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布局多元化能有幾分勝算

2020-12-20 中國經濟網

綜觀國內外企業發展史,無數「大象」在時代洪流中或因激進冒失,或因戰略誤判而被淘汰出局。

作為全球最大房企的碧桂園,瞄準高科技進行多元化布局,勝算幾多?「我們充滿信心。」碧桂園集團創始人、董事會主席楊國強語氣堅定地回答經濟日報記者的提問,「我們有巨大的市場需求,有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有一流的人才隊伍。」

先看碧桂園現代農業。

從北國黑土地,到南國熱帶丘陵,碧桂園的智慧農業已落地生根。從武漢光谷的種業到廣東德慶貢柑產業園、雲南保山農業科技園等一批優質項目,碧桂園農業正在打造包括海外大農業、研發服務、智慧種業、現代農業產業園、社區生鮮門店等核心業務板塊,逐步成為現代農業系統方案的提供者與服務商。

今年3月份,碧桂園農業控股有限公司收購華大基因農業控股有限公司80%的股權。業內人士認為,碧桂園利用自身龐大的市場及產業優勢,結合華大農業的科技優勢,有助於打造覆蓋研發端、生產端、銷售端的現代農業全產業鏈。

「開設社區超市是覆蓋社區的最佳載體。」楊國強表示,「食品是剛需產品。我們希望通過進軍現代農業,為業主提供更加綠色安全的食品。」

碧桂園集團常務副總裁程光煜說,碧桂園在全國有2600多個項目,有450多萬戶業主。令不少商超企業豔羨的是,一個千萬級別人口的組合社區,本身就是農產品消費大市場。在農業板塊,碧桂園正在構築從田間到社區的生態鏈。

外人看不明白的,其實碧桂園自有內在邏輯——向高科技農業進軍,從田間到餐桌,打造閉環的安全食品供應鏈,不僅服務於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使命,而且服務於千萬業主新需求,還將形成碧桂園新的增長極。碧桂園將生活的各個方面融入「一盤棋」,推動人居生活配套產業協同發展。

再看碧桂園機器人產業。

機聲隆隆,機器人穿梭其中,10多萬平方米的製造基地滿負荷生產,這是碧桂園正在打造的順德機器人谷。從廚房做飯、炒菜到餐廳服務,從建築砌牆、抹灰到搬運,各類機器人在這裡誕生。

「不少工地都使用我們研發製造的機器人,已經產生了經濟效益。機器人將承擔繁重、重複、危險的人工勞動,這是大勢所趨。我們看中的就是世界建築行業這個大市場。」楊國強說,「碧桂園做機器人,是順應時代的號召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

不遠處,就是廣東博智林機器人有限公司的研發大樓。「老闆將辦公室搬到了博智林機器人這邊樓上,把更多的精力投到了科技板塊。就像他當年在地產項目上的執著一樣。」碧桂園集團總裁莫斌感嘆道。

「不計一時得失,用地產賺的錢哺育新的領域。」在楊國強看來,發展高科技在於持之以恆,他帶領碧桂園向高科技領域進軍的決心由此可見一斑。

2018年7月以來,博智林機器人重點圍繞建築機器人、BIM、新型裝配式及相關核心技術,搭建系統化研發體系,組建了五大研究院,進行建築機器人及相關智能施工設備等的研發、生產與應用,同步實施系統化產業布局,以信息化、數位化、智能化為手段,打造全周期的智慧建造體系。

今年以來,地面整平、樓層清潔、通用物流、室內噴塗、鋼筋自動加工機器人已分別在順德和陽江等地項目上使用,施工質量得到甲方、總包方、監理方共同驗收認可。

相關數據顯示,博智林現有在研建築機器人50餘款,覆蓋主要建築工藝工序。其中,近40款投放工地測試應用,施工質量滿足標準要求,安全性和工作效率較人工作業大大提高;10餘款進入產品化階段,經濟效益可觀。

截至今年9月,博智林機器人公司遞交專利有效申請2500多項,其中獲授權700多項,發明專利120多項,在關鍵領域擁有一批自主核心技術。博智林研發的室內噴塗、地面抹平、地磚鋪貼、內牆板搬運4款機器人被認定為「廣東省2019年高新技術產品」,公司牽頭開展的「建築機器人研發及現場應用示範」列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19年科技計劃項目。

現實中,房地產開發本身就是建築機器人的應用大戶,例如牆板安裝機器人、鋪磚機器人、粉刷機器人、焊接機器人等。截至6月底,碧桂園已籤約或摘牌的中國內地項目總數為2662個,業務遍布中國內地31個省區市、288個地級市、1334個區縣,本身就自帶極其豐富的建築機器人應用體驗場景,有助於建築機器人研發過程的快速更新迭代,並提供巨大的市場需求。

建築機器人研發製造,是碧桂園投入巨資打造的「未來之星」。資料顯示,碧桂園在建築行業機器人方面的成就已領先全球,相信行業會因此發生革命性變革。

在進軍高科技領域之前,碧桂園就已擁有業內領先的「全產業鏈覆蓋」能力。觀察人士表示,無論是領先世界的機器人建房還是引領行業的機器人餐飲,均為碧桂園集團基於房地產主業,向周邊產業延伸的戰略舉措。這三大業務板塊看似獨立,但彼此均能互促互進,相互輻射和賦能,以高科技為紐帶,圍繞主業實現多元化發展,延伸產業鏈條,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和企業生產力,這正是碧桂園未來核心競爭力所在。

對於地產主業與新業務的關係,莫斌形象地說,如果說主營業務是老虎,那麼新業務就是翅膀,「如虎添翼」,新業務會給主營業務帶來更大價值。

進軍高科技領域,碧桂園最稀缺的還是人才。博智林名稱的本來意思,就是讓博士的智慧聚集成林。今天,全國各地、海外的人才源源不斷來到順德北滘。單博智林就組建了五大研究院,招募了近4000名國內外優秀研發人才,整棟大樓可容納2.7萬人。同時還與海內外知名高校深度合作組建聯合研究院、產學研協同創新基地等,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發展。

有了資金和人才作保障,碧桂園希望能實現更大夢想。楊國強堅信:「這個世界會給最具有競爭力的企業開綠燈。」

在邁向高科技綜合性企業的道路上,碧桂園能否再次演繹當年的風採?我們拭目以待,也期望碧桂園能得償所願。(記者鄭慶東 張建軍 胡達聞)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彭金美

支持我們請點讚或使用評論功能

相關焦點

  • 布局多元化能有幾分勝算——碧桂園集團調研記(下)
    &nbsp&nbsp&nbsp&nbsp作為全球最大房企的碧桂園,瞄準高科技進行多元化布局,勝算幾多?「我們充滿信心。」碧桂園集團創始人、董事會主席楊國強語氣堅定地回答經濟日報記者的提問,「我們有巨大的市場需求,有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有一流的人才隊伍。」
  • 瞄準高科技進行多元化布局,勝算幾多?碧桂園集團創始人楊國強:我們...
    作為全球最大房企的碧桂園,瞄準高科技進行多元化布局,勝算幾多?「我們充滿信心。」碧桂園集團創始人、董事會主席楊國強語氣堅定地回答記者的提問,「我們有巨大的市場需求,有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有一流的人才隊伍。」先看碧桂園現代農業。從北國黑土地,到南國熱帶丘陵,碧桂園的智慧農業已落地生根。
  • 碧桂園集團發布年中「成績單」:營收1849.6億元 多元化布局漸入佳境
    碧桂園集團總裁、執行董事莫斌介紹,預計2020年下半年新推權益貨量約4784億元,加上6月底帶入的1628億元貨量,下半年權益可售貨量約6412億元。  碧桂園集團常務副總裁程光煜補充表示,今年上半年在1、2月份,受疫情的影響,銷售同比有明顯下滑,3月份之後銷售已經恢復,有信心在8月份超過去年的同期水平。
  • 碧桂園帶來的思考……
    &nbsp&nbsp&nbsp&nbsp近日,經濟日報在一版連續刊發調研報導《這還是家房地產公司嗎——碧桂園集團調研記(上)》《布局多元化能有幾分勝算——碧桂園集團調研記(下)》,引發民營企業的強烈共鳴和讀者的熱烈反響。這兩天,碧桂園集團和恆大集團相繼致信經濟日報編輯部,表達他們聚焦實體經濟、致力創新發展的決心。
  • 碧桂園多元化戰略持續推進助力全產業鏈優勢強化
    碧桂園集團就是其中之一。據了解,多年來,碧桂園憑藉多元化發展戰略,努力打造成為全世界創造美好生活產品的高科技綜合性企業。博智林機器人實驗中心造好房,是碧桂園的社會責任造好房子,本來是每家房企的本分。而真正落實起來,還要看各家的實際行動和效果。
  • 機器人餐廳走進現實,碧桂園(02007.HK)科技布局再放大招
    一家地產公司在這其中布局的身影顯得格外耀眼。6月22日,碧桂園旗下千璽機器人餐飲集團打造的FOODOM天降美食王國機器人餐廳綜合體在順德區北滘鎮正式開業,作為碧桂園布局智慧餐飲的重磅之作,該項目也是迄今為止全球範圍內投入使用的首個機器人餐廳綜合體。藉助這一力作,碧桂園在多元化布局上打開了新的想像空間。
  • 一石激起千層浪——碧桂園等民營企業的創新發展之舉引發眾多熱議...
    近日,在一版連續刊發調研報導《這還是家房地產公司嗎——碧桂園集團調研記(上)》《布局多元化能有幾分勝算——碧桂園集團調研記(下)》,引發民營企業的強烈共鳴和讀者的熱烈反響。作為在改革開放大潮中成長起來的世界500強企業,碧桂園將企業未來發展與科技進步、社會發展、人民幸福這樣的大目標深度結合,努力建設為全社會創造美好生活產品的高科技綜合型企業。
  • 碧桂園財報:手握2683億現金,布局機器人和農業探索第二增長曲線
    碧桂園集團總裁莫斌在發布會上說,3月份隨著線下售樓處陸續恢復,銷售基本恢復到正常的水平,與去年同期相當。「我們相信中國市場是巨大的,新型城鎮化的推進仍有巨大的空間。」/ 03 /多元化布局大刀闊斧改革據介紹,2019年初碧桂園明確地產、機器人、現代農業是未來三大重點業務,同時提出碧桂園是「為全世界創造美好生活產品的高科技綜合性企業」的新定位。
  • 碧桂園佛山布局5大產城項目,預計帶動8萬高端人才就業
    3月27日碧桂園發布年報,在過去的2019年,碧桂園實現了營收利潤雙增長,步入了穩健發展新周期。多元化布局與發展,是碧桂園應對房地產新周期的重要策略。碧桂園自2016年宣布啟動產城融合戰略,目前已在全國布局超30個項目。
  • 碧桂園:科技賦能打造第二曲線
    樂居財經 張文靜 發自順德當代英國管理大師查爾斯·漢迪在《第二曲線:跨越「S」型曲線的二次增長》中指出,企業按常規的第一曲線發展會有邊際,而如果能在「第一曲線」到達巔峰之前,找到帶領企業二次騰飛的「第二曲線」,那麼企業永續增長的願景就可以實現。
  • 會「炒菜」的碧桂園
    「全國有很多地方還等著我們去。」楊國強說。「智慧+」推動多元化轉型 「新業務圍繞主營業務而開展,如果主營業務是『老虎』,新業務就像是為老虎插上的『翅膀』。期待新業務給主營業務帶來更大價值。」眼下,對於多數大型房地產企業來說,多元化的戰略布局似乎已是「標配」。據莫斌透露,碧桂園的「新業務」主要包括建築機器人、餐飲機器人、社區零售、現代農業四大板塊。最重頭的建築機器人已經有50款在研究,35款進入工地測試,按計劃2021年進行小批量生產,2022年能夠進入到工地現場。
  • 機器人餐廳綜合體開業 碧桂園高科技布局再落一子
    6月22日,碧桂園旗下千璽餐飲機器人集團(下稱「千璽集團」)打造的FOODOM天降美食王國機器人餐廳綜合體在廣東順德(北滘)南平路正式開業。中國科學院趙淳生院士評價說:「千璽機器人餐廳創新地實現了軟硬體融合、人機融合,較好達成了機器人實際應用過程中的運動精確性、作業平穩性、布局多樣性,在目前餐飲機器人行業中技術最先進、業態最完整、產品最豐富,不僅在很多方面填補了行業空白,還具有標杆意義和研究價值。」
  • 碧桂園的進化之路:以科技賦能 勾勒綜合性企業藍圖
    面對多元化發展和行業周期變化的挑戰與不確定性,碧桂園堅持高質量發展,持之以恆地提升全周期綜合競爭力,趟出了一條獨具一格的科技發展道路。在裝配式建築的基礎上,隨著對智能製造、機器人領域的深入布局,碧桂園率先在業內運用「建築機器人+裝配式建造」模式探索建築業生產方式的變革,推動施工安全、工程質量、人才短缺、減少能耗和汙染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 碧桂園世界500強排位大幅上升 多元化構築新增長曲線
    ,可發現碧桂園排名提升早已有跡可循。多元戰略與主業協同並進從業務布局來看,目前碧桂園已形成非常清晰的多元發展線路:地產、機器人和現代農業。而深究其背後的戰略考量亦可發現,碧桂園的多元布局線路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 碧桂園:28載重新出發,擁抱「多元發展」的下一個十年
    據CRIC研究中心數據統計,百強房企中97%布局了產業多元化戰略,拓展新業務,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試圖實現業績可持續增長。隨著2020年即將步入尾聲,房企的多元化業務發展也進入了最終衝刺階段。CRIC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20年1-11月百強房企累計全口徑銷售金額同比增長10.3%,增幅較上月提升1.3個百分點。
  • 開業6家機器人餐廳 碧桂園打造多元化業務閉環
    戴相錄說,「一是菜品製作全程沒有人為參與,所以不會有毛髮、汗液等;二是炒鍋機器人會嚴格控制溫度,而傳統炒菜方式當溫度炒鍋180℃的時候,就會產生不飽和脂肪酸、油煙等不利於身體健康的有害物質。」戴相錄說,「同時,我們要真正地讓利於消費者,消費價格更低一點,讓全世界的消費者,都有機會品嘗中國傳統名廚的地道拿手菜。因為我們的菜品都是從名廚的技藝開發而來,所以是機器人製作、名廚味道。」後疫情時代的餐飲變革日前新開業的FOODOM天降美食王國機器人餐廳綜合體,其中,粉面機器人、早餐機器人、咖啡機器人等7款餐飲機器人均是首次亮相。
  • 機器人+現代農業驅動下,碧桂園(02007)不止於地產
    頗有實幹精神的他,並沒有把對機器人製造的興趣停留在表面:2018年7月,碧桂園成立博智林機器人公司,「博智林」——讓博士智慧聚集成林,代表著楊國強對其的美好寄語;同年9月碧桂園在順德建設機器人谷;12月博智林與清華大學共同建立機器人聯合研究院。夢想有了,成功還會遠嗎?
  • 萬科、保利、綠地、碧桂園跨界社區生鮮
    在萬物集市開業後的次年1月,萬科趁熱打鐵,繼而推出新業態「V-24生鮮時選」,加速社區生鮮零售布局。V-24生鮮時選定位生鮮體驗店,包含有24小時無人便利店和精選生鮮超市兩種模式。V-24生鮮時選的推出進一步加深了萬科的社區生鮮布局,同時也對萬科旗下以「萬科裡」、「萬科紅」為代表的社區商業進行了補充。
  • 傳碧桂園中山再下兩城 布局民眾、東升!
    [摘要]近日,又有消息傳來,碧桂園已首入中山民眾、東升兩鎮,其在中山的項目增至24城!自2015年開始,碧桂園在中山瘋狂地開疆闢土,短短三年時間已布局22個項目,項目數量冠居中山,碧桂園的足跡幾乎踏遍了中山所有的鎮區。
  • 「三駕馬車」齊頭並進 碧桂園2019年業績穩健增長
    2019年,碧桂園董事會主席楊國強給碧桂園提出了「為全世界創造美好生活產品的高科技綜合性企業」的全新定位,驅動地產、機器人、現代農業「三駕馬車」,加速駛入多元布局、協同發展的新賽道。從3月27日碧桂園發布的2019年全年業績來看,這「三駕馬車」齊頭並進,均保持著穩健向好的發展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