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懂一點趣味心理學」最割捨不下心理狀態:蔡格尼克效應

2020-12-08 心理諮詢師西叻

1927年,心理學家蔡格尼克做了一個實驗:把一群人分為甲乙兩組,同時演算相同的數學題。甲組順利演算完畢,而乙組演算中途突然被下令停止。然後讓兩組分別回憶演算的題目,乙組明顯優於甲組。沒做完,就被打斷,這種感覺很不爽!不爽的感覺深刻地留在乙組人的記憶中,久久不能忘懷。而正常完成任務的甲組,因為「完成欲」得到了滿足,他們很快忘記了任務。

這個效應就叫做「蔡格尼克效應」(Zeigarnik effect),是指人們天生就有一種辦事有始有終的驅動力。

人們有時候很容易忘記已經完成的工作,因為他想要完成的動機已經得到了滿足。

但是對於那些尚未完成的工作卻可以給他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以至於他們時時刻刻都想去把那件事情了結了。

為什麼我追劇總是停不下來?

所以你是否沉迷追劇,停不下來的狀態?這就是「蔡格尼克效應」在作祟。

俄羅斯心理學家Bluma Zeigarnik還注意到,服務員對未付訂單的記憶(recollection)都很好。

但在顧客付了錢後,他們就不會記得訂單的那麼多細節了,所以她就開始研究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

其實,這是因為一個已經開始的任務會建立一個特定於任務的張力(tension),這也就會提高對相關內容的認知力。

而當任務完成後,這種壓力會減輕(relieve),當任務中斷時,壓力會持續。伴隨著持續的張力,任務內容就會變得更容易理解和記憶。

那如何減輕這種心理效應帶來的負面影響?

1. 接納不完美

沒有誰的生活是完美無瑕的,不完美才是生活的真相。接納生活中的不完美,有些人、有些事,過去就不會再重來,一直糾結只會讓自己沉溺在過去的河流裡無法上岸,也無法呼吸。接納不完美,需要知道未完成的事情並非是不完美,而是生活中一個珍貴的「遺憾」,已經過去的事情。

2. 敢於放棄

在決定放棄時,可以給自己一場儀式化的放棄,比如寫一封信給遙遠過去的那個「TA」,與「已失去」道別;比如鄭重地告訴自己,現在的自己無法承擔這份責任,但會為將來的承擔力而努力。

3. 珍惜當下擁有

哈佛大學圖書館的館訓是「你所浪費的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奢望的明天。你所厭惡的現在,是未來的你回不去的曾經。」

在「過去-當下-未來」軸上,你的注意力在哪裡?

相關焦點

  • 心理學蔡格尼克效應:什麼樣的感情讓人上癮?
    心理學上,運用蔡格尼克效應,同樣能讓喜歡的人對你死心塌地。 01 從本質講,蔡格尼克效應,是一種記憶效應,指的是人類對尚未處理完的事情,比已經處理完的事情印象更為深刻。 可以想像下,我們對於未完成的工作,比已完成的工作記憶也是更為深刻的。
  • 「每天懂一點趣味心理學」最容易錯亂的心理認知:證人的記憶效應
    「證人的記憶」,或許大家都對這種心理效應比較陌生,但從我們的認知裡,證人通常都是提供一些客觀的證據的人,就是把自己親眼看到、親耳聽到的東西如實地講出來的人。然而,心理學研究證明,很多證人提供的證詞都不太準確,或者說是具有個人傾向性,帶著個人的觀點和意識。
  • 「每天懂一點趣味心理學」最得寸進尺的心裡效應:登門檻效應
    這個效應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弗裡德曼與弗雷瑟於1966年做的「無壓力的屈從--登門檻技術」的現場實驗中提出的。實驗過程是這樣的:實驗者讓助手到兩個居民區勸人們在房前豎一塊寫有「小心駕駛」的大標語牌。登門檻效應又稱「得寸進尺效應」,是指一個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為了避免認知上的不協調,或想給他人以前後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這種現象,猶如登門檻時要一級臺階一級臺階地登,這樣能更容易順利地登上高處。
  • 生活中可以利用的心理學,蔡格尼克記憶效應
    你有沒有過以下的體驗:在工作學習的時候,一件事(或者一個知識點)還沒有處理完,接下來你不得不處理下一個任務(下一題),然後你發現無論怎麼樣就是無法聚精會神,整個腦袋蒙蒙——你可能會想,是不是昨天沒有睡好,或者覺得是旁邊的人太吵了。
  • 「每天懂一點趣味心理學」最明智的心理效應:倖存者偏差
    但增加裝甲會大幅增加轟炸機的重量,影響其整體性能,因此研究人員需要做出選擇,只在飛機最易受到攻擊的地方加上裝甲。當時的英國軍方研究了那些從空戰倖存的轟炸機,飛機上的彈孔主要集中在機身中央、兩側的機翼和尾翼部分。故而研究人員提議,在彈孔最密集的部分加上裝甲,以提高飛機的防禦能力。
  • 蔡格尼克記憶效應【百科詞條】
    中文名蔡格尼克記憶效應/蔡加尼克效應 外文名Zeigarnik effect 應用學科心理學 應用範圍社會心理學 目錄 蔡格尼克記憶效應20世紀20年代德國心理學家Β.Β.蔡格尼克在一項記憶實驗中發現的心理現象。她讓被試者做22件簡單的工作,如寫下一首你喜歡的詩,從55倒數到17,把一些顏色和形狀不同的珠子按一定的模式用線穿起來,等等。完成每件工作所需要的時間大體相等,一般為幾分鐘。在這些工作中,只有一半允許做完,另一半在沒有做完時就受到阻止。
  • 「每天懂一點趣味心理學」終結拖延症的心理認知:蔡加尼克效應
    她遇到了一位記憶力過人的服務生,她不用筆記就能記住所有客人下單的菜餚,但是當菜餚上齊之後,蔡加尼克再次詢問服務生,她竟然完全不記得菜單了。1927年,她回到實驗室對這一現象進行試驗。她讓被試者做22件簡單的工作,如寫下一首你喜歡的詩,從55倒數到17,把一些顏色和形狀不同的珠子按一定的模式用線穿起來,等等。完成每件工作所需要的時間大體相等,一般為幾分鐘。
  • 「每天懂一點趣味心理學」情感錯覺的心理認知:吊橋效應
    阿瑟·阿倫通過這個實驗很好的論證了吊橋效應。心理學上,將人們對自己的感受做出錯誤推論的過程稱之為喚醒的錯誤歸因。在另外一組實驗中,研究者找到一位漂亮的女性做為研究助手,由她到一些大學男生中做一個調查。調查的內容並不複雜,首先,讓這些男生完成一個簡單的問卷,然後,根據一張圖片編一個小故事。
  • 你不知道的心理學:成年人身邊面對的人際「雷區」和心理「效應」
    其實很多人都對心理學有不少的誤會。很多人認為,心理學都是用來解決心理疾病的,只有「心理有問題」的人才需要了解。很多的人只有在痛苦不已的時候,才會想起了心理學,認為心理學就只是解決心理問題與治療心理疾病的。
  • 與愛情有關的6個心理效應
    同一個人在不同時間裡會有不同的感受,同樣的物品對處於不同需求狀態的人,其幸福效應是不一樣的。人們對同一事物幸福的感覺,會隨著物質條件的改善而降低。所以,有的人寧願浪費時間,也要堅持看完無聊的電影;有的人明明投資了虧本的生意或者股票,也不願意放棄割肉,都是因為已經投入太多,沉沒成本過大而難以割捨。
  • 懂心理學的人,更懂世界 | 人類無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學效應,每一個都...
    本期特別推薦,人類無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學效應,每一個都發人深省。懂心理學的人,更懂世界。從而產生一種「我不去救,由別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體冷漠」的局面。這就是「南風效應」,說明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一旦方法錯誤,反而適得其反。
  • 心理學:提升印象的心理技巧,通過「鏡像效應」建立人際關係
    當你說「我想交朋友」或「我想影響別人」時,有一本書詳細說明了如何做到這一點。有一門學科叫做「社會工程學」(Social Engineering,又被翻譯為:社交工程學),指的是利用人類心理上的漏洞和行動上的錯誤,獲取個人秘密信息的方法。
  • 蔡格尼克效應|一個人對行為上癮的認知,決定了是否能過好這一生
    很多時候,我們知道這樣的行為是錯誤的,甚至在回過頭來反思自己的時候,還有一種深深的罪惡感,覺得自己簡直就是個笨蛋,為什麼拿得起,卻放不下,戰勝不了自己內心的「小惡魔」。直到我遇到《行為上癮:拿得起,放得下的心理學秘密》這本書,我找到了答案。
  • 【職場心理】六大職場心理學效應
    下面,跟啟涵心理(FDSP)一起去看看這些神奇的心理學知識吧。一、出醜效應——犯點錯也能提升好感度出醜也有心理學一說?是的!根據一項實驗:讓參與測試的人聽幾個人的回答問題的錄音。其中有些錄音收錄了打翻咖啡杯的聲音。當被試者被要求給錄音中的幾個人打分時,打翻咖啡的那一組獲得了更高的好感度。
  • 不可不知的趣味心理學效應
    很多的夥伴都對心理學特別感興趣,但是學習專業的心理學畢竟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和精力,今天分享一些趣味心理學效應,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所以巴納姆效應的存在,總是會讓我們對自己的認識略有偏頗。如果想要避免巴納姆效應,就必須客觀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發自內心地去接納自己,不要刻意地違心地去改變自己,這樣才能活出最本真的自己。怎麼樣?你的生活中是否存在巴納姆效應嗎?
  • 人類無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學效應
    沒有人在世界上是一座孤島,在人際交往中,心理學將大有用處。心理問題已經成為現代人不能忽視的問題,無論是個人心理疏導、原生家庭教育、職場人際關係… 都應該嘗試運用心理學去介入及療愈。心理學不僅讓人更認識自己,更了解人性,更幫助人際交往有困惑的人。
  • 知道這些心理學效應,越早知道越好,不要到時候後悔莫及
    許多人有與生俱來的結束欲,關於沒有處置完的作業會有較強的自願和動機去持續結束,要做的事一日不結束,則一日不得脫節。對大大都人來說,蔡格尼克回想效應是推進他們結束作業的重要驅動力。可是有些人會走向極點,一種是過火強逼,面臨使命非得趁熱打鐵,甚至偏執地將其他任何人事物置身事外;另一種是驅動力過弱,做任何事都磨蹭煩瑣,常常功敗垂成,永久無法完全地結束一件作業。
  • 心理師教3階段從「欲擒故縱」關係中抽身
    丁允恭遭踢爆劈腿、逼女友墮胎,引發熱議,外界異口同聲痛罵「渣男」。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全觀心理健康中心臨床心理師周庭筠指出,其實無論是渣男、渣女,都很懂得利用一套技倆,在心理學上稱為「蔡格尼克效應(Zeigarnik effect)」,簡單來說,就是「欲擒故縱」,把對方吃得死死的,如果能及時覺察到自己陷入這個迷障,才有機會從不健康的感情中抽身,斷然離去。
  • 心理學效應正悄悄影響你?
    時間如果倒回年初,你是不是立下不少flag? 可是追劇後就突然停不下來?…… 別慌,可能是因為你正在被一些心理學效應悄悄影響著,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揪出它們!為什麼工作學習時不完成一個任務,就沒法聚精會神做下一個?也許你受到了 「蔡格尼克記憶效應」(Zeigarnik effect)的影響!
  • 蔡格尼克效應:1分鐘讀完,提升學習效率,很簡單
    蔡格尼克效應這就是著名的蔡格尼克效應。蔡格尼克效應也叫做契可尼效應,是指人們天生有一種辦事有始有終的驅動力,人們之所以會忘記已完成的工作,是因為欲完成的動力已經得到滿足;如果工作尚未完成,那麼,這同一動機便使他對這件事情充滿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