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雨花臺法院聯合板橋街道成立孫家社區網格巡迴法庭,開啟基層司法服務「網格化」社會治理新模式。
背景:為創新網格化社會治理機制工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雨花臺法院聯合板橋街道共建的全市首家社區網格巡迴法庭成立。法庭依託孫家社區網格治理平臺,線上對接網格員及時互通信息、排查網格內矛盾糾紛、立案受理糾紛案件,線下通過網格巡迴法庭開展訴前調解、公開庭審、普法宣傳、法律諮詢等工作,開啟訴源治理新模式。
成效:網格巡迴法庭自成立運行以來,線上受理網格矛盾糾紛41起,線下訴前調解糾紛43起,其中聯合網格員、接待社區工作人員訴前化解群眾日常矛盾糾紛37起,線上接收群眾立案6起。「網格巡迴法庭」,被省委政法委在全省推廣。
2、高淳法院深入推進高淳「無訟村(社區)」創建,構建「訴源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背景:高淳法院近三年的民事糾紛案件不斷增長,如何才能把基層各方的力量調動起來,把矛盾糾紛「擋」在第一道防線?高淳法院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以高淳「無訟村(社區)創建」為抓手,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推動構建「訴源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成效:高淳法院打造矛盾糾紛化解「7511」工作新機制,建立矛盾糾紛調解隊伍,全面啟動「一街一庭、一村一點、一校一站」建設,在全區8個鎮(街道)設立巡迴法庭,145個村(社區)設立巡迴審判服務點,27所中小學設立法治宣傳站。2019年,高淳區萬人成訟率低於1%的村(社區)由2018年的85個增加到2019年底的102個。今年,法院收案數首次出現了負增長。
3、玄武法院設立全市首家工會駐法院職工法律援助服務中心,建鄴法院設立莫愁湖景區旅遊巡迴法庭。
背景:2016年以來,玄武法院勞動爭議案件收案數逐年增加。為了更有效地保障職工權益,用更加柔性多元的方式緩和激化的勞資矛盾,玄武法院與玄武區總工會共同商議,成立南京市首家工會駐法院職工法律援助服務中心。
建鄴法院進一步加強與區文旅局、建設局等部門協作,創新旅遊糾紛多元解決方式,完善旅遊糾紛化解渠道,將旅遊巡迴法庭設立在莫愁湖景區內,主要受理轄區內各景點涉及相關服務的旅遊合同糾紛案件等。
成效:玄武法院職工法律援助中心的設立是玄武法院在多元化解糾紛上的又一創新,該中心的設立可以實現法院與工會的化解糾紛的優勢互補。建鄴法院充分發揮旅遊巡迴法庭功能作用,為加快旅遊產業發展提供更加優質的司法服務和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4、秦淮法院首推家事案件要素式審判,繪出獨具秦淮特色家事糾紛解決新藍圖。
背景:如何才能有效化解涉及到婚姻家庭的矛盾糾紛,秦淮法院少年家事庭製作形成一套《家事案件裁判要素審查表》,按照爭議類型分成6張表格,分別針對離婚爭議,子女撫養爭議、夫妻共同財產爭議、彩禮糾紛、繼承糾紛、人身安全保護令等,輻射全院80%的家事糾紛案件,涉及24類民事案由。
成效:秦淮法院少年家事庭已利用《家事案件裁判要素審查表》審理家事案件816件,一張張表格將家事案件中紛繁蕪雜的案件事實、法律法規,翻譯成老百姓看得見、看得懂的表格填寫語言,為百姓訴訟提供便捷,為司法化解糾紛提供針對性。
5、六合法院「群眾減訴工作法」推動多元化解走向深入,4次被省、市法院推廣。
背景:六合法院充分發揮人民法院作為基層治理創新的參與者、推動者與保障者作用,總結探索「群眾減訴工作法」,形成「一體兩翼、四輪驅動」的工作格局。強化矛盾糾紛前端治理,建立以統籌調解主體和橫向聯動協調的兩翼,通過頂層設計謀劃、指導激勵保障、簡案快審銜接、科技智慧支撐四項舉措,多管齊下,保障多元化解機制立得穩、走得實、行得遠。
成效:2019年,六合法院已訴前化解各類糾紛3548件,累計為群眾節省訴訟成本60餘萬元。調解成功數、訴前分流數、司法確認數均為全市最高。兩年來,共開展法律指導432次、法律宣講151次、參與群眾1.21萬人次,多元化解工作做到了工作有特色、行內有影響、群眾有獲得。
6、開發區法院制定並發布《勞動爭議立案和裁判指引》、《勞動爭議法官教你合法維權100條》,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高水平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背景:江寧地區法院每年受理的勞動爭議案件數在1200件至1600件之間,法院受理的勞動爭議案件一直居高不下。江寧經濟開發區法院在總結審判經驗的基礎上,制定並發布《勞動爭議立案和裁判指引》和《勞動爭議法官教你合法維權100條》。
成效:《指引》為法律從業者提供了備述基本法律法規、政策意見和南京地區裁判尺度的工具書,受到上級法院、仲裁委和執業律師的一致好評。《100條》,行文風格通俗易懂,便於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正確理解法律,同時也便於用人單位在今後的用工管理過程中依法用工,引導勞動者依法維權。
7、浦口法院獨創「三步重生法」,為營商環境提供高能高效的司法服務。
背景:浦口法院創設「三步重生法」,對兩起破產重整成功案例進行總結,靈活運用破產重整法律制度,創新司法服務手段,解決或幫助解決破產重整企業的法律難題和經營困境,引導重整企業走向健康有序發展的道路。
成效:至2019年12月,共有16家殭屍企業、三無企業依法退市,因破產清算、重整、公司清算安置破產職工人數345人,首起府院聯動機制下破產企業重整成功,成功審結一起浦口區內唯一一家具備裝飾裝修一級資質的新三板企業破產重整案件。
8、鼓樓法院與區總工會聯合搭建了「勞模創新工作室」,讓群眾在親歷的過程中培養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理念。
背景:為了能夠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準的司法服務,鼓樓法院與區總工會聯合搭建了「勞模創新工作室」。工作室是以全國模範法官吳蘋領銜,全國法院系統辦案標兵楊光焰等為骨幹,由32名青年法官助理共同參與的司法創新團隊。
成效:通過「勞模創新工作室」+「庭審進基層」普法的模式進行法治宣傳教育,讓勞模法官走進基層普法,是深入基層、服務群眾、提升基層法治化水平的一項重要舉措。
9、「民事案件萬人起訴率」納入地方綜治考核,溧水法院簡審糾紛化解首道防線。棲霞法院試點多元化解物業糾紛,最大限度地將糾紛解決在基層。
背景:近年來,為突破收案數高居不下,人案矛盾突出等瓶頸制約,溧水法院助推區委政法委將「民事案件萬人起訴率」納入地方綜合治理考核指標體系,從村居源頭上預防、化解矛盾糾紛,切實提升網格化社會治理水平。
棲霞區內物業合同糾紛、廉租房租賃糾紛多發頻發,棲霞法院與區司法局、馬群街道聯合設立多元解紛訴調對接示範點,通過「一庭一站一室」(巡迴法庭、律師工作站、調解工作室)實體化運作,為糾紛當事人提供正確、合理、有效的矛盾糾紛解決途徑。
成效:2016年至2018年,溧水法院新收各類案件增幅分別為7.44%、6.32%、1.75%,增幅趨緩。2019年新收各類案件11500件,同比下降3.54%,新收一審民商事案件5624件,同比下降15.39% 。
棲霞法院自試點多元化解物業糾紛以來,已成功化解物業糾紛579件,廉租房糾紛299件,實現了物業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切實提升了居民生活幸福感。
10、江寧法院探索輕罪全流程簡化訴訟機制,試點以來一審服判息訴率92.6%。
背景:江寧法院與公安、檢察、司法行政等部門加強溝通配合,堅持「以審判為中心」,在確保審判質量的前提下提高審判效率,探索建立了繁簡得當的審理程序、保障人權的審判規範。
成效:試點以來累計審結認罪認罰案件2960件,佔同期全部刑事案件的68.47%,法官年均結案280件以上,平均審理天數15天,一審服判息訴率92.6%。
原標題:《2019,南京法院「十大基層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