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喬父母學堂】父母如何成為孩子的榜樣

2021-02-21 上海安喬國際雙語幼兒園

新學期伊始,園長媽媽主持和主講的父母學堂第一課順利開講!本期的主題是:父母如何成為孩子的榜樣。照慣例,小編將講座內容稍作整理,文末還有當天完整的講座視頻,錯過現場的大天使記得自覺補習,文末有福利哦!

園長媽媽先是拋出了一個問題:您希望您的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在場的大天使們踴躍發言,各抒己見。對孩子的期望無外乎希望TA自信、快樂、健康、有愛心、有責任感、自理、樂觀、堅強、善良、獨立、懂事、體貼、勇敢、孝順、有理想、有判斷力、情商高、可以做自己、有終身學習能力、有感受幸福的能力、在明辨是非的基礎上生活得更自我。。。等等。

言歸正傳,園長媽媽每次都敲黑板,強調強調再強調:在要求孩子做到的路上,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父母自己就要先成為什麼樣的人。父母要時刻反觀、反省自身,只有自己先做到,對他人才有說服力。言傳和身教,缺一不可。

對於正在長身體的幼兒來說,保證充足的睡眠和形成良好的作息是身心健康的首要前提。孩子最好晚上9點前就進入睡眠狀態,這樣才可以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以充沛的精神迎接第二天。而大人要為孩子做榜樣早睡早起,最好也11點之前入眠。對於習慣晚睡的父母來說,不妨試著為孩子做改變,這個改變不僅給孩子做養成良好生活作息的榜樣,還有利於自己身體健康,何樂而不為呢?

園長媽媽聊家常:園長媽媽在兩個孩子小的時候,通常都是8點就進睡房和孩子們互動遊戲,講講故事、繪本之類,孩子9點前基本上都可以入睡了!(小編註:此處應該有掌聲)

想像一下一個天天板著臉的人和一個常常面帶笑容的人分別給您帶來什麼感受?

板著臉的人呢讓我們感到壓抑難以接近。而面帶笑容的人給我們溫暖快樂的感覺。所以,不愛微笑的父母,要每天對鏡練習微笑,才會讓孩子感到開心快樂。話說回來,愛笑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哦!

有責任感的人,才值得他人信任,才會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如何做到有責任感?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自己的責任盡到,才會有更多自信。相反,一個沒有責任感的人,往往令人感到失望甚至受到他人的指責。久而久之,自己也會對自己喪失信心。

 

語言的力量是巨大的,可我們大多數人卻習慣於用負面的語言企圖來達到我們的「目的」。

如何是正面的語言?園長媽媽舉例說,安喬有位畢業生小天使對媽媽給她做的愛心雞蛋面這樣評價:「媽媽,這個西紅柿雞蛋面真是太好吃了。(先正面肯定,表揚!)要是再多放一點西紅柿就更加美味了!(再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進而達到自己的目的。)」小天使的媽媽驚訝於孩子這種積極正面又不失禮貌的表達方式,一定是在學校學的!

的確,在安喬,老師們時常做正面引導的培訓,當老師發現孩子的問題時,首先是找到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表揚之,然後,再更進一步指出仍需改進的地方,從而小天使也比較容易接受。那麼在家裡也一樣,父母要學會從正面的思維出發,用積極的語言給予肯定,再指出不足之處。

對於孩子的不當行為,我們除了及時阻止,還要告訴孩子不能這樣做的原因,然後給孩子找一個代替方案,告訴孩子究竟應該怎麼做才對。也就是Stop—Why—How原則。

情景分析一:當孩子在公共場所推或被推、或打人、搶別人玩具。相信不少家長都會奪口而出:你不可以這樣!在這樣(打人、搶東西)別人不跟你玩了!這樣不乖哦!

 

其實,孩子發生這樣的行為,背後是有原因可尋的。

 

首先,我們要排除,家裡是否有長輩經常爆粗口或動粗打人,如果有,一定要改!否則孩子這樣一點都不奇怪。

假如不是上述情況,那麼孩子出現這種行為,絕大多數是因為自身語言溝通能力有限,不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打或推或搶,是最原始的肢體表達方式,其實孩子只是想說「嘿!我想跟你玩!」

所以在了解孩子這樣做的原因之後,我們就可以這樣問孩子了:「你是不是想和TA一起玩?然後替孩子問對方:「嗨,我們可以一起玩嗎?我們想跟你一起玩。」(示範,用說的方式替孩子表達出來)」當然,也許當我們替孩子表達出意願後,對方繼續不理睬,或者拒絕和我們的孩子分享玩具,那麼我們可以跟孩子說「沒關係,TA可能比較害羞,那媽媽/爸爸陪你玩。」

 

情景分析二:孩子如何學會自己收拾玩具?當然不是讓TA自己整理啦,要父母幫忙收拾哦。孩子小的時候,是不明白什麼叫收拾整理。這就需要父母帶著孩子一起,把玩具歸納整理到玩具箱裡。

比如在不同的收納盒上貼上玩具的照片標籤。並且在和孩子一起收拾的時候,要不斷的說:我幫你一起收哦!不要小瞧這個「幫」字。一個小小的「幫」字,說明收玩具這件事是孩子的事,大人只是在幫忙做。而且,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成樂意為他人幫忙的人哦!

 

作為父母,我們在培養教育孩子時,要更加細緻、有耐心、有方法。一件事情要讓孩子確實明白該怎麼做,才算教完。並且,不要妄想教孩子一遍兩遍,孩子就學會了,沒有人學東西一遍就會的,除非是天才。何況我們的孩子還只是幼兒園的小朋友,所以對孩子一定要更加有耐性。

當妹妹/弟弟孩子提問:媽媽,你最喜歡誰?

可以回答:女生裡面媽媽最喜歡你了!/男生裡面媽媽最喜歡你了!

如果兩個孩子都是男生或女生,可以說:幾歲幾歲的最喜歡你!

如果是雙胞胎,就選擇兩個孩子不同的地方限定一下。比如:穿黃色衣服的小朋友裡我最喜歡你!

切忌對孩子開「你是從垃圾桶裡撿來的/你看,你媽媽出差了,她不要你啦/你媽媽生小寶寶了,她以後就不愛你了」類似這樣無聊當有趣的玩笑。就好像一個丈夫對妻子說「我不愛你了」,過一會兒又對妻子說「我開玩笑的啦」。相信沒有哪個妻子會覺得這個笑話很好笑吧!所以我們千萬不要再對孩子開類似玩笑了,因為它一點都不好笑,反而會給孩子造成難以磨滅的心理傷害!

假如孩子比較挑釁叛逆,可能是孩子覺得不夠被愛或沒有被長輩公平對待而希望得到大人更多的關注,父母家長就要注意觀察孩子的情緒,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堅定不移的愛。

尤其很多二胎/三胎家庭可能都曾經歷,老大在弟弟妹妹出生的那段時間比較叛逆。其實,只要在生老二/老三之前給老大做好思想工作,會比較有效地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個特殊時期的。具體做法就是在懷著二寶三寶的時候,大人不斷用言語告訴大寶:有了弟弟/妹妹之後,你就可以成為弟弟/妹妹的好榜樣,好老師。(讓大寶有一種榮譽感)在二寶三寶出生後,讓大寶共同參與照顧小baby。(讓大寶有參與感)比如請大寶幫忙拿尿不溼,拿奶瓶。。。所以,一定要讓孩子覺得,是我們(一家人)一起來參與照顧小寶寶,還要常常對大寶說「謝謝你的幫助,你真是幫了我大忙!有你幫忙我真是太幸福了,媽媽好愛你。。。」

當孩子不小心把東西打破打翻,不要上來就指責孩子罵孩子。因為沒有人會故意破壞,除非是故意要引起大人注意。我們要有同理心,首先要關切的詢問孩子還好嗎?是否受傷?再幫助孩子一起清理。這樣孩子才不會懼怕失敗犯錯,做事才不會畏首畏尾。

孩子哭鬧不停,很可能是因為TA的願望一直沒有被滿足。大人不要擔心對孩子妥協,孩子就會被寵壞。其實孩子只是希望自己的意見被大人重視。一旦願望得到滿足,孩子的心結就打開了,就不會「無理取鬧」了。因此,我們一定不要事事都佔上風,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問題,在孩子面前退一步,讓孩子的意見被尊重、被接受,許多所謂的親子戰爭就可以避免了。

 

兩歲半到三歲之間,孩子開始有自我意識,開始願意自己做決定。以孩子挑剔穿衣服為例,大人可能會以各種理由來阻止:今天天氣冷,你穿太少會著涼啊;你這樣搭配顏色醜爆了啊;沒有人會這樣穿搭啊,亂穿一氣不行啊。。。總之,結果就是孩子被我們強行穿搭。其實,我們要做的只是幫孩子分析一下我們的意見,比如為什麼不能這麼穿,是因為天氣或是搭配。但最終的決定權要交給孩子。至於怎麼穿帶來的結果,讓孩子去承擔。這樣,孩子的意見既得到了滿足,TA也能意識到:哦,原來媽媽/爸爸說的是對的,我下次會聽取他們的意見。

當我們發現孩子有很多想法意見和我們不同,願意自己做決定的時候,我們只要在保證沒有人身危險的前提下,分析給孩子聽,讓孩子自己去做決定吧!只有讓孩子知道他的意見被大人尊重,能夠自己為自己做決定了,將來孩子才會成為有主見,有自信的人。常常自己做決定的孩子,會對自己更加有信心。

 

當孩子變成「魔鬼」的時候,恭喜家長們,這代表著孩子的思想在自我突破和成長,在衝破他自己原先的格局。而青春期孩子叛逆、討厭父母、不願和父母溝通,絕大部分的禍根埋在孩子兩三歲的時候:大人粗暴地用自己的想法越俎代庖,剝奪了孩子的決定權。所以,我們一定注意不要事事幫孩子做決定,不要在每次的親子戰爭中力爭取勝。今天看似場場都贏,可慢慢的,我們會輸掉孩子的信任,甚至孩子的將來。

 

學習是終身的事,只要確保孩子對學習保有熱情,大人不要著急逼孩子。放慢腳步,不要急於求成。人生是場馬拉松,不是贏在起跑線。作為父母,我們要care的是孩子的幸福指數和追求幸福的能力。讓孩子做自己,保持對學習的終生熱情,讓孩子輕輕鬆鬆的去學,畢竟學習是一輩子的事。假如孩子暫時不肯做作業,那也不要和孩子死磕,讓TA獨自去面對老師,讓老師和同學群體的力量去影響TA。

 

做個不著急、不打壓孩子天性的父母,不要在不該追求成果的時候著急看成果。只要我們用心「灌溉」,孩子自然會「花開」。

中英對照版正面管教大放送(點擊圖片看大圖),供大天使和老師們一起學習參考,最重要還是運用到實際中和孩子role play哦!

更多精彩內容點擊下方視頻

謝謝觀看:)

相關焦點

  • 【安喬父母學堂】如何正面管教孩子
    四月,安喬父母學堂再度開講,本期的主題是「如何正面管教孩子」。園長媽媽親自上陣為安喬的大天使們傳經授漁、解惑答疑。
  • 【安喬父母學堂】如何為孩子的人生奠定成功的基礎
    三月父母學堂,園長媽媽為我們開講「成功學」——《如何為孩子的人生奠定成功的基礎》。文末有講座完整視頻,歡迎點擊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歡迎大天使就坐後,園長媽媽拋出了第一個問題:成功的定義是什麼?並鼓勵在場的大天使各抒已見。有的家長認為孩子三觀端正,明白自己想要什麼,有持續獲得快樂和幸福的能力,這就是成功。
  • 【安喬父母學堂】聽園長媽媽的話,考遍天下都不怕!
    在優質教育資源相對緊缺的現狀下,幼升小可謂是每個重視孩子教育的家長要歷的「劫」。當然,強烈推薦您點擊文末的視頻觀看當天完整的講座吸取「真經」哦~從外在來講:家長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及行為舉止榜樣。也就是所有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先要做到;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強求孩子做到。
  • 父母如何做孩子的榜樣!
    那麼他是如何教育他兒子的呢?在生活中,司馬光節儉純樸,為告誡兒子,而寫了一篇論儉約的文章,他還不斷告誡孩子說:讀書要認真,工作要踏實,生活要儉樸。在他的教育下,兒子司馬康從小就懂得儉樸的重要性,並以儉樸自律。
  •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如何做好孩子的成長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如何做好孩子的成長榜樣高考季已經過去,許多優秀的學子也在自媒體的宣傳下,給大家呈現出一群性格各異,但是卻有著共同的特點的人物形象來。這些優秀的學生他們具有著良好的品格,也有著良好的行為習慣。
  • 父母言行-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榜樣
    1,作為父母應意識到自己的教育責任,牢記:下班之路應是回家之路。同父母一起吃飯的孩子最幸福也更優秀,學習成績也好,不良行為也比較少。吃飯和睡覺時不教育孩子,不要將交談變成對孩子的教育。孩子上初中後,更需要父母多照顧。2,身教重於言傳,父母就像一所學校,孩子最好的「榜樣」是父母。孩子若「生病」,父母先「吃藥」。
  • 南橋社區工作站組織開展「父母學堂」
    11月15日下午,南橋社區工作站志願者走進金城學校,組織開展「父母學堂」。這次父母學堂的主題是《如何陪伴孩子度過青春期》,主要針對九年級的學生家長進行相關專題。:榜樣的力量,小遊戲蘊含大智慧。孫老師從心理學的角度去分析現實中青春期孩子的問題,從而了解問題孩子背後真正的原因和需求,真正做到懂孩子,如何正確的看待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教育家說:「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位老師,他們的每句話、每個舉動、每個眼神,甚至看不見的精神世界都會帶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這種影響,遠比說教有用得多,對孩子人格、生活和行為習慣、各方面興趣的形成都是無聲的教育,無聲勝有聲。我們雖然改變不了社會,但可以改變自己,我們可以用自己的言行舉止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
  • 父母當孩子的榜樣太累了!孩子追星好嗎?
    導讀|本文就對孩子是否需要榜樣教育,以及怎樣做好榜樣教育的一點思考。比如偶像是否可以成為榜樣?榜樣是否應該多元化?要注意的點!自從當上父母以後,壓力就很大。不得不戒掉一些壞習慣,比如玩手機、吃外賣、熬夜。經常被書本和學校教育:家長的言傳身教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 【家長學校】孩子是父母的鏡子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
    榜樣的力量,並不像書本裡那麼複雜,而是藏在生活的點點滴滴裡。作為家長,不僅要在生活情感上去關愛孩子,還要在言行舉止上去身體力行,為孩子做好表率。你們在成長的道路上是兩條平等線,只有「你成為了最好的你,他才會成為最好的他。」
  • 父母要給孩子做榜樣
    好的東西孩子會學習,但同時,壞的東西孩子也在模仿。作為孩子的&34;,家長的行為及其重要,父母要給孩子做榜樣,作為家長要注意哪些事項呢?1.負起責任,擁有耐心父母工作忙碌了一天,想要回家放鬆休息一下。如果孩子想要與父母玩耍一下,這時父母不要推脫。
  • 鄭州二中「媽媽學堂」開課啦, 父母與孩子一同成長
    路女士講述了她的父親因罹患重病昏迷在床成為植物人的一年多時間裡,她與兒子相依相扶的感人故事,其中滿是親情、離別、幸福、執著、責任和感恩。當聽到她講述重病父親因氣管內濃痰抽不出來,醫院要求放棄治療,而她推開所有人,一口一口地將濃痰吸了出來只為挽救自己的父親時,在場的很多人都淚灑現場。
  • 【父母學堂】讓愛成為家庭幸福的源泉:家是講愛的地方
    【父母學堂】讓愛成為家庭幸福的源泉:家是講愛的地方 2020-11-24 23: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父母是榜樣,孩子會模仿
    兒童從一出生開始,接觸的第一個環境就是家庭,父母對於兒童來講,就是他們的啟蒙教師。伴隨著兒童的成長,孩子會模仿和學習父母的語言、行為、交往模式甚至是心理模式。他們會將父母營造的環境都內化為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包括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被孩子內化為自己行為的一部分。是不是會聽到外面的人說:你的孩子和你好像,這往往讓我們大吃一驚!
  • 父母如何做是孩子高度的起點,孩子之間的差距是父母的高下對比
    父母自身的改變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榜樣對於孩子來說很多時候家長的做法就是他們道德行為準則的高度,也是行為的起點。有些家長不以為意,覺得自己做得好不好並不重要,孩子早晚要上學去學習知識,早晚都要學會如何做人。但其實道理懂得再多,不如孩子在現實生活中接觸父母的行為,約束自我傳遞的視角和觀點來得更加有效。
  • 預告:樂學網主編婁雷做客《父母學堂》談孩子叛逆難題
    《家庭教育父母學堂》是一檔由市南區婦女聯合會主辦,併集結了最強團隊策劃製作,傾全力打造的全新樣態的家庭教育直播互動節目。本期將邀請樂學網主編婁雷與大家共同探討《 孩子叛逆怎麼辦?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總是很聽話?》。本期話題:孩子叛逆怎麼辦?
  • 父母若不能給孩子做榜樣,再好的教育都是無用的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疑問。是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條件?還是陪伴孩子「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還是給孩子報很多的興趣班,培養孩子全面發展? 其實呀,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的言傳身教,給孩子樹立榜樣。很多人都說,孩子身上有父母的影子,這不僅僅來自於長相,更多地是對父母一舉一動的模仿,一言一行的重複。
  • 給孩子許諾不是開玩笑,父母是孩子的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直接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的思想和行為。俗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這不單是指基因上的遺傳因素,也包括父母后天對孩子行為的引導因素,家長給孩子營造的環境因素,因為家長最容易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
  • 法國學校為移民家庭開設「父母學堂」
    為改善移民家庭的教育條件,促進移民兒童的教育,法國部分學校嘗試開設「父母學堂」,每年為移民家庭孩子的父母提供120小時法語課。事實上,「父母學堂」於2008年由法國內政部和國民教育部開始探索創立,目前已在法國400多所學校開設,每年為7000多名家長免費提供此項服務。該政策出臺後,受到了移民家庭的歡迎,特別是移民家庭的母親從中受益。「父母學堂」的宗旨為,提高移民家庭父母的法語語言能力;使移民家庭能夠更好地了解法國學校系統,支持子女上學;提高移民家庭父母對法國社會的認識。
  • 一流父母當榜樣 三流父母當保姆
    大部分中國家庭,都覺得孩子比另一半更重要。一個健康的家庭,應該把夫妻關係放在第一位,親子關係應該擺在次要位置。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要做最好的自己,努力過好我們自己的生活。小學放暑假,媽媽說:「小孩子自己出去玩多危險啊,在家待著吧」;初中寒假時,媽媽說:「還有那麼多作業,玩什麼啊?」高中時,媽媽說:「馬上高考了,你還敢出去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