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不懂得心疼你?聰明的父母,懂得把愛「藏」起來一半

2020-08-10 濱州網

盧梭在《愛彌爾》中一針見血指出:

「你了解什麼辦法可以讓你的孩子痛苦嗎?那就是,讓他想要什麼就有什麼。他得到的越多,想要的也就越多,遲早有一天,你不得不拒絕他,這種意料不到的拒絕,對他的傷害,遠遠大過他不曾得到過滿足的傷害。」

我們總是說要好好愛孩子。可是卻總在不知不覺中溺愛,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不問原則對錯。

久而久之,孩子覺得被愛是應該的,父母就該這樣對我。

很多人成年之後還理直氣壯地啃老,認為從父母那裡得到東西是理所當然,只知索取,不知回報,更不懂關心和感激他人。

有時候別人不懂得心疼你,不是因為你付出的太少,而是你付出過多。同樣,孩子也不是天生的「白眼狼」,這是無限度給予的結果。

1

無微不至的照料,卻換來孩子的責備與挑剔

我們隔壁的女孩上初三,她媽媽在生她時大出血,在手術臺上搶救了好久才活過來。自此以後身體就很不好,他們兩口子都很在意娃的教育問題。

那個女孩兒也很爭氣,每次考試成績都是年級前三名。

可我幾乎每天都能聽到她放學回家後,跟媽媽吵架的聲音。

有一次,她媽媽跟我一起買菜,就在路上開始訴苦。說是自己一心為女兒,每天變著花樣給她做好吃的,生怕有一餐不和她胃口,讓孩子吃少了。學業這麼重,作業那麼多,該如何是好?

再後來跟她一起聊過好幾次,每次的話題都以她女兒開始,再以她女兒結束。很少有聽她說起過自己。

她在照顧女兒方面也確實盡心盡責,每天女兒進門前,她都會把精心做出的飯菜擺在桌子上,洗完衣服疊好放柜子裡,並且把第二天要換的衣服給孩子放床頭。

有一回天氣熱,她給女兒拿的衣服有些厚,自己在那裡自責了好久。我對她說,孩子都上初中了,熱了肯定自己會脫的。

可這樣一位盡職盡責,無微不至照顧女兒的媽媽,卻每天要接受孩子的責備與挑剔。

女兒從來不覺得媽媽為她付出有多辛苦,好像自己享受到的一切都理所應當。

我想如果那位媽媽讓女兒放學回來自己盛飯,自己收拾房子和衣服,是不是又是另外一種結果呢?

2

奉獻過多,讓孩子覺得她根本不需要心疼

我有個很要好的同學,她有一個妹妹。有一次,我去她家裡做客,她妹妹嫌她媽做的飯不好吃,要吃肯德基,問她媽媽要錢去買,其實那時她妹妹也已經在工作,自己掙錢了。但她媽二話不說就把錢掏出來了。

更令我震驚的是,她妹妹買回來之後,一個人狼吞虎咽地就吃了起來。吃的差不多了,把袋子提起來放在她媽跟前說:「我不吃了,剩下的給你嘍!」

她媽媽竟很自然地拿起來吃完了。沒有任何覺得不對的地方。

我想如果是我,肯定不會把自己吃剩的給我媽吃,因為在七八歲的時候,有一次吃完面,我把剩下的湯和菜譁地一下倒進了我媽的碗裡。我媽當場嚴厲地批評了我,大意是要尊重她啊什麼的。就是因為媽媽的有限度給予,所以才讓我至今記得有些事不可以那麼做。

其實,我那個同學的妹妹到現在自己生孩子了,都沒學會心疼她媽媽。

上次她要搬家,讓她媽幫忙去收拾。她回到家的時候,她媽媽剛下班回來正在做飯,她就一個勁地在那裡催促。

她媽媽做好飯,連吃一口都沒顧得上就跟她一起去收拾東西了。而且她媽在做飯時還問她妹妹吃過了沒,她妹妹說在來的路上買餃子吃了。

我又震驚了一把,心裡想為啥不打個電話問問她媽吃飯沒,如果沒有的話,買來一起吃不很好嗎?

我那位同學的媽媽,整天埋怨自己的老公和女兒不知道心疼她,可她從來都不知道,自己奉獻的過多,以至於讓人覺得她根本不需要心疼。仿佛她生來就該心疼別人一樣。

高爾基說:「愛孩子,那是連母雞也會做的事,而真正教育他們則是一件大事。」所以,如果我們只是給予孩子過分的愛,便混淆了人與動物的區別。

當我們打著「愛」的旗號,溺愛、包辦孩子的一切,不僅自己十分辛苦,也在不知不覺中剝奪孩子獨立、自主的行為,甚至壓制和否定孩子的自尊自主意識,讓孩子變得像寵物一樣:唯唯諾諾,一味討好;一旦不能得到對方的認可、接納,又會惶惑不安,叛逆焦躁。

久而久之,孩子默認自己是個什麼都不會,都需要別人來照顧的寵物,並認為父母所做的一切理所應當,不懂感恩!

3

「傾其所有」是愛的誤區

「傾其所有,全情付出」,是很多父母「愛」的誤區。

之前大熱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讓很多人淚目,據說它改編自一個真實的故事:

曾經摔跤手的爸爸,為了續寫自己的夢想,並讓自己的女兒有權利自己選擇人生、選擇未來,於是他從小嚴酷訓練女兒,女兒從抗爭、不解、擺脫到和解,最終成為世界冠軍,改寫了本應相夫教子的多數女性的人生。

他從小就告訴女兒:「爸爸不是每次都能來救你,爸爸只能教你如何去戰鬥。」他在女兒心中的形象一直冷酷而孤獨。而當賽場上印度的國歌響起時,他卻又溫情地捧起女兒的臉告訴她:「你是爸爸的驕傲」。

真愛你的人,捨得讓你受苦。

我並不是提倡「苦難」教育,或者一味窮養孩子。而是時刻提醒自己:真愛孩子,就不要把孩子當作寵物,什麼都替孩子做好。父母的沒有界限感,會扼殺孩子的天性,親手培育出一個小白眼狼,誤了孩子的一生!

明智的家長,應學會放手,在五光十色的人生中,我們不是居高臨下,俯身教誨,而是站在孩子身旁,與他肩並肩、手挽手,陪伴他們走過精彩的一程。

反思

我們既是孩子的引路人,也是孩子的同行者,教育的成功不是培養出一個乖巧聽話的寵物,而是幫助孩子在自主的成長中找到自我,收穫自尊自信,擁有獨立的人格和開闊的人生!

從今天起,把「愛」藏起來一半,讓孩子也學會愛與給予,懂得責任與擔當!

相關焦點

  • 為何孩子不懂得心疼你?聰明的父母,懂得把愛「藏」起來一半
    導讀:為何孩子不懂得心疼你?聰明的父母,懂得把愛「藏」起來一半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為何孩子不懂得心疼你?聰明的父母,懂得把愛「藏」起來一半!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不懂得心疼父母的孩子是如何養成的
    最近看到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單親媽媽做了孩子最喜歡吃的油燜大蝦 ,孩子旁若無人的大吃起來。在還剩下一個蝦時,孩子媽媽夾起來嘗了一口。孩子馬上跳起來大叫:「那是我的蝦,我都不夠吃,你怎麼把它吃了?你給我吐出來!」
  • 不懂得心疼父母的孩子,是如何養成的?
    接受採訪時,女孩說:「小時候媽媽看我那麼累,該我(照)看媽媽了,我很心疼媽媽。」懂得心疼父母的女孩,引來眾多網友的感動和羨慕。經常會聽到一些家長抱怨,整天為孩子忙前忙後,那麼辛苦,孩子卻不懂事、不聽話,不會心疼自己,讓人心寒。
  • 孩子為什麼不懂得心疼你?答案值得深思
    或者這樣:你為了孩子付出了一切,孩子卻依然不懂得心疼你?他得到的越多,想要的也就越多,遲早有一天,你不得不拒絕他,這種意料不到的拒絕,對他的傷害,遠遠大過他不曾得到過滿足的傷害。我們總是說要好好愛孩子。可是很多父母就不知不覺中溺愛,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不問原則對錯。久而久之,孩子覺得被愛是應該的,父母就該這樣對我。
  • 聰明的父母,都懂得跟孩子說「廢話」
    身邊不少家長表示,說「我愛你」太彆扭刻意了,自己對孩子的愛都藏在管教中。可筆者認為,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讀懂父母的愛和苦心。他們要麼不斷試探父母對自己的感情,患得患失;要麼覺得自己還不如分數重要,叛逆任性。畢竟,「愛孩子」和讓孩子感受到「你是愛他的」,是兩回事兒。你不明說,你不表達,他們從何得知?
  • 知愈心理:孩子為什麼不懂得心疼你?建議所有父母看看
    如果你不想自己所有的付出換來的都是傷心和失望,那就請有限度地去給予。這才能打造出健康的親子關係,不然終有一天會溺愛成災!我們總是說要好好愛孩子,可是很多父母在不知不覺中溺愛,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不問原則對錯。久而久之,孩子覺得被愛是應該的,父母就該這樣對我.....
  • 為什麼孩子不懂得關心你?不愛你?分析原因後扎心了
    作為父母對孩子的愛毋庸置疑,恨不得把全世界最好的東西都給孩子,但孩子對父母的愛又有多少呢?值得每一個人深思。當你勞累的時候,有沒有得到孩子的心疼?當你生病的時候,有沒有得到孩子的照顧?當你需要理解的時候,有沒有得到孩子的陪伴?
  • 為什麼你的孩子不懂得心疼你?答案令人深思...
    來源 信仰和相信的力量 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人:已經成家立業的孩子依然需要父母的幫襯,並且認為這都是理所當然的。或者這樣的:你為了你的孩子付出了一切,你的孩子卻依然不懂得心疼你? 有一次,我去她家裡做客,她妹妹嫌她媽做的飯不好吃,要吃肯德基,問她媽媽要錢去買,其實那時她妹妹也已經在工作,自己掙錢了。但她媽二話不說就把錢掏出來了。 更令我震驚的是,她妹妹買回來之後,一個人狼吞虎咽地就吃了起來。吃的差不多了,把袋子提起來放在她媽跟前說:「我不吃了,剩下的給你嘍!」
  • 孩子不知道心疼父母,到底問題出在了哪裡?
    很多父母對我說自家的孩子一點都不懂得心疼自己。感覺養了個白眼狼,不知道是性格的原因還是教育的原因,其實在我看來,是教育的問題而不是孩子性格的原因,是父母一手造就了孩子對您的態度,所以遇到這種孩子做父母的首先要反問一句:為什麼您自己的孩子不懂的心疼你呢?在我看來有以下幾種因素造就了孩子不心疼父母的心理。
  • 為什麼孩子不懂得心疼你?要想讓孩子學會愛你,你需要這樣做
    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覺得他們應該被愛,父母應該這樣對待我。很多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對自己的晚年念念不忘,並認為從父母那裡得到一些東西是理所當然的。他們只知道如何索取,不知道如何回報,也不知道如何關心和欣賞他人。有時候人們不知道如何去愛你,不是因為你付出的太少,而是你付出的太多。同樣,孩子不是天生的「白眼狼」,而是無限付出的結果。
  • 媽媽生病,兒子連一杯水都不願倒,為何孩子如此不懂得心疼人?
    小青聽到兒子這樣的一句話,瞬間就滿心的委屈,想到自己辛苦地養大兒子,最後連一杯水都換不過來,情緒瞬間控制不住,嚎啕大哭起來。不知道有多少父母,和小青有同樣的經歷,面對辛苦養大的孩子,一點都不心疼自己,父母著實是十分寒心。
  • 聰明的父母,不但會給孩子無私的愛,還會懂得扼殺孩子心中的惡意
    就是付出自己的所有,卻教育不出感恩的孩子。孩子就像樹苗,父母想要教育好他,不能只知道澆水施肥,還要懂得修剪枝葉,只有正確地引導孩子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孩子樹立起努力奮鬥的人生目標,每時每刻都懂得規範和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不該做的事情不做,不該說的話不說,能夠理解父母、家人和老師愛護、維護自己的苦心,懂得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才能成長為一個懂得感恩父母的人。
  • 孩子為什麼不懂得心疼你?強烈建議所有爸媽都看看
    ,孩子不會覺得父母辛苦,不容易,相反,他們會認為這是父母應該做的。盧梭在《愛彌爾》中一針見血指出:「你了解什麼辦法可以讓你的孩子痛苦嗎?那就是,讓他想要什麼就有什麼。他得到的越多,想要的也就越多,遲早有一天,你不得不拒絕他,這種意料不到的拒絕,對他的傷害,遠遠大過他不曾得到過滿足的傷害。 」我們總是說要好好愛孩子。
  • 孩子懂得感恩比啥都重要:「我爸爸媽媽又不偷不搶,沒啥丟人的」
    夫妻倆把老人送上山,回家後準備把竹筐丟掉,但卻被孩子撿回收了起來。夫妻很驚訝,問孩子為什麼要收起這個竹筐,結果孩子一臉認真地回答,將來我也用它送你們上山啊。 孩子的話讓夫妻倆驚出一身冷汗,趕緊回到山上把老人接回了家,從此再也不敢不孝順了。 所以,父母的行為對孩子影響是最大的。
  • 孩子懂得感恩比啥都重要:「我爸爸媽媽又不偷不搶,沒啥丟人的」
    有一對夫妻,對老人很不孝順,當老人年紀大了沒有勞動能力了,夫妻倆決定用竹筐把老人挑上山,讓老人自生自滅。夫妻倆把老人送上山,回家後準備把竹筐丟掉,但卻被孩子撿回收了起來。夫妻很驚訝,問孩子為什麼要收起這個竹筐,結果孩子一臉認真地回答,將來我也用它送你們上山啊。孩子的話讓夫妻倆驚出一身冷汗,趕緊回到山上把老人接回了家,從此再也不敢不孝順了。
  • 聰明的父母,懂得在飯桌上教育孩子
    午餐,多數職場父母在單位就餐。唯獨晚餐,卸下一天的重擔,不慌不忙,吃著精心準備的菜餚,有大把的時間和家人交流一天的所見所聞,了解孩子一天的經歷。因此,再忙,也要和孩子吃晚飯,晚飯時間是最好的親子時光。而聰明的父母,懂得晚飯也是最好的教育時間。
  • 令人深思,孩子為什麼不懂得心疼你?建議所有爸爸媽媽都看看
    【考壹佰導讀】給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孩子要什麼給什麼,久而久之孩子會把父母的無私付出當做理所當然,孩子不會覺得父母辛苦,不容易,相反,他們會認為這是父母應該做的。今天我們就來探討這個話題。盧梭在《愛彌爾》中一針見血指出:「你了解什麼辦法可以讓你的孩子痛苦嗎?那就是,讓他想要什麼就有什麼。
  • 真正聰明的父母,懂得教會孩子這3點,難怪孩子越來越優秀!
    真正聰明的父母,懂得教會孩子這3點,難怪孩子越來越優秀!有了孩子之後,想必每一位父母都對孩子寄予厚望,希望孩子能夠成長為一個足夠優秀的人。那麼我們父母應該怎樣做,才能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呢?其實關於孩子的培養,還是有很多小技巧的,這些小技巧體現在生活瑣事中,只要父母們能夠有意識地做好這些事,那麼孩子將會越來越優秀!
  • 為什麼你的孩子不知道心疼你?從現在開始,將「愛」藏起半邊
    家長都覺得應該好好的愛自己的孩子,但是總是不自覺的就開始溺愛,孩子想要什麼就給什麼,毫無原則。這樣時間長了以後,孩子就會覺得他們應該這樣被父母對待,這是父母應該做的。很多孩子長大以後還是會有這樣的想法,覺得從父母那裡得到一些是應該的。他們變成了一個只知道索取,不懂得回報,也不會關心他人的人。父母也會感到難過,為什麼我的孩子不知道心疼我,其實孩子不心疼你,不是因為你做的不夠好,而是你做到太多。你的無限付出,會讓孩子慢慢的變得理所當然。
  • 「我病了,孩子連杯水都不樂意倒」:為什麼孩子不懂得心疼你?
    而有些時候則是因為你付出的太多,給予的太多,養成了孩子不知感恩的性格,造成了孩子的冷漠,令孩子變成了「白眼狼」。其實像這種情況在中國的家庭中比比皆是,孩子只知索取,不知付出,絲毫不懂得感恩父母。孩子的冷漠、沒良心來自於父母的溺愛,來自於父母的大包大攬。家長該如何培養孩子,讓孩子不再冷漠,學會心疼父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