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王紅茹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我國共有9個國家中心城市,分別是北京、上海、廣州、天津、重慶,以及後期擴充的成都、武漢、鄭州、西安。
鑑於2010年住建部發布的《全國城鎮體系規劃(2010—2020年)》,首次明確提出5大國家中心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的規劃和定位,這一規劃的期限恰好定格在2020年,而2021年又恰逢是「十四五」的第一年,不少城市摩拳擦掌,開始爭創國家中心城市。
近日,瀋陽、杭州、寧波、福州、昆明等城市均提出要在「十四五」時期培育或爭創國家中心城市,加上此前呼聲較高的南京、濟南、青島,以及有明確意向的長沙、合肥、烏魯木齊、南昌、長春等城市,參與這場競逐的城市有十多個。
新一輪國家中心城市爭奪戰已經打響,接下來,誰將成為「第十城」?
瀋陽、杭州、昆明、福州著力「十四五」爭創國家中心城市
近期,又有幾座城市加入了爭創國家中心城市的行列。
2020年12月3日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瀋陽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第十三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瀋陽市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並提出瀋陽「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其中包括「圍繞推動瀋陽新時代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取得新突破、努力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總目標,建設好瀋陽現代化都市圈」。
除了東北地區以外,東南地區也有城市在當地的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爭創國家中心城市」的目標。2020年11月下旬,「浙江發布」微信公眾號披露的《中共浙江省委關於制定浙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到:唱好杭州、寧波「雙城記」,大力培育國家中心城市。
西南地區也沒缺位。同樣在2020年11月下旬,雲南省發改委官網公布的《對政協雲南省十二屆三次會議第188號重點提案的答覆》,回應了民建雲南省委提出的《把昆明納入國家中心城市培育建設規劃的建議》提案。
民建雲南省委在建議中提出:積極向國家有關部門提出把昆明納入國家中心城市建設規劃。雲南省發改委答覆稱:在《雲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於申請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重大戰略任務、重大改革開放舉措和政策的請示》(雲發改規〔2020〕503號)中,已將「把昆明納入國家中心城市」上報了國家發改委,請求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從國家層面給予政策支持。
不僅是上述幾個城市,瞄準「國家中心城市」的還有福建省會福州。
2020年11月25日,福州市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一場)舉行,會上提出,「十四五」期間,福州將通過「強省會」和「強門戶」,爭創國家中心城市,推動行政區劃調整,謀劃閩侯、連江加快融入主城區,推進鼓臺一體化發展。
小標題(2):濟南與青島爭奪激烈,還有專家推薦烏魯木齊
儘管上述城市均提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但並非申報了就可以獲批,入選國家中心城市是有一定標準的。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副院長兼黨委副書記李迅此前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採訪時表示,「有一類測算指標,在測算中會綜合評估城市的各方麵條件,比如經濟實力、創新能力、國際化程度、綜合交通能力等。還有一些細化的指標,比如全球500強企業總部數量;對外開放平臺,如自由貿易區、國家級新區等數量;國際科技創新基地、新型產業總部基地等數量;航空、航運、軌道交通的建設情況、吞吐能力;國家級會展中心、博物館、展覽館等建設情況;國外領事機構、國際組織設立辦事處數量等等。最重要的是看這個城市本身的定位和功能,它是不是區域中心城市,是不是高等級城市群內的核心城市。」
李迅的觀點很明確,城市群是國家中心城市的重要載體。仔細觀察可以發現,我國目前現有的9個國家中心城市背後,都有城市群做支撐。
北京和天津背後是京津冀城市群,上海背後是長三角城市群,廣州背後是粵港澳大灣區,成都和重慶背後是成渝城市群,鄭州背後是中原城市群,武漢背後是長江中遊城市群,西安則有關中平原城市群作為依託。
目前,山東半島城市群還沒有國家中心城市。在2020年1月召開的山東省兩會上,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支持濟南、青島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培育發展濟南都市圈、青島都市圈」。
濟南和青島被相提並論,可想而知兩者爭奪國家中心城市的競爭有多激烈。
濟南的表現較為積極。在2020年4月,濟南向社會公布的20項2020年重點任務公開承諾事項中,第2項就是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深入實施《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三年行動計劃》,推動濟南都市圈一體化發展,不斷提升城市能級,提高綜合承載能力,增強輻射引領作用。」
青島的公開承諾事項中,並未提及爭創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不提,並不意味著沒有規劃,青島的表態也很明確。
在2020年5月16日青島市召開的第十六屆人代會上,市長孟凡利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青島要在服從服務全國全省大局、創建國家中心城市進程中展現更大作為。依據國務院批覆的《青島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青島城市定位為國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通過近兩年的發展,青島經濟社會又取得新進步,希望進一步明確青島的國家中心城市地位。青島市正在積極爭取成為國家中心城市。
由此看來,青島的城市規劃步驟是:要從「國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逐步過渡到「國家中心城市」。
同樣在5月召開的濟南兩會上,濟南市政府工作報告中並未提及國家中心城市,僅提到「立足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發展地位」。
濟南和青島,兩個城市你來我往,到底誰最適合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學界的看法並不一致。
有研究機構力薦濟南成為國家中心城市。在2019年9月21日舉辦的「國研智庫·新舊動能轉換泉城論壇2019」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部長侯永志表示,濟南創建國家中心城市是時代賦予濟南的重大課題,「符合規律、很有必要、事不宜遲、恰逢其時」。
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院長李國平則建議把青島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因為濟南距離京津冀太近,完全可以被輻射到;青島應該加快成為國家中心城市。」
在同一個省份內有兩個實力相當的城市,往往很難定奪到底誰更適合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爭執不下在所難免。在這個過程中,山東省的表態甚為關鍵。
2020年9月25日,在山東省新聞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關於國家中心城市的表述一改之前同時支持濟南、青島的說法,改為「支持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這一新表態,被坊間視為山東省級層面不再支持青島,轉而支持濟南創建國家中心城市。
除了濟南和青島,記者注意到,新疆烏魯木齊也被學者力薦設立國家中心城市。
李國平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從國家大的戰略角度分析,無論是從『一帶一路』建設,還是從國家出口導向到擴大內需的角度,以及考慮到地緣政治,烏魯木齊都可以作為國家中心城市。」
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孫久文教授也看好烏魯木齊,「國家中心城市能進一步突出中心城市的帶動引領作用,也更符合城市化發展規律和經濟發展客觀規律,應該繼續適量增加。新疆佔全國六分之一的陸地面積,也需要設立一個國家中心城市烏魯木齊來帶動。」
責編:姚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