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女6歲,那年離異的兒子帶了一個相親對象回家吃飯,孩子看到第一眼就直接對著那個人叫媽媽。
第一次見到兒媳婦的時候給我感覺就是她性格很硬,眼裡帶著戾氣,別問我是怎麼看出來的,活了一把年紀見得人多了再看到兒媳婦的時候就能感覺到她不是那種溫柔的女子。
當年她還很年輕,才25歲還算是青春年華的妹子,她離過婚,前夫是個混混,偷摸拐騙的事情沒少做,娘家不遠就在隔壁村,大概10分鐘就到家。
我第一次見到她,非常不喜歡,我家境在村裡算數一數二有頭有臉的人,我兒子憨厚老實再找也是找個年輕或者脾氣溫柔的妹子,她是二手貨在娘家爹不疼娘不愛,對我兒子沒有任何助力,我根本不可能喜歡她。
奈何我那傻兒子如同被灌了迷魂湯似的,非她不娶,我也只能隨他了。
前三年我對兒媳婦的意見非常大,在家裡很少能看到她的笑容,別人婆媳之間的矛盾在我跟她之間只多不少,她花錢也大手大腳,我兒子把她捧在手心沒打沒罵,有吃有喝的先惦記著她,她依然不滿意。
我常想為什麼孫女會那麼喜歡她,兒子為什麼會對她走火入魔,說我心裡不惱火是不可能的,我生的兒子還沒孝順我,就把所有的好全部給兒媳婦了,好兒子都便宜別人的女兒了。
在一起生活的頭幾年,不管怎麼怎麼刁難她,逢年過節無論是我生日或是大孫女生日,親朋好友的人情往來,從來不需要我提醒,她的電話肯定有回來,該給的錢一分不少。
都說娶妻娶賢,賢妻旺三代,兒媳婦來了以後生了個閨女,兩個孫女吃睡在一起,小孫女吃啥喝啥都會給她姐姐分享,兒媳婦買給孩子的東西都是兩份,從來沒有發生過一個孩子有一個孩子沒有的事情。
兒子和兒媳婦的處世為人明顯不同,兒媳婦會顧全大局,每個月發工資先把兩個孩子的生活費打回家,剩下的再自由支配,兒子從來不過問大孫女的事情,兒媳婦常開玩笑:如果別人知道的就知道我是後媽,如果不知道的還以為你兒子是後爹。
這點我承認,兒子在養育孩子這點就只負責播種,大部分事情是兒媳婦的處理好。
目前兒子兒媳婦讓我發愁,兒媳婦進家門都 8年了,現在都30好幾,只生了一個孫女,不管是兒是女我都愛,我希望她再生兩個兒子。
你們或者會說我封建思想,還停留在一定要兒子的社會裡,我們生在農村,農村人最大的依賴是土地,生了閨女連土地都保不住,村裡有個男人特會賺錢,不婚不育有一棟房子,前些年想把門前的空地圈起來蓋個小院子,還沒等他蓋好,別人就把圍牆砸了,還撂下狠話:你無兒無女,要那麼多地幹什麼,你蓋一次我砸一次。
我家沒有皇位,沒有萬貫家財,我還是希望兒子兒媳婦生兒子,但兒子說不生了,我該怎麼跟他溝通?
我 年齡跟您兒子兒媳婦差不多,尊稱您阿姨。阿姨您好,我也是出身在農村,頭婚夫妻發生的問題在二婚夫妻身上只多不少,在婆婆繼女中找到平衡點,還能讓兩個孩子沒有隔閡,二婚的兒子兒媳相處生活雖然有摩擦但還是走過的磨合期,能有這樣的兒媳婦說明您兒子的眼光很好。
我們國人有未雨綢繆的習慣,總喜歡做多些事情來抵抗未知的風險。這個習慣在存錢的時候非常好,但如果把這個習慣放在生兒育女方面就是一場災難。
前幾十年生活條件不好,連吃飯都成問題,但老人們還是說:生多幾個孩子吧,咬牙把孩子養大,總有一個孩子成器,父母到時候就不用愁吃穿住行。
時間流逝,這個思想還存在。我老公的舅舅舅媽生了10個孩子,對,你沒看錯,10個孩子,一個兒子,9個閨女。
他們原來的生活說不上小康,但至少比現在好,以前養一個孩子,現在是兩口子賺錢,養10個孩子,還有兩個老人,逢年過節來我家裡做客的時候如同鬼子進村大掃蕩,零食吃光,飲料喝光,飯菜吃光,剩下的配料還要打包回去。
對於養育後代我是保持優生優育的態度,大人過得差點沒事,不能因為自己的欲望讓孩子面對吃食像鬼子進村一樣,這是為人父母給予孩子最低的生活條件。
父母之愛子,必為之計深遠,您為自己的孩子考慮以後的生活沒錯,我的哥哥也曾面對父親催生兒子,當時我哥哥是這麼說的:你甭管我有沒有兒子,也甭管我會不會有兒子養老送終,你只管你有兒子養老送終就可以了。
從那以後,我父親就沒催過他生兒子。兒孫自有兒孫福,您把您兒子養大成人,已經完成自己的責任,是時候讓自己過得輕鬆些,生活條件允許您可以去跳跳廣場舞,如果您想跟好姐妹出去溜達看看世界的美好,我相信您兒媳婦會把旅遊的路線安排得妥妥帖帖。
生孩子是女人能幹,養孩子是母親必定要考慮的事情,大多數女人這一輩子都是圍繞灶臺老公孩子轉,一輩子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到老了,也該有自己的空間自由發揮。
養兒方知父母恩,您在大後方為兒子兒媳婦打算得再多,路還是得她們自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