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懂一點趣味心理學」情感錯覺的心理認知:吊橋效應

2020-12-22 心理諮詢師西叻

心理學家阿瑟·阿倫曾做過這樣一個有趣的實驗:實驗小組讓一位漂亮的女性站在溫哥華的卡皮諾拉吊橋中央,等待一些單身男性過橋,告訴他們正在做一項調查,並給他們留下了電話。

然後,同樣的實驗在一個只有十英尺高的小橋上進行了一次。

結果,走過卡皮諾拉吊橋的所有男性中有大概一半給那位女性打了電話,而走過普通小橋的所有男性中僅有兩人打了電話。阿瑟·阿倫通過這個實驗很好的論證了吊橋效應。

心理學上,將人們對自己的感受做出錯誤推論的過程稱之為喚醒的錯誤歸因。

在另外一組實驗中,研究者找到一位漂亮的女性做為研究助手,由她到一些大學男生中做一個調查。調查的內容並不複雜,首先,讓這些男生完成一個簡單的問卷,然後,根據一張圖片編一個小故事。實驗的特別之處在於,參加實驗的大學生被分為三組,調查發生在三個不同的地點。一是一個安靜的公園;二是一座堅固而低矮石橋上;最後的地點是一座的危險的吊橋。這位漂亮的女性在對所有的大學生進行完簡短的調查之後,她把自己的名字和電話號碼都告訴了每一個參加實驗的大學生。如果他們想進一步了解實驗或者跟她聯繫,則可以給她打電話。研究者所要探討的問題是:大學生們會編出什麼樣的故事,誰會在實驗後給漂亮的女助手打電話?參加實驗的大學生編撰的故事千差萬別,給女助手再打電話的人也是各不相同。實驗結果最有趣的發現是:與其他兩組相比,在危險的吊橋上參加實驗的大學生給女調查者打電話的人數最多,而他們所編撰的故事中,也更多含有情愛的色彩。

顧名思義「吊橋效應」是指當一個人過吊橋的時候,他會不由自主地心跳加快,如果碰巧此時遇見一個異性,那麼他可能會誤以為是眼前的異性讓自己心跳加速,從而對其產生感情。

之所以會產生這種效應是因為情緒受到了行為的影響。由於所處環境危險,人們會心跳加快,錯把因環境引發的心跳加快理解為是對方讓自己心小鹿亂撞。

當然,這種效應並不局限於在吊橋上發生,任何令人感到危險的情景都有可能引發這種效應。

比如說在電影中常見的「英雄救美」的情節,當英雄救下美女的那一瞬間,美女對英雄產生了依戀,這種情況便可用「吊橋效應」來解釋。

但是,當我們用吊橋效應解讀了「英雄救美」這種套路後,在生活中我們是否一定要將因景動心和因人動心分得一清二楚呢?或許,「喜歡」就是「喜歡」,我們又何必去尋找其真正原因呢?如果追根溯源有困難的話,我們大可珍視現在,珍惜目前自己做出的選擇。

相關焦點

  • 「每天懂一點趣味心理學」最容易錯亂的心理認知:證人的記憶效應
    「證人的記憶」,或許大家都對這種心理效應比較陌生,但從我們的認知裡,證人通常都是提供一些客觀的證據的人,就是把自己親眼看到、親耳聽到的東西如實地講出來的人。然而,心理學研究證明,很多證人提供的證詞都不太準確,或者說是具有個人傾向性,帶著個人的觀點和意識。
  • 「戀愛」我對Ta的感覺是不是愛情?-吊橋效應「心理叔的故事1」
    大家好,我是愛講故事的心理叔;心理學上有相當多的問題都是和愛情相關的,所以我們的第一個故事就從愛情開始;人的一生,或多或少會有心動的感覺,比如:食堂吃飯,同班小花給我夾了幾塊紅燒肉;在對方經歷了這些刺激,開始面色發紅,心跳加速的時候,就更容易對自己心動,產生「愛」的感覺。請問,這個秘籍是真的麼?」其實啊,這個說法還真的是有心理學依據的。
  • 試試心理學中的「吊橋效應」
    什麼是吊橋效應?簡而言之就是當一個人提心弔膽地過吊橋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心跳加快。如果這個時候,碰巧遇見一個異性,那麼他會錯把由這種情境引起的心跳加快理解為對方使自己心動,才產生的生理反應,故而對對方滋生出愛情的情愫。
  • 「每天懂一點趣味心理學」最得寸進尺的心裡效應:登門檻效應
    這個效應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弗裡德曼與弗雷瑟於1966年做的「無壓力的屈從--登門檻技術」的現場實驗中提出的。實驗過程是這樣的:實驗者讓助手到兩個居民區勸人們在房前豎一塊寫有「小心駕駛」的大標語牌。登門檻效應又稱「得寸進尺效應」,是指一個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為了避免認知上的不協調,或想給他人以前後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這種現象,猶如登門檻時要一級臺階一級臺階地登,這樣能更容易順利地登上高處。
  • 有趣的戀愛心理學:「吊橋效應」
    「吊橋效應」是心理學上一個著名的現象,來自正經的心理學家做的正經的心理學實驗,看完後你或許會對如何讓心儀的對象增加其對自己的心動值,有所領悟。這篇看完記得私藏哦,或推薦給不會「撩」的小夥伴們,不然景區裡的吊橋你可能搶不到。
  • 吊橋效應 | 你的「心動女生」從何而來?
    那很多人就會問了,那到底是ta真的適合我還是只是因為吊橋效應而讓我產生了心動?我們應不應該去辨別呢?當吊橋效應的神秘面紗被揭開,英雄救美的套路被解讀,可能就會有人問:因情境心動還是因人心動,是否要分清楚,怎樣分清楚?這個問題因每個人的實際情況都不同沒辦法給出具體的答案。我只能說,人生在世,很多事情是無法找到真正原因的。
  • 「每天懂一點趣味心理學」終結拖延症的心理認知:蔡加尼克效應
    這種現象就稱為蔡加尼克效應 (Zeigarnik effect) ,指人們對於尚未處理完的事情,比已處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為什麼生活中的「蔡加尼克效應」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因為由於人們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會在心裡產生一個張力系統,這個系統往往使人們處於緊張的心理狀態之中。當工作沒有完成就被中斷的時候,這種緊張狀態仍然會維持一段時間,使得這個未完成任務一直重重地壓在心頭。而一旦這個任務已經完成了,這種緊張狀態就會得以鬆弛,原來做了的事情就容易被忘記了。
  • 趣談人生三大錯覺;幽靈震動、達克效應及投射效應
    生活版人生三大錯覺:手機在震動、有人叫我,她喜歡我!真正的人生三大錯覺是:幽靈震動、達克效應及投射效應。一,幽靈震動。研究發現,大約有68%的手機用戶出現幽靈震動綜合症,其中87%的人每周都會感到幻響,13%的人每天產生這種錯覺。幽靈震動會產生很嚴重的哲學問題。我跟大腦是什麼關係?
  • 原來這就是「吊橋效應」(經典)
    有書君說:愛情總是讓人難以琢磨,又神秘莫測,但其實很多愛情都可以用心理學來解釋的。今天有書君就跟大家分享一個關於愛情方面的心理學效應——吊橋效應。希望大家聽完,能夠輕鬆識別對方是真的愛你,還是套路你,也能夠巧妙運用「吊橋效應」的原理,為自己的感情升溫!三分鐘心理學,帶你看穿人心。今天的【心理】專欄希望帶給你不一樣的體驗。設想下,有天你走到街上,突然發現包被一個小偷搶走。
  • 「心理x情感」 人帥真好,人醜性騷擾。顏值高好處多?
    網絡上有句有趣的段子:「人帥真好,人醜性騷擾。」其實,實際上這句話還真可謂是千年不變的真理,好的外貌長相、得體的穿著搭配,的確會讓人有比較好的第一印象,甚至因為這樣而產生對方應該其他方面也會很不錯的錯覺。
  • 懂心理學的人,更懂世界 | 人類無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學效應,每一個都...
    本期特別推薦,人類無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學效應,每一個都發人深省。懂心理學的人,更懂世界。從而產生一種「我不去救,由別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體冷漠」的局面。這就是「南風效應」,說明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一旦方法錯誤,反而適得其反。
  • 你不知道的心理學:成年人身邊面對的人際「雷區」和心理「效應」
    其實很多人都對心理學有不少的誤會。很多人認為,心理學都是用來解決心理疾病的,只有「心理有問題」的人才需要了解。很多的人只有在痛苦不已的時候,才會想起了心理學,認為心理學就只是解決心理問題與治療心理疾病的。
  • 「每天懂一點趣味心理學」最割捨不下心理狀態:蔡格尼克效應
    這個效應就叫做「蔡格尼克效應」(Zeigarnik effect),是指人們天生就有一種辦事有始有終的驅動力。人們有時候很容易忘記已經完成的工作,因為他想要完成的動機已經得到了滿足。這就是「蔡格尼克效應」在作祟。俄羅斯心理學家Bluma Zeigarnik還注意到,服務員對未付訂單的記憶(recollection)都很好。但在顧客付了錢後,他們就不會記得訂單的那麼多細節了,所以她就開始研究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
  • 「每天懂一點趣味心理學」最明智的心理效應:倖存者偏差
    倖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嚴格意義說來,並不是心理學效應,而是一種常見的邏輯謬誤(「謬誤」而不是「偏差」)。指的是只能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
  • 人類無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學效應
    沒有人在世界上是一座孤島,在人際交往中,心理學將大有用處。心理問題已經成為現代人不能忽視的問題,無論是個人心理疏導、原生家庭教育、職場人際關係… 都應該嘗試運用心理學去介入及療愈。心理學不僅讓人更認識自己,更了解人性,更幫助人際交往有困惑的人。
  • 心理學:提升印象的心理技巧,通過「鏡像效應」建立人際關係
    當你說「我想交朋友」或「我想影響別人」時,有一本書詳細說明了如何做到這一點。有一門學科叫做「社會工程學」(Social Engineering,又被翻譯為:社交工程學),指的是利用人類心理上的漏洞和行動上的錯誤,獲取個人秘密信息的方法。
  • 【職場心理】六大職場心理學效應
    下面,跟啟涵心理(FDSP)一起去看看這些神奇的心理學知識吧。一、出醜效應——犯點錯也能提升好感度出醜也有心理學一說?是的!根據一項實驗:讓參與測試的人聽幾個人的回答問題的錄音。其中有些錄音收錄了打翻咖啡杯的聲音。當被試者被要求給錄音中的幾個人打分時,打翻咖啡的那一組獲得了更高的好感度。
  • 不可不知的趣味心理學效應
    很多的夥伴都對心理學特別感興趣,但是學習專業的心理學畢竟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和精力,今天分享一些趣味心理學效應,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巴納姆效應是心理學家伯特倫.褔勒在1948年通過實驗證明的一種心理學現象
  • 心理學小知識|人際交往中的心理效應
    有效的掌握心理學的知識,對於開展人際關係的構建與提升是有重大意義的,下面小編跟大家分享一下,在人際交往中的七個心理效應具體的運用。首因效應,首因效應由美國心理學家洛欽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應、優先效應或第一印象效應,指交往雙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對今後交往關係的影響,也即是「先入為主」帶來的效果。
  • 女人想要愛對人,就要克服「吊橋效應」
    所以,女人一定要明白一個道理:想要獲得幸福,必須要克服「吊橋效應」。那麼什麼是吊橋效應呢?吊橋效應是指當你提心弔膽地過吊橋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心跳加快。如果這個時候,碰巧遇見另一個人,那麼你就會錯誤地把你的心跳,理解為是對他的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