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英語的越來越重要,很多家長在個孩子起中文名和乳名之後往往會再起一個英文名,英文名有時候是為了方便,有時候其實就是為了趕個潮流。並且在現在的家長圈裡好像自己的孩子沒有英文名就會被鄙視,英文名取的不好也會被鄙視。給孩子起英文名似乎成了一場戰爭,這場戰爭關係到孩子以後在朋友圈的地位還反應了家長的文化水平……
現在給孩子起一個中文名大家都會翻出四書五經,詩經楚辭一起上,生怕名字不夠有詩意,不夠大氣。但是起來起去2018年的新生兒還是逃不出「沐、兮、梓」的怪圈,一大批「梓」字輩的孩子出生,不分族姓,都成了自然的「一家人」。
每次遇到身邊人家裡的孩子叫「梓X」,小編都不禁皺眉,這難道不是二十年前的瑪麗蘇言情小說裡的主人公嗎?還有那些叫「兮」的,他們的父母難道不知道這個字在古代是一個語氣詞嗎?就像現代有個孩子叫「唉」一樣。
不過說回英文名,中國人起英文名其實和外國人剛剛接觸中文起的中文名字是一樣的,雖然自己覺得很美很牛,但是在外國人看來卻是一臉茫然。2018年在Quora(類似知乎)上火了這樣一個帖子,題目就是:中國人給自己起過哪些外國人不怎麼用的奇葩英文名?
當然排名最前的就是水果和天氣,起名的時候都覺得可愛,呆萌,但是在外國人眼裡卻是那樣的奇葩。最常見的英文名就是Apple,Sunny,coco,Happy,還有就是雖然不是水果天氣,但是卻機率很高的Cindy,聽起來就像那種……
除此之外還有用國外故事裡人物的名字,譬如什麼Zeus,Apollo,Harry Porter等等,起這種名字在老外看來就是有人在你面前告訴你他叫孫悟空或者是他叫玉皇大帝、葫蘆娃一樣的感覺。雖說故事裡的人物名字不要起,還有就是不要起一些你覺得很高大上的宇宙名字,例如:Sun,Moon,Mars等等。
還有就是在樓下髮廊裡經常能聽到的某個發藝總監或者是某造型總監的名字,在外國人看起來沒什麼,但是中國人卻覺得怪怪的,像Tony,Kevin,Jimin,Peter之類的也最好別這樣起。
其實在起英文名的時候有很多選擇,小編搜集了一些可以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