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統腫瘤不可小覷
——訪市中心醫院消化科專家崔童(上)
張冰
我市哪些消化系統腫瘤比較高發?萎縮性胃炎和胃潰瘍嚴重嗎?
本期「健康訪談」邀約市中心醫院消化專家崔童為您解答。
●專家觀點1:早期發現消化系統腫瘤至關重要
記者:我市比較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有哪些?
崔童:幽門螺桿菌相關胃炎、萎縮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腸息肉等都是比較常見的消化道疾病。
我市胃癌的發病率和全國基本一致,胃癌佔所有惡性腫瘤近7%,結直腸癌佔所有惡性腫瘤近9%。發病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70歲—79歲的人群比例最高。
記者:為什麼說早期發現消化系統腫瘤非常重要?
崔童:每一種消化系統疾病都有一套系統、規範的治療方法,如果能早期發現、規範治療,就能大大提高生存率。
消化系統早癌的5年生存率可以達到80%以上,而中晚期消化系統腫瘤患者5年生存率則大打折扣。除了生存率大幅下降,中晚期消化系統癌的治療難度也會隨著病程不斷增大,不僅手術更加複雜,患者也會遭受更多痛苦,醫療費用也會更加高昂。
●專家觀點2:我市進展期消化系統腫瘤佔比較多
記者:既然早期發現消化系統腫瘤如此重要,那我市的情況如何呢?
崔童:我市的消化系統腫瘤發病情況和全國的情況基本保持一致,總體還是中老年群體居多,男性多於女性。由於市民對早癌篩查重視度不高,我市胃腸道癌患者病程多數處於進展期,也就是中晚期,佔比70%—80%。
記者:為何市民不重視消化系統早癌的篩查?
崔童:這一方面和我國的總體醫療水平、健康宣教水平有關,另一方面和內鏡檢查的普及程度較低有關。
因此,需要進一步提升我國群眾的健康素養和健康觀念,只有讓群眾充分認識到早癌篩查的重要性,主動接受內鏡檢查,才能真正提高胃腸系統早癌的篩出率。
●專家觀點3:萎縮性胃炎和胃潰瘍要提高警惕
記者:有人說萎縮性胃炎是一種癌前病變,需要特別重視,是這樣嗎?
崔童:萎縮性胃炎,尤其是病變面積較大,且出現不典型增生的情況需要格外引起重視。一般來說,胃癌的演變過程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腸化→不典型增生→癌變。所以,一旦被確診為萎縮性胃炎,一定要定期做胃鏡複查。但是,市民也無需過度緊張,並不是說萎縮性胃炎都會發展成胃癌,市民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定期內鏡檢查,就能把這種風險降到最低。
記者:也就是說,幽門螺旋桿菌和胃癌有關?
崔童:幽門螺旋桿菌是引發胃癌的一項重要因素。我市的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大約在30%—50%之間,比例較高。流行病學調查資料表明,90%以上的慢性胃炎、消化系統潰瘍、萎縮性胃炎、胃癌都與幽門螺旋桿菌密切相關,早期根除幽門螺桿菌可預防30%—50%的病人發展成胃癌。
記者:應該如何看待胃潰瘍?
崔童:胃潰瘍一定要引起足夠重視。可以說,所有的胃潰瘍都要警惕癌變或者它本身就是癌變。因此,被確診為胃潰瘍的患者,一定要遵醫囑定期複查。
下期預告:
為什麼會得消化系統腫瘤?應該如何正確預防?請關注下期「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相關報導。
時間:2020-12-18 來源:克拉瑪依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