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開化馬金鎮姚家源村的陳美晨,在今年的高考中考上了清華大學。
作為農村孩子考上國內最好的學府,很多人羨慕的同時也都想知道她的家長是怎麼對孩子進行教育的。
然而讓大家沒想到的是,他的父親是一位普通的快遞小哥,而且因為要接送快遞,並沒有時間輔導女兒作業,而孩子陳美晨還要經常幫忙看店、處理訂單、投訴等。
除了孩子自身的能力,這個家庭究竟給予了女孩什麼樣的能量讓她有了這麼好的成績呢?
在媒體對女孩和她父親採訪的報導中,我領悟到這樣的道理:父母努力的樣子,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女孩的父親陳經偉是高中學歷。女兒很小的時候,為了生計,他離開農村老家,到城市的建築工地打工。
工地的活很重,好在還算年輕,他承受著。只希望在城市裡多掙些錢讓家人過得更好。
然而一件小事卻改變了他的想法。
孩子上小學三年級時,陳經偉一次回到家裡,想著難得回次家,便趕在放學時去接她。
當走出校門的孩子看到他時,那副興奮的模樣至今讓他印象深刻。
孩子跟同學炫耀:看,這就是我爸爸,帥吧?我就是我眼裡最帥的人!
孩子的話讓陳經偉愣住了:自己身高不足1米7,模樣普通,並且學歷不高。但沒想到在女兒眼裡自己竟然是這樣的人。
激動不已的陳經偉,想起不知哪本書上看到的隻言片語:父親對於孩子的成長過程不可缺失。
於是,就在那天,他決定要離開城市回到家鄉,這樣才能看著孩子長大。
回到鄉村、年過40的陳經偉,進入了完全陌生的快遞行業。從接單、發貨,一家一戶開始跑起。
後來,他承包了某快遞公司的一個小網點。自己每天去接貨、送貨。
快遞業幾乎是全年無休,他和家人孩子除了睡覺在家,其他時間基本上都在店裡。
上高中的女兒每次回家也都在店裡幫忙。
看店、幫客戶查詢單子、處理投訴,有時還會幫父親搬沉重的貨。
陳經偉很心疼地說:自己幾乎沒有時間陪孩子,孩子還要抽空幫自己,有時候不讓她搬東西,她還不聽。
他還很愧疚,從沒給女兒買過書桌,孩子通常把店裡的櫃檯當書桌。
她時常趁幫忙的空隙趕緊寫作業、複習功課。
當說起自己的工作比起其他家長太普通時,女兒總是很懂事的告訴他們:工作不分貴賤,只要我們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幸福的。
當收到女兒沉甸甸的錄取通知書時,陳經偉幾近哽咽。女兒的努力換來了回報,而女兒卻感恩父母的付出。
陳美晨收到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後,回到母校分享學習經驗,在演講中她的一番話打動了很多人:
我也會抱怨,為什麼別的孩子周末可以睡到很晚,可以幹自己喜歡的事,而我卻一直在看店呢?
但是我看了看一直在勞碌的爸媽,他們那麼辛苦,我有什麼理由偷懶呢?
所以從小到大我一直努力地學習,希望自己長大出息了可以回報父母。
我們的手裡緊攥著不止一人份的愛與期待,肩上擔負著不止一人份的夢想與願望。
在女兒的眼裡,父母是自己努力的榜樣。
雖然他們沒有辦法幫自己輔導功課,但他們卻給了她更多的力量。
這力量像光亮一樣指引著她,努力向前、向前。
女兒跟陳經偉說過,希望他不要那麼辛苦,以後她會賺更多的錢讓父母過上好日子。
不過,陳經偉覺得,雖然很辛苦很累,但工作就是自己的事業,他要繼續幹下去,直到幹不動為止。
4.
為什麼有的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入了大量的時間、精力結果卻收穫甚微?
為什麼有的孩子在父母的精心呵護下反而關係越來越遠?
我想,在陳美晨和父親陳經偉身上,我們應該看到不一樣的東西。
正如一句話所說:「作為父母,只需做好榜樣,當一面無比光亮美好的鏡子,孩子自然能從中找到自己該有的樣子。」
和父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