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給無暇陪伴孩子而心存愧疚的父母——你們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2020-08-27 張宏洲閒話

最近,好幾個朋友和我聊天時都談到他們太忙,陪孩子的時間太少,心裡懷有深深的愧疚感!同時,又把我表揚一通,說我天天帶孩子,而且還寫一些有關帶孩子的小文章,真是「模範老爸」!

我笑了!我明白朋友們的意思:一方面他們的確是因為疏於陪伴孩子而內疚;另一方面,他們對我的表揚,其實是以一種委婉的方式安慰我!朋友們的善意我能深深地感受到!這方面暫且不說,今天主要想談的是第一個方面——朋友們的內疚感!

關於這點,我們從兩個方面來說:首先是從我這方面來講,朋友們是因為與我的強烈對比才有了陪孩子少的反思。而這個暑期我能天天帶孩子,是因為我有一個空閒期,閒著沒事幹,所以在帶孩子方面多承擔一些,把平日裡辛苦帶孩子的老人解放一下;我寫小文章,是因為把孩子送進興趣班之後,一個人坐在外面要等好長時間,實在閒得無聊,總得找點事幹吧!基於以上兩點,才有了朋友們所謂「模範老爸」的感覺!其實,我也想上班啊,哈哈哈……再說了,父母天天帶孩子,時時盯著孩子看,未必是好事!因為盯著盯著,就盯出毛病來了!父母生氣,孩子也不開心,相互消耗著……

其次,從非常忙的朋友這邊講,我一直非常認同一個觀點: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父母怎麼樣,孩子就怎麼樣!如果孩子表現不好,也就是複印件不好,那肯定是原件本身有問題,總不能懷疑是複印的其它環節有問題吧?

所以呢,要是把如何帶好孩子歸納為一句話,其實就是父母把自己做好!實現自己的夢想!給孩子樹立一個最正面、最直觀的榜樣,孩子自然會好!而不能把自己未竟的夢想強加在孩子身上,靠全心全意對孩子的時間、精力和經費投入,強逼孩子來實現!

所以,對於正在為事業全力打拼,為夢想不懈奮鬥,暫時沒有時間陪孩子的朋友們來講,你們現在正在做的,本身就是在給孩子樹立榜樣,本身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你們才是真正懂得教育精髓的人!

我愛人在孩子出生以後,把主要精力全部放在倆孩子身上,在工作上放棄了很多東西!現在大孩子已經七歲多了,當和孩子聊到自己的工作時,她突然間驚醒,自己現在需要在工作上加把勁了!不敢說要做好自己,就算是為了給孩子做個榜樣,也得努力工作了不是?否則孩子以後會說:「你工作都不努力,憑什麼讓我努力?我長大了,大不了再教育我的孩子努力不就得了?!」

好幾個朋友聽我這麼一說,都說有如釋重負的感覺,愧疚感頓時減輕,心裡一下子踏實多了!但是,雖是這麼說,也不能以此為藉口做甩手掌柜,在工作之餘,還是要儘可能抽出時間來陪伴孩子!

最後再說一句,其實我們就是在人生的不同階段,甚至是不同的時段,該幹什麼事的時候就幹什麼事!既然幹什麼事,就把什麼事幹好!因為過了這個時段,機會不一定會再有!同時,也要做好精力分配,把最主要的精力投入到更重要的事情上去!儘可能兼顧其它方面,做到相對合理、合適!不要苛求全面和完美!

相關焦點

  • 心存愧疚的父母,最容易寵壞孩子
    愧疚是很常見的一種情緒,但它卻會影響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孩子則脫口而出:「你們管過我嗎?我從生下來就是你們的麻煩!」夫妻倆聽完都愣住了。他們想不明白:為什麼自己做了這麼多,孩子不但不知感恩,反而越來越恨自己了。
  • 總是對孩子感到愧疚的父母,很難給孩子帶來幸福
    知乎上有個問題:作為父母,你在哪一刻對孩子感到愧疚?有位媽媽回答說:「無時無刻。」養孩子,很少有媽媽能自信地說一句從來沒內疚過。出於不同的原因,生活中總有那麼幾個瞬間,媽媽的內心都是充滿愧疚的。生活感到內疚的場景太多了,因為不能堅持母乳餵養、沒有時間陪伴孩子、沒有給孩子好的物質條件......大事小事都讓爸爸媽媽們對孩子於心有愧。職場媽媽身上的愧疚感更為普遍一點,很多媽媽很想平衡工作與育兒之間的關係,但遺憾的是,難免顧此失彼。愧疚是很常見的一種情緒。
  • 陪伴,是對父母最好的孝順
    陪伴,人間最深的情,最暖的意。不管你需不需要,它都一直在。陪伴,給人依靠的力量,是一種欣慰的愜意芬芳。陪伴,讓歲月多了一份溫暖,多了一份感動,多了一份幸福。時間把陪伴熬成了最好的愛意。有一種陪伴,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陪伴父母,是兒女對父母最好的孝順。 ———題記
  • 喜閱營: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線!
    最近,書果星球創始人張洪勝老師在銀川「紅讀計劃」年會發言中,提出「父母才是最好的起跑線」。這個觀點很快引起了共鳴,也引發了教育人士更多地思考。 上海有位媽媽,為了讓孩子能上一所雙語幼兒園,被人渣校長潛規則而不自知,反而埋怨丈夫收入太低,更可怕的是評論區內支持其所為的大有人在。 「可憐天下父母心」,可這樣的父母心,對孩子來講,是可憐還是可怕?
  • 【家長學堂】總是對孩子感到愧疚的父母,很難給孩子帶來幸福
    每次看朋友圈媽媽們曬自家孩子上各種高價的補習班、特長班,我就會一陣心酸,很多時候會罵自己無能,感覺特別愧對孩子。」生活感到內疚的場景太多了,因為不能堅持母乳餵養、沒有時間陪伴孩子、沒有給孩子好的物質條件......大事小事都讓爸爸媽媽們對孩子於心有愧。
  • 父母,你們是孩子最好的溝通榜樣
    等到孩子長大,他們要學會用語言溝通,最初引導的和學習的榜樣就是最親密的父母為了今後孩子能擁有良好的溝通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孩子溝通時,父母應該學會怎麼做呢?,培養孩子的理性和建設性若父母不想與孩子今後的溝通的那麼費勁,在一遇到事情時,就不能被一時情緒左右,保持思考,冷靜處理問題;了解現實情況,與孩子商量、分析出更多可行的方案,再與孩子決策出最佳方案。
  • 陪伴,不是時間的堆積:愛的陪伴,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李玫瑾教授說:陪伴是一種教育。陪伴在身邊,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愛。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六一」兒童節,父母與孩子共同的節日。這節,該怎麼過?有愛的陪伴,和孩子一起長大,才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手機才是爸爸媽媽的孩子!」「中國少年兒童快樂成長指數」發布的數據顯示,三成的父母在與孩子聊天時玩兒手機,近兩成的父母說沒時間與孩子聊天,眼睛卻一直盯在手機上。
  • 每一個父母都是孩子成長路上最好的老師,這才是最好的教育
    能不能陪伴,是現實問題,願不願意陪伴,是父母的問題。有效的陪伴,不是要父母24小時守在孩子身邊,而是和孩子一起成長,給予孩子更多的安全感,注重心與心的溝通。前段時間,一個男孩給爸爸寫的幾百張紙條感動了整個朋友圈。
  • 陪伴,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老師經常對我們說,你家女兒真的培養的很好,這孩子經常跟著她爸去搞活動,有一顆感恩的心,對同學特別照顧,班裡髒活累活,她一個女孩子總搶著幹。今年夏天,突然感覺孩子模樣變漂亮了,除個子見長外,脾氣也見長了,一句話不合她心意,就和我吵起來,經常被她氣得半死。我就納悶了,以前那個聽話乖巧人人誇的孩子去哪兒了?甚至都懷疑這個是我女兒嗎?是不是誰家孩子走錯門了。
  • 父母的高質量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陪伴是最好的早教。這一點,早已深入人心。但是,如何陪伴才是高質量的陪伴,很多父母並不了解。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陪伴」的話題。我有一個朋友,是公司部門經理,工作繁忙,同時她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很多父母雖然花了時間陪伴孩子,但是因為不了解孩子的發展規律,經常做出低效的陪伴。
  • 高三這一年,陪伴才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Company is the best gift for children】人世間最美的陪伴莫過於:父母對孩子的陪伴、孩子對父母的陪伴、愛人對愛人的陪伴。從你呱呱墜地的那刻起,就已經註定了是爸爸媽媽這一生的牽掛。但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我們可能更多時候的給了他們玩具的陪伴,書本的陪伴,金錢的陪伴,卻獨獨少了些時間的陪伴!
  • 蘇格拉底也知道,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
    在讀《回憶蘇格拉底》這本書的時候,書中第二卷蘇格拉底和大兒子蘭普洛克勒斯就「每個人應該對自己的父母有感恩之心」這個質樸的道理進行了討論,對話的背景是蘇格拉底聽到他的大兒子蘭普洛克勒斯對他母親的抱怨,特別的是蘇格拉底沒有直接以父母的身份去告訴孩子應該怎樣怎樣,而是通過一連串簡單的提問讓大兒子蘭普洛克勒斯自己得到最後的答案
  • 父母放下自責和愧疚的心理,才會更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
    很多父母都會有這樣一種心態,那就是覺得自己沒有給孩子創造最好的生活條件,沒有完全做好養育孩子的工作,於是產生自責或者內疚的心態。 這種心態,可以促使父母學習更多的知識,盡力給孩子創造更好的條件。但壞處是,讓孩子在潛意識中形成一種信念:父母對不起我,欠我一些東西。
  • 陪伴,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
    常言道:給孩子最好的愛是陪伴。但其實陪伴還有另一層含義,陪的不僅是時間,更是感情和關係。,等到孩子和自己疏遠才想要補救。忽視,會將這種情感連接生生切斷,讓孩子的心逐漸變冷、變硬。而只有循環往復的愛,才是溫暖的永續之源。
  • 給孩子最好的新年禮物,是父母的陪伴和愛護
    禮物,作為節日裡不可缺少的一項,不僅成人需要,孩子更是渴望得到。送給他們的禮物是具體的,是可見可摸的,這樣他們才能感受收到禮物時的快樂。同時,作為父母的我們,應該再送給孩子一份更驚喜的禮物,那就是我們的陪伴和愛護。孩童時代,誰不希望自己的父母陪伴左右。現在留守兒童確實很多,這些留守兒童的父母會說:出去掙錢也是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他們也願意和爺爺奶奶待在家裡。
  • 閱讀能力,是父母送給孩子的最好禮物
    為了讓孩子建立閱讀習慣,有很多父母陪伴孩子親子共讀,與孩子一起閱讀打卡。很多時候,父母要求孩子閱讀,其實孩子心裡是抗拒卻又無法拒絕,這樣情形不但無法培養孩子的興趣,反而會讓孩子對閱讀產生反感情緒。我會讀。依據不同年齡段,孩子能讀懂相應的讀物。我持續讀。滿足前面3個條件,孩子才有持續讀的興趣。
  • 孩子的「活教材」:父母就是最好的老師
    >做好孩子的「活教材」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校共育為愛而行用心陪伴孩子用愛溫暖生活靠譜父母贏在八個細節給孩子的陪伴,90%都是「假的」「學校裡孩子的成績單,排名從後往前看,成績最差的孩子,一定是父母陪伴最少的」那些成績優異的孩子,到底是自己學得好,還是老師教得好?其實都不是,而是作為父母對孩子教育付出很多心力。你陪伴孩子多少,孩子身上就會體現出多少你教育的成果。願天下父母都能懂:用心陪伴,100%的心陪伴1小時,勝過10%的心陪伴10小時。
  • 68歲老人自述:孩子,你們少來幾次才是孝順,我不需要你們陪伴
    但是還有些空巢老人,儘管孩子們一年到頭見不了幾面,但還是很頭疼讓他們,讓他們感覺到很傷心,所以有的老人甚至說出了這樣的話:我不需要你們陪伴!這是怎麼回事呢?聽聽李大媽的心裡話:原來這位老人有兩個兒子,在他丈夫死後已經獨立生活了好幾年。
  • 再忙也別敷衍孩子:父母的及時回應,是送給孩子最好的新年禮物
    但實際上,相對於好吃好玩的,孩子更想要的是父母對自己的認真回應。所以作為父母的我們,即使再忙,也別敷衍孩子,及時認真的回應孩子,才是新一年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因為父母的及時回應,會讓孩子感受到被愛與被重視,而被偏愛的孩子,才會從心底生出力量,勇往直前。因為父母的及時回應,會讓孩子體會到尊重,學會尊重,從而培養出孩子的感恩之心。
  •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如何有效地陪伴孩子,我認為可以這樣做
    人有兩次生命,第一次是作為孩子,陪伴在父母身邊快樂成長;第二次是作為父母,陪伴在孩子身邊,懂得第一次生命的難能可貴。有想過孩子的未來是怎樣的嗎?當孩子真正地成為了「問題少年」,做父母的才開始關心自己的孩子,開始尋找問題出在哪裡,到那時候就已經晚了。那麼如何有效地陪伴孩子,我認為可以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