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富人不想退休,窮人卻逃避工作。」
越是貧窮的人,越是逃避工作。你的身邊,是否經常有人這樣抱怨:「煩死了,晚上又要加班!」「這件事情還沒做完呢,又臨時給我安排事情,還讓不讓人休息會兒了!」「這周末老闆說全公司都要加班,還不給加班工資」······
越是富有的人,越是忙得焦頭爛額。56歲的馬雲,雖然退休了,卻依然在公益事業、湖畔大學等事情上忙得不可開交;76歲的任正非,更是頂著巨大的壓力,和美國抗爭著;65歲的比爾蓋茨、90多歲的巴菲特、查理芒格,都曾是世界首富的他們,依然經常在全世界各地奔波,忙碌著。
為什麼?難道富人都不覺得累嗎?難道富人都不想多陪陪家人嗎?難道富人都不想:什麼事都不用做,就天天吃喝玩樂就行。這樣的生活不好嗎?畢竟他們已經實現了財富自由,有這樣的條件啊。
為什麼?看完下面這封信,或許你就有答案了。
這是一封「美國歷史第一首富」、「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一封信。當時他的兒子,就跟現在的很多富二代一樣,不願工作,就想恣意享受財富帶給他的奢靡生活。洛克菲勒就寫了這樣一封信,他的兒子仿佛被閃電擊中一般,恍然大悟,從此開始對工作傾注100分的熱情。
這就是你期待的,不用工作的美妙日子
親愛的約翰:爸爸曾看過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這個故事讓我感觸良多。
在古老而神秘的埃及,有一個騎士死後,發現自己來到一個美妙而又能享受一切的地方。他剛踏進那片樂土,就有一個身穿白衣的天使來到他身邊並對他說:「尊敬的勇士,您有什麼需要嗎?在這裡有您想要的一切:有享不盡的美味佳餚,有各種娛樂方式供您選擇,還有美若天仙的絕世佳人,您都可以盡情享用。」
騎士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即驚奇又高興,他暗自竊喜:難道我來到了天堂?
接下來的好幾天,他都在品嘗所有的佳餚美食,同時盡享美色的滋味。然而,一段時間之後,他卻對這一切感到索然無味了,於是他就對天使說:「我對這一切感到很厭煩,我需要做一些事情。你可以給我找一份工作做嗎?」
他沒想到,他所得到的回答卻是搖頭:「很抱歉,我的先生,這是我們這裡唯一不能為您做的。這裡沒有工作可以給您。」
騎士非常沮喪,憤怒地揮動著手說:「這那裡是什麼天堂,還不如讓我去地獄!」
「您以為,您在天堂麼?」那位天使溫和地說。
······
我曾經無比嚮往的美妙生活,原來只是自欺欺人
現在,您可以靜下心來,想一想那種日子:不用工作,天天只需要吃喝玩樂就行。這樣安逸享樂的生活,你能享受多少天,而不心生厭倦?
我曾經真的試過這樣的日子。
那段時間,我也是無比的厭倦工作,於是狠心辭掉高薪的工作,準備痛痛快快去玩個半年,把之前一直想去的地方,都去玩一遍,好好給自己放鬆一下。
於是買了動車票,從上海出發,先到南京回母校轉了一圈;接著飛到西安,去看了期待已久的秦始皇陵;接著坐了兩天兩夜的動車,穿過戈壁灘,到了烏魯木齊;接著又飛到在渴望已久的麗江,準備住上幾個月,好好享受一下安逸而寧靜的生活。
可不到一個禮拜,在爬了玉龍雪山,逛完了整個麗江古鎮,連周邊的大大小小景點都逛完了之後,我覺得寡然無味了,對那些曾經期待已久的美景已提不起任何興趣。於是我就天天泡在民宿,和老闆喝喝茶,聊聊天。
就這樣又過了3天,我實在待不下去了。我覺得我再待下去就要瘋了。於是和老闆協商,把原本半年的房租退了,買了機票,又飛回了上海。
前前後後,不到一個月時間,我就受夠了那種,曾經以為的「不用工作,只用享樂」的美妙生活······
你有過這樣的體驗嗎?你堅持了多久?
我才懂得,洛克菲勒在信中跟他兒子說的那句話:失去工作就等於失去快樂。但是令人遺憾的是,有些人卻要在失業之後,才能體會到這一點,這真不幸!
使人成熟的不是歲月,而是經歷。百味嘗遍,自然看透。
我上面提到的那個麗江民宿老闆,他有過和我一樣的經歷和體會。
5年前,他也辭掉了工作,來到了夢寐以求的麗江,準備恣意的玩樂。可也是不到一個月,他也快憋瘋了。最後他租了個民宿,開起了客棧;還是覺得生活沒意思,又去承包了一塊地,種起了當地的土特產,做起了農民······
「人啊,還是得有事做,不然真會被憋瘋。」這是他的原話。
洛克菲勒:工作的態度,決定了我們快樂與否。
讓我們繼續品讀,洛克菲勒寫給他兒子的信:
爸爸從未像有些人那樣抱怨他的僱主,說:「我們只不過是奴隸,我們被僱主壓在塵土上,他們卻高高在上,在他們美麗的別墅裡享樂;他們的保險柜裡裝滿了黃金,他們所擁有的每一塊錢,都是壓榨我們這些誠實的工人得來的。」
爸爸不知道這些抱怨的人是否想過:是誰給了你就業的機會?是誰給了你保障家庭的可能?是誰讓你得到了發展自己的可能?如果你已經意識到了別人對你的壓榨,那你為什麼不結束壓榨,一走了之?
工作的態度決定了我們快樂與否。同樣都是石匠,同樣在雕塑石像,如果你問他們:「你在這做什麼?」
他們中的一個人可能就會說:「你看到了嘛,我正在鑿石頭,鑿完這塊我就可以回家了。」這種人永遠視工作為懲罰,在他嘴裡最常吐出的一個字就是「累」。
另一個人可能會說:「你看到了嘛,我正在做雕像。這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但是酬勞很高。畢竟我有太太和四個孩子,他們需要溫飽。」這鐘人永遠視工作為負擔,在他嘴裡經常吐出來的一句話就是「養家餬口」。
第三個人可能會放下錘子,驕傲地指著石雕說:「你看到了嘛,我正在做一件藝術品。」這種人永遠以工作為榮,工作為樂,在他嘴裡最常吐出的一句話是「這個工作很有意義」。
天堂和地獄都有由自己建造。如果你賦予工作意義,不論工作大小,你都會感到快樂,自我設定的成績不論高低,都會使人對工作產生樂趣。如果你不喜歡做的話,任何簡單的事都會變得困難、無趣,當你叫喊著這個工作很累人時,即使你不賣力氣,你也會感到精疲力竭,反之就大不相同。事情就是這樣。
在信的最後,洛克菲勒深情款款的跟他的兒子說:
「我的兒子,如果你視工作為一種樂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視工作為一種義務,人生就是地獄。檢視一下你的工作態度,那會讓我們都感覺愉快。——愛你的父親」
建議您把這句話複製保存下來,因為這句話,對您和您的孩子同樣重要。它能讓您和您的兒子,在思維上,拉開與別人的距離。
這就是「曾經地球上最富有的人」的人生智慧。在兒子每次遇到一道坎的時候,他都會給兒子寫一封信,去開導他,提升他的認知,幫助他完成思維的躍遷。就靠高層次的智慧,洛克菲勒家族,打破了「富不過三代」的魔咒,至今已經繁盛了六代,依然屹立在世界財富的頂端。
這些智慧,同樣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領悟,去思考,去提升我們的思維境界,從而完成層次的躍遷。
今天,我們很幸運,洛克菲勒的後人把這38信公開,出版成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讓我們也有機會去一睹這個個智慧老人的高層次思維。
這本書一經面世就很快被搶購一空,一度洛陽紙貴。而搶購這本書的,多是商界人士,一度被稱為「影響世界的珍貴家書」。
李嘉誠把它奉為家教聖經,視為最重要的枕頭書之一;
王健林親自買了一本,給王思聰當做20歲的生日禮物。
今天也把這本書分享給不甘平庸的您,如果您也想實現財富自由,拉開您與他人之間的思想距離,也希望您的孩子將來不為錢所累,那這本書,值得你放在床頭,細細品讀。
這套共書39.8元(包括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哈佛家訓+猶太人教子枕邊書+巴菲特寫給女兒的一生忠告+西點軍校),適合每一個不甘平庸的靈魂,點擊下方連結可團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