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感——身教重於言教

2021-02-20 羅蓉名師工作室

身教重於言教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說過:「要撒播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盧梭也說過:「榜樣!榜樣!沒有榜樣,你永遠不能成功地教給孩子以任何東西。」師者,表率也。身為教師應該時時作出模範表率;處處體現相互尊重;努力做學生的知心朋友。以良好的師風師德感召和薰陶學生,以自己的言行來影響學生,真正做到寓德於教,言傳身教,為人師表。

還記得我這個班的孩子剛剛上一年級的時候,在一節寫字課上,我在講懸針豎和垂露豎,一個孩子無所謂地說:「不管它是什麼豎,反正我也不會寫。」那個時候的我感到很無力,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足,需要不斷學習。於是我報名了書法微課班,和王洪濤老師一起學習寫字,每天一講,每日一練,通過微課、視頻卡和字帖來不斷練習,經過半年多的堅持,我對書法知識有了全面的認識,自己的書寫也有了很大的進步。同時,我還帶動我們班的孩子一起練字,每天發布一個字的視頻卡,讓同學們和我一起學習、一起提高。從這件事讓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師的行為對學生的教育影響是巨大的。

孔子曾經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曾經說過:「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唯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相信大家都聽過海倫·凱勒這個名字,這位偉大的女性自幼就是一個同時患有盲、聾、啞三種疾病的殘疾人。她曾經經歷了常人難以想像的痛苦和艱難,但她最終戰勝了命運,並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高等教育,成為著名的作家。是誰把她從黑暗無聲的世界拯救出來的呢?是她的老師安娜·莎利文,就是這位老師用自己的勇氣、才能、頑強的鬥爭意識和堅韌的性格,以自己的身教承擔起打開黑暗無聲大門的重任,這就是言傳所無法企及的教育力量呀!我國現代教育家陶行知認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一位教師能否以身作則,是他能否勝任教師這一職業的關鍵,也是師德的重要體現。「為人師表」就是「身教」,指教師的言行是學生模仿的榜樣,會對學生產生較大甚至終身的影響。那麼,如何真正做到用自己的良好言行去教育、影響學生呢?下面結合工作經驗說說我的幾點看法:

一、正己修身,不斷提高自身素養

師者,為學之本。古人云:「德高為師,身正為範。」「為人師表」這個詞概括了社會對教師這個職業最根本、最基礎、最神聖的要求。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我們要守住師德之魂,樹好師德之碑,就更需要我們每一位教師在複雜的社會背景和人文環境下做到「師者如水」;另外,在以德育人的過程中,教師的自身素養起著關鍵作用。這就要求教者無論從道德修養,還是專業技能等各方面都要不斷地充實和完善自己。學無止境,教學相長,只有不斷地正己修身,才能做好育人的工作。教師應甘做紅燭甘為春蠶,用言傳身教薰陶滋潤學生,用生命之光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做人民滿意的教師。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學識魅力,贏得社會的尊重,贏得學生的愛戴。

二、用心溝通,做學生的知心朋友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認為:「愛是一種偉大的教育,沒有愛便沒有教育。」愛是教育事業的靈魂,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聽從教師的教導。如果他們切實地感到老師是在誠心誠意地愛護自己,關心自己,幫助自己,他們就會很自然的喜歡接近你,並心悅誠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導。小繆同學在班裡是一位品學兼優的同學,可惜他十分害羞,不敢大膽展示自己。此後在課堂上,我都有意識的多請他回答問題,在他回答完問題後在全班表揚他,同時鼓勵他參加校外的各種活動:昆明市小學生演講大賽、「校園風採」作文書畫大賽、六一兒童節文藝匯演等,在不斷的鍛鍊中小繆同學得到了成長,漸漸自信起來。上學期他還代表我們班在全校同學面前,站到國旗下進行了演講,演講之後他告訴我,除了一點點緊張以外,其實也沒那麼難。看到他由一個靦腆的男孩變得那麼從容,我感到非常欣慰。從小繆同學的故事中我明白了,教師對孩子傾注了更多的愛,孩子就會在愛的土壤中茁壯成長。如果他們感受不到這份愛,他們就會在情感上對你採取冷漠、猜疑、反感甚至牴觸的消極態度,那樣的話,無論你怎樣苦口婆心,他們也不會接受。

三、言傳身教,時時作出模範表率

「教育工作的全部就是為人師表」,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通過教師言傳身教的模範表率作用,使學生無形中感到什麼是應該做的,什麼是不應該做的,促進他們自覺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自覺地約束好自己、管理好自己。每一位教師首先要加強自身的修養,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和引導學生,只有道德高尚、思想上進的老師,才能培養出品質優良的學生。俗話說,親其師,則信其道;信其道,則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教師是旗幟,學生如影隨形般地追著走;教師是路標,學生毫不遲疑地順著標記前行。

記得我曾不止一次給學生講值日後要把勞動工具整理好,擺放整齊,但仍有學生隨手把工具丟在角落裡。有幾次,我把凌亂的勞動工具擺放整齊,把丟在椅子下的垃圾撿起,此後,同學們紛紛效仿,教室衛生情況大為改觀。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讓學生學習,就要營造學習的氛圍。只要進到班級,看到大家學習,自己也就自然而然地學習了,營造這樣的氛圍,教師要首當其衝。我的手中常拿書,平時愛聽書,我還經常和同學們分享課本上沒有的知識,和他們一起探討,引起他們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不知不覺中,孩子們已經在努力學習了。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教師一定要以身作則,以行育人,懂得教師無小節,節節為榜樣,時時刻刻言傳身教,做學生的好榜樣

相關焦點

  • 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看林徽因難得的優質教育
    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看林徽因難得的優質教育林徽因,一個傳奇的女子。即使是在民國那樣才女輩出的時代,她也是其中非常耀眼的一個。林徽因的才藝更全面,人生際遇也比很多人幸運得多。因此成為母親後,她非常重視對孩子們的教育,形成了自己一套獨有的教育方法。在兒女們的眼裡,林徽因是一個用成年人的平等友誼來代替對孩子的撫愛的母親。她很少給孩子講小白兔、大灰狼之類的故事,只會買大量的書讓孩子自己去讀,或者用她的作品和對文學的理解來陶冶孩子幼小的心靈。林徽因會每晚給孩子們講解莊子《解牛篇》和《唐雎不辱使命》這些經典,教他們讀詩,為他們領讀英文作品。
  • 家長必讀 |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
    無論你掙了多少錢,事業發展有多順利,如果孩子的教育不得當,將來老了肯定會後悔。教育孩子不需要我們一門心思撲在孩子身上,但是也絕對不能因為工作繁忙就不管孩子。生下他就得負責任啊!孩子在年幼時具有極強的可塑性。
  • 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榜樣--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
    在社會的大環境中,為什麼有的人有用,有的人有所作為,在這裡起決定作用的是教育。    人與人之所以不一樣,主要是因為在後天受到的教育方式不同。在幼年的意識中留下的印象,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都會在未來漫長的一生中發揮重要的影響。    每一個人都不是他自己要出生的,父母使他們偶然來到這個世界,來到一個他們自己無法選擇的家庭,有了一對永遠不能變換的父母。
  • 父為兒「下池拾渣」,彰顯身教重於言教
    「下池拾渣」的魅力與意義,其實就一句話:言傳不如身教,言傳身教之「身教」,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術」。對兩歲娃娃講不得大道理,對大孩子就講得?未必。言傳當然得有,否則「言傳身教」就不成立了,但是如果輕身教重言教,那就有可能事倍功半,甚至適得其反。身教好就好在,家長的示範可以直抵孩子心靈。所謂潤物無聲,「自上而行於下」的身教也有其效。
  • 假期裡,家長對孩子身教重於言教
    日益突出的親子矛盾與不良的家庭教育種種問題,是長期的家庭教育學校化的具體體現,許多家長忘記了自身的教育主體責任與家庭教育應有的功能。假期,家長可以把以往忽視的家庭生活教育重視起來。家庭生活教育涉及人一生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內容繁多,但以下幾件事家人互助共做,既改造家庭環境,又教育孩子,密切親子關係,極有價值。  首先,家庭勞動教育。
  • 弘揚尊師重教風尚,辦好人民滿意教育
    「為學莫重於尊師。」尊師重教,自古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教師節永恆不變的主題。「三尺講臺系國運,一生秉燭鑄民魂。」長期以來,廣大教師傳授新知、立德樹人,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為國家和民族立心鑄魂,用智慧和汗水展現奉獻之美、奮進之美和向善之美。「國運興衰,繫於教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關鍵在人才,基礎在教育,根本在教師。
  • 宜昌一中用學生書法當校牌,最好的教育莫過於此
    我們從小學到大學所受到的教育都是言傳而非身教。如果身教重於言傳,那只能說全世界古往今來的教育模式都是徹底的錯誤的。言傳和身教,都是教育的手段,傳是傳授,教是教導,傳也是教,教也是傳,言傳是教育者把身教的內容加以總結闡發,用來教育被教育者。身教是教育者把言傳的內容加以貫徹落實,而且尤其是指教育者自身把他所要言傳的東西加以親身實踐,從而教育被教育者。
  • 獻血這件事兒,身教重於言傳
    獻血救人,愛的教育For lov帶兒女去獻血以實際行動奉獻愛心在12月5日世界志願者日當天,吳尊帶著女兒NeiNei和兒子Max參加無償獻血圖片來源:網絡無償獻血身教重於言傳「言傳身教」這個詞出自《莊子·天道》,「語之所貴者意也,意有所隨。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說的就是要發揮榜樣的教育意義和作用。
  • 身教重於言教,成都男孩看到媽媽讀研英語筆記,內疚到哭
    身教重於言教。小cc媽媽是四川省人民醫院的醫生,工作多年後決定考研,並且養成了記筆記的好習慣,小cc看到的筆記就是她讀研筆記的一部分。由此看來,身教重於言教,家長說十句,不如行動起來,以身作則,率先垂範,更能激發孩子,鼓舞孩子,教育孩子。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身為醫生的鄧女士工作很忙,百忙之中抽空考研,堅持學習充電,堅持記筆記。
  • 言教、身教、境教、心教——為國教子!
    父母對兒女的言教、身教、境教、心教真是責任重於泰山! 父母對兒女不但要言傳與身教,還要境教和心教。當孩子上了幼兒園後,學校的老師經過專業的培訓,可以教孩子一些知識和為人之道。事實上對孩子影響最大的就是自己的父母,特別是孩子在這個四五歲年齡段的時候,孩子在家的時間更多,所以我們特別注重言傳、身教、境教及心教!那什麼是言教、身教、境教、心教?
  • 家長:言教、身教、境教三結合
    很多家長有一種誤解,認為教育孩子就是「說」孩子,「訓」孩子。在中國北方,有一個詞語——「數落」,可能就是從「說」孩子產生的。論起「數落」,有的家長可謂達到極致,能夠早晨說,晚上說,見孩子面就說,孩子已經表現不錯了仍然找茬兒說;做作業前說,做作業時也說,做完作業還說,發了作業更說;考試前說,考試時說,考不好大說,考好了往高標準說。
  • 廊坊市楹聯學會撰聯「尊師重教贊園丁
    廊坊市楹聯學會撰聯「尊師重教贊園丁」 為迎接第36個教師節的到來,熱情謳歌教育工作者為教育事業所付出的辛勤勞動,進一步倡導尊師重教的良好社會風尚 聯友們在所撰聯中熱情謳歌新中國幾十年來的偉大教育事業,熱情謳歌教育工作者為教育事業所付出的辛勤勞動和對教育事業的重大貢獻,尊師重教的園丁們敬業精神。(杜智)市楹聯學會撰聯尊師重教贊園丁:秉德修為知道遠;傳薪啟後踐初心。*滋蘭百畝馨香遠;培竹千山綠染川。
  • 潤物細無聲:母親的身教與言教
    母親對孩子的教育,從孕育的時候就開始了!如大地滋養萬物,如海洋容納魚兒,如天空收留飛鳥,如宇宙包容星辰!偉大的母親母親愛孩子,是出於本能;母親教育孩子,是出於責任。負責任的母親,能引導孩子向善向上。家裡四個孩子,經濟上捉襟見肘,母親不可能像現在的母親們那樣為孩子的教育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財力,但我們四個孩子是村裡公認的「乖孩子」,招貓逗狗,沒有我們;偷雞摸狗,我們更不沾邊!
  • 留美博士的子女教育觀:三教並行 身教掛帥 牢記612法則
    在這樣一個慌亂中我們應該怎樣教育孩子?比如說我們教育孩子誠懇,但孩子誠懇後又在外面受別人欺負;我們教育孩子善良,結果我們發現善良的孩子得不到社會的認可。我們就會反思,是不是該教孩子投機取巧一點,是不是該教孩子更加兇悍一點。我們成人做的一些事情,有些時候會不知不覺給孩子展示了不好的東西,對孩子本身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帶來重大影響。因此,我們教育孩子的方針出了問題。
  • 家風家訓|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榜樣!
    導讀:我們總在說忙忙忙,但是孩子的教育根本不可能等著我們來彌補,只要稍微有點忽略,孩子的成長變化會很明顯。有些毛病一旦養成,會花費很多精力來改正,甚至根本無法糾正。所以不管掙了多少錢,事業發展有多順利,如果孩子的教育不得當,將來老了會後悔。雖然不需要我們一門心思撲在孩子身上,但是也絕對不能拿事業繁忙來犧牲孩子。生下他就得負責任啊!
  • 36篇家訪隨感 記錄老師別樣關愛 
    我不停地問自己:這次家訪的初衷是什麼?趕時間?為完成任務?不敢再想了,只是覺得心中湧現一絲慚愧……」家訪結束後,黃耿彥寫了一篇《一杯甜開水》的家訪隨感。和黃耿彥一樣,近期,黃宅中學的班主任們放棄休息時間,訪遍了每個學生家庭,讓家長深入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生活情況。同時,班主任通過家訪對學生在家的學習生活情況也進行了全面了解,並把家訪中的感受寫成了一篇篇家訪隨感。
  • 不要讓孩子承受的六種矛盾教育
    有一位教育工作者說,「如今孩子們在成長中承受著許多矛盾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教化。」中國全腦開發網www.chinaquannao.com 引領右腦開發網www.yinlingyounao.com  「言教
  • 教子要有義方----身教、言教、境教
    我們談到這個「教子要有義方」,而教兒教女,先教自己,我們對於教育就要下很大的功夫。一般,人在做任何事情以前,他應該要做好準備才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你今天要參加考試,要不要先溫習功課?要。那請問大家,你要當爸爸媽媽以前有沒有去補習三個禮拜?沒有,那你們膽子真大,都沒有準備好就敢生孩子。凡事豫則立,要準備好。老祖宗在教育孩子上,教得非常仔細。首先,從什麼時候開始?
  • 慈善教育該如何從娃娃抓起
    【核心提示】不過,中國人歷來奉為至理的「身教重於言教」,同樣適用於慈善教育。公益慈善機構是否有公信力,對青少年慈善意識的養成,慈善素質的提升,可能比《慈善讀本》的作用更大。  中華慈善總會發布消息稱,將先期在四川、甘肅等省市近百所中小學捐贈111萬餘冊《慈善讀本》,後期還將向全國各地中小學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