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歲的李女士是紹興一位家庭主婦。近兩年來,她沒刻意減肥,體重卻下降了10多公斤,李女士想著瘦一點更健康,起初還挺開心。但逐漸她發現,不太怕熱的自己,稍微動一動,就容易出汗,而且月經量減少,經期延長。去年,家裡添了小孫子,李女士更是時常感覺疲憊,她認為可能是照看孩子太累導致更年期提前。
大約半年前,李女士發現看東西有些模糊,不僅手機看不清,燒菜時還經常拿錯調味料。體重降低、怕熱出汗、月經量減少、視力下降,這些問題真的是更年期提前帶來的嗎?
一個月前,李女士和鄰居聊天時,偶然聽說隔壁村張大爺因視力下降去醫院檢查,發現是顱內垂體瘤。於是,李女士也決定去醫院看一看。當地醫院給李女士查了頭顱磁共振,檢查結果和張大爺一樣,腦部有長得像「雪人」一樣的垂體瘤,而且李女士的「雪人」比張大爺還大出一倍。
張大爺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治療後視力恢復大半,他推薦李女士也到邵逸夫醫院看看。在邵逸夫醫院神經外科,通過一系列檢查,醫生認為李女士得的是較少見的垂體TSH瘤(分泌促甲狀腺激素型垂體瘤)。
邵逸夫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楊樹旭主任醫師:垂體是一個內分泌腺體,可分泌激素,它長在大腦底部的中間位置。下丘腦便是通過垂體來調節機體的內分泌系統,垂體病變往往會影響到內分泌系統。李女士出現體重下降、怕熱、月經量少,都是由於垂體病變引發內分泌紊亂。而出現視力減退、視野缺損,則是因為顱內巨大垂體瘤壓迫到視交叉。
垂體瘤是成年人第三常見的原發性腦腫瘤,佔所有腦腫瘤的10%至15%,其中90%的垂體瘤是良性腺瘤。雖然大多是良性,只要及時搬走「雪人」,視力問題可以很快得到緩解,但如果壓迫長期不能解除,會引起視神經萎縮,導致永久性的失明。
經治療,李女士各項激素指標逐步恢復正常,視力也比之前有所好轉,目前已經出院。
垂體瘤分為無功能性和功能性。無功能性垂體瘤多呈現出垂體瘤對周圍腦組織壓迫而出現的症狀,如垂體瘤壓迫視角叉,導致視力下降或視野缺損,垂體瘤壓迫周圍腦組織或腫瘤出血,導致頭痛等。
功能性垂體瘤多表現出與激素水平變化相關的症狀。當激素分泌減少時,會出現噁心嘔吐、怕冷無力、月經減少或閉經、性功能障礙、體重變化等。當激素分泌增多時,會出現相應的特徵性表現,如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垂體瘤會出現庫欣症候群,表現為滿月臉、水牛背、皮膚紫紋、臉部痤瘡、高血壓、高血糖、骨質疏鬆、焦慮易激惹或抑鬱等;分泌生長激素的垂體瘤會出現肢端肥大,如手腳肥大、心臟肥大、高血糖、關節疼痛、青少年生長過快等;分泌促甲狀腺激素的垂體瘤表現為甲狀腺功能亢進,如體徵減輕、怕熱多汗、心率變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