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地產情報站
國家中心城市,又有了新的競爭者。
隨著各地「十四五」規劃建議出臺,新一輪「國中」爭奪戰正式打響。
近日,杭州、福州、長春提出培育或爭創國家中心城市。
加上此前呼聲最高的瀋陽、南京、濟南,以及有明確意向的青島、長沙、合肥、烏魯木齊、昆明、南昌等城市,全國至少有12個城市參與這場競逐。
第10個國家中心城市究竟花落誰家?
01
長春VS瀋陽:誰能代表東北?
東北需要一個國家中心城市。
目前,我國共有9大國家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廣州、天津、重慶、成都、武漢、鄭州、西安。
這些城市已經覆蓋東部、華北、華南、西南、西北等地區,唯有偌大的東北地區,還沒有一個國家中心城市。
瀋陽當屬東北最有力競爭者。
近日,瀋陽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
圍繞推動瀋陽新時代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取得新突破、努力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總目標,建設好瀋陽現代化都市圈。
與其他城市多數以「爭創國家中心城市」為目標不同,瀋陽直接將「努力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作為總目標,可見對國中的志在必得之心。
不過,近日,長春突然入局,這讓東北地區陡生變局。
近日,吉林財經大學趙惠敏教授撰寫的《抓住時機全力推進長春市申報國家中心城市工作的建議》發布,獲得了當地領導肯定性批示,這讓長春申請國家中心城市的概念浮出水面。
長期以來,瀋陽被視為東北地區的中心城市,也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還是東北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本身具備成為國家中心城市的各大要素。
相比作為計劃單列市的大連,以及長春、哈爾濱兩大省會,瀋陽城市綜合實力更為突出,因此一直被視為東北競奪國家中心城市的代表,沒有之一。
不過,長春並非沒有底氣。
2020年初,長春代管公主嶺市,從而開啟做大強省會的第一步。事實上,從首位度來看,長春在2019年就已超過50%,僅次於銀川,一城獨大的地位早已奠定。
今年以來,疫情衝擊之下,東北地區多個城市經濟出現明顯回落,而長春卻逆勢上揚。
前三季度,長春GDP達到4769.5億元,首奪東北省會第一,實際增速為3.1%,是四大城市裡唯一正增長的城市。
這背後,得益於汽車、醫藥等產業的明顯復甦。汽車產業是長春當之無愧的支柱產業,一汽集團坐落於此,整個長春的經濟與汽車產業的景氣度可謂息息相關。
不過,雖然藉助汽車醫藥的反彈,長春經濟獨佔鰲頭,但綜合性不足,科技、消費、資金總量乃至文化醫療、交通樞紐地位均不及瀋陽。
雖然東北多了一點懸念,但瀋陽仍舊是勝算最大的城市。
02
濟南VS青島:一錘定音
濟南、青島的國家中心城市之爭,基本上已經告一段落。
近日,山東發布十四五規劃建議,對濟南、青島兩城的定位一錘定音:
濟南:實施「強省會」戰略,支持濟南打造「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青島:支持青島打造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持續放大上合組織青島峰會效應,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全球創投風投中心。
可見,濟南被作為山東競奪國家中心城市的代表,而青島則以「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為目標。
事實上,這一定位早在幾個月前就由有關人士透露出來,但當時青島並未放棄競奪國中的努力。
這一次,十四五規劃可謂一錘定音,正式給濟南、青島分出不同的發展路徑。
同時,在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濟南還被明確了「強省會」的發展戰略。
雖然國家層面提出「防止一市獨大的弊端」,但事實上,濟南首位度在全國墊底,遠遠談不上一市獨大,做大「強省會」的空間相當寬闊。
未來,隨著黃河流域經濟帶國家戰略的出臺,濟南作為黃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之一,不乏成為國家中心城市的可能。
03
杭州VS南京:誰最需要國中?
時隔3年後,杭州再次表現出對國家中心城市的興趣。
近日,浙江發布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
全面提升中心城市能級,唱好杭州、寧波「雙城記」,大力培育國家中心城市。
早在2017年, 浙江就曾提出「大力實施都市區帶動戰略,支持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後來,隨著上海被確定為長三角地區唯一的中心城市,杭州競逐國中的興趣明顯減弱。
與杭州相比,南京對國家中心城市則起了志在必得之心。
最近兩年,南京官方連續多次提出「爭創國家中心城市」。作為經濟強省的 「弱省會」,國家中心城市這一定位,對於南京無疑更為重要。
一旦有了國家中心城市地位的加持,南京無論是做大強省會,還是做大橫跨江蘇、安徽兩省的南京都市圈,都有了更大的底氣和戰略空間。
不過,杭州、南京面臨的一大問題是,長三角已經有了上海這一超級巨頭的存在。
2019年底出臺的長三角一體化規劃明確提出:
「發揮上海龍頭帶動作用,蘇浙皖各揚所長」,「提升上海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引領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上海是長三角地區唯一的龍頭,且又是國家中心城市,加上全國經濟中心、國際金融中心的獨特定位,長三角地區似乎並不需要另一個國家中心城市。
當然,如果長三角增設國家中心城市,南京、杭州均有較大的勝算。相比而言,南京的積極性更強。
04
福州VS廈門:誰是海峽西岸的代表?
福州與廈門,終於也入局了。
近日,福州市在新聞發布會上提出:
「十四五」期間,福州將通過「強省會」和「強門戶」,爭創國家中心城市。
這是福州首次提及「爭創國家中心城市」。同屬福建一省的廈門,早在2017年就提出,新一輪廈門城市總體規劃,主要目標是推進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福州提出「強省會」和「爭創國家中心城市」的雙重目標,雄心可見一斑。
福州雖是福建省會,但GDP卻不及泉州。2019年,泉州GDP9946.6億,福州9392.3億,廈門5995億,泉州的領先優勢相當明顯。
雖然廈門GDP總量不高,但這是基於廈門城市體量過小所致,廈門無論是人均GDP,還是國際知名度、高新產業實力、城市能級,都在福建遙遙領先,這些更符合國家中心城市的定位。
不過,單純一個福建省,並不需要一個新的國家中心城市。
如果未來能將福建、臺灣整個海峽兩岸囊括在內,那麼這一區域的國家中心城市就是剛需般的存在了。
屆時,無論是福州還是廈門,都會有一爭之力。
當然,這個目標離落地還有一定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