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歲的李女士是紹興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婦。近兩年來,她沒刻意減肥,一日三餐如往常,體重卻下降了20多斤。李女士想著「瘦一點更健康呀」,自己還挺開心的,但困擾李女士的是,原來自己不太怕熱,也不常出汗,近兩年來卻稍微動一動就容易怕熱出汗。而且月經量也減少了,經期延長了。
去年,李女士家裡添了小孫子,她覺得可能是自己陪著小孫子,有時候太累了導致更年期提前了而已,也沒想著到醫院檢查。
視力模糊跟隔壁村大爺有相同症狀大約半年前,李女士開始發現自己看東西有些模糊,不僅看不清楚手機屏幕,而且燒菜的時候還經常拿錯調味料。
李女士開始擔心,體重降低、怕熱出汗、月經量減少、視力下降,這些毛病真的是更年期提前帶來的嗎?
一個月前,李女士和鄰裡聊天時,偶然聽聞隔壁村的張大伯因為視力下降去醫院檢查,發現是顱內垂體瘤。張大伯找到了邵逸夫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楊樹旭,經過手術治療後視力恢復了大半。
覺得近半年來視力越來越差,李女士決定去醫院檢查一下。當地醫院給李女士查了頭顱磁共振,結果和隔壁村張大伯一樣,都是長得像「雪人」一樣的垂體瘤,而且李女士的這個「雪人」比張大伯的還大出一倍!
張大伯推薦李女士去邵逸夫醫院找楊樹旭主任再看一看。
情況危急罕見垂體瘤壓迫視神經李女士來到邵逸夫醫院神經外科,楊主任安排了一系列激素檢查,結合臨床表現和磁共振結果,最後認為這是比較少見的垂體TSH瘤,也就是分泌促甲狀腺激素型垂體瘤。
楊主任介紹道,垂體是一個內分泌腺體,可以分泌激素。它長在大腦底部的中間位置,上方是視交叉,兩側是頸內動脈,形狀大小類似於花生米。下丘腦便是通過垂體來調節機體的內分泌系統,垂體的病變往往會影響到內分泌系統的紊亂。
而垂體瘤是成年人第三常見的原發性腦腫瘤,佔所有腦腫瘤的10%-15%,其中90%的垂體瘤都是良性腺瘤。垂體瘤根據是否高分泌激素分為無功能性和功能性, 25%-30%的垂體腺瘤在臨床上是無功能的,多呈現出垂體腫瘤對周圍腦組織壓迫而出現的症狀,比如視力下降或頭痛等。功能性垂體瘤多表現出與激素水平變化相關的症狀,其中最常見的類型是促性腺激素細胞腺瘤。而李女士所患上的垂體TSH瘤發病非常少。
楊主任跟李女士解釋了她之前出現症狀的原因,體重下降、怕熱、月經量少都是由於垂體TSH瘤的激素分泌功能引起內分泌水平紊亂而導致的。而且,李女士顱內的巨大垂體瘤壓迫了視交叉,因此視力減退、視野缺損。
眼科醫生建議她儘早手術。雖然垂體瘤是一種良性的腫瘤,只要及時搬開壓在視神經上的「大石頭」,視力問題很快得到緩解,但是如果這種壓迫長期不能解除,就會引起視神經的萎縮,導致永久性的失明。
當機立斷手術幾毫米內窺鏡下切除腫瘤李女士的病情儼然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楊樹旭主任當機立斷地為李女士安排了手術治療。垂體瘤切除手術無需開顱,通過一根直徑幾毫米的內窺鏡,經鼻腔到達病變部位,通過很小的切口就可以切除垂體瘤,解除視神經的壓迫,在體表可見的地方也不會留有手術疤痕。
手術治療以後,再加上一段時間的激素治療,李女士的各項激素指標開始逐步恢復正常,視力也比之前有所好轉,目前已經出院。
「感覺帶孫子輕鬆多了!」李女士說。
楊主任貼心地提醒,由於垂體瘤發病年齡覆蓋很廣,從青少年到老年都有可能中招,因此,青少年看物不清、視力下降,不一定是近視;中年女性月經紊亂、怕熱多汗,不一定是更年期;老年人眼花、視野受限,不一定是老花眼、青光眼。有這些症狀的人群,記得要及時就醫,做核共振檢查和CT掃描,切莫貽誤了病情!
【來源:青年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