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死式育兒」才是養娃精髓,告訴孩子不要太累,輕鬆才是硬道理

2020-08-03 柚子媽咪育兒經


「裝死式育兒」才是養娃精髓,告訴孩子不要太累,輕鬆才是硬道理

導語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家家也有不同的育兒套路。

育兒對大多數父母來講都是很疲憊的,每天圍著孩子轉來轉去,照顧他的日常起居,關注他的學習成績,每天花費自己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在孩子身上,儘管每天把自己累的筋疲力盡的,但這樣的教育方式的效果並不見成效。

案例

楊先生是事業單位上班的,楊太太是普通的上班族,他們婚後養育了一個兒子,他們兩人都很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由於考慮到父母年歲已高,而且現在不提倡隔代養娃,楊太太與楊先生經過商量後決定辭職,把養育孩子當做現在的重心,親自照顧孩子。

「裝死式育兒」才是養娃精髓,告訴孩子不要太累,輕鬆才是硬道理

於是楊太太就做起了全職寶媽,全心全意的照顧孩子,從幼兒時期的為孩子換尿布、餵奶、洗澡,日復一日的生活讓楊太太感到疲憊不堪,想著堅持到孩子上幼兒園就好了。

可是事實並不是這樣的,孩子上了幼兒園以後,經常有這樣那樣的手工作業需要家長配合完成,除此之外幼兒園會經常搞一些親子活動、課外實踐活動等,楊太太不僅沒有感到輕鬆,還特別疲憊不堪。

現在孩子上了小學了,楊太太想著終於可以鬆口氣了,但並不是這樣的,因為現在的父母都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學習成績從小學就開始抓起來了,如果自己不抓緊點,就會被其他小朋友比下去,也就會輸在起跑線上。

「裝死式育兒」才是養娃精髓,告訴孩子不要太累,輕鬆才是硬道理

楊太太在孩子放學後就給兒子親自輔導課後作業,這不最近兒子的成績有所下滑,楊太太更是加班加點的給兒子輔導,好在期末考試的時候兒子的成績提上去了。

可是漸漸地楊先生與楊太太發現自己的兒子並沒有朝自己期望的方向發展,不僅是學習成績方面還有自身的性格等方面。楊太太也很是無奈,自己每天為孩子起早貪黑的,怎麼不見成效呢?是自己的育兒方式出問題了嗎?

我們身邊其實很多父母都有楊先生和楊太太這樣的煩惱,明明自己花費大量的時間、金錢與精力培養孩子,累得半死,可孩子並沒有朝自己所期盼的方向發展,有時候還有很多缺陷。

「裝死式育兒」才是養娃精髓,告訴孩子不要太累,輕鬆才是硬道理

一、為什麼教育子女會讓家長感到很累?

1. 太過於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

現在的很多父母都用孩子的學習成績好壞來衡量一個人的優秀與否,因此很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自己即使上班很累也會給孩子補習功課。

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績卓越,將來能夠成為人上人,於是給自己也給孩子很大的壓力,看到孩子成績下降了,比孩子還著急。

「裝死式育兒」才是養娃精髓,告訴孩子不要太累,輕鬆才是硬道理

2. 總為孩子包辦一切

這是現在大多父母的通病,家長總是習慣性的為孩子做好了一切大小事務,衣服家長來洗,被子家長來疊,總之就是不讓孩子自己動手,總認為孩子還小,什麼也不會。

希望孩子在父母的關愛保護下成長,大包小攬一切,因此會感到很累。

3. 不該管的瞎管

孩子是自己很親近的人,所以他的大小事物總是喜歡去管,甚至個人生活都要去插手,但是其實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可以適當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一些事情,可能孩子會做出讓家長很驚喜的事情,孩子並沒有父母心中想像的那麼脆弱。

「裝死式育兒」才是養娃精髓,告訴孩子不要太累,輕鬆才是硬道理

不該管的瞎管有時候不僅幫助不到孩子,還會引起孩子的反抗與叛逆,自己還會覺得很累。

二、總是溺愛孩子會有什麼影響?

  • 孩子會變得任性

孩子從小在被溺愛的環境中長大,會變得很任性,想要什麼就要得到什麼,如果一點事不順心、達不到自己的要求就會變得無理取鬧、蠻不講理,這就是家長溺愛、從小被嬌慣的的後果。

  • 孩子無法獨立

家長溺愛長大的孩子往往無法獨立,因為孩子已經習慣了在父母的保護下長大,對父母有很強的依賴性,當孩子有一天離開父母到了集體生活中,會很難適應這樣的生活,所以家長愛孩子也不能太過溺愛,鑰匙了而至,把握好尺度。

「裝死式育兒」才是養娃精髓,告訴孩子不要太累,輕鬆才是硬道理

  • 孩子會不懂感恩

溺愛孩子的父母是想給予孩子更多的愛,保護孩子不受傷害,但這樣溺愛孩子的行為實質上是剝奪了孩子的勞動能力,以及孝順長輩的機會,父母為孩子做的一切久而久之會讓孩子心理覺得父母的一切付出都是理所當然的,因為你是我的父母所以你就該為我做這些。這樣的孩子往往不會存在感恩之心。

每對父母都是愛孩子的,這點是大家毋庸置疑的,可是要注意方式方法,總是圍著孩子轉替孩子做好一切看似是疼愛孩子,可往往會使孩子喪失很多能力,不妨改變一下教育理念,教育專家說過,目前的「裝死式育兒」很受育兒,適當的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僅自己變得輕鬆了,還能教育出更優秀的孩子,何樂而不為呢?


「裝死式育兒」才是養娃精髓,告訴孩子不要太累,輕鬆才是硬道理

「裝死式育兒」的精髓所在

1.適當偷懶,鍛鍊孩子的獨立性

家長可以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偷懶,鍛鍊孩子的獨立性,比如今天下班回家躺在沙發上對孩子說:「寶寶媽媽今天很累,媽媽今天就不幫你洗襪子了,一會你自己把自己的襪子洗乾淨好嗎?」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孩子鍛鍊自己的勞動能力並讓孩子可以從中學到感恩父母平時為自己所做的事情。

2. 適當裝病,讓孩子承擔責任

媽媽可以適當裝病,讓孩子明白承擔責任。比如躺在床上告訴孩子:「寶貝,媽媽今天生病了特別不舒服,你能幫媽媽倒杯水嗎,媽媽需要喝藥」,在這一過程中讓孩子知道媽媽或者爸爸也不是萬能的,你要學會自己承擔責任。

「裝死式育兒」才是養娃精髓,告訴孩子不要太累,輕鬆才是硬道理

3. 適當裝弱,讓孩子懂得付出

家長可以適當的裝弱,比如再做某件事的時候,可以告訴孩子:「寶貝,媽媽不會,那可以幫助媽媽嗎?」千萬不要小瞧孩子,孩子能夠幫助到爸爸媽媽,其實內心是很開心的,因為這是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慢慢地,孩子不僅能在幫助父母的過程中鍛鍊自己的動手能力,還會懂得付出。

結語

育兒是門大學問,教育孩子也是父母的修行。要不斷的學習,因材施教,遇到問題及時改變育兒方法,不能只是一味地付出,要鍛鍊孩子的各項能力,這樣在以後他們才能更加優秀。

本文由@柚子媽咪育兒經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裝死式育兒:懶媽媽也可以教出好孩子
    最近,朋友圈刷爆了一個新詞:裝死式育兒。 什麼意思呢? 就是對娃採取裝聾,裝瞎,裝懵,裝傻,裝病,裝失憶,裝無力,裝死,反正各種裝,就是不理孩子,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 裝死式育兒給媽媽們打開了一片新天地。 01同事小晚是兩個孩子的媽媽。
  • 媽媽的「裝死式育兒」盛行,這些方法你了解嗎?
    在大部分育兒家庭中,一般都是媽媽承擔著照顧寶寶的責任,而爸爸則當起了甩手掌柜,其實這並不是爸爸不愛孩子的表現,而是爸爸笨手笨腳的,也不知道該怎麼照顧孩子。 不過有些時候爸爸們會偷懶了,遇到這樣帶孩子的爸爸,媽媽們可能真的會哭笑不得。
  • 「裝死式育兒」盛行,媽媽提前掌握這項技能,優先成為高階家長
    而這樣的場景只會讓媽媽越來越累,爸爸反而做起了「甩手掌柜」。」育兒,自己也當甩手掌柜。,原來「裝死式」育兒有這麼大的效果。「裝死式」育兒有幫助,但並不是媽媽名正言順偷懶的理由,只有做好這幾點,才能真正起到讓丈夫和寶寶不再依賴自己的效果。
  • 裝死式育兒:裝懶、裝傻、裝虛弱、裝死?
    但還一種媽媽,他們在育兒過程中採取的「裝死式育兒」。很多媽媽生孩子之後就會吐槽帶孩子累,為了不讓孩子受委屈,自己做什麼都是親力親為的。 所以不妨試一下這樣的「裝死式育兒」,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適當的裝一下死,示一下弱,反而養成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這樣你也可以偷偷懶,何樂而不為呢。 以前讀過一句話,「孩子永遠比你想像的要強大」,今天的漫畫很好的印證了「裝死式育兒」的魅力所在。
  • 自從學會了「裝死式育兒」,整個人都神清氣爽了
    導讀:自從學會了「裝死式育兒」,整個人都神清氣爽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自從學會了「裝死式育兒」,整個人都神清氣爽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懶媽媽」才是好媽媽?這些道理應該早點兒懂
    前幾天,袋鼠麻麻學到一個新名詞:裝死式育兒。顧名思義,「裝死式育兒」就是指對娃採取裝聾、裝瞎、裝懵、裝傻、裝病、裝失憶、裝無力等策略,讓媽媽從養娃的束縛中解脫出來……聽起來確實挺誘人的。在中國家庭裡,媽媽往往是一種「超人」式的存在,要上得廳堂下得廚房,要養育孩子賢良淑德,要照顧老公讓他無後顧之憂,還得做一個獨立女性有自己的事業。很多媽媽已經處在瑣事煩擾和精神崩潰的邊緣!「裝死式育兒」其實就是號召大家做一個「懶媽媽」嘛。
  • 霍啟剛「平民式」養娃方式,獲網友熱贊:這才是真正「豪門」育兒
    「豆寶奶奶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現在很多的父母都會覺得,「富養」孩子才是正確的養娃方式,因此他們總是拼命地工作,想要給孩子富裕的生活霍啟剛「平民式」養娃方式,獲網友熱贊:這才是真正「豪門」育兒霍啟剛在很多人眼中都算得上是豪門了,但是觀察他的育兒方式就會發現,有錢人並不是像我們心中所想的那樣「富養」孩子。在霍啟剛的家庭之中,採用「平民式」的教育方式來養娃。
  • 聽說過裝死式育兒嗎?掌握這項技能的媽媽們,已邁入高階家長層次
    逐漸地,她發現老公變得勤快起來,過段時間寶寶竟也神奇地學會自己吃飯了,小周十分滿足:原來「裝死式」育兒這麼好用。裝死式育兒效果慢慢,背後的原因值得父母深思「裝死式」育兒為什麼能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如果你希望寶寶自己學走路,請提前把地板拖乾淨,把桌角裝上保護套,把尖銳物品收進抽屜,在保證寶寶安全的情況下放手才是高階寶媽的標配。
  • 5個月寶寶急性腎水腫,背後是奶奶育兒的舊法,科學養娃才正確
    導讀:5個月寶寶急性腎水腫,背後是奶奶育兒的舊法,科學養娃才正確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5個月寶寶急性腎水腫,背後是奶奶育兒的方法,科學養娃才正確!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1339】為什麼中國人養孩子那麼累
    中國爸媽養孩子累,除了上面說的這些原因,還有一個不是那麼明顯,但是很確定存在的原因,就是接觸過多信息,但對如何育兒,缺乏主見。爸爸不參與帶孩子,帶孩子是媽媽一個人的事兒,恐怕是不少中國家庭的常態,也是相當多媽媽覺得帶孩子累得不行的重要原因。父母一起帶娃,既分擔育兒生活中的具體工作,也共同討論關於孩子的各種大小問題,得出一致見解,然後一起付諸行動。
  • 別被「概念」給限制住了,取其精髓孩子才優秀
    等有了二寶卻發現,養育孩子要輕鬆多了,這並不是說老二就比老大省心,而是父母在養育了一個孩子之後具備了一定的經驗,到了二寶這裡能夠應對自如了,因此對老二的養育多半是放養。吃飽長大,身體健康,這就可以了。關於「精養寶寶」和「放養寶寶」,網上的爭議很多,來看看網友的「現身說法」。
  • 90後寶媽帶娃太「懶」,網友卻贊育兒有方:獨立才是最好的愛
    90後寶媽帶娃太「懶」,網友卻贊育兒有方:獨立才是最好的愛疫情在家這麼長時間,很多寶媽表示,孩子們再不開學,自己就要「瘋了」。看完這個視頻,我就覺得自己怎麼以前活得那麼累,孩子自己也有手有腳的呀,咱們只要能夠不讓孩子發生危險,為什麼不做一個懶一點的家長呢?
  • 自己太普通?沒時間陪娃?你跟娃的情感連接才是親子關係的關鍵
    其實有些家長覺得自己太普通又沒時間,還有的爸媽會說,沒經濟沒時間這又怎麼才能讓娃和自己的親子關係更輕鬆和諧?我認為我們不要把問題死死地盯在這裡,而要努力想辦法如何能在家長又忙又普通基礎上想出跟娃在一起的高質量親子時光。
  • 養孩子「累成狗」,大多是中了這6條原因!
    前段時間,我在寶媽群裡發了一個問題:「你覺得,養孩子累嗎?」我當時特別希望寶媽們的回答是:「有點累,但非常愉快、非常幸福」,但是,真實的回答卻是「累成狗了」、「累成黃臉婆了」、「累的都快後悔生孩子了」?
  • 中國爸媽養娃累!體現在這5個方面?
    因此,做家長的,不要太操之過急,對寶寶的要求不要過高,要一步一步來,根據自己寶寶的自身特點,給予正常的期望值,讓寶寶更加快樂,你也會更加輕鬆。2,攀比之心過重別的孩子都上各種各樣的輔導班了,我們要不要上?
  • 外國寶媽帶娃到底有多輕鬆?幾組圖片帶你看看,中國寶媽太累了
    在懷孕的時候,很多人認為等寶寶出生就好了,可是當寶寶出生後,苦日子才剛剛開始,因為每天都需要照顧寶寶,特別的辛苦,沒有一點屬於自己的自由時間。如果丈夫不能幫助寶媽分擔一些壓力,那麼寶媽每天都會感到特別的累,不僅身體上會感到疲憊,而且還可能會產生心理問題。可是在國外的寶媽卻不這麼累,她們是怎麼做到的?
  • 「娃哭不抱,不哭才抱」這種育兒方式,孩子長大後啥樣?太諷刺了
    但有段時間「娃哭不抱,不哭才抱」的獨特強調論興起,讓父母開始懷疑自己的本能。」訓練孩子的意識,對孩子無疑是太殘忍了,這樣只會讓孩子明白,自己的哭聲沒有任何意義,缺乏父母的愛,缺乏安全感,情感發育也會受阻,長期處於這種狀態下,孩子性格會暴躁、陰暗、與人難以相處。
  • 國內全家帶孩子都嫌累,日本媽媽獨自帶娃卻很輕鬆?有點值得學習
    中國媽媽一家帶一個娃還嫌累?但日本女性在結婚生子之後,政府會有專門的育兒補貼,其中包含有一次性生育補貼、生育補助金、生育費用補貼,甚至還有貼心的媽媽停工安慰金。而這些持續發放的育兒補貼,恰恰就是日本媽媽養孩子的生活費和學雜費基礎。
  • 中國人養孩子為什麼這麼累?6大原因,你中了幾個?
    我們這就繼續冒著被罵「站著說話不腰疼」的風險,分析分析養娃如此之累的諸多原因,希望能多少幫爸爸媽媽們從無休無止的疲累中解脫一些。輔導班了,我們要不要上?爸爸不參與帶孩子,帶孩子是媽媽一個人的事兒,恐怕是不少中國家庭的常態,也是相當多媽媽覺得帶孩子累得不行的重要原因。父母一起帶娃,既分擔育兒生活中的具體工作,也共同討論關於孩子的各種大小問題,得出一致見解,然後一起付諸行動。
  • 為什麼中國人養孩子那麼累?(深度好文)
    中國爸媽總說養娃累,其實主要原因在這七個方面。對孩子期望太高在絕大多數有孩子的中國家庭裡面,孩子都是中心中的中心。父母們整天圍著孩子轉,事事為孩子籌謀,從未生、出生、上幼兒園、上小學中學高中,直到上大學、孩子工作、結婚、買房、孩子自己生孩子,幾乎無一日間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