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愛你菜, 圖丨愛你菜、Midi、麗佳
4月以來,老饕去走丙察察,我因備考投入學習的時間遠超預想,疏於飯廚,還常常熬到深夜。我們分別回到廣州,堆積的工作日程排山倒海地壓來,老饕先生天天加班,而我也整天忙於瑣事,這一陣,幾乎都沒怎麼好好下廚!
在這樣的狀態下寫菜譜,怕是沾染了疲憊,少了許多的熱情。
上周去香港考試,帶一位小師妹去吃了她心心念念的「九記牛腩」,吃完,我們心裡都五味雜陳,不如今天聊一聊那一碗我們曾經念念不忘的清湯牛腩,曾經千裡迢迢,光顧了多年的牛腩粉麵店!
又遇吃貨
認識了一位小師妹,一起備考,學習期間每到飯點就下樓吃小區的一家潮汕粿麵店,每一次她都要大大地感慨一番——十分正宗!於是,聊著聊著,發現原來大家都是吃貨,更發現原來大家都愛巴黎的越南PHO粉。
她曾經留法三年半,碩士論文寫的就是法國美食旅遊,發現我們共同的愛好——吃喝後,我們一發不可收拾地聊了很多。她問我,對在香港找吃,是不是很在行?能不能考完試帶她去吃?
熬了個通宵,考完試後,雖然我們兩眼通紅,眼皮都快要掉到地上了,但卻第一時間跑去「九記牛腩」……
▲ 不管晴天雨天,九記牛腩的門口都排著長隊
九記牛腩
中環九記牛腩,賣的是柱候牛腩以外的另一個系統——清湯腩。姑且不論它是不是香港最好吃的牛腩,但肯定是最出名的牛腩店,不只是蔡瀾,歐陽應霽等美食家,幾乎所有香港的美食攻略裡,都少不了要提它的名字。
第一次吃,是2013年5月,老饕帶我去的。說真的,當時還真有點被驚豔到,牛爽腩(崩砂腩),肥瘦相宜,爽滑有嚼勁,湯底鮮甜不肥膩,還有種難以言語的香,我不但湯底喝一滴不漏地喝光,連微信朋友圈裡,第一條發的就是九記牛腩的評論,但彼時老饕說,發現他家水準下降了。
第二年再去香港,我要求再去九記,因為對他家的清湯底一直念念不忘。老饕勉為其難地陪我去了,排了大半個小時的隊吃上,我也失望了。相比上一次,燙頭的味道鹹了很多,湯底濃度雖沒減,但香味是大不如從前了。老饕吃完,跟我說:「下次真的不要再來了!」
我們每年都要去香港逛兩回,也沒什麼特別的事,就是去走走逛逛,轉轉中環的老街和各種精緻的小店,逛吃逛吃,感受下華洋交融老殖民色彩,菜市場裡的市井生活,和老店對吃的講究……但足足有兩年,我們再也沒去過九記。
我總執拗地認為,是不是上一次碰巧人多沒做好?
所以,這次本著帶小師妹,又去了一回。
門口還是一如既往地排著長龍,又排了大半個小時,被安排上了二樓。狹小的空間,密集的人流,翻臺速度奇快,店員大多都是老面孔,非常高效有條不紊地招呼和服務著……所有的這些,包括菜牌和價格都沒有變。
招牌的爽腩已經賣完(這個太好賣,需要碰運氣),我照舊點了個清湯河粉和清湯淨牛腩,小師妹點了一個咖喱腩伊面。清湯淨牛腩端上來的時候,吃了第一口,我就失望了,原來我上次試的沒錯,兩次的確認,他家的水準的確是下降了太多。
牛腩的紋路依舊清晰,但質感已經沒有了,入口少了以前的鬆化,卻多了幾分肉柴,湯底雖沒有上一次鹹,但的的確確已經少了以前的甜香,讓人失望不已。小師妹的那碗咖喱的味道還不錯,伊面也比河粉要更好吃,但牛腩的質感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回來跟老饕一聊,他還笑說不死心,上一回他就已經二次確認這個水準已經下降到不值得再試了,我不知道此刻我寫下這個,是不是可以,拔掉我們心底念念不忘的草。因為我依然心思思那鍾愛的清湯腩湯底。
▲ 招牌清湯牛爽腩
清湯腩
雖然九記牛腩的味道已經大不如從前,但清湯腩的湯底卻一直讓我心心念念,就像十年前喝洞庭的土雞湯,我帶媽媽和其他吃貨朋友專程去吃,就為了讓前輩試試能不能吃出湯底是加了什麼熬的。
清湯腩據說是用牛肋筒骨,分別加入陳皮、草果或自配的藥材秘方,然後熬上4~8小時熬出一鍋鮮濃的湯底,撇走湯麵上的肥油,再分別用來浸煮不同部位的牛腩。而最受歡迎的牛爽腩,每一百斤牛肉只有寥寥數斤。
據說九記是清湯底的首創,當年香港一直以獨一無二的柱候牛腩而為大家所知,是九記自己摸索出了另一個湯底系統。說是清湯底,其實牛骨味十足,而且老闆還按冬夏季節以不同的藥材加以燉煮9小時,牛肋骨加藥材,再加上牛腩滲出來的肉質,十分鮮濃又不失清澈。
很多的美食,一旦聲明遠播,開始加速擴張,總難保持原來的水準。雖然九記牛腩並沒有像很多老字號那樣大規模連鎖,但隨著追逐的人越來越多,已經很難吃回原來的水準和味道。
回來我特意去翻了一下好幾個香港美食家的推薦,才發現清湯腩做得好的不止九記一家,還有位於中環禧利街的生記,新界大埔的群記清湯腩,而且很多老香港其實更多去這兩家:歐陽應霽推薦的第一家和攝影家馮漢紀愛去的是群記,蔡瀾在他《蔡瀾常去食肆160間》第一家寫的就是上環的生記清湯牛腩面家。還有一家是永華面家的古法磨豉牛腩,雖然不是清湯,但看了也讓人蠢蠢欲動。
這一次,趁著和大家分享吃九記牛腩的心得,為自己下一次去港還能找到一碗金牌上湯做一做功課,希望我們都還有機會再感受到鮮味的牛脂甘香。
生記清湯牛腩面
香港中環禧利街20~22號地鋪電話:25418199
營業時間:6:30am – 9:00pm(周日休息)
6:30am – 6:00pm(公眾假期)
歐陽應霽+蔡瀾:以前上環「合計清湯腩」已經搬到中環禧利街和「生記茶餐廳」合併為「生記清湯牛腩面家」。清湯配上燜好的清甜白蘿蔔,湯很濃,滿分!
群記清湯腩
地址:香港新界大埔運頭街大明裡龍騰閣26號~28號地鋪電話26382071
營業時間:1:00pm – 1:30am
歐陽應霽+馮漢紀:
「絕對值得畫時間走一趟,喝一口群記這一鍋從半夜熬煮通宵達旦用上8小時才完成的牛脊骨湯底,口啖牛腩不同部位,不只是美味,更是一種見識。」
九記牛腩
地址:香港中環歌賦街21號
營業時間:12:30pm –7:15pm/8:00pm – 11:300pm(周日休息)
永華面家
地址:香港灣仔軒尼詩道89號地下電話2527 7476
營業時間:12:00pm – 5:00pm(周一至周六)
12:00pm – 1:00pm(周日)
歐陽應霽:
「坊間處處碰到的牛筋河,不是未夠火候太硬太脆就是不斷熬煮太軟太黏,鮮有吃到像這裡的牛筋燜得柔韌適中,醬香而不鹹,最愛加添些許辣椒醬,瞬間「滑」完一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