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一起學語文」即可關注
掌上語文讀背神器 專業語文學習社區
☞點此查看本平臺使用指南
古詩詞鑑賞資源頻道持續更新中,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入頻道主頁,查看更多古詩詞分類鑑賞學習資源。
一、表現閨中女子的後悔、怨恨
江南曲
李益
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
【賞析】詩以白描手法,曲折而傳神地表達了一個商人之婦的怨情。丈夫經商長年在外,自己獨守空房。想到潮水漲落有規律,後悔當初沒有嫁給隨潮水出沒的弄潮兒。
閨怨
王昌齡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賞析】本來要凝妝登樓,觀賞春色,結果反而惹起一腔幽怨。「陌頭楊柳色」使女子觸景生情,表現了女子對丈夫追求功名、建功立業的後悔與怨恨。
二、表現對遊子的思念、牽掛
春怨
唐·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賞析】擷取了一位少婦日常生活中一個饒有趣味的細節,寄希望在夢中與丈夫相會,卻被不知趣的黃鶯驚擾了她的美夢。表現了女子寂寞惆悵而又無可奈何和對丈夫的思念、想往。(青年士子為博取功名利祿、榮華富貴而遠離妻室,使得妻子在無盡的等待與無邊的愁悶中生出怨恨之情。
代答閨夢還
張若虛
關塞年華早,樓臺別望違。
試衫著暖氣,開鏡覓春暉。
燕入窺羅幕,蜂來上畫衣。
情催桃李豔,心寄管弦飛。
妝洗朝相待,風花暝不歸。
夢魂何處入,寂寂掩重扉。
【賞析】這首詩是初唐詩人張若虛的作品,全詩豔麗工整,欲出宮體之籬,似啟溫李之風,張若虛的詩風上承齊梁,下開盛唐,在詩歌的歷史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大家往往認為,是初唐四傑為盛唐詩歌的興盛局面打下了良好的開端。實際上,張若虛也是功不可沒的一員。這首擬閨怨詩就是最好的證明。
在詩中,春天的熱鬧映襯了女子的青春美麗、欣喜歡樂,反襯了女子的孤獨期盼、相思離愁,從而進一步增強了抒情強度。美麗的相思帶上了苦澀的滋味,但正是因為這份苦澀表現了純粹愛情之美。
作者多用側面烘託的手法,藉助帶有感情色彩的事物來抒情。另外,這首詩對於人物心理描寫的方式又可稱得起是別具一格。句句不直接描繪心境,可句句寫的都是心境。如果要將這首詩翻譯成為意識流作品,那就韻味大減。好比將一個曲曲折折的迷宮拉直,明了易懂,但趣味卻蕩然無存了。
三、表現了一種渴望與丈夫團聚,怨戰、厭戰的情緒
徵婦可以說是邊塞戰爭的附屬產物,她們不僅要飽嘗一般思婦的相思之苦、離別之恨,而且還得時刻牽掛邊關丈夫的冷暖安危。一邊是對久戍邊疆的丈夫朝思夜想,一邊對邊關的那些無能將領頗有怨恨之情。
寄徵衣
元·姚遂
欲寄君衣君不還,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與不寄間,妾身千萬難。
【賞析】詩用一個女子的口吻寫出了一個閨中少婦為丈夫寄寒衣時的矛盾心情。同時,那種對丈夫的關切、體貼之情也溢出紙外。
雜詩
沈佺期
聞道黃龍戍,頻年不解兵。
可憐閨裡月,長在漢家營。
少婦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誰能將旗鼓,一為取龍城。
【賞析】這首詩,寫閨中少婦和久戍未歸的丈夫的兩地相思之情。詩中不僅表達了他們的深摯戀情,而且也委婉、含蓄地諷刺了邊將的無能。
四、表現閨中人的寂寞哀怨、無聊冷清(宮怨詩)
這類詩猶以表現宮女的寂寞之情最為突出。古代的最高統治者為了滿足自己的淫慾和役使的需要,把大批的民間美貌女子擄人宮中。這些宮女在深宮裡被高牆深院鎖著,一待就是一輩子;除非特殊的原因可以被放出宮,不然就只能老死於這寂寞冷清的皇宮裡。一部分宮女進宮後,連皇上的面也沒見過。她們的痛苦、怨言可以想見。最為常見的寫宮女「恩已斷」或「未承恩」或「君恩無常、見異思遷」之怨恨的詩作。
秋夕
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賞析】詩中描寫了一個失意宮女的孤獨生活和悽涼心情。宮女那種哀怨與期望相交織的複雜感情見於言外,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封建時代婦女的悲慘命運。
春宮怨
杜荀鶴
早被嬋娟誤,欲妝臨鏡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為容。
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憶採芙蓉。
【賞析】此詩含有自嘆無人賞識之意。首聯寫因貌美而入宮,受盡孤寂,不願梳妝;頷聯寫取寵不在容貌,因而不必妝扮了;頸聯寫景,春風駘蕩,風和日麗,鳥語花香,藉以烘託春心受殘,寂寞空虛的情感;末聯寫往日之歡樂,更露其怨情。
五、對易逝青春的哀怨,對自由自在、幸福生活的嚮往
這一類詩表達了宮中女子對自由被禁錮、遭人冷落的怨恨,對昔日未進宮前的自由和幸福生的嚮往。也表達了她們在幽禁生活中白白消磨青春的哀怨之情;昔日承恩,今日冷落,美人遲暮傷情而生幽怨悲憤。
閨 怨
唐·司馬札
柳色參差掩畫樓,
曉鶯啼送滿宮愁。
年年花落無人見,
空逐春泉出御溝。
【賞析】「年年花落無人見,空逐春泉出御溝」宮女自知自己被幽禁在這深宮中,空自消磨青春,容色調謝而無人問津,正像那宮花一樣,無聲無息地凋零,飄入御溝隨著流水而去。青春易逝的哀怨言不盡意無窮。
宮 詞
宋·武衍
梨花風動玉闌香,春色沉沉鎖建章。
唯有落紅官不禁,盡教飛舞出宮牆。
【賞析】「唯有落紅官不禁,盡教飛舞出宮牆。」「出宮牆」,這是宮女的願望,因此那落花「飛舞出宮牆」的眼前之景,特別觸動她們的心,她們恨不得立即變成落花,飛舞而出。落花在這裡不僅起了引情作用,也起了對比襯託作用:落花飛出,無從禁止,而自己身鎖重門,插翅也難飛,人不如花。「唯有」一句,更暗示宮禁森嚴,無處不戒備。「禁」字與上句的「鎖」字相呼應,更烘託出宮女的不自由,寫出了宮女被禁錮的悲哀和渴望自由而不可得的怨恨之情。
六、抒發王朝盛衰之感(通過宮女的變化來反映)
行宮
元稹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
【賞析】這是一首抒發盛衰之感的詩。首句點明地點:古行宮;二句暗示時間:紅花盛開之季;三句介紹人物;白頭宮女;四句描繪動作:閒坐說玄宗。構築了一幅完整動人的圖畫。當年花容月貌,嬌姿豔質,輾轉落入宮中,寂寞幽怨;如今青春消逝,紅顏憔悴;閒坐無聊,只有談論已往。此情此景,好不悽絕!
七、借思婦閨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
「託志帷房」 以宮怨、閨怨寄託「士不遇」的情懷。因為「放臣棄婦,自古同情。守志貞居,君子所託」(陳沆《詩比興箋》卷三)。男性詩人「借女人說話」,表現的卻是非女人的主題,有人說:他們的目的是借思婦「託志帷房」。 一般說來,「男性作家筆下的閨怨題材與君臣遇合的主題常常是一一對應的:
1.以相思寓渴望報效國家朝廷
2.以美人遲暮寓壯志未酬功業未就
3.以空閨寂寞寓懷才不遇
4.以冷落薄情寓遭排擠打擊
摸魚兒
辛棄疾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
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閒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賞析】作者在傷春弔古,借古諷今,但實際上是作者將自己的憂國、懷才不遇之情隱藏在春殘花落,蛾眉遭妒的描寫之中。
春宮怨
杜荀鶴
早被嬋娟誤,欲妝臨鏡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為容。
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憶採芙蓉。
【賞析】從詩的意境來看,《春宮怨》似不只是詩人在代宮女寄怨寫恨,同時也是詩人的自況。人臣之得寵主要不是憑仗才學,這與宮女「承恩不在貌」如出一轍;宮禁鬥爭的複雜與仕途的兇險,又不免使人憧憬起民間自由自在的生活,這與宮女羨慕越溪女天真無邪的生活又並無二致。它不僅是宮女之怨情,還隱喻當時黑暗政治對人才的戕殺。
八、控訴封建社會嬪妃制度的罪惡
上陽白髮人
白居易
上陽人,上陽人,紅顏暗老白髮新。
綠衣監使守宮門,一閉上陽多少春。
玄宗末歲初選入,入時十六今六十。
同時採擇百餘人,零落年深殘此身。
憶昔吞悲別親族,扶入車中不教哭。
皆雲入內便承恩,臉似芙蓉胸似玉。
未容君王得見面,已被楊妃遙側目。
妒令潛配上陽宮,一生遂向空房宿。
宿空房,秋夜長,夜長無寐天不明。
耿耿殘燈背壁影,蕭蕭暗雨打窗聲。
春日遲,日遲獨坐天難暮。
宮鶯百囀愁厭聞,梁燕雙棲老休妒。
鶯歸燕去長悄然,春往秋來不記年。
唯向深宮望明月,東西四五百回圓。
今日宮中年最老,大家遙賜尚書號。
小頭鞵履窄衣裳,青黛點眉眉細長。
外人不見見應笑,天寶末年時世妝。
上陽人,苦最多。
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兩如何!
君不見昔時呂向美人賦,又不見今日上陽白髮歌。
【賞析】《上陽白髮人》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政治諷喻詩。詩中沒有一般化地羅列所謂「後宮人」的種種遭遇,而是選取了一個終生被禁錮的宮女作為典型,不寫她的青年和中年,而是寫她的垂暮之年,不寫她的希望,而是寫她的絕望之情。通過這位老宮女長達四十餘年的幽禁遭遇,極形象而又富有概括力地顯示了所謂「後宮佳麗三千人」的悲慘命運,同時對封建帝王強制徵選民間女子以滿足自己淫慾的罪惡行徑提出強烈的控訴。
古詩詞鑑賞精選教輔《為你解詩》·詩歌鑑賞一本通關,最通用的古詩詞鑑賞教程。(掃描二維碼即可進入課程和書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