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市今年入梅的第48天,打破了有歷史記錄以來最長梅雨季記錄,我市最長的梅雨季出現在1973年,46天。
今年的梅雨期,時間很長,5月29日入梅,較常年提早13天入梅,入梅早,出梅又遲,我市常年出梅7月2日。
入梅以來,一輪接一輪強降水,據氣象臺本站統計,有29天在下雨,經歷了七輪強降水,這個梅汛期近四分之三的天數都在下雨,至今東城面雨量581.5毫米,東陽國家氣象站測得累計522.7毫米,已比常年平均梅汛期降雨量偏多一倍 ,排在歷年第3位。
實事上,今年,我省全浸泡在梅雨季裡,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水電站新安江水庫時隔9年之後再次洩洪,並創下「建庫61年來的第一次9孔全開洩洪」紀錄,半小時一個西湖的水量,順著新安江奔湧而下。
雨還在路上。市氣象臺副臺長張彬說,我市處於主雨帶南緣,對流條件較好,考慮中午多雲,今天下午到夜裡多雲到陰,有時有陣雨或雷雨,部分地區雨量中等,有雷雨地區可伴有短時強降水、強雷電和局地6~8級雷雨大風等強對流天氣,大伙兒出門在外,既要防暑又要防強對流。
明天,周四,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將開啟。
今年三伏天長達40天。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總稱,三伏恰在小暑 和大暑之間,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今年7月16日至7月25日為初伏,7月26日至8月14日 為中伏,8月15日 至8月24日為末伏。
有人疑惑,還沒出梅,就入伏了?三伏的日期是按節氣的日期和幹支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按農曆的規定,夏至以後 的第三個庚日 (幹支紀日法中帶「庚」的日子稱為庚日)為初伏,也叫頭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也叫二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也叫三伏。
沒出梅,就要入伏,梅雨天和伏天並存,那悶熱肯定是不用說了。高溫+高溼天,要特別當心中暑。
中暑是人體在高溫和熱輻射的長時間作用下,機體體溫調節出現障礙,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及神經系統功能損害症狀的總稱,是熱平衡機能紊亂而發生的一種急症,甚至會衰竭、威脅生命,業內人士提醒,一定要引起注意,做好防範,高溫天氣,儘量避免長時間在高溫環境下工作或停留;出門做好防曬;從事高溫作業的要多喝水,有條件的多喝淡鹽水,因為大量出汗會讓人體丟失很多鹽分和電解質;飲食上要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補充維生素。
從最新氣象資料分析,預計未來七天前期處副高邊緣,多午後雷陣雨天氣;後期副高控制,晴熱高溫天氣為主。
具體預報:
07月16日陰到多雲,部分地區有陣雨或雷雨,溫度25℃~32℃,偏東風2~3級
07月17日多雲,午後到夜裡部分地區陰有陣雨或雷雨,溫度25℃~35℃,偏東風2~3級
07月18日晴到多雲,午後局部有陣雨或雷雨,溫度25℃~35℃,偏東風2~3級
07月19日多雲,午後到夜裡部分地區陰有陣雨或雷雨,溫度25℃~34℃,偏西風1~2級
07月20日多雲到晴,午後局部有陣雨或雷雨,溫度26℃~35℃,偏東風1~2級
07月21日晴到多雲,溫度26℃~37℃,偏東風1~2級
07月22日晴到多雲,溫度27℃~37℃,偏西風1~2級
【來源:東陽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