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父母的心聲:「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而一個7歲女兒發布的群公告:「這是中華文化學習群,我知道每家都有吵架的。」「進了這個群,你們就不吵架了鴨!」
另一個十二歲孩子的心聲:「媽媽,如果你是一根火柴,你就無法點燃我。如果你是燈塔,我走到哪裡,你都能照亮我!」
父母本是兒女的第一任導師,而且是兒女的啟蒙導師。兒女在嬰幼兒時期是完全無知無助的,在童年和少年時期也是幼稚的,父母的影響奠定了他未來一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基礎。父母對兒女的言教、身教、境教、心教真是責任重於泰山!
父母對兒女不但要言傳與身教,還要境教和心教。當孩子上了幼兒園後,學校的老師經過專業的培訓,可以教孩子一些知識和為人之道。事實上對孩子影響最大的就是自己的父母,特別是孩子在這個四五歲年齡段的時候,孩子在家的時間更多,所以我們特別注重言傳、身教、境教及心教!那什麼是言教、身教、境教、心教?
言傳:就是我們所說的語言表達,說教是沒有力量的!但是我們等到了那個機會窗口,以重要的形式把我們心中最重要的語言傳輸給孩子,這對孩子都是極大的幫助。(《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身教:就是我們成為榜樣,我們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率先成為那樣的人,我們希望孩子不要玩遊戲,我們率先成為一個工作勤勉、全力以赴的人。
境教:境教就是您的事業,您要有讓孩子值得驕傲的一份事業,事業本身就是一份巨大的能量,讓孩子知道他的父母親值得他人尊重,有一定的影響力,你要讓孩子感受到在你面前他很安全、很榮耀,所以這是一份激發孩子向上的能量。你必須具備足夠大的能量,才能把孩子轉換過來,才能把他提升到一個新的層面上。
心教:我們真正的能量來自於我們的內心,來自於你的眼神,而你眼神映照的就是你心靈的狀況。我們有怎樣的心就有怎樣的眼神,怎樣的言談舉止。
在我自己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勤勞、樸實、厚道、孝順、擔當、與人為善等品德都深深地刻進了腦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就關於孝道而言,我曾這樣說過:領導的肯定、公司的獎勵(不光有物質的,更有精神的),可能會讓我激動一下;老師的讚嘆和肯定,也一定會鞭策我「一路向東」;可我至今為止認為我獲得的最高榮譽是我父親對我的評價,說我是他八個孩子中最孝順的兒子。我之前也一直引以為傲,當父親91歲走完他的人生路,我覺我已盡了孝,已沒有遺憾。可當我聽完老師們講的孝有三個層次:小孝陪伴、中孝事業、大孝報國。我常年定居武漢,一年到頭回家也沒幾次,小孝都沒有做到,更不要說中孝大孝了。不過現在可以告慰父親在天之靈的是:從現在開始,他最疼愛的最小的兒子,再也不會茫茫蕩蕩度日了。一定會努力成長自己,幫助更多的人,為天下父母和社會盡一點綿薄之力,做一點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
父母成為孩子的榜樣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古人云,養不教,父之過。
也許我們不明白行為作用與反作用的人生真理,更多的是蒼白無力的說教。
父母對子女的愛在世上最偉大、最深層、最無私的,可謂感天動地。可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父子反目、母女成仇?究其根源是——「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
譬如愛玩「遊戲」且沒有遠大志向的父母,認為孩子還小,就讓孩子與自己一起玩遊戲,當孩子長大一點,想當然孩子就會好好學習,還對孩子寄與厚望,希望孩子去完成自己曾經的夢想。父母自己不學習與成長,可能日子已經是一地雞毛,所以會出現文章開頭那兩個孩子的一幕。修己才能安身,立德才能樹人。
譬如父母自己對父母、公婆都沒有尊重、孝敬之心,卻奢望教出孝子賢孫。長者就是家裡的大樹根,而子女就是樹枝、綠葉、果實,只有根深才能葉茂,才能結出累累碩果!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
譬如父母從小以一顆富貴利達之心教育孩子:交友是否有用?不要吃虧,貪圖享受安逸。陽明先生曰「志心於道德者,功名不足以累其心;志心於功名者,富貴不足以累其心。」
一顆種子何以長成參天大樹?父母就要以身作則,從小就要給孩子種下一顆向上向善的種子!當然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個孩子的成長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所以父母的學習成長就刻不容緩,父母成長一分,才能帶領孩子成長一分!在孩子出現問題時,才有能量和智慧導之以正!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不以聰明警捷為高,而以勤確謙抑為上。」
優秀孩子是可以養成的,為國教子,建功立業。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當孩子出現問題時,作為父母要反求諸己,反省自己的起心動念。父母唯有心上用功,成長自己,才能成就孩子。
路在腳下,更在心裡,足夠的努力,活出精彩的人生,讓人生沒有遺憾!
真誠地祝願每一個孩子都成為「未來之星」,鯤鵬展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