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單親媽媽做了孩子最喜歡吃的油燜大蝦 ,孩子旁若無人的大吃起來。在還剩下一個蝦時,孩子媽媽夾起來嘗了一口。孩子馬上跳起來大叫:「那是我的蝦,我都不夠吃,你怎麼把它吃了?你給我吐出來!」
天哪!這就是單親媽媽養大的孩子嗎?那位媽媽聽到孩子口中說出這樣的話,不知有何感想?這不是典型的「白眼狼」嗎?
這孩子也太不懂感恩母親的付出!
我在接下來的內容裡了解到:原來孩子母親從小就寵溺孩子,每次好吃好喝的都讓孩子先吃先喝,孩子吃剩下的才自己吃。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就養成了「吃獨食」的習慣。
不懂心疼父母的孩子就是這樣養成的。
可見,孩子從小就要好好的教養,不然,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步入社會,一副為我獨尊的樣子肯定是會被別人排擠,寸步難行的!
最近,地鐵上用手抱著媽媽休息的小男孩火了。
網友熱評:
@迷失的旅途
這小男孩也太懂事了,要是我兒子才不會呢,早就讓我站起來他坐下來,還能像這樣讓媽媽睡覺依靠在他身上,看著真讓人感動。
這個小男孩年紀這麼小就已經知道心疼媽媽、照顧媽媽了。那位媽媽當時的內心一定是超級溫暖,能夠有這麼一個如此暖心的兒子,也是那位媽媽一輩子最大的福氣吧!
我經常會聽到一些家長抱怨:半輩子都在做孩子奴,到頭來孩子卻不懂事、不聽話,更不會心疼父母,真讓父母心寒啊!
為什麼現在有些孩子一點都不懂得心疼父母?這與我們的家庭教育是否有關?
答案是肯定有關的。
因為,孩子剛出生時,就像是一張白紙般,父母在上面怎麼描繪,孩子就如何。隨著孩子漸漸長大,父母的言行舉止都是孩子學習的參照物,所以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也是現實存在的。家長忽略對孩子的家庭教育,孩子自然不會懂得心疼父母的付出,在孩子眼中,說不定覺得父母的一切付出都是理所當然的呢!
我在這裡說要養出一個懂得心疼父母的孩子,並不是非要讓孩子感恩父母、進行道德綁架。而是覺得孩子學會愛父母、心疼父母,是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課程。一個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疼愛 ,就是忘了自己的出處。這樣的人又怎麼可能真正的去愛別人,更別提長大以後能為人民謀福利了。
相反,一個懂得心疼父母的孩子,必定是一個有愛心、會關心人的善良孩子。長大以後也會懂得大愛、做對社會有責任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孩子從小就有這些美好品質,長大了會讓他的小家幸福快樂,更會讓社會這個大家庭和諧發展。
家庭教育中,以下這幾種方式,最容易養出不懂得心疼父母的孩子。
一、父母付出太多、愛得太滿,凡事包辦,孩子沒有動手的機會
現在,不會心疼父母的孩子,大多都是被爺爺奶奶、父母「寵溺」出來的。
這些家庭裡的每一位大人都是:一切以孩子為中心,整天圍著孩子轉,把孩子所有的一切都打理好了,對孩子的要求也是有求必應。這些自以為愛孩子的表現,其實就是在培養不會心疼父母的孩子。
久之,孩子就會視父母和爺爺奶奶的照顧和付出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只會一味地自私索取他(她)們的愛,卻從來沒有想過如何回報親人們的愛。更不會去思考親人們是否也同樣需要關愛。
我記得一位教育領域專家曾經說過:
「一切都給孩子,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給孩子最可怕的禮物。」父母愛孩子,要有分寸,應該給孩子恰到好處的愛。
所以說:為人父母,想要培養心疼父母的孩子,就不能包辦孩子的一切事物。父母要學會適當的放手,讓孩子學會自己動手、親身體驗,為自己的事情負責。同時,對於有自理能力的孩子,家務事也可以讓孩子分擔一下。讓孩子承擔起自己也是家庭成員的那一部分責任。這樣做,既能培養孩子從小愛家,也會讓孩子心疼父母平時的不易。
二、沒有給孩子疼愛父母的機會
俗話說得好:「女子本弱,為母則剛。」
為人父母后,家長習慣藏起自己脆弱的一面,展現在孩子面前的都是強大、無所不能的一面。
所以在很多孩子眼中,父母是無所不能的超人,父母什麼事都辦得到。沒什麼事是父母解決不了的!
所以,在遇到麻煩事時,才會有我爸是「某某」,我爸是某局長等口號喊出來。
殊不知,父母從小沒有教育好孩子,總會有一天會被自己孩子「坑慘」。
所以,家長在孩子面前有時候也可以不表現那麼強大,適當表現自己弱勢的一面,給孩子一個機會幫助自己。既可以鍛鍊孩子的處事能力,又可以讓孩子有心疼父母的機會。
比如:媽媽和兒子逛超市時,就可以讓兒子幫忙提點東西回家。媽媽下班回來累了,也可以讓女兒幫忙分擔一些家務勞動。
這樣,孩子才有機會體驗生活的不易,才能學會疼愛父母,懂得自己在家庭中的責任和以後對家庭的擔當。
三、愛的方式不對,親子關係差
當下,我們不得不承認:很多父母就是在以「自以為對孩子好」的方式去愛孩子,他們往往並沒有弄清楚孩子究竟需要什麼,就一味的包辦。
我娘家一位堂妹,她結婚較早,女兒都讀高三了。去年,我回娘家時碰到她也剛好在娘家玩。閒談中得知:她女兒讀高三,選的是理科,是她包辦的。因為她覺得理科以後選擇專業較多,就一意孤行硬是讓女兒去學理科。結果,她女兒理科很差,今年高考成績也不理想。前幾天和我媽視屏聊天,得知她女兒想復讀一年。不知道以後如何呢?總之,我覺得父母包辦 ,有時候真的會害了孩子。
像我堂妹,她都不聽她女兒的意見,又沒搞清楚她女兒到底是善長哪科就自作主張的為孩子包辦,打著也是為孩子好的旗號。結果呢,還是坑了孩子。又讓親子關係惡化。聽說她女兒整天悶悶不樂,有時候又大哭說自己沒考上大學都是她媽媽害的。
如果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體會不到來自父母真正的尊重,那親子關係漸行漸遠是必然的結果。
父母如果真的愛孩子,真的是為孩子著想:
首先就要多尊重孩子,多傾聽孩子的聲音,多和孩子交流溝通。
其次,父母要放下「架子」,不要永遠高高在上。
最後,父母要學會放手讓孩子選擇適合孩子自己的人生。只要不是遠離正確的人生軌跡,父母就不要太多的幹預,畢竟孩子的興趣愛好也很重要,你讓孩子一輩子做自己不喜歡的事,孩子會開心嗎?
親子之間只有足夠的尊重孩子,孩子才會感恩父母,才會在內心深處真正的心疼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