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歲老人自述:孩子,你們少來幾次才是孝順,我不需要你們陪伴

2020-12-24 育兒笑課堂

現在隨著生活的節奏的加快,年輕的一輩們,都在為了生存而努力奮鬥,隨著工作的繁忙,陪伴家人的時間也就越來越少。於是現在空巢老人成為了一個很普遍的現象。作為孤獨的空巢老人,他們最大的心願就是孩子們能夠,有時間多陪陪他們,能夠跟他們多說說話。

但是還有些空巢老人,儘管孩子們一年到頭見不了幾面,但還是很頭疼讓他們,讓他們感覺到很傷心,所以有的老人甚至說出了這樣的話:我不需要你們陪伴!這是怎麼回事呢?聽聽李大媽的心裡話:

原來這位老人有兩個兒子,在他丈夫死後已經獨立生活了好幾年。兩個兒子都在當地工作,有周末回家的習慣,這本來是件好事,但這兩個兒子卻很不懂事他們每次都空手而來。他們一回到家,四個成年人聚在一起開始打麻將,而老人還要自己去買食物給孩子們做飯。

以前,當我丈夫還活著的時候,我們倆還還可以聊聊天,但現在,當他一個人的時候,他感到不舒服。每次在爸媽家吃完飯,孩子們也都不會主動收拾桌子和洗鍋碗瓢盆,而是繼續打麻將,一直打到下午4點多。這樣的一個周末,讓老人不僅更加勞累,同時心理上也會更加的難過。所以李大媽才說出了那樣的話。

中國老話叫「養兒為防老」。父母們在自己年輕時為孩子付出了很多辛勞和心血,等子女們長大成人以後,反過來要多承擔贍養老人的義務,盡力照顧好老人,多多關愛他們。

但在培養孩子盡孝這件事情上,並不是等孩子長大了,他就能真的有這種責任感和意識了,而是需要家長從小正確引導孩子,讓孩子從小養成孝敬長輩的優良品質。

1、家長要起到模範帶頭作用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長們玶常在教育孩子學會尊老愛幼的同時,自己也要起到模範帶頭的作用,讓自己孩子看到自己對待老人的做法,這樣才能讓孩子對於孝敬父母才能有更加深刻的體悟。父母的實際榜樣作用,比千百句枯燥的說教都管用。

2、教育孩子要有長幼有序的規矩

尊敬老人,尊敬長輩,尊敬比自己年長的人,這些是孩子們應該學習和做的事情。父母可以利用各種各樣的場合告訴他們的孩子該做什麼說什麼。

在家庭團聚期間,這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時間。父母應該學習老人坐下的順序,筷子移動的順序,幫助食物的禮儀,等等。孩子記住並實施後,父母應及時鼓勵、肯定、激發孩子的孝心。

3、從小注重培養孩子承擔家務的意識

當孩子三、四歲的時候,就應該注重給孩子灌輸做假的意識了。要讓孩子領悟到自己也是家庭成員的一分子,發揮孩子主人翁的意識。

讓他知道他有義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的事情,幫助爸媽分擔一些辛苦,逐漸在做家務的過程中,養成孩子懂得承擔自己責任的思想,同時培養孩還勤勞的品質。以免,因為過度寵溺,造成孩子品質上的缺失。

有的家長認為現在還小,現在就讓他們做家務有點太早了,所以造成很多孩子沒有基本的責任意識,也外面也沒有禮貌,遭到大家的厭煩。所以,這些家長要提早樹立孩子尊老愛幼的品質,長大後才不會讓自己陷入和李大媽一樣的遭遇。

相關焦點

  • 70歲老人自述:孩子,你們少回家幾次才是孝順,我們真的累了
    一位70歲老人的自述: 前幾天在小區遛彎,傍晚時分外出散步的人還挺多的,跟一位老人挺投緣,就聊了起來。他說自己今年70歲了,最近越來越感覺力不從心。 下面是老人的自述,已獲得許可,講給大家聽聽: 孩子,你們少回家幾次才是孝順,我們真的累了。 我有兩個兒子,大兒子畢業後在離家不遠的城市工作,每逢周末都會回家探望,身邊的朋友們都羨慕不已。
  • 兒女們對有退休金的老人是真心孝順嗎?3位80歲老人的話,很扎心
    那麼,那些有退休金的老人,晚年過得怎麼樣?兒女對他們是真心孝順嗎?我們來聽聽這3位80歲老人怎麼回答,太扎心了。說實話,當時我真想自己再也不要醒過來。心想,如果沒有這些退休金,自己估計早就找老伴去了。80歲的張阿姨:如果我沒錢,兒女們不會那麼勤快的來看我,這是人性我今年80歲了,老伴走後,我一直都是一個人生活,因為獨居慣了,自由自在,三個兒女各自都有各自的家庭和孩子。
  • 親愛的爸爸媽媽,我拒絕做你們孝順的孩子
    我輕柔回答說,「不然就不會讓女生讀博士了。」我試圖用歡快一些的語氣,讓媽媽放鬆。「那樣才好。」媽媽嘆氣著,「你是我女兒,我只管你,別人管不著。你還是不要讀了。」我有些生氣了,「我哪裡不孝順了?」「你看看,你這樣的語氣和你打算在外面去孤獨終老就是不孝順。
  • 「你們一紙離婚書挺簡單,可你們想過我的感受嗎?」男孩自述到
    所以說,那些為人父母的大人們,不介意你們去追求愛情而離婚,但對無辜的孩子為你們應該為他們負責!當爺爺的電話打來時,我忍不住哭了小強是一個高中學生,堅強外表下的他,顯得格外的幸福,可是沒想到他的經歷是如此的不幸。
  • 68歲母親自述:幫兒子帶了8年娃,8年後,兒子的做法感動了我
    導語相信很多老人老了之後,都特別想和子女住在一起,因為他們覺得和子女住在一起不但有安全感,還能夠享受天倫之樂,也可以幫子女分擔壓力。一位68歲母親自述:「幫兒子帶孩子8年,8年後,兒子的做法感動了我。」
  • 送給無暇陪伴孩子而心存愧疚的父母——你們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關於這點,我們從兩個方面來說:首先是從我這方面來講,朋友們是因為與我的強烈對比才有了陪孩子少的反思。而這個暑期我能天天帶孩子,是因為我有一個空閒期,閒著沒事幹,所以在帶孩子方面多承擔一些,把平日裡辛苦帶孩子的老人解放一下;我寫小文章,是因為把孩子送進興趣班之後,一個人坐在外面要等好長時間,實在閒得無聊,總得找點事幹吧!基於以上兩點,才有了朋友們所謂「模範老爸」的感覺!其實,我也想上班啊,哈哈哈……再說了,父母天天帶孩子,時時盯著孩子看,未必是好事!因為盯著盯著,就盯出毛病來了!
  • 陪伴,是對父母最好的孝順
    朝暮歲辰伴,凡年酒換柴。陪伴,人間最深的情,最暖的意。不管你需不需要,它都一直在。陪伴,給人依靠的力量,是一種欣慰的愜意芬芳。陪伴,讓歲月多了一份溫暖,多了一份感動,多了一份幸福。時間把陪伴熬成了最好的愛意。有一種陪伴,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陪伴父母,是兒女對父母最好的孝順。
  • 「新型啃老」正在蔓延,67歲母親:這種陪伴式孝順讓我苦不堪言
    但是現實永遠比想像殘酷,就算父母付出再多,子女也不會孝順,因為父母年輕的時候太過於寵愛孩子,所以導致孩子沒有學會感恩父母,反而一味啃老,還要把父母當成免費保姆。
  • 我心裡非常感謝你們這麼長時間照顧我,但我後悔生下了你們
    哪怕你是一個抱養的孩子對他們而言也是他們的骨肉他們的孩子,每個父母都是會用儘自己一生的好運來對待孩子,生怕有一點讓孩子吃苦受罪,而我們這些人往往都會出現一些不孝順的子女。隨著中國的老齡化人越來越大,子女的撫養責任也是比較重要的,下面為大家分享的是一位老母親臨別前給孩子的一封信,今天是我剛過的八十歲生日了。這也說明我已經活了八十年了,在這漫長的時間裡我生下了你們四個,並且還幫你們帶大你們現在的孩子八個。可以說我這一生都在用我的手來撫養十二個孩子,卻換來的是到我老了的時候還在看你們臉色。
  • 「你不孝順我,我就算白養你了!」父母別用孝順來「綁架」孩子
    說起孝順,這是中華的優秀傳承,可不少家長總是拿這個優秀的品質來做一些功利性比較強的事情。不管是80,還是90後,總會聽到這樣一句熟悉的話,「我辛辛苦苦把你養大,你要是不孝順我,我就算白養你了。」很多父母在說這句話或者類似這句話的時候,或許沒有想太多,其實本意是好的,可實際上這是處於道德制高點上對孩子的綁架。
  • 一位高情商婆婆對兒媳的忠告:莫被孝順,綁架了你們的婚姻
    幸好,在婚後,對小兩口要求比較多、而且態度強硬而認為理所應當的,只有畢曉敏的父母而已,她的婆家雖說生活方面也不是太理想,但婆婆卻是一位難得開通而明事理的老人。02看到兒媳婦因為自己娘家活得太過於辛苦,她便苦口婆心說了以下這一番話。「曉敏,你不是我的女兒,但我不想你活得太累。
  • 68歲失獨奶奶,備孕成功懷上雙胞胎,網友:不太理智
    尤其是到了晚上,張奶奶更是整晚整晚的睡不著覺。哪怕是服用了安眠藥,張奶奶依舊心痛的無法入眠。 在這種情況下,張奶奶決定再生一個孩子。但此時張奶奶已經68歲,身體狀況明顯不適合生育。為此,張奶奶堅持冬泳,鍛鍊身體,終於將身體調整到了一個比較理想的狀態。為此她去做了試管嬰兒並成功受孕,懷上了一對雙胞胎。
  • 「我這麼難了,可父母還是不滿意」中國式孝順「綁架」了多少子女
    活在中國式孝順觀念下,35歲的兒子感嘆「我這麼難了,可父母還是不滿意」今年35歲的王先生,就活在「中國式孝順」深深的枷鎖之下,父母無盡頭的要求,都讓他喘不過氣來。小兒子一年到頭給父母的陪伴和錢都少之又少
  • 女婿,你們可以生二胎,但請叫孩子奶奶來帶,我這個外婆帶不動了
    但是你們兩人回來後,一吃完飯就玩手機,我剛開始以為你們是在工作所以不好說什麼,但是後來我才發現你們只是在刷抖音,刷到興奮的時候不自覺地還提高了手機的音量,把孩子都吵到了。如果不是,那為什麼每天回來就一直抱著手機不放,連看一眼孩子都懶得看呢!你們知道孩子就最需要什麼嗎?高質量的陪伴!而不是你每天回來刷著手機看兩眼孩子就是陪伴了。
  • 七旬老人的忠告:再孝順的子女,也別長期住一起,甭管多親密
    當年自己含辛茹苦養大的孩子,現在卻嫌棄自己,這種痛苦恐怕只有老人自己知道了,當年信誓旦旦說給自己養老的子女,當老人真正需要他們的時候,卻對自己避之不及,這恐怕才是最大的悲哀。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想要晚年幸福,不管當初多親密的子女,也不要輕易去麻煩他們,最好永遠活在子女編織的美夢裡,這樣也不至於知道真相後徒添悲傷。
  • 年輕人太難:老人要享受晚年不帶娃,孩子要深情陪伴,自己卻沒錢
    文/小魚樓下小王是一個2歲女娃娃的媽媽。今天上午10點多她敲門問我婆婆能不能幫她看一會孩子。她說:「阿姨,我實在是沒辦法了,就一個小時就行,我快去快回。」小王說著說著眼淚止不住地流下來了。我婆婆是個熱心腸,哪裡看得了小王這樣。
  • 孩子孝不孝順一眼就能看出來,這2種孩子最孝順,你家孩子是不是
    而有的孩子自知父母賺錢不容易,能夠在父母工作回來遞上一杯熱茶,給父母端水洗腳,捶背揉肩,在父母不在家的時候幫忙做做家務等。這種孩子心理一般都比較早熟,也是以後比較容易孝順父母的類型。而有些孩子從小就喜歡給家人分發食物,他體會到了分享的快樂,他也願意跟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漸漸的,他會在公交車上給需要的人讓座,會熱心腸地幫助深陷困難的人。這種孩子一般都有著「捨己為人」的精神,不去計較太多,比較大方,自然也不會推脫養老的責任。孝順並不是父母說什麼,就一定要照做,孝順是懂得心疼父母,體恤父母,關心父母,多陪伴父母,在父母身體抱恙的時候照顧父母。
  • 孩子孝不孝順從小就能看出來,這2種孩子最孝順,你家孩子是不是
    而有的孩子自知父母賺錢不容易,能夠在父母工作回來遞上一杯熱茶,給父母端水洗腳,捶背揉肩,在父母不在家的時候幫忙做做家務等。這種孩子心理一般都比較早熟,也是以後比較容易孝順父母的類型。而有些孩子從小就喜歡給家人分發食物,他體會到了分享的快樂,他也願意跟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漸漸的,他會在公交車上給需要的人讓座,會熱心腸地幫助深陷困難的人。這種孩子一般都有著「捨己為人」的精神,不去計較太多,比較大方,自然也不會推脫養老的責任。孝順並不是父母說什麼,就一定要照做,孝順是懂得心疼父母,體恤父母,關心父母,多陪伴父母,在父母身體抱恙的時候照顧父母。
  • 「孩子,我不需要你孝順我,只要你愛我就夠了」
    我覺得『孝順』是一個過時的觀念。當然跟中國人講,幾百年也講不過去,這是一種根深蒂固的存在。可是在我的思想裡面,我已經不教小孩『孝順』這個東西,只要愛我就夠了。」李安導演的這段話,讓我思考良多。孝為德之本,百善孝為先。我們形容一個人壞到極致會說他「十惡不赦」,而在中國古代,不孝順父母就在「十惡」之內。
  • 我養娃你不來幫襯,老了也別來煩我,寶媽一番話讓老人無地自容
    就比如,有些老人,明明不想帶娃,想過幾年舒適的晚年生活,但是又擔心子女們有意見,以後不給自己養老,要麼養老時就各種不真心。這不,前兩天,有位寶媽留言說,自己的公婆在孩子出生後,一天也沒有幫忙帶過。但是,現在孩子7歲了,不再需要人天天看著,公婆卻又來得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