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虛證為主的病理性出汗,可以採取以下哪些食療方、藥方和推拿手法?
A.炒三仙
B.芪術山藥蓮子湯
C.虛汗停
D.小建中湯
E.清大腸經
F.揉腎頂
答題格式:
▼
公眾號下方對話框發送
「讀書答題第6期 + 你的答案」
上期「讀書答題「的正確答案及獲得面診機會的讀者名單,見文末!
▲ 看舌苔,判斷消化
【許尤佳教授獨家語音分享,每次推送見!】
許尤佳教授經常講,孩子消化功能好不好,最簡單的四個方法,是看舌苔、口氣、大便、睡眠。
每天早餐後,用十分鐘觀察孩子這四個方面,就能輕鬆掌握孩子的消化狀況。而消化的良好與否,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脾胃功能,進而影響孩子的健康。
但是,說簡單,其實也不簡單。孩子張開嘴,舌苔看上去好像都差不多啊,分不清到底什麼叫厚,什麼叫膩,甚至什麼叫紅,什麼叫淡紅……
本期,我們就專門詳細來談談孩子健康和出問題時的各種不同舌象,用許教授的真實病例圖,手把手教家長們看舌苔。
中醫看診講究「望、聞、問、切」,在兒科臨床中,排在首位的望診意義重大,因為大多數小孩子不懂得準確表述自己的病狀,家長也不專業,很難代替孩子描述清晰。
所以兒科也被稱為「啞科」。有經驗的醫生更多時候需要通過自己專業的觀察去判斷。
在中醫裡,舌為心之苗,凡臟腑寒熱之氣,無不見於舌。
據《內經》記載,心、肝、脾、腎等髒及膀胱,三焦、胃等腑均與舌直接聯繫。所以驗舌之有苔無苔,可以知邪在表在裡;察舌之或黃,或白,或黑,或赤,可以診病之寒熱虛實、輕重安危。
近代醫家曹炳章的《辨舌指南》裡也強調:「辨舌質可辨五臟的虛實,視舌苔可察六淫之淺深。」
所以,舌苔被許教授放在觀察孩子消化狀況的首位,也是名副其實的。
那麼,正常的舌象是什麼樣子,預示著身體健康出問題的舌苔信號又有哪些呢?
形狀:圓度、尖度適中
顏色:淡紅,不過紅,不過淡
舌苔:隱約有一層白色薄苔
正常舌象可歸納為「淡紅舌、薄白苔」,舌體柔軟而運動靈活、伸縮自如,舌體扁平,不厚不薄,胖瘦大小適中,舌面中心可見一條縱向裂紋,即「舌正中溝」。
舌色呈淡紅色,鮮明潤澤。舌苔薄白,透過薄薄的舌苔可以隱約見到淡紅的舌體,苔質顆粒均勻、乾濕適中、不滑不燥;舌根部位的舌苔稍微增厚。
這樣的舌象說明孩子機體氣血、津液充盈,消化、代謝、循環等功能均處於協調、平衡狀態。是正常的,最好的舌象。
形狀:舌體肥胖
顏色:舌色較正常人的淡紅色更淺淡些,白色偏多,紅色偏少
舌苔:舌苔白濁。
舌質呈現這樣特點的孩子,多伴有形寒肢冷、手足不溫,一般為陽氣不足導致的虛寒體質。氣血不足、陽氣不足或寒溼重。
如果能看得更仔細,舌頭淡白溼潤, 而舌體胖嫩,即為陽虛水泛;如果舌頭淡白光瑩,而舌體瘦薄,則為氣血兩虛。全無血色的枯白舌主脫血奪氣。
顏色:舌頭顏色紅到發暗、發紫
舌苔:少胎或無胎,可能有裂紋
舌質鮮紅,以紅色為主,稱為紅舌;如果舌紅而顏色深暗,較紅色更進一層,就稱為絳舌。絳舌在出現之前,多經過紅舌的階段。
絳紅舌由高熱傷陰引起,常發生在感染、中毒、維生素缺乏、脫水、貧血、昏迷等病理過程中,也會出現發燒難退、易出皮疹的情況。
出現絳紅舌的孩子,可能是裡熱亢盛、陰虛火旺,溼毒長期在身體內困阻。舌絳乾燥, 有芒刺、裂紋為裡熱熾盛;舌絳少苔或無苔為陰虛火旺。
舌苔厚膩的意思,是苔質顆粒細膩緻密,均勻成片,緊貼舌面,中厚邊薄,揩之不去,刮之不易脫落。
厚膩舌又可以細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舌質淡紅、舌苔白厚膩,舌質淡紅、舌苔黃厚膩和舌苔厚而幹。
舌質淡紅,舌苔白而厚膩,往往代表體內有寒溼,或寒痰夾滯,表明孩子長期飲食餵養錯誤,導致脾胃的受納和運化功能下降。
舌質偏紅,舌苔黃且厚膩,則表明在之前舌苔白厚膩的基礎上,飲食沒有做適當的控制,沒有用消食導滯的方法,而是延續溫補、肥甘厚膩的飲食,導致孩子出現積食、入裡化熱、溼熱的情況。
出現這種舌質,應該採取清熱祛溼的方法,服用小兒七星茶或四磨湯口服液。
舌苔白厚時,病還比較輕,表證初起,或者在疾病的恢復期也可能出現這種舌苔。
但如果舌頭呈現乾燥的狀態,則表示病症即將入裡化熱。中醫認為這與胃火密切相關,也說明身體存在積食、消化不好的情況。
這種時候也應該及時控制飲食、消食導滯。
臨床上有兩種分型,一種是舌質淡、 舌體胖;另一種是舌質紅、舌體瘦長。舌面上有圓形或橢圓形紅斑,可擴大或融合,融合後常類似「地圖邊界」,周邊為白黃色稍微隆起的弧形邊緣。
出現地圖舌時常伴有或預示有反覆呼吸道感染、厭食、咳嗽、喘促等疾病。
舌苔代表的是人體的胃氣,當出現地圖舌時即舌苔受損,說明孩子的胃陰受損、胃氣不足;又或者是與前面提到的川崎病、猩紅熱等疾病有關;長時間高燒不退導致的津液受損也會出現地圖舌。
針對舌質淡、舌體胖類型的地圖舌,宜健脾養胃、滋陰養胃,可採用烏梅、白朮、太子參、紅棗、桂圓肉、石斛、麥冬、玉竹等藥材;
針對舌質紅、舌體瘦長類型的地圖舌,應緩解孩子陰虛火旺的症狀,宜滋陰養胃,可採用沙參、麥冬、蘆根、黑棗、百合、石斛等藥材,須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形狀:舌體肥胖
顏色:偏淡
舌苔:舌體邊緣有許多牙齒的痕跡
該舌象一般在孩子中焦脾土受損、陽氣虧虛的情況下出現,而且多因舌體胖大而受牙齒緣壓迫致齒痕。
這種舌象主脾虛,水溼內盛。脾虛或氣虛突出可能是積食演化為了厭食、疳積等,家長宜及時給孩子消食,做好健脾補虛的工作,避免陽氣進一步受損。
舌質淡紅,舌體鋪滿小紅點,與草莓有幾分相似,舌苔黃白膩。
這種舌象常見於溼氣重,溼熱明顯的孩子,兒科臨床中的常見疾病有川崎病和猩紅熱。
舌面上有數量不等、深淺不一、各種形態明顯的裂痕。
這是由於長期飲食餵養不合理、脾胃受損導致的氣血津液虧虛、陰虛熱盛。出現這樣舌象的孩子會有脾氣較差、睡眠質量不佳的表現。
中醫以滋陰退虛熱為治療重點,採用具有健脾祛溼、清心火功效的藥材,比如太子參、石斛、沙參、麥冬、銀柴胡、天花粉等,須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舌體沒有舌苔,舌面發紅,光滑如鏡面,又稱為萎縮性舌炎。一般出現在病情較重的小孩身上。
舌苔表現胃氣,沒有舌苔則表明胃陰虧虛。所以出現鏡面舌時人體處於精血虧虛、元氣耗傷的狀態,精神面貌也不佳。
鏡面舌的發生與全身性疾病關係密切,此時應避免進食刺激性食物,治療重點為清熱補氣,可有效緩解口乾症狀。
許教授提醒:
舌苔厚,無須刻意清理刮淨
孩子處於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味覺、舌體也在進一步完善發育中,那些刺激、非自然的清潔手法會影響舌體的健康。
日常用溫開水自然漱口即可達到基本的清洗作用,無須另外清洗。
本期推送就到這裡啦!你掌握了嗎?快去看看寶貝的舌頭吧!
嬰幼兒很容易患手足口病,而且有一定的傳染性,上幼兒園的寶寶家長最擔心。
下列關於手足口病的說法,哪些是正確的:
A. 患病的孩子痛苦而體弱,應該增強營養,多喝肉湯。
B. 感染手足口病的初期,和感冒很像,要留意喉嚨、手腳心和屁股有沒有皰疹或潰瘍。
C. 預防手足口病,可以用板藍根、魚腥草煲水 。
D. 手足口病是兒科常見病,預後良好,家長不用過度緊張。
E. 患兒可以喝蜂蜜水,有助於潰瘍面癒合,也能補充水分,任何年齡的患兒都可以喝。
正確答案:BD
小提示:這道題很多讀者都選了C,在預防流感或手足口病時,很多學校或家長會用板藍根、魚腥草等煲水給孩子喝,其實是不可取的。孩子跟大人不同,大人應酬熬夜容易上火,適合清熱解毒,但是孩子的體質特點是「虛寒之體」,飲食中不適合過多清熱解毒、寒涼之物,否則越喝脾胃功能越弱,抵抗力越弱。這是一個非常 常見的誤區,家長一定要注意。
恭喜這5位最先答對題目的讀者。
小助手堂堂稍後會私信回復您安排面診哦!
有任何問題,或者想進入家長群交流,都可以加許尤佳育兒堂的小助手【堂堂】的微信諮詢哦:xyjyet_tangt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