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榜樣--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

2021-03-01 孟州市藝蒙幼兒園

    著名的投資家黃晶生說:「幸福的本質其實就是一種感覺,一種什麼感覺呢?幸福是一種追求快樂而又有意義的感覺!」
    孩子在年幼時具有極強的可塑性。他們就象河水的源泉,活潑而無拘無束,一旦被導向某一方向,就能轉變它的流向。
    在社會的大環境中,為什麼有的人有用,有的人有所作為,在這裡起決定作用的是教育。
    人與人之所以不一樣,主要是因為在後天受到的教育方式不同。在幼年的意識中留下的印象,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都會在未來漫長的一生中發揮重要的影響。
    每一個人都不是他自己要出生的,父母使他們偶然來到這個世界,來到一個他們自己無法選擇的家庭,有了一對永遠不能變換的父母。
    一個孩子將來能成為什麼樣的人,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孩子的父母是何種層次的人,取決於孩子在早期成長過程中受到何種層次的家庭教育。

   -02-

      在英國有一個愛德華家庭,是真正的書香門第。老愛德華是個博學多才的哲學家,為人嚴謹勤勉。他的子孫有13位當大學校長,100位教授,80多位文學家,60多位醫生,1人當過大使,20多人當過議員。
      同樣在英國,另一個珠克家族,與之相比則大相逕庭。老珠克是遠近聞名的酒鬼和賭徒,渾渾噩噩,無所事事。這個家族至今已傳下八代,其子孫後代中有300多人當過乞丐和流浪漢,400多人酗酒致殘或死亡,60多人犯過詐騙或盜竊罪,7個殺人犯,整個家族沒有一個人有出息。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翻版。為了培養孩子的品德,做父母親的行為要自慎,應該處處做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為,壞的行為都是父母教育影響的結果。

      如果母親愛打扮,其女兒也必然是愛打扮的。若母親是多舌的,女兒也不例外。同樣父親好喝酒,兒子也會喝酒;父親說髒話、粗話,則孩子也是如此。這已成為家庭教育的定律。
     作為家長,不要和孩子講太多的道理,而應用實際行動去影響他們,給他們做好榜樣,讓他們在實踐中感知那些道理,這樣他們才能真正地理解,並運用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中。

正如有人所說:
孩子的心是塊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為的收穫;
播上行為的種子就會獲得習慣的收穫;
播上習慣的種子,就會獲得品德的收穫;
播上品德的種子,就會獲得命運的收穫!

                                          -03-
    朱熹曾說:俗語所謂將心比心,如此則各得其平矣。
     孩子,是我們生的沒錯,但他們也是獨立的個體,我們要給予他們足夠的尊重。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對孩子同樣如此。
     希望孩子體格健壯,自己就不該好吃懶動;希望孩子知書達理,自己就不該野蠻粗鄙;希望孩子優秀,自己就應該努力。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什麼樣的父母,照出來的就是什麼樣的孩子。

     人們總在說:道理聽了千千萬,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為何?光聽道理沒用,光 講道理也沒用。什麼才有用?行動。只有實實在在去做,才會開花結果。

     教育孩子,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作為父母,只需做好榜樣,當一面無比光亮美好的鏡子,孩子自然能從中找到自己該有的樣子。
    任何事業的成功都無法彌補孩子教育的失敗!
    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榜樣!

     給孩子食物只會讓孩子成為大人,給孩子觀念會讓孩子成為偉人!
    人在年輕的時候,千萬不要藉口工作忙而忽略對孩子的教育,在年老的時候,一切榮華富貴都是過眼煙雲,而一個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讓你晚景慘澹,但是一個成功孝順的孩子足可以讓你生活無憂。

做自律的老師和父母,培養更優秀的孩子。

相關焦點

  • 家風家訓|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榜樣!
    導讀:我們總在說忙忙忙,但是孩子的教育根本不可能等著我們來彌補,只要稍微有點忽略,孩子的成長變化會很明顯。有些毛病一旦養成,會花費很多精力來改正,甚至根本無法糾正。所以不管掙了多少錢,事業發展有多順利,如果孩子的教育不得當,將來老了會後悔。雖然不需要我們一門心思撲在孩子身上,但是也絕對不能拿事業繁忙來犧牲孩子。生下他就得負責任啊!
  • 家長必讀 |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
    作為家長,我們總在說忙忙忙,要工作,要應酬,不知不覺中忽略了孩子的成長,而孩子的教育根本不可能等著我們來彌補,只要稍微有點忽略,孩子的成長就會走歧路。對於年幼的孩子,有些毛病一旦養成,需要我們花費很多精力來改正,甚至根本無法糾正。
  • 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看林徽因難得的優質教育
    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看林徽因難得的優質教育林徽因,一個傳奇的女子。即使是在民國那樣才女輩出的時代,她也是其中非常耀眼的一個。林徽因的才藝更全面,人生際遇也比很多人幸運得多。婚後八年何雪媛才生下第一個孩子林徽因,接著雖然又生了一兒一女,但都夭折。於是,林長民又從福建娶了年輕貌美的三夫人程桂林。程桂林接連給林長民生了四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受到了林家全家人的認可和喜歡。而林徽因的母親只能住在冷清的後院,無人問津。雖然林徽因自己備受父親的寵愛,但是每次回到後院看到母親幽怨的神情,她早早就體會到了世態炎涼和人間陰暗。這給林徽因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陰影,也使她非常早熟。
  • 言傳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言傳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必須首先成為什麼樣的人;想讓孩子有愛心,我就用愛來培養愛;想讓孩子善良,我就用善來孕育善;想讓孩子勤快,我就自己先勤快起來;想讓孩子寫好作文,我自己先動手帶個頭……家長,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 言傳不如身教
    美籍華人企業家徐曙光在《做父親,不許失敗的創業》一書中提出一個觀點:言傳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所謂言傳,就是說教中國父母喜歡說教。所謂身教,就是依靠榜樣的力量來感染。所謂境教,就是營造環境進行薰陶。我非常贊同徐先生的觀點。其實,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身教難,境教更難,但最好的教育方法是境教,也就是基於情景的因材施教。
  • 教育隨感——身教重於言教
    身教重於言教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說過:「要撒播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盧梭也說過:「榜樣!榜樣!沒有榜樣,你永遠不能成功地教給孩子以任何東西。」師者,表率也。身為教師應該時時作出模範表率;處處體現相互尊重;努力做學生的知心朋友。以良好的師風師德感召和薰陶學生,以自己的言行來影響學生,真正做到寓德於教,言傳身教,為人師表。
  • 騙了無數家長多年的謊言,「言傳不如身教」,這是個偽命題
    01從楊絳先生的成長經歷可以看出身教的重要性:我自己就是受父母的影響,從淘氣變得好學。爸爸說話入情入理,出口成章,《申報》評論一篇接一篇,豪氣沖天,擲地有聲。假如父母在孩子面前吐槽領導是變態,抱怨加班,一想到那麼多事要做就頭疼。孩子也會向父母抱怨,作業多,上學累。03在很多地方都聽過「言傳不如身教」的說法,他們覺得言傳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
  • 何明輝:用行動證明言傳不如身教
    何明輝:用行動證明言傳不如身教 2020-10-12 21: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默會知識:言傳不如身教
    因為,老師只是把一個可編碼的知識點教給了學生,卻無法把自己用來理解這個知識點的默會知識教給學生。學生只是單純的拿到了一個知識點,卻沒有足夠的默會知識支持他去理解這個知識點。厲害的老師之所以厲害,在於他不僅能夠把知識點說明白,還能夠給出恰當的類比,幫助學生把原有的默會知識跟當前的知識點串起來。
  • 言教、身教、境教、心教——為國教子!
    另一個十二歲孩子的心聲:「媽媽,如果你是一根火柴,你就無法點燃我。如果你是燈塔,我走到哪裡,你都能照亮我!」 父母本是兒女的第一任導師,而且是兒女的啟蒙導師。兒女在嬰幼兒時期是完全無知無助的,在童年和少年時期也是幼稚的,父母的影響奠定了他未來一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基礎。父母對兒女的言教、身教、境教、心教真是責任重於泰山!
  • 教育孩子多說不如多做,做好「榜樣」家長,這4點你別忽略了
    文|蛋黃育兒我們都聽過「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這也就是告訴我們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有多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家庭教育是影響孩子成長的關鍵,如果您教育孩子是枯燥的說教,那麼還不如發揮家長榜樣的力量。
  • 教子要有義方----身教、言教、境教
    「好子好遊玩,歹子不如無」,你不好的孩子不如不生,那把家道整個都搞垮了。 「無後為大」,那是有好的後代子孫。家庭裡面兩個最重要的責任,經濟的責任,家裡要生活,必須有經濟的支持,另外一個是教育好下一代,所以「男女有別,而後夫婦有義」。古人真的是通達人性,這個「別」別在哪?別在對一個家庭的責任不同,互相分工、互相感恩。是啊,太太想,沒有丈夫這個天,我們這個家怎麼活下去?
  • 「中國積極境教第一村」落戶這裡,2000名學子C位登場
    ▲保靖縣委副書記、縣長楊志慧一行參加隴木峒環境教育研學活動11月16日上午,天空細雨飛揚,冬霧瀰漫,「中國積極境教第一村」落戶隴木峒!在莊嚴的國歌聲中,隴木峒擘畫藍圖,奏響大山深處鄉村旅遊提質升級的協奏曲!
  • 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
    母蟹對小蟹說:「孩子,你怎麼老是橫著爬,為什麼不能直著走呢?」小蟹委屈地答道:「媽媽,我是照著您的樣子走的呀。」這是說,母親必須正直地生活,正直地做人、行事,才能正確引導孩子。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翻版。為了培養孩子的品德,做父母親的行為要自慎,應該處處做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為,壞的行為都是父母教育影響的結果。
  • 家長:言教、身教、境教三結合
    家庭教育的一個重要重點是「滲透性」,孩子是家庭的一員,與家長接觸時間最多,我們對孩子的教育無時不在,無處不在。這種「滲透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身教,二是境教。   身教就是以自己的言行教育影響孩子。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
  • 留美博士的子女教育觀:三教並行 身教掛帥 牢記612法則
    這個解釋很多家長似乎覺得只有「言教」而已。這裡的「教」,不僅僅是指父母一方教育子女而已,更重要的是指作為父母自己,要以身作則,實行榜樣教育,並創造相關的教育環境和意境,讓子女明白事理,懂得道理,領悟智慧,影響子女的一生。也就是說,《三字經》裡的「教」包涵了言教、身教和境教。你自己都不孝順,怎麼可能有孝順的子女呢?
  • 父為兒「下池拾渣」,彰顯身教重於言教
    (圖文無關)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孩子身上則留有父母的印記。 (視覺中國/圖)在江蘇宜興,一名兩歲寶寶在小區池塘邊玩耍不小心打碎了玻璃瓶,其父立即光著腳下池,一塊塊撿起玻璃碎片。理由是,這樣做是讓孩子知道,有些事雖然不是故意的,但可能會傷害到別人,同樣要承擔屬於自己的責任。這條看上去「微乎其微」的消息,居然廣受關注。有人認為此事說明培育規則意識的重要性,可兩歲娃娃知道什麼叫規則意識不?為人父者也經不起這個任務的沉重。「下池拾渣」的魅力與意義,其實就一句話:言傳不如身教,言傳身教之「身教」,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術」。
  • 教育問題其實言傳遠遠不如身教
    在對待孩子教育問題上,如何才能讓你的孩子更為的省心呢,其實言傳遠遠不如身教。原來車子是他們的兒子撞的,撞後心慌便逃回家告訴父母,父母知道後立刻帶著孩子前來賠禮,並留給她他們的保險公司的電話號碼。 她說她很訝異,一個是中產階級的父親,一個是英文都不會講的油漆匠,兩個人對孩子的教育竟有這麼不同的態度。他們的孩子以後會有很大的差異吧。 模仿是最原始的學習狀態。
  • 父母的身教勝於言教
    他們先後生過12個孩子,由於是的解放前,醫療條件匱乏,死了6個,活了6個。在那個年代,只有我爸爸一個人掙錢,我媽媽在家裡操持家務,由於那個年代物資也比較匱乏,所以我媽媽起早貪黑的做家務,做衣服,納鞋底,大改小,小的布頭做鞋。就這樣,我從來沒看到我媽媽閒著過,從早幹到晚,所以那個年代我們都知道體諒父母的不易。有時候在外面玩兒都不穿鞋,怕把鞋穿壞了。
  • 潤物細無聲:母親的身教與言教
    偉大的母親母親愛孩子,是出於本能;母親教育孩子,是出於責任。負責任的母親,能引導孩子向善向上。家裡四個孩子,經濟上捉襟見肘,母親不可能像現在的母親們那樣為孩子的教育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財力,但我們四個孩子是村裡公認的「乖孩子」,招貓逗狗,沒有我們;偷雞摸狗,我們更不沾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