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貝貝豆育兒課堂(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相信很多人都發現這麼個現象,孩子生活中遇事總喜歡找媽媽,有一年春晚小品還打趣道:孩子回家後第一句話總是「媽」,唯一可能和老爸說的話就是「爸,我媽呢?」
實際上,一部分媽媽來說,這並不是停留在小品中段子,正在真實地發生在現實生活中。面對著這些不負責任的「甩手掌柜」們,大多數媽媽們往往是欲哭無淚,沒有更好的辦法。但並不是所有的媽媽都會選擇逆來順受。
有些媽媽早早認識到爸爸們在育兒中的裝死,這些聰明媽媽們索性想出招數應對所謂的「喪偶式育兒」:偷懶。一旦掌握「偷懶」的技巧,媽媽就隨之步入相當的高層次,不僅節省時間精力,身心也得到解放。
小周是位典型的職場女性,在生完寶寶後,考慮寶寶需要媽媽更多,老公收入更高,小周決定放棄事業,等孩子長大些、情況穩定後再重新從事工作。
眼看寶寶一天天長大,小周內心被作為母親的成就感佔據,但與此同時,她對事業的渴望重新燃起,小周決定找一份新工作。
新工作剛起步時小周每天很忙很累,她本期待老公能幫她分擔一些家庭負擔,沒想到回家的常態就是:熱飯沒有,家務沒做,老公坐沙發上玩手機,孩子哭著要喝奶。小周家庭事業兩頭跑,眼看孩子要上幼兒園,擇校和接送又是另一大難題。
與其每天為難自己,不如放手——小周急中生智,也學著撒手裝死,晚上以加班為藉口點外賣在公司吃完再回家,偶爾還用晚上的時間看部電影或出門跑步,總是對家務一概不管。
逐漸地,她發現老公變得勤快起來,過段時間寶寶竟也神奇地學會自己吃飯了,小周十分滿足:原來「裝死式」育兒這麼好用。
「裝死式」育兒為什麼能有如此神奇的功效?這與老公和孩子的依賴心理有關。媽媽一旦包攬所有家庭任務,這些爸爸們就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什麼都不必學不必做。這些思想就是他們最常出現的。
1)「她該做這些」
「喪偶式」育兒就是因為許多爸爸對「男主外女主內」深信不疑,他們不懂自己有責任與妻子共同分擔家庭壓力,自認為一切都是妻子該做的,不僅不幫忙還喜歡指指點點。
2)「什麼都能靠她」
依賴心理是爸爸和孩子的通病,他們仗著媽媽責任感爆棚,能偷懶則偷懶,只要能推給媽媽的事就一定不自己做。依賴心理如果不及時改正,久而久之孩子的自理能力得不到培養,爸爸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受苦的只會是媽媽本人。
記住下面幾句話,你也可以從「裝死小白」進階為「資深寶媽」。
1)做足準備工作就可以撒手
高級的「裝死」不是做甩手掌柜,記得先為孩子創設「放手」環境。如果你希望寶寶自己學走路,請提前把地板拖乾淨,把桌角裝上保護套,把尖銳物品收進抽屜,在保證寶寶安全的情況下放手才是高階寶媽的標配。
2)與其親自上陣不如做指揮官
很多寶媽反映,只要孩子在家,自己就很難靜下心來做私事,因為老公和孩子永遠都有求於媽媽。「老婆我的衣服放哪了」「老婆這水果怎麼切」「媽幫我倒杯水」「媽這件衣服怎麼能洗乾淨」,這些話幾乎把媽媽耳朵磨起繭子。
如果每遇到這類情況寶媽都習慣於親力親為,老公和孩子永遠學不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與其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寶媽要學會做「指揮官」,發出口頭指令指導他們的行為,而非事事親自上陣。如此一來,老公和孩子處理瑣事的能力得到提高,寶媽也輕鬆不少。
3)別輕易向老公孩子妥協
俗話說得好,再一再二不再三,如果寶媽一味向老公孩子妥協,「裝死」計劃將永遠不能取得成效。寶媽應和家人「約法三章」,提前明確什麼能接受什麼必須自己做,既給家人留出餘地,又杜絕他們逾越規則。
ps:本文圖片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