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快60了,想搬去兒子家養老,兒媳婦卻說房子是她的不讓我們住

2020-12-22 微言解讀

因為家裡窮,兒子結婚時我們沒買房,也沒給彩禮,兒媳的父母出錢在西安辦了婚禮,還全款買了房子、車子和車位。我們很開心兒子找了這麼好的媳婦,現在我們也快60了,想搬去兒子家養老,兒媳婦卻說房子是她的不讓我們住。

兒子畢業後,我們想讓他回老家考縣城的公務員,但兒子拒絕了,他說西安有更好的發展。兒媳婦是他的大學同學,也是西安本地人,家裡經濟條件較好,倆人畢業沒多久就結婚了。

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我們家條件不好,沒給他們一點經濟支持,沒買房也沒給彩禮,兒媳婦家裡出錢辦了婚禮,還買了房子、車子和車位。

他們婚後很少回家,只有過節過年才回來,偶爾往家裡寄點東西。後來兒媳婦生了個女兒,希望我們能幫忙去帶孩子,但我覺得親家比較有文化,讓他們帶對小孩的成長更好,現在孫女已經上小學了。

我和老伴已經快60歲了,覺得身體狀況越來越差,也沒能力賺錢,也沒有醫保和養老保險,所以想和兒子住在一塊,讓他們來養老。

當我們住到西安,並提出長住養老的意思時,兒媳婦卻很生氣,她對我們說:「這房是我父母買的,孩子是我父母帶的,你們既沒出錢也沒出力,怎麼好意思搬進來養老?」

我以為兒子會幫著我們說兩句,誰知他卻一言不發,我有些生氣了:「父母住進兒子家讓兒子養老天經地義,關你啥事?」

兒媳婦去房間拿了房本遞給我:「你們住的是我的家,這房本上只有我一個人的名字。」

我頓時懵了,這房子不是說是婚房嗎?為啥沒有我兒子的名字?親家這也太過分了,我們老倆口已經快60歲了,女兒也遠嫁了,只能靠兒子養老,現在兒媳婦不讓我們長住,我能怎麼辦?

@微言解讀:現在這年代還指望「養兒防老」,只能說你想得太美好了。

你兒子運氣好,遇到了一個條件好的老婆,對方沒要你一分錢,你也沒幫襯別人一分,為啥還好意思在兒媳婦家長久地白吃白住?

現在年輕人壓力多大不用說了吧?二線城市一百多萬的房子,養個孩子50萬~100萬,每個月房貸車貸生活費各種開支,遇到你們這種沒醫保沒養老的父母,就更吃力了。

兒媳婦的父母都將這些承擔了,給你兒子減輕了不少負擔,讓你兒子少奮鬥20年30年,也讓你兒子的後代有了一個好的起點,你非但不感激,還要住進人家家裡養老,怎麼好意思的?

兒媳婦父母給她全款買房買車,不寫你兒子的名字,這不很正常嗎?你要是覺得不平衡,你也全款給你兒子買套房,你們一分錢沒花,還要住進去白吃白喝,兒媳不肯還覺得她不孝順?

你以為現在還是以前那個不分家,兒媳婦任由公婆欺負也要給他們養老的年代呢?

現在最好的方式是,你們夫妻在貴州養老,兒子每個月給你幾千塊錢的養老費,然後你們在老家把醫保卡給辦了,減輕兒子兒媳的負擔。

為了你兒子的婚姻著想,就別住進去給人家增添麻煩和負擔了,以後你們身體不行了,可以讓兒子將你們送進西安養老院,這樣離他們更近,也能方便照看。

不得不說,老了沒錢沒保障真的會遭人嫌棄,錢任何時候都讓為你獲得一份尊重,努力賺錢吧各位。

(胖小白了個白 )

相關焦點

  • 「媽,我老婆咳嗽,搬去公司宿舍住段時間」「她不用搬我們走」
    「媽,我老婆咳嗽,搬去公司宿舍住段時間」「她不用搬我們走」有本書裡是這樣說的:「做媳婦要經得起謊言,受得了敷衍,忍得了欺騙,放得下諾言」,婆媳關係中,升米恩鬥米仇的事情太多了,婆婆疼兒子,天經地義,但是婚後跟婆婆一起生活
  • 25年前,婆婆做了一件過分的事情,現在老了,想住兒媳婦家有點難
    可是,真要生活在一起後,能做到的恐怕不多,要不怎麼會有那麼多婆媳矛盾呢?劉麗在結婚前,也是把婆婆當親媽一樣尊敬著。可在她剛進婆家門不久,因為婆婆做了一件讓她很傷心的過分事情,多次引發婆媳矛盾,導致婆媳之間形同陌路人。時間一晃,25年過去了,婆婆也老了,她想要住進兒媳婦家養老,卻有點困難。
  • 給兒子家做十年帶薪保姆,生病兒媳給一萬,婆婆:只指望自己養老
    不管老人多麼愛孩子,多麼心疼兒女,他們都要學會愛自己,學會為自己留一些錢養老傍身。俗話說得好,指望誰養老,都不如指望自己養老和有錢。160歲的陳阿姨,自從退休後,就到了兒子家,如今已經在兒子家當了十年的帶薪保姆。
  • 上海人"異地養老"調查:搬去嘉興之後,看上去很美?
    [「出走」]  「我是來養老的,要點熟悉味道,所以把舊家具都搬來了。」程陸飛的客廳裡擺著一架施特勞斯牌鋼琴,「喏,上海搬來的。」他指著鋼琴不無自豪。  這套位於嘉興南湖區一個中檔社區底層130平方米的房子,是他住了7年的家。  王劍華搬得更早些。12年前,她76歲。
  • 兒媳婦生孩子後,婆婆只給兒子紅包並對兒子說辛苦了下集
    七娶了個媳婦,發生了這麼多不愉快的事,李奶奶兒子也很不痛快,別人家媳婦就沒那麼多事,為什麼自家媳婦成了事兒媽,兒子跟兒媳婦的關係也一天不如一天,兩人的婚姻也搖搖欲墜,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那個年代吵架吵到天翻地覆,也不會想到離婚,反目的三個人,或者說是五個人,都覺得自己很有理,別人都是沒有理的那個,兒媳婦很委屈,丈夫不站在自己這邊
  • 給媳婦發句「媽想搬過來和我們住」本以她能理解,不料回復扎心
    如果只借住一兩晚到沒什麼,如果常住,或者賴著不走了就有點讓人頭痛和難辦了。還有的是父母想過來住,如果房價大還好。如果房價下,不僅很擠,還容易產生矛盾和不愉快。給媳婦發句「媽想搬過來和我們住」本以她能理解,不料回復扎心了!
  • 小姑子剛畢業就住我們家,本以為是暫住,沒想到她直接賴著不走了
    很多兒媳婦和自己的小姑子或者大姑子不和睦。這種事情很常見了。 如果一個女人有女兒有兒子,那麼她的兒子娶了老婆之後,自己的親女兒肯定是站在自己這一邊的。 自己女兒肯定會跟她一起看不慣兒媳婦的作風,例如兒媳婦懶,兒媳婦不賢惠之類的。
  • 老人自述:「住兒子家陽臺十年,終於明白養兒防老毀了我的晚年」
    那時的老薑,想得十分簡單,他想著,女兒嫁人就是潑出去的水,以後給自己養老送終的始終只能靠兒子,所以說話也很不留退路:「贍養費你們給到了,我以後養老都不會找你們!」 錢是拿到了,老薑的兒子也順利迎娶了媳婦。
  • 父母最討厭的一種養老方式,表面享清福,實際日子可能越過越糟糕
    ,媽媽反而抑鬱王奶奶已經退休十年了,這十年裡她因為身體狀況很好,於是和孩子分開住,平時就與其他老人一起旅遊,或者上老年大學,學習很多新知識。如今兒媳婦生孩子了,兒子平時做生意很忙,王奶奶搬去與兒子兒媳一起居住,幫忙照顧孩子,但兒子為了妻子月子期間恢復更好還請了月嫂。月嫂非常能幹,不僅將孩子照顧的很好,就連家務也包攬了。王奶奶每天要做的事就是逗逗孩子,給他餵奶粉。每次月嫂與兒子兒媳討論照顧孩子的方式時,王奶奶也想在一邊提出自己的建議,可兒子就是總會說:「媽,您不用操心,這裡有月嫂和我們就行了。」
  • 「姐,你保管母親的工資卡,13萬拿出來分掉」「你住誰的房子」
    但兒子和兒媳婦覺得房子面積有些小,於是把房子賣掉了,又買進了一套大房子,這麼些年下來,兒子也一直在外地工作,母親進了敬老院後,他每個星期回去看媽媽一次。 因為距離母親較遠,平時兩個姐姐離母親近,母親的工資卡等也由姐姐保管,但弟弟覺得母親住敬老院的費用,一個月就1800元,而母親每月的退休工資和其他補貼算起來有5000多元,弟弟就想跟姐姐對帳,把帳目算清楚。 弟弟說:「姐,你保管母親的工資卡,13萬拿出來分掉」,姐姐說:「你住誰的房子」。
  • 住進養老院裡的四位老人:我們如何對抗衰老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年,全國人口中60周歲及以上人口佔總人口的17.3%,意味著我們身邊每6個人中就有一位60歲以上的老人。這些老人們有的在家中安享晚年、有的選擇了養老機構。我們找到其中四位老人,他們講述了選擇養老機構抱團養老的經歷。
  • 我家沒皇位,還是想兒媳婦生兒子,有錯嗎?
    當年她還很年輕,才25歲還算是青春年華的妹子,她離過婚,前夫是個混混,偷摸拐騙的事情沒少做,娘家不遠就在隔壁村,大概10分鐘就到家。我第一次見到她,非常不喜歡,我家境在村裡算數一數二有頭有臉的人,我兒子憨厚老實再找也是找個年輕或者脾氣溫柔的妹子,她是二手貨在娘家爹不疼娘不愛,對我兒子沒有任何助力,我根本不可能喜歡她。
  • 父母把家產全給兒子,晚年卻讓出嫁女兒輪流養老,兒子:應該的
    但是,現實生活中卻更多的是父母與子女、子女與子女之間因為養老問題,不是互相埋怨和推諉,就是大打出手,鬧出讓人笑話的家庭悲劇。前不久,我們老家一個跟我同歲的朋友,因為不肯與哥哥輪流養老被父母起訴了。原因是,父母原本重男輕女,給兒子買房結婚不說,去年還把家產全給了兒子。
  • 「我三個兒子三個家,隨便住」,大娘高興過早,60歲時無家可歸了
    2.三個兒子的大娘,60歲時無家可歸了粉絲小李給我發來私信,講述了她老家鄰居的故事。小李在信中說,她老家在農村,鄰居是一個六十歲的大娘,她本有三個兒子,如今大娘卻無家可歸,被村委會安排到了她家暫住,非常可憐。
  • 養兒防老變成「養老防兒」?60歲老人忠告,養老錢最好自己留
    當我們走到了現在這個階段,雖然養兒防老仍然是主流,但由於中國人的養老壓力越來越大,年輕人根本無力承擔,有的甚至不願意承擔養老責任,還有一些人更過分,不但不養老,還時時刻刻在啃老。所謂「養兒防老」變成了「養老防兒」。對於很多年滿60歲的老人而言,其實把養老金留在自己身邊,才是最正確的決定。我有一個鄰居,今年已經60多歲了。前幾年自己退休,老伴去世,一個人跟著兩個兒子過。
  • 房子拆遷,蕭山老太卻住不進新家?兒子說沒有母親的份
    歡歡喜喜等來了拆遷的安置款,卻沒機會住進兒子兒媳的新房。當劉奶奶發現自己眼前只剩下一條路——住不上老年安置房,要被送往養老院,一時急得哭了出來。老伴去世,老房拆了,劉奶奶想要安度晚年的心願難實現,無奈一紙訴狀將兒子兒媳告上法庭。
  • 一位70歲老人的心裡話:人到晚年,寧願僱保姆也不去兒子家被啃老
    老人一邊付出著、一邊委屈著,還得一邊擔憂著自己的未來,久而久之,心寒下來,老人也就無論如何都不再願意「伺候」兒子小家了。正如一位70歲的老人韓老伯所說:「人到晚年,寧願花錢請保姆,也不去兒子家被啃老。」這其中,到底有著怎樣的故事和親情的愛恨糾葛?我們一起來看。
  • 「捆綁式啃老」蔚然成風,「我答應給她養老,還有啥不滿意的?」
    打著「養老」的旗號變著花的「啃老」。「捆綁式啃老」在這種思維下應運而生。「我都答應給她養老了,她還有啥不滿意的!」前兩天帶娃回老家辦事,順便走了走親戚,在大姨家住了兩天。結果這兩天沒聽到別的,就聽著大姨跟我抱怨三姨家的弟弟了。
  • 「我兒子的房就是我的家,要走也是你走」「看清楚房子是誰名字」
    所以婆媳同個屋簷下,會有矛盾正常,有條件能分開住,又相隔不遠,容易照顧,就是最好不過了。圖|網絡可我們也知道,分開住不是這麼容易,這需要經濟條件來支撐,沒有條件買單獨婚房,肯定要住在一起。還有就是,有些即使有這個條件,買了單獨婚房,但因為孩子的出生,或者父母養老等等別的主觀客觀原因,最後還是不得不同住一個屋簷下。
  • 父親把房子給兒子,病倒後讓女兒養老,臨終前留遺言,女兒愣住了
    父親把房子給兒子,病倒後讓女兒養老,臨終前留遺言,女兒愣住了!很多人的眼中,自己要是老了就要把遺產留給孩子們,要是有兒子就把遺產給兒子,要是只有女兒,那麼遺產就給女兒咯!黃大爺最初的時候,是想把遺產給自己的兒子,可是最後是改變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