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婭-甘地:從不問政治到為印度國大黨拼搏

2020-12-20 搜狐網

  美聯社13日在一篇談印度國大黨在選舉中獲勝的文章中,這樣評論索尼婭·甘地:

  她第一次走到聚光燈下是以總理夫人的身份,後來成為總理遺孀。如今,在義大利出生的索尼婭·甘地是印度的反對黨領袖,有望登上她的丈夫和婆婆曾經佔據的權力寶座。印度議會選舉結果表明,索尼婭·甘地領導的國大黨遙遙領先,她本人也入選議會。國大黨官員堅稱索尼婭將成為下任總理。「這是百分之百的事。出於維護穩定的需要,總理必須來自第一大黨,也就是國大黨,而我們的候選人就是索尼婭·甘地,」國大黨總書記吳拉姆·納比·阿扎德表示。

  索尼婭·甘地曾經不問政治,但在1991年丈夫拉吉夫·甘地死於自殺性爆炸後,她開始引起全國上下的關注。7年後,國大黨官員急需一個名門望族來幫助重建當時已搖搖欲墜的政黨,於是說服甘地接任了黨主席。漸漸地,她在印度政壇嶄露頭角,近幾個月,為了使國大黨重掌政權,她頻頻奔走於全國各地。她性格靦腆、內向。雖然她現在經常用帶有義大利口音的印地語發表講話,但她幾乎從不接受採訪或舉行記者招待會。批評者說她缺乏經驗、不易接近。她向來堅決捍衛隱私。在一部有關拉吉夫的回憶錄中,她寫道,當年英迪拉·甘地引導兒子在政壇出人頭地時,她曾「像一頭母獅般」嚴守家庭隱私。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她使許多印度人想起她的婆婆:莎麗(印度婦女傳統服飾———本網注)的戴法、昂然走在助手前面的習慣、向支持者揮手致意的方式等。從許多方面來講,她依然是「在外國出生的兒媳婦」。在支持者眼裡,這是一個親切的稱呼,把她與英迪拉和至今在農村地區深得人心的那個政治王朝聯繫到一起。在批評者眼裡,這個詞令人想起她的外國出身,想起她大權在握只是因為嫁進了那個王朝。

  索尼婭·甘地是一個小建築商的女兒,她在義大利都靈市郊外一個保守的羅馬天主教家庭長大,21歲時嫁到印度,新郎所屬的家族從1947年印度擺脫英國殖民統治實現獨立之日起便控制著印度政壇。(完)(來源:參編)

相關焦點

  • 臨危受命,索尼婭·甘地重掌印度國大黨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甄翔】由於印度反對黨國民大會黨(國大黨)前主席拉胡爾·甘地拒不撤回辭呈,其母親索尼婭·甘地不得不再度出山。《印度快報》報導稱,國大黨工作委員會會議持續近12個小時,但仍然沒有就非甘地家族的繼任者人選達成共識,只能由已經執掌國大黨20年的索尼婭出任臨時主席。美聯社評論稱,這說明印度歷史最悠久的政黨還沒有找到離開尼赫魯-甘地王朝後獨立生存發展的路徑。
  • 尼赫魯—甘地家族傳奇之索尼婭·甘地
    2004年5月13日,印度國大黨在議會選舉中勝出,這似乎標誌著印度又可能回到帶有傳奇色彩的尼赫魯—甘地王朝政權之下;在印度獨立的50多年裡,大部分時間都是由這個王朝領導的。而出乎人們意料的是,國大黨主席突然宣布不出任印度總理一職,這便是索尼婭·甘地——一個傳奇家族中的傳奇女性。
  • 索尼婭·甘地--書寫印度史篇的義裔女人(圖)
    索妮婭不是瓦傑帕依,她從未希望依靠政績永垂青史,沒有老瓦那樣「強烈的政治抱負和歷史責任感」,她的義大利血統又使得她在推動國大黨內外政策時舉步維艱,索妮婭的丈夫前總理拉·甘地、婆母前總理英·甘地、丈夫的外祖父前總理尼赫魯的外交政策已經基本定型,要由甘地家族的外國媳婦來改變幾代國大黨政府的政策的確很難。而在家族內部,她的妯娌,47歲的瑪內卡·甘地在前執政黨印度人民黨領導的政府中任國務部長。
  • 索尼婭·甘地辭職背後的印度兩大家族恩怨
    據澳大利亞《雪梨先驅晨報》報導,印度國大黨主席索尼婭·甘地23日令人震驚地宣布退出其議會中的席位。在這位女政治家退位的背後是印度兩個最著名家族之間的政治分歧和鬥爭。  20年前,甘地和巴克強兩大家族將各自在政治和電影業的影響力聯合,一度關係融洽,兩家人曾共同在印度海濱度假。
  • 印度政要︱索尼婭·甘地:尼赫魯家族的傳奇媳婦
    印度號稱「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這裡有成千上萬的政黨,風格迥異的政治人物更是層出不窮。但是,縱觀印度政壇,要說傳奇必須要講到索尼婭·甘地。她是一名女性,而且是義大利人,因為嫁入了印度政壇中最聲名顯赫的尼赫魯家族,從此她的命運與印度政治緊密的聯繫起來。
  • 索尼婭拒絕出任印度總理
    5月18日,印度國大黨高層領導人薩爾曼?胡爾希德傳出驚人消息:國大黨主席索尼婭?甘地已「決定」不出任新政府總理。稍後,索尼婭在國大黨會議上正式宣布,她對出任總理「不感興趣」。認定「甘地王朝」再出傳奇的國際社會,被此消息弄得有些措手不及。  當地媒體播發快訊之後,一些政治人物紛紛表態。
  • 索妮亞·甘地:與大國總理無緣的義大利女人(圖)
    然而如今索尼婭·甘地在印度政治的大熔爐裡,經歷了愛與恨、生與死的考驗後,雖然在即將成為印度新一代領袖時突然宣布退出,但她作為一個來自亞平寧半島的女人,在一個擁有10億人口的東方古老國度裡仍不失為是一顆政治明星。
  • 索尼婭退出總理 印經濟改革之父成總理熱門人選
    5月18日,印度國大黨高層領導人薩爾曼·胡爾希德傳出驚人的消息,國大黨黨主席索尼婭·甘地已「決定」不出任新政府總理,稍後,索尼婭在國大黨會議上正式宣布,她對出任總理「不感興趣」。認定「甘地王朝」再出傳奇的國際社會被印度政壇再度傳出的突然變化驚得措手不及。大家都在思索,誰能接替索尼婭·甘地?誰有資格坐上印度新總理的寶座呢?
  • 印度國大黨選出新主席拉胡爾 系前主席索尼婭之子
    &nbsp&nbsp&nbsp&nbsp人民網訊 據法新社報導,11日,印度在野國大黨結束外界多年來猜測,確定由現任領導人索尼婭·甘地47歲的兒子拉胡爾·甘地接任。
  • 若想了解印度,必須認識尼赫魯家族,他們到底有多厲害?
    1918年,在聖雄甘地的影響下,莫逖拉爾回歸到了印度教的傳統生活方式,不再穿西服,打領帶。次年,在甘地的支持下,莫逖拉爾出任國大黨主席,開始正式領導印度的獨立運動,與英國殖民者進行了艱苦的鬥爭,三次被捕入獄。在莫逖拉爾入獄期間,其兒子賈瓦哈拉爾·尼赫魯擔任國大黨主席,繼續領導獨立運動。
  • 英迪拉是甘地的私生女?尼赫魯家族和甘地家族,到底啥關係?
    英迪拉是甘地的私生女?尼赫魯家族和甘地家族,到底啥關係?印度,高度重視血統和傳承的國家,你難以想像,幾乎所有的印度政治家,都要到歷史上找一找,給自己找一個高貴的英勇的先烈,當成自己的政治上的父親,甚至,當成本黨派的神!
  • 印度反對派領袖:總有一天,印度會爆發南北內戰
    當地時間1月24日,印度反對派國大黨主席拉胡爾·甘地在北方邦小鎮薩隆慰問當地黨工的時候說:「總理莫迪正在全國各地走訪,他每到一個地方,就在那裡散播仇恨;莫迪就是仇恨的同義詞,是一切仇恨的中心。」拉胡爾·甘地表示,莫迪目前的所作所為是在分裂印度這個國家,「當莫迪到旁遮普邦的時候,錫克教徒與印度教徒發生衝突;當他到哈裡亞納邦的時候,賈特人和非賈特人打了起來;當他到馬哈拉施特拉邦的時候,北方邦和比哈爾邦的人被告知不能來這裡;當他到古吉拉特邦的時候,北方邦和比哈爾邦的人遭到毆打,被警察趕走。」
  • 印度國會議員:15歲的女孩就能生育,為什麼要提高結婚年齡?
    資料圖 據《今日印度》13日報導,印度前部長兼國大黨領導人薩簡·辛格·維爾馬(Sajjan Singh Verma)問道,既然女孩15歲就能生育,為什麼要提高女孩的結婚年齡。
  • 印度議員語出驚人:女孩15歲就能生育,為何提高結婚年齡?
    資料圖據《今日印度》13日報導,印度前部長兼國大黨領導人薩簡·辛格·維爾馬(Sajjan Singh Verma)問道,既然女孩15歲就能生育,為什麼要提高女孩的結婚年齡。維爾馬說:「醫生說,即使是15歲的女孩也能生育,那麼有什麼必要把女孩的結婚年齡提高到21歲呢?」報導指出,維爾馬的此番言論是對中央邦首席部長希夫拉吉·辛格·喬漢(Shivraj Singh Chouhan )在星期一發表的一項聲明作出的回應。在周一舉行的「Nari Samman」活動中,喬漢表示,女孩的結婚年齡應該從18歲提高到21歲。
  • 印度總理莫迪的核心權力圈都有哪些人?
    隨著印度選舉規模的不斷擴大,政黨對資金的需求缺口不斷增大,導致政治獻金在選舉中的作用不斷上升。一些財團藉機為大選提供活動經費,換取必要的政策回報。甚至有財團會直接參與議會事務,幹預政治博弈,這成為財團對政府政策施加政治影響的一個主要渠道。此外,財團還常常通過影響乃至左右工商協會來擴大自身利益。
  • 印度陷入政治兩極化,維基百科相關內容也"亂了"|詞條|甘地
    一位來自孟買的學生曼尼莎(Manisha)現在經常上維基百科上瀏覽文章,她在談及許多文章存在「偏見」的話題時表示, 「維基百科上的每一篇文章似乎都反對現在的執政黨「印人黨」,並對反對黨「國大黨」進行了粉飾。」國大黨在聖雄甘地(Mahatma Gandhi)領導下,讓印度於1947年脫離英國而走向了獨立。
  • 印度總理莫迪:我從來不給母親贍養費
    當地時間4月24日,印度總理莫迪在自己的總理官邸,接受了寶萊塢影星阿克謝·庫瑪爾的直播採訪。庫瑪爾主演過《廁所英雄》、《護墊俠》等多部熱門影片,揭露了印度社會存在的很多問題和矛盾,深受民眾歡迎。不過,在這場採訪中,庫瑪爾沒有問太多敏感的政治問題,而是問了很多莫迪個人生活和經歷上的事。首先,庫瑪爾問莫迪,在自己小時候,有沒有想過會當上印度總理。
  • 七十年後再回首,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成效幾何
    1920 年9月,印度國大黨接受甘地的不合作策略的決議,他從此成為國大黨的「靈魂」,左右著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發展的方向,並為爭取印度獨立多次領導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最後一次就是1942年8月的「退出印度」運動,要求英國人「把印度交給上帝或者寧肯撒手不管」(甘地認為這樣日本人就失去了進攻印度的理由)。
  • 全球觀察丨從莫迪大勝連任的政治招數看印度的社會變化
    而在2019年,莫迪領導的印度人民黨贏下了超半數的297席,其領導的印度民主聯盟共計贏下342席。可以說,相較於五年前,莫迪領導的印度人民党進一步擴大了執政優勢,其主要對手,印度國大黨僅在50多個選區處於領先地位,而其主席拉胡爾·甘地,也失去了其「尼赫魯-甘地家族」長久把持的北方邦阿梅蒂的席位。
  • 他立志將印度變成社會主義國家,為此不惜和法西斯合作,結果如何
    太複雜的筆者就不說了,但你只要大概知道的是印度獨立前的局勢是國大黨與穆盟兩個黨派在運作印度獨立運動。國大黨的支持者是廣大的印度教徒,這部分人群佔據了當時的英屬印度至少四分之三的人口。說到這裡,你大概能知道國大黨在印度獨立運動中的作用了吧?甘地當時是國大黨的高層之一,尼赫魯也是,今天冷局重點要說的錢德拉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