焦慮也相應得越來越少。
對我而言,明白自己要的是什麼並能夠為之努力,就已經讓我覺得很幸福了!
@Yannis(在讀)
政治跨申傳播:拒絕隨波逐流,做乘風破浪的踐行者
在忙碌的高三,我已經夢想著成為一門「傳播人」,期待著加入這個充滿critical thinking的專業,用傳媒的思維去對周圍親近熟悉的事物進行深入的探究。
可是現實,往往就是充斥著陰差陽錯。
高考完,我以1分之差錯失了新聞傳播專業,來到了政治學專業。對於政治學,我不是不喜歡,但也就只是能接受。
不想讓自己的初心成為遺憾,我毅然決然地決定在研究生階段跨申傳播學。之後,我就開始認真地思考自己的條件和國外傳播學碩士要求之間的差距,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我的傳播學專業背景不足。為了彌補這部分的短板,我花了一年的時間在這個領域進行實習,在「社會教你做人」的模式中摸爬滾打,逐漸熟悉了這個領域的運作模式,為自己的申請增強了競爭力。
在擇校的時候,我也深深考慮過到底需要什麼的學習模式才能支持我完成我的理想。有的學校非常注重實踐,有的學校則非常注重理論。
當時我想,那些實踐的部分其實我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嘗試去完成的,而生澀的理論才是我這個「傳播小白」所真正欠缺的;既然狠下心跨專業,為什麼不能對自己再狠一點,選擇偏向理論的項目來補充自己在專業知識上的不足呢?
就這樣,我成為了墨爾本大學傳播專業的一名學生,而我的留學生涯也就從此「痛並快樂著」。
由於本科知識缺口很大,加上不熟悉全英文的教學,一開始我真得覺得非常「心累」;尤其是和本科傳播學的同學和一些清北來的大神相比,我感覺自己渺小得就如同浮遊生物。
不過,面對挫折最好的辦法並不是逃避,而是去努力打敗它。至於方法,其實也就那麼幾種:多在課上發言、多和tutor交流、多看reading、keep studying all day long。一切投機取巧的方法都是白搭。度過了坎坷的第一學期,慢慢地我開始覺得留學生活中「快樂」的成分已經遠遠超越了「痛苦」。
國外教學非常重視理論和現代化發展的結合,而用學到的傳播學理論去分析現在社會中發生的一切,(包括媒體新聞報導、社會對於社交軟體的認可、信息接收模式的轉變),實在是非常有趣的。
此外,在老師的push下,我也開始探索完全不了解的非洲、南美洲的文化政策。雖然在學習探索的時候也會感到非常痛苦,但回首的時候會突然發現自己的視野又變得更加開闊了,對世界的了解已經跳出了原有的「信息繭房」。
現在我倒認為,政治學和傳播學雙重背景下的我在認知世界的時候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刻板印象帶來的固有思路,也努力做到了用critical thinking的方式看待問題。
回首我的跨申和學習經歷,似乎就是一條不斷遇到挫折、解決問題的道路。而當問題被成功解決的時候,我獲得的成就感也是前所未有的。
在人生的道路上,隨波逐流永遠不是我的目標,我永遠是乘風破浪的踐行者。
相信看了他們的故事,大家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到跨申的難度。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發現,只要在申請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在就讀時進行足夠的努力,跨申的困難也並不是不可克服的。突破這些阻礙,我們擁有的,就將是彌補缺憾、開拓視野、打破思維固化、成功圓夢的喜悅。對於跨申,我們既要不畏困難,勇敢前行;也要深思熟慮,三思而定。(在這裡也感謝Jamie同學用自身經歷給大家提供了寶貴的教訓,大家千萬不要重蹈覆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