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們都愛的《茉莉花》,來自明朝開國大將的一段freestyle?

2020-12-17 錢江晚報

小時新聞·錢江晚報記者 陳宇浩

3月23日,「塞爾維亞多地亮起中國紅」的新聞,上了熱搜。為了對中國的救災馳援表示感謝,前幾天,塞總統武契奇還在機場親吻了五星紅旗。

中塞兩國的關係,其實一直蠻鐵的。早在一個月前,塞爾維亞就舉辦過一場聲援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音樂會,開場曲是《茉莉花》。演出結束後,當地民眾還在滿大街揮舞著中國國旗,哼唱著茉莉花。

幾乎在同一時間,捷克愛樂樂團也錄製了一首支持中國抗疫的協奏曲,曲目還是《茉莉花》。

聯想到3月上旬,馬雲在送給義大利的救災物資包裝袋上,貼上了普契尼歌劇《圖蘭朵》的歌詞。而《圖蘭朵》全劇最洗腦的旋律,也是《茉莉花》。

其實仔細一想,只要有中國出現的國際重大活動,《茉莉花》總會在場。香港回歸、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G20峰會……「中國BGM」《茉莉花》從不缺席。

在西方人眼裡,由於「具有濃鬱的東方韻味」,《茉莉花》早已成為中國的文化符號之一,甚至就像中國的「第二國歌」。

這首旋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歌曲,到底是怎麼誕生,又是怎麼走向全世界的?

【誰寫的?朱元璋開派對時大臣的freestyle?】

如果能收詞曲版權費,《茉莉花》的作者估計早已成為億萬富翁了。但究竟是誰寫了《茉莉花》,也只能從美麗的傳說中去考證了。

根據民間流傳最廣的說法,明朝初年的一天,明太祖朱元璋在家裡辦了個派對,並把幾個重臣常遇春、沐英和徐達都call了過來。

酒喝著喝著,太祖有點上頭,又想起了朝廷裡貪汙腐敗的那些事,放出豪言,一定要嚴懲那些貪官汙吏。

關鍵時刻,還是徐達最有眼力見,望著花園裡的花花草草,來了段即興freestyle——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草也香不過它,奴有心採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芽;好一朵金銀花,好一朵金銀花,金銀花開好比鉤兒芽,奴有心採一朵戴,看花的人兒要將奴罵;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開碗呀碗口大,奴有心採一朵戴,又怕刺兒把手扎。」

按照徐達的解讀,他還加入了流行的「諧音梗」,茉莉的諧音就是「沒利」,而「金銀花」象徵金銀財寶,「玫瑰花」象徵美色。總體來說,就是教導大家不要過分貪圖名利,要做到淡泊名利。

朱元璋一聽,這個好啊,這個必須是年度熱門歌曲了!就命令人口口相傳,很快就在老百姓當中流行了起來。

而最早有書面史料記載的《茉莉花》,則是乾隆年間出版的戲曲劇本集《綴白球》。

因為那個時候,各種版本的《茉莉花》已經在江蘇、陝西、廣東、河北等地廣為流傳,也就是現在流行的cover(翻唱),但旋律線大致是一樣的。

到後來,借鑑抄襲的都開始出現了,1838年貯香主人編的《小慧集》中,有一首叫《鮮花調》的曲子,就跟《茉莉花》極為相似。

直到1942年,作曲家何仿開始搜集民歌《茉莉花》,1957年完成改編,正式確定名字為《茉莉花》。

何仿

這個故事也挺好玩,當何仿只有14歲的時候,有一天他聽說當地有位流浪歌手,吹拉彈唱樣樣精通,還會唱很多歌,就跑去找這個人。

歌手很酷,何仿還沒說幾句話,對方就問他「有沒有聽過一首叫《鮮花調》的歌」,何仿搖搖頭,歌手就自顧自唱了起來。

就這樣,這段旋律深深印在了何仿腦海裡,也成了他花15年去搜集、改編並最終為《茉莉花》定稿的動力。

【多流行?連重金屬樂隊都愛死這首歌了】

幾百年前,沒有網際網路,沒有音樂播放平臺,究竟《茉莉花》是怎樣流傳到國外去的呢?

那還要拉回到1792年,那一年,法國大革命勝利,華盛頓連任總統,乾隆《十全武功記》剛寫完……對,就是乾隆。

那一年,正好是乾隆80大壽,英國國王喬治三世,就派了自己的表兄馬嘎爾尼勳爵,率領使團到中國為乾隆祝壽。

馬嘎爾尼使團畫師筆下的中國

代表團裡,有一個年輕人,叫做約翰·巴羅,是當時的財務。

1804年,在代表團返回英國十年後,約翰·巴羅出了一本書叫做《中國旅行》,第一次把「茉莉花」的旋律,用五線譜記錄了下來——

可以看出當時約翰·巴羅被這首歌洗腦的程度,他還用羅馬拼音,為譜子標註了粵語歌詞發音(我們只能推測,這位同志當時是不是廣東地區呆得比較久)。

而在另一本英國官方出版的《馬嘎爾尼使團使華觀感》中,也提到了《茉莉花》這首歌。

據說,《中國旅行》和《馬嘎爾尼使團使華觀感》這兩本描寫乾隆年間中國風俗文化的書,當時在英國賣瘋了,蟬聯暢銷榜數月之久。

因為在那個時代,西方社會迫切地想要了解中國的一切,機緣巧合下,《茉莉花》也成為了中國第一首流傳海外的音樂。

另一個原因,是《茉莉花》真的很好唱,隨便一個外國老百姓都能哼哼。

作為中國經典民歌,《茉莉花》用的是中國最經典的五聲音階,就是從頭到尾只有1、2、3、5、6五個音,特別流暢和柔軟。

從簡譜可以看到,歌裡大多數旋律走向,都是「123、321、353」,簡單是很簡單,但非常有味道,是全世界人民都喜歡的那種味道。

義大利戲劇大師普契尼,也是《茉莉花》的狂熱粉絲,狂熱到為了這首歌,硬是寫出了世界經典的歌劇《圖蘭朵》。

看過《圖蘭朵》的人都知道,這部歌劇,講的就是一位中國公主的故事,劇中《茉莉花》的旋律是不折不扣的「靈魂主線」。

如今,除了一些重大國際活動,《茉莉花》還會以各種音樂形式出現在不同場合,成為聯繫東西方文化的紐帶。

義大利重金屬樂隊Giacomo的《茉莉花》

交響樂版本就不說了,甚至世界各地的藝人,還把它演繹成了雷鬼、搖滾、說唱、波薩諾瓦等各種版本。

(英國達人秀冠軍演唱的《茉莉花》)

網友們比較熟知的,一個就是2013年春晚,加拿大天后席琳·迪翁和宋祖英共同演繹的《茉莉花》版本。據說,最早讓席琳·迪翁選歌,她說「我只想唱《茉莉花》」,而且還用英法兩種語言為歌詞做了發音標註。

流傳至今,《茉莉花》已有幾百年歷史。眼下春天已到,再過一段時日,茉莉花也要開了。我們相信,這個世界也會慢慢變好。

相關焦點

  • 明朝名將,位列明朝開國六公爵之五,同時又是明朝開國六王之一
    在明朝的開國功臣中,他是一位特殊的人物,不但是開國六王之一,同時位列明朝開國六公爵之一,也是少數沒有收到朱元璋清洗的明朝功臣之一,他就是明朝的衛國公-鄧俞。鄧俞,原名鄧友德。在對抗元朝的殘酷統治時,鄧順興不幸中箭身亡,鄧俞的哥哥鄧友隆接掌父親留下的兵權,但沒過多久,鄧友隆便病逝,16歲的鄧俞成為了義軍統領,領兵與元軍作戰,每次都身先士卒,勇猛異常,各地百姓紛紛來投。鄧俞很快發展壯大,迅速擴展到上萬人。
  • 明朝大將排行,戚繼光上榜,李如松妥妥排在第一位
    李如松,《明史》稱讚道他為:「將門有將,得無愧乎」,是明朝第一大將,李如松一生用兵,深諳兵法,奇正相輔,深的兵法精髓,在龍山奇襲戰一劍封喉,更是打出了威名和霸氣!徐達 (1332年—1385年),漢族, 中國明朝開國軍事統帥,民族英雄,字天德。農家出身。
  • 西漢開國八王與明朝開國六王下場分別如何,不比不知道
    每個朝代的開國皇帝身邊必定都有一幫得力的大將和出眾的謀士,一旦時局穩定必定要大肆封賞功臣,西漢時劉邦分封了八個異姓王,明朝時朱元璋追封了六個異姓王,他們的下場到底如何,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然而,當劉邦坐穩了皇帝位後,面對著這些曾經為掃秦之暴政而立下功勳的諸侯王們,劉邦的做法很明確,他舉起了手中的大棒,在漢初的這八位異性諸侯王中,除了趙王張耳因病而亡,長沙王吳芮傳國五世外,餘下的六位都不得善終。
  • 不貪汙就不能活,不強搶民女就得死:宋代開國大將們的悲劇
    於是從此,宋太祖趙匡胤,加強了中央集權,收回了兵權,而開國大將們,則過上了無憂無慮的生活。君臣相得,互不猜忌。看看,《宋史》上記載的多麼和諧,開國將軍們「飲酒相歡,以終其天年」。這個故事很美好對不對?可趙匡胤真的僅憑一頓飯就解決了改朝換代的危機?
  • 朱元璋摯友,明朝開國六王之首,為何最後被毒死
    朱元璋慎重考慮之後,決定率先攻打陳友諒,命徐達領兵同俞通海的水師一起攻打池州,徐達巧用計謀,離間陳友諒與其大將趙普勝,取得關鍵勝利。後來陳友諒率軍攻打池州,徐達巧用地形,在九華山下斷卻陳友諒退路,取得完勝,斬殺敵軍萬餘名,生擒近三千人。其後朱元璋任命徐達為主帥,先後東徵北伐,徐達憑藉優勢兵力與計謀,在東徵中大破張士誠,攻下常州,完勝而歸。
  • 湖北麻城籍開國大將:王樹聲軼事8則
    王樹聲大將的故鄉中國杜鵑花城麻城市閒聊湖北的兩位開國大將在1955年授銜的十位新中國開國大將中,湖北省有其二;王四毛走出營房,老遠就在營房大門處看到父親的身影,這位身為國防部副部長的父親像所有的小兵親屬一樣排著隊,填申請單,然後走進傳達室,坐在又硬又涼的板凳上等著見女兒,他和周圍不相識的人親熱地聊著,一點架子也沒有,誰都不知道在自己面前坐著的就是開國大將王樹聲。
  • 在開國將帥中,第一位去世的元帥、大將、中將、少將分別是誰?
    就像古時候的皇帝,他們都追求長生不老,想著千秋萬代,但是又有幾個皇帝是長壽的?新中國成立後,在1955年的時候,國家為了表彰那些為新中國的成立做出巨大貢獻的將領們,授予一千多名將領將帥軍銜。這些將帥避免不了的也是遵循自然規律,生老病死。那麼在這些將帥中,第一位去世的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和少將分別是誰呢?
  • 十位開國大將,誰入黨時間最早?三人同一年入黨
    這其中有優秀的一批人,他們在1922年至1928年間紛紛加入,最終成長為開國大將。 五四運動期間,他作為愛國青年,積極參加愛國運動,於1922年入黨;張雲逸,1892年8月10日生於廣東省文昌縣,他是十位開國大將中最年長者,於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 明朝開國六王,徐達、常遇春皆在列
    徐達,明朝開國名將,元朝末年出身農家的徐達參加了朱元璋領導的農民起義軍,並屢立戰功:大敗陳友諒、消滅張士誠、北伐推翻元朝統治等等,明朝建立後官拜太傅、中書右丞相,封魏國公,歲祿五千石,賜世襲文券。洪武十七年,徐達因病去世,死後被朱元璋列為開國第一功臣,追封中山王,諡號武寧常遇春,明朝開國名將,元順帝至正十五年投靠朱元璋,在徵討四方割據勢力、滅亡元朝的諸多戰爭立下了不世奇功。
  • 開國大將攻下此城後,見牌子上寫了兩個大字,下令:不留一個活口!
    我國古代的政治體制集中表現為中央集權制,皇帝將權力收歸中央,在明朝時期,中央集權達到一個頂峰,皇帝至高無上,皇權不容侵犯,因此明朝時期排除異己,打壓敵人,手段極狠,本文所述的便是一場血案,其完全能夠體現出當時的政治面貌。
  • 第一個去世的開國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是誰?多少歲了?
    建國後,國家也沒有忘記這些英雄所做的貢獻,1955年舉行了授銜儀式,對那些有突出貢獻的英雄們進行了授銜,共有一千多位將領被授予了軍銜。那麼在這些開國將軍中,最早逝世的將帥都有誰呢?
  • 開國四大首將,第一大將、上將、中將、少將,他們都是誰?
    1955年,曾經那些為國奮戰的將軍們獲得了國家頒發的各級頭銜,並且國家準備了授予頭銜的儀式。在這一年,總共有1614位將軍獲得了相應的軍銜。這不僅僅是一份銜級,這更是一份認同,一份本就該屬於他們的榮耀。這樣的榮耀共分為五個檔次,從高到低分別是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開國以來,十大元帥被很多人所熟知,所以今天咱們來講講第一大將、第一上將、第一中將、第一少將。
  • 【盤點】開國十大將後人今何在
    圖為粟裕長子粟戎生中共開國十大將後代從動蕩歲月中走來,經歷了人生起伏後都過著怎樣的生活,對於父輩他們又有著怎樣的感念?他們現在都在做什麼?粟裕大將有3個子女,長子粟戎生、次子粟寒生、女兒粟惠寧,粟裕將3個子女都送到部隊鍛鍊。粟裕將軍對子女的關愛和教育是嚴厲「無情」的,在教育過程中,更多地充滿了軍人特殊的教育方式。粟戎生,1942年生於江蘇揚州,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飛彈系畢業。後為中將軍銜,2006年1月退休。他參加抗美援越和國土防空作戰,在1967年擊落美偵察機作戰中榮立三等功。85年2月至86年6月參加老山防禦作戰。
  • 黃海韜:世界上10朵茉莉花,有6朵來自橫縣
    黃海韜:世界上10朵茉莉花,有6朵來自橫縣陳冠言  攝  中新網廣西新聞9月1日電(林浩 鄧璐)「『世界上10朵茉莉花,有6朵來自橫縣』;星巴克、娃哈哈、康師傅等知名公司所使用的茉莉花原料,有80%以上都產自橫縣;2018年橫縣茉莉花、茉莉花茶綜合品牌價值達到
  • 一名大將打仗勝利回城,看到百姓們的歡迎,為何下令殺死他們
    一名大將打仗勝利回城,看到百姓們的歡迎,為何下令殺死他們歷史上總有一條定律:每當一個王朝結束時,社會階級衝突加劇,總會有人會起來造反,然後是英雄們戰鬥和進攻的舞臺。如秦朝晚期的陳勝、吳廣和劉邦、項羽,明朝的朱元璋和陳友諒。
  • 明朝開國第一功臣中山王徐達子女的結局如何?
    徐達身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可謂是滿門榮耀。徐達有四子四女,兒子中出個兩個國公,四個女兒出了一位皇后,兩位王妃,相當成功。可以說是僅次於皇族的顯赫家族了。徐達的四子四女的結局基本上都是善終,算是子孫有福了,比之明朝開國第二功臣常遇春後代強太多太多了。徐達長子是徐輝祖,襲其魏國公爵位。靖難時選擇支持了建文帝,態度堅決出力頗多。朱棣進入南京以後並沒有轉變態度支持,朱棣要治他的罪,他只是寫下了父親徐達是開國功臣,子孫免死。
  • 中國歷史故事,唐朝開國大將程咬金,竟然是笑死的?
    今天給大家講述的標題是:中國歷史故事,唐朝開國大將程咬金,竟然是笑死的?一起來看看吧程咬金是大唐的開國元勳之一,手持兩把大斧和秦瓊秦叔寶是同門師兄弟,可惜由於自己太笨了。天罡三十六斧他只學了三招,好在他天生神力,一般的人在他手裡也走不上三個回合,而且程咬金在年少時就非常勇猛,善於使用馬槊這種兵器。
  • 明朝六大名將,戚繼光僅列第四,第一威震華夏
    明朝是封建制最後一個大統一的漢族政權,總共經歷了十六位皇帝,從朱元璋1368年建朝以來,到1644明朝滅亡,總共上下是276年,明朝是繼漢唐以來又一個黃金時期,也是一個民主的時期,但是明朝重文輕武,給很多人的印象就是明朝沒有特別出名特別厲害的大將。今天就來說說明朝時期六大最頂級的大將,他們的功勳戰績可謂是影響著明朝發展的最大助力。
  • 明朝開國六王,每一個都深受朱元璋信任,晚年得以善終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對於朱元璋這個人,我們對他的印象就是生性多疑,非常殘忍。他當了皇帝之後,很多有功之臣都被他處死了。而且對待大臣非常殘忍。其實,也並不都是這樣。朱元璋對有些大臣還是非常好的,其中最著名的是明朝六王,他們是明朝的六大異姓王,每一個都深受朱元璋信任,晚年得以善終。我們看一下這六個人分別是誰。第一個是徐達,徐達由於戰功顯著,被譽為明朝第一功臣。明朝建立後,徐達繼續北伐攻入大都,滅亡元朝。此後連年出兵,打擊元朝殘餘勢力,官至太傅、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國公。
  • 他是讓敵人聞風喪膽的開國大將,被稱為軍隊中的開心果
    在開國將帥中,大將陳賡是極具傳奇的人物,人稱「開心果將軍」。在陳賡的世界裡,沒有按部就班,總是出人意料,事後卻又不得不佩服他的奇思妙想。比如在百團大戰中,陳賡就略施小計,讓身材矮小的日本鬼子叫苦不迭。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要說陳賡,就不能不說386旅。七七事變後,紅軍被改編為第八路軍,陳賡的部隊也改名為第129師第386旅,陳賡任旅長。陳賡將軍帶領的386旅紀律嚴明,打起仗來更是厲害,幾次讓小日本吃過虧。日本人對這支部隊恨得牙痒痒,然而派過飛機、派過坦克,卻都無濟於事。為此,他們還放出過「專打386旅」的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