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就像是一座孤島,只想接受關愛,卻總是不願給予。
曾經有一個孩子打媽媽的短視頻,在朋友間瘋狂轉發,不為別的,就為獵奇和不可思議。
視頻中有個身強體壯的10歲小男孩,連續不斷地朝著單薄瘦削的母親大打出手。一拳又一拳,時不時還踢上兩腳。而母親卻默不啃聲,一邊承受著兒子的拳腳相加,一邊在房間裡趔趄和眩暈,心中的沮喪痛苦,自然是無以言表。
在整個視頻中,我們聽不到聲音,也不知道拍攝者到底是父親還是老人,但有一點是肯定的,讓這位「熊孩子」痛揍母親的,肯定不是母親當時的所作所為,而是這個孩子從小受到的寵溺嬌慣。
中國父母最大的悲哀,就是付出自己的所有,卻教育不出感恩的孩子。
在父母的眼裡,自己的孩子始終是心中無可替代的珍寶。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金榜題名、事業有成,成為對社會有用的棟梁之才;甚至希望孩子能在自己學識能力的基礎上,能夠精益求精、勇攀高峰,實現自己在年輕時沒有實現的願望和目標。
為了培養孩子,許多父母寧願自己節衣縮食、省吃儉用,然後廢寢忘食地工作、加班和創業,就想著給家裡多存點錢,讓孩子在未來能享用更好的物質條件,能夠在工作生活中少受委屈,能夠從事自己感興趣和擅長的工作。
為了孩子可以進入優質幼兒園、重點小學、初中和高中,然後考進名牌大學,無數家長離鄉背井,甚至掏空全部積蓄為教育孩子而購買學區房,或是在學校附近租房陪讀。
對於弱不禁風的孩子來說,父母就像是兩棵蒼天巨樹,為孩子擋著風吹日曬,為兒女遮住黃沙瀰漫,並且幾十年如一日,其心可鑑、其情可明。
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照顧撫養孩子,希望孩子健康快樂的心情我想誰都可以理解,但是為了孩子能有一個好的前程,所有父母都應該分清楚,照顧孩子和教育孩子的區別。
每一個孩子生而為人,作為父母都有義務和責任保障孩子的衣食住行,但是,如今社會壓力大,競爭激烈,我們想要教育好孩子,培養出一個懂禮節、知感恩的優秀孩子,就不僅要讓他吃飽喝足,還要科學合理地教育才行。
教育孩子,不能寵溺嬌慣、也不能放任自流。
孩子就像樹苗,父母想要教育好他,不能只知道澆水施肥,還要懂得修剪枝葉,只有正確地引導孩子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孩子樹立起努力奮鬥的人生目標,每時每刻都懂得規範和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不該做的事情不做,不該說的話不說,能夠理解父母、家人和老師愛護、維護自己的苦心,懂得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才能成長為一個懂得感恩父母的人。
同樣是父母教育孩子,同樣是接受家庭教育,為什麼有的孩子會對父母拳腳相加;有的孩子只知道「啃老」,對父母要求不斷;還有的孩子因為父母的「包辦教育」而一無所成,甚至沒有能力照顧自己。
又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不但學習好、頭腦聰明還特別懂事?
這中間的差別,就是家庭教育的不同。
有人說:「被溺愛的孩子,他的幸福可能僅限於童年。」
顯然,如果孩子犯了錯,父母卻總是捨不得懲罰責備,那麼孩子在沒有規則約束和懲罰機制的狀況下,遇到事情很容易就會頭腦發熱,做出衝動盲目的舉動,並造成巨大的破壞力。
聰明的父母,不但會給孩子無私的愛,還會懂得扼殺孩子心中的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