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下一個國家中心城市?
目前,全國共有9大國家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廣州、天津、武漢、重慶、成都、鄭州、西安。
最近幾年來,至少已有瀋陽、濟南、青島、南京、杭州、福州、廈門、長春、昆明、南昌、烏魯木齊等城市,參與到新的國家中心城市競逐中。
那麼,誰最有可能成為第10個國家中心城市?
01濟南與青島之爭,有了答案。
近日,山東省發改委在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將支持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這意味著,山東省內的國家中心城市候選名額之爭告一段落,濟南或將成為山東的代表。
青島則以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為目標,這一定位雖然層級同樣不低,但短期利好可能不及國家中心城市。
濟南、青島之爭告一段落,標誌著濟南城市地位的全面提升。
長期以來,濟南備受「弱省會」的困擾,省會GDP首位度(省會GDP/全省GDP)在全國墊底,遠遠低於成都、武漢、西安等中西部城市。
早在2018年,濟南就因「首位度不夠」受到了巡視組的點名。隨即,濟南開始強勢擴張之路,「強省會」的意圖空前明確。
2019年,濟南合併萊蕪,城市體量得以迅速擴大,成為萬億GDP俱樂部的後備軍。雖然與青島仍然有差距,但這一差距正在逐步縮小。
隨後,濟南出臺建設國中三年建設計劃,提出將推動建設黃河下遊城市群,推動濟南都市圈和鄭州都市圈對接合作,引領帶動山東中西部地區和中原地區協同發展。
同時,濟南還進一步成了國家戰略的重要節點城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是國家七大重要戰略之一,與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一體化等具有同等重要性,而濟南正是黃河流域的中心城市之一。
前不久,中央審議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這一國家戰略或將很快落地,濟南在其中的定位備受關注。
所以,從這一系列眼花繚亂的操作當中不難看出,濟南不再甘於做齊魯大地一個普通的省會城市,而是向強省會、國家中心城市、黃河經濟帶樞紐城市晉級。
於濟南而言,這是難得的機遇。
於山東內部,標誌著濟南將擴大在省內城市的影響力,獲得更強的資源集聚能力。於整個華北地區,藉助這些籌碼,濟南或將劍指北方經濟第三城。
藉助國家戰略,實現城市能級的提升,獲得在區域內部更強的資源配置能力,這是國家規劃的重要意義所在。
02在東北,國家中心城市又多了一個新的競爭者。
據新京報報導,近日,吉林財經大學校黨委副書記趙惠敏教授撰寫的《抓住時機全力推進長春市申報國家中心城市工作的建議》發布,獲得了省領導肯定性批示,這讓長春申請國家中心城市的概念浮出水面。
此前,瀋陽一直都被視為第10個國家中心城市的最有力競爭者。隨著長春入局,瀋陽會不會受到挑戰?
東北有4個經濟重鎮:瀋陽、大連、長春、哈爾濱。大連更有經濟優勢,瀋陽更有區位優勢,長春則是汽車工業的佼佼者,哈爾濱則是東北亞的重要節點。
事實上,國家中心城市代表的是城市層級的最高體系,這些城市「居於國家戰略要津、肩負國家使命、引領區域發展、參與國際競爭、代表國家形象」。
就此而言,要想成為國家中心城市,中心區位、經濟優勢、城市群優勢缺一不可,而瀋陽則具有綜合優勢。
長期以來,瀋陽一直都是東北地區的中心城市,也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還是東北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本身具備成為國家中心城市的各大要素。
相比而言,大連經濟雖強,但作為計劃單列市,與青島面臨同樣的問題,且近年來經濟增速不及預期,明星光環效應退卻;長春則是汽車工業獨大,無法全方位帶領東北走出困境;而哈爾濱經濟體量較弱,但地理位置偏遠,無法帶動全局。
所以,瀋陽仍舊是國家中心城市的最有力競爭者。
03南京、杭州,有沒有成為國家中心城市的可能?
從城市實力來看,南京杭州均有晉級國家中心城市的資本。但GDP強如深圳,都還不是國家中心城市,顯然經濟體量和城市實力不是關鍵。
去年年底,長三角一體化規劃正式出臺,上海的地位獲得空前提升。規劃明確提出:「發揮上海龍頭帶動作用,蘇浙皖各揚所長」,「提升上海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引領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可以看出,與廣深雙城驅動、成渝雙城經濟圈模式不同,上海在長三角的優勢獨一無二。
在上海業已成為國家中心城市的基礎上,長三角還需不需要再增設一個國家中心城市,存在很大的懸念。
如果長三角增設國家中心城市,南京、杭州均有較大的勝算。相比而言,南京的積極性更強。
原因在於,南京首位度也處於墊底位置,僅高於濟南,遠低於中西部強省會。南京要想做大在省內的影響力,以及面向安徽腹地的輻射力,國家中心城市就顯得至關重要。
04誰最有望成為第10個國家中心城市?
從目前形勢來看,瀋陽、濟南、南京均不乏可能性。
瀋陽有振興東北的現實需求,濟南有黃河流域國家戰略的支撐,南京則有經濟強省和跨省都市圈的助力。
從現實來看,全國已有九大國家中心城市,從華北到西北,從長三角到珠三角再到西南,唯獨東北還沒有國家中心城市,瀋陽最有迫切性。
從國家戰略來看,黃河流域規劃即將出臺,濟南有望獲得這一國家戰略級規劃的支持,為打造國家中心城市提供助力。
無論誰能晉級,有一點可以明確,國家中心城市即使不斷擴容,也不會遍地開花,最終最有門戶城市才有可能獲得這一殊榮,才能承擔起這一重任。
來源:國民經略(guominjinglve),作者:凱風君 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