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隨著生活的節奏的加快,年輕的一輩們,都在為了生存而努力奮鬥,隨著工作的繁忙,陪伴家人的時間也就越來越少。於是現在空巢老人成為了一個很普遍的現象。作為孤獨的空巢老人,他們最大的心願就是孩子們能夠,有時間多陪陪他們,能夠跟他們多說說話。
但是還有些空巢老人,儘管孩子們一年到頭見不了幾面,但還是很頭疼讓他們,讓他們感覺到很傷心,所以有的老人甚至說出了這樣的話:我不需要你們陪伴!這是怎麼回事呢?聽聽李大媽的心裡話:
原來這位老人有兩個兒子,在他丈夫死後已經獨立生活了好幾年。兩個兒子都在當地工作,有周末回家的習慣,這本來是件好事,但這兩個兒子卻很不懂事。他們每次都空手而來。他們一回到家,四個成年人聚在一起開始打麻將,而老人還要自己去買食物給孩子們做飯。
以前,當我丈夫還活著的時候,我們倆還還可以聊聊天,但現在,當他一個人的時候,他感到不舒服。每次在爸媽家吃完飯,孩子們也都不會主動收拾桌子和洗鍋碗瓢盆,而是繼續打麻將,一直打到下午4點多。這樣的一個周末,讓老人不僅更加勞累,同時心理上也會更加的難過。所以李大媽才說出了那樣的話。
中國老話叫「養兒為防老」。父母們在自己年輕時為孩子付出了很多辛勞和心血,等子女們長大成人以後,反過來要多承擔贍養老人的義務,盡力照顧好老人,多多關愛他們。
但在培養孩子盡孝這件事情上,並不是等孩子長大了,他就能真的有這種責任感和意識了,而是需要家長從小正確引導孩子,讓孩子從小養成孝敬長輩的優良品質。
1、家長要起到模範帶頭作用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長們玶常在教育孩子學會尊老愛幼的同時,自己也要起到模範帶頭的作用,讓自己孩子看到自己對待老人的做法,這樣才能讓孩子對於孝敬父母才能有更加深刻的體悟。父母的實際榜樣作用,比千百句枯燥的說教都管用。
2、教育孩子要有長幼有序的規矩
尊敬老人,尊敬長輩,尊敬比自己年長的人,這些是孩子們應該學習和做的事情。父母可以利用各種各樣的場合告訴他們的孩子該做什麼說什麼。
在家庭團聚期間,這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時間。父母應該學習老人坐下的順序,筷子移動的順序,幫助食物的禮儀,等等。孩子記住並實施後,父母應及時鼓勵、肯定、激發孩子的孝心。
3、從小注重培養孩子承擔家務的意識
當孩子三、四歲的時候,就應該注重給孩子灌輸做假的意識了。要讓孩子領悟到自己也是家庭成員的一分子,發揮孩子主人翁的意識。
讓他知道他有義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的事情,幫助爸媽分擔一些辛苦,逐漸在做家務的過程中,養成孩子懂得承擔自己責任的思想,同時培養孩還勤勞的品質。以免,因為過度寵溺,造成孩子品質上的缺失。
有的家長認為現在還小,現在就讓他們做家務有點太早了,所以造成很多孩子沒有基本的責任意識,也外面也沒有禮貌,遭到大家的厭煩。所以,這些家長要提早樹立孩子尊老愛幼的品質,長大後才不會讓自己陷入和李大媽一樣的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