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家家也有不同的育兒套路。
育兒對大多數父母來講都是很疲憊的,每天圍著孩子轉來轉去,照顧他的日常起居,關注他的學習成績,每天花費自己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在孩子身上,儘管每天把自己累的筋疲力盡的,但這樣的教育方式的效果並不見成效。
楊先生是事業單位上班的,楊太太是普通的上班族,他們婚後養育了一個兒子,他們兩人都很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由於考慮到父母年歲已高,而且現在不提倡隔代養娃,楊太太與楊先生經過商量後決定辭職,把養育孩子當做現在的重心,親自照顧孩子。
於是楊太太就做起了全職寶媽,全心全意的照顧孩子,從幼兒時期的為孩子換尿布、餵奶、洗澡,日復一日的生活讓楊太太感到疲憊不堪,想著堅持到孩子上幼兒園就好了。
可是事實並不是這樣的,孩子上了幼兒園以後,經常有這樣那樣的手工作業需要家長配合完成,除此之外幼兒園會經常搞一些親子活動、課外實踐活動等,楊太太不僅沒有感到輕鬆,還特別疲憊不堪。
現在孩子上了小學了,楊太太想著終於可以鬆口氣了,但並不是這樣的,因為現在的父母都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學習成績從小學就開始抓起來了,如果自己不抓緊點,就會被其他小朋友比下去,也就會輸在起跑線上。
楊太太在孩子放學後就給兒子親自輔導課後作業,這不最近兒子的成績有所下滑,楊太太更是加班加點的給兒子輔導,好在期末考試的時候兒子的成績提上去了。
可是漸漸地楊先生與楊太太發現自己的兒子並沒有朝自己期望的方向發展,不僅是學習成績方面還有自身的性格等方面。楊太太也很是無奈,自己每天為孩子起早貪黑的,怎麼不見成效呢?是自己的育兒方式出問題了嗎?
我們身邊其實很多父母都有楊先生和楊太太這樣的煩惱,明明自己花費大量的時間、金錢與精力培養孩子,累得半死,可孩子並沒有朝自己所期盼的方向發展,有時候還有很多缺陷。
1. 太過於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
現在的很多父母都用孩子的學習成績好壞來衡量一個人的優秀與否,因此很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自己即使上班很累也會給孩子補習功課。
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績卓越,將來能夠成為人上人,於是給自己也給孩子很大的壓力,看到孩子成績下降了,比孩子還著急。
2. 總為孩子包辦一切
這是現在大多父母的通病,家長總是習慣性的為孩子做好了一切大小事務,衣服家長來洗,被子家長來疊,總之就是不讓孩子自己動手,總認為孩子還小,什麼也不會。
希望孩子在父母的關愛保護下成長,大包小攬一切,因此會感到很累。
3. 不該管的瞎管
孩子是自己很親近的人,所以他的大小事物總是喜歡去管,甚至個人生活都要去插手,但是其實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可以適當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一些事情,可能孩子會做出讓家長很驚喜的事情,孩子並沒有父母心中想像的那麼脆弱。
不該管的瞎管有時候不僅幫助不到孩子,還會引起孩子的反抗與叛逆,自己還會覺得很累。
孩子從小在被溺愛的環境中長大,會變得很任性,想要什麼就要得到什麼,如果一點事不順心、達不到自己的要求就會變得無理取鬧、蠻不講理,這就是家長溺愛、從小被嬌慣的的後果。
家長溺愛長大的孩子往往無法獨立,因為孩子已經習慣了在父母的保護下長大,對父母有很強的依賴性,當孩子有一天離開父母到了集體生活中,會很難適應這樣的生活,所以家長愛孩子也不能太過溺愛,鑰匙了而至,把握好尺度。
溺愛孩子的父母是想給予孩子更多的愛,保護孩子不受傷害,但這樣溺愛孩子的行為實質上是剝奪了孩子的勞動能力,以及孝順長輩的機會,父母為孩子做的一切久而久之會讓孩子心理覺得父母的一切付出都是理所當然的,因為你是我的父母所以你就該為我做這些。這樣的孩子往往不會存在感恩之心。
每對父母都是愛孩子的,這點是大家毋庸置疑的,可是要注意方式方法,總是圍著孩子轉替孩子做好一切看似是疼愛孩子,可往往會使孩子喪失很多能力,不妨改變一下教育理念,教育專家說過,目前的「裝死式育兒」很受育兒,適當的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僅自己變得輕鬆了,還能教育出更優秀的孩子,何樂而不為呢?
1.適當偷懶,鍛鍊孩子的獨立性
家長可以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偷懶,鍛鍊孩子的獨立性,比如今天下班回家躺在沙發上對孩子說:「寶寶媽媽今天很累,媽媽今天就不幫你洗襪子了,一會你自己把自己的襪子洗乾淨好嗎?」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孩子鍛鍊自己的勞動能力,並讓孩子可以從中學到感恩父母平時為自己所做的事情。
2. 適當裝病,讓孩子承擔責任
媽媽可以適當裝病,讓孩子明白承擔責任。比如躺在床上告訴孩子:「寶貝,媽媽今天生病了特別不舒服,你能幫媽媽倒杯水嗎,媽媽需要喝藥」,在這一過程中讓孩子知道媽媽或者爸爸也不是萬能的,你要學會自己承擔責任。
3. 適當裝弱,讓孩子懂得付出
家長可以適當的裝弱,比如再做某件事的時候,可以告訴孩子:「寶貝,媽媽不會,那可以幫助媽媽嗎?」千萬不要小瞧孩子,孩子能夠幫助到爸爸媽媽,其實內心是很開心的,因為這是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慢慢地,孩子不僅能在幫助父母的過程中鍛鍊自己的動手能力,還會懂得付出。
育兒是門大學問,教育孩子也是父母的修行。要不斷的學習,因材施教,遇到問題及時改變育兒方法,不能只是一味地付出,要鍛鍊孩子的各項能力,這樣在以後他們才能更加優秀。
本文由@柚子媽咪育兒經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