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80後的母親,對於孩子的教育一直是我心中最牽掛的事。
隨著孩子的出生,一天天地長大。我們開始約束自己的言行,讓自己的生活習慣有規律。以前,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會有情緒,發脾氣。有了孩子,脾氣不敢表露出來了,夫妻之間有矛盾在外面解決再回家。怕影響到孩子,我們處處要以身作則,注意維護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也是孩子信任父母的起點。教育家說:「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位老師,他們的每句話、每個舉動、每個眼神,甚至看不見的精神世界都會帶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這種影響,遠比說教有用得多,對孩子人格、生活和行為習慣、各方面興趣的形成都是無聲的教育,無聲勝有聲。我們雖然改變不了社會,但可以改變自己,我們可以用自己的言行舉止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比如:
有時候覺得孩子小很多事情不懂,其實孩子學新事物的能力比我們想像中要強的多,我們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的行為,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女兒二年級時,老師告訴我,孩子聽課時坐姿不端正,東倒西歪,經常歪著斜著,還愛翹個二郎腿,說幾次不管用。讓我很慚愧,因為孩子是跟我學的,我上班比較忙,回家吃完飯我就愛斜躺在沙發上,翹著腿看電視,怎麼坐著舒服就怎麼來,孩子模仿能力極強,很快學會了。這件小事可以看出,孩子的教育要很細心很用心,用我們得當的言行舉止來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讓她從小養成一個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這將會影響她的一生。
生活中,我們要注意孩子的一些習慣形成。孩子稍大一點時,讓其注意吃飯拿筷子的姿勢,寫完作業,書桌的整理,看完書歸位,而不是到處是書本。周六日,女兒會整理好自己的房間,書桌以及衣櫃。有時,她主動收衣服疊衣服,扔垃圾等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按時作息讓孩子培養強烈的思想觀念,以至以後做事不會拖拖拉拉。少吃零食,零食有添加劑,吃了對身體不好,也會影響孩子的正常吃飯規律。從小養成鍛鍊身體的好習慣,那麼不僅身體可以健康,而且不會養成孩子堅強的意志和不屈的性格。種下一種行為,收穫一種好習慣。種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種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生活習慣對於孩子的成長很重要,作為學生時期,也要具備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
課前預習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更自信,也可以讓學生在預習中摸索出一些學習的路徑,積累一些自學的方法。把難點標記好,帶著問題聽課。上課專心聽講、積極思考問題、主動發言、勤做筆記的習慣。課堂是孩子學習的主陣地,課堂高效率是取得好成績最核心的因素。回到家,把課堂知識複習一遍,再寫作業。人的記憶力都有遺忘的特性,記的快,忘的也快。所以學過的知識如果不及時複習加以鞏固,就會很快遺忘。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些都說明及時複習是非常必要的。認真完成作業,讓學生養成今日事今日畢的習慣,養成規範書寫、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認真審題、仔細答題、用心檢查的習慣。小學生往往粗心大意,寫作業不看題的現象屢見不鮮。因此,我們必須培養孩子們良好的學習習慣。
主動閱讀和積累的習慣,孩子們的書本知識有限的,它遠遠不能滿足孩子的需求。讓孩子從小養成主動閱讀和積累的習慣。通過閱讀和積累,開拓視野、豐富知識、培養能力。小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機,優良素質便猶如天性一樣堅不可摧。因此,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就顯得尤為重要。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對每一個父母來說都是需要專注一生的事業。父母之間的言論、待人接物、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對孩子有耳濡目染的功效。無論我們在做什麼,都別忘了身邊有位小觀眾,瞪著一雙眼睛看著我們,並隨時模仿。當然,我們也並不是十全十美的人,難免有說錯話、辦錯事的時候,這時不要過於掩飾、逃避、無理狡辯,而要知錯認錯,知錯改錯,並向孩子說明是非曲直。這不但不會降低家長的威信,反而能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使孩子更信任家長,並學會反省和承認錯誤。所以,我們的言傳身教、一舉一動都影響著孩子成長。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榜樣的感染力也是最大的。
讓我們做一個有影響力的父母,從現在做起,成為孩子的學習榜樣,從生活中小事做起,日積月累,堅持不懈,陪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我們也一定像金色的秋天一樣,收穫累累,碩實纍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