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因害怕而不敢反對「批判性種族理論」

2021-02-19 CP中文

一位教育活動家說,批判性種族理論(Critical Race Theory,CRT)已經滲透進基督教私立學校,家長們則因害怕而保持沉默。

埃拉娜·亞倫·費斯拜恩(Elana Yaron Fishbein)成立了名為No Left Turn in Education的組織(教育不能左傾),以幫助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發揮主導作用,並與反對批判性種族理論的人站在一起。該組織的口號之一就是 「是教育,而不是灌輸」。自2020年8月建立以來,短短幾個月時間,她的臉書小組人數就急劇增長。如今,她的小組在18個州都有分組。

「很多家長說『你如何要反對它(CRT)呢?」直到你看到裡面的內容。它與[它所宣稱的]完全相反,」費斯拜恩告訴《基督郵報》。

費斯拜恩對抗批判性種族理論的勇氣來自她的猶太信仰背景,她說。

出生在以色列的她指出,「比起歷史上的任何群體,猶太人更遭受了種族主義和種族主義的後果。我難道要坐視他們的所作所為,把這個國家變成一個種族主義國家嗎?把種族主義和特權歸咎於所有白人?作為一個以色列人,我知道如果我不站起來反抗,我們就完了。」

她敲響了警鐘,公立和私立學校都開始教授CRT以及全面的性教育,這種教育不是鼓勵自製,而是注重將婚外性行為正常化,鼓勵迷茫的孩子們質疑自己是男是女。

批判性種族理論有不同的定義。牛津參考文獻指出:「CRT認為由多數白人和中產階級學者佔據的特權地位是全面揭露種族主義的主要障礙,這種種族主義被認為已經滲透到法律、規則、概念和制度中。」

保守派網站Pulpit & Pen認為,CRT的危險之處在於,它 「從根本上反對美國民權運動」,因為它並不主張平等對待人,而是認為 「法律實際上可能需要[偏向]少數身份群體」來重新分配權力。Pulpit & Pen指出,CRT認為種族是人類身份的決定性特徵,每個人要麼屬於掌握權力的壓迫者,要麼屬於被壓迫者。

費斯拜恩認為:「他們給批判性種族理論附加了許多美麗的名字,但它們的含義卻恰恰相反。當然,我們是『反種族主義』。當然,我們是『支持多樣性』。但他們的意思恰恰相反。」

她說,教會和基督教學校正在教孩子們如何用種族來劃分彼此,看膚色而不是看品格。

這不僅是在公立學校教授,而且 「它廣泛存在於天主教學校,聖公會學校,特許公立學校,我們從大多數私立學校得到了證實,」她堅持認為。

「大多數的私立學校也都與這同流合汙。甚至在宗教學校和很多教堂裡也非常普遍。很多猶太會堂已經醒悟了。」

在密蘇裡州,一名學生提起訴訟,稱她的天主教學校試圖強迫她撒謊說自己是種族主義者。內華達州的一所特許學校強迫學生表明自己是某個種族的成員。加利福尼亞州的一所公立學校讓孩子們在課堂上按 「特權」給自己排名。其中一些定義特權的要素是某人是否是白人和基督徒。

這些事件並不孤立。根據傳統基金會教育政策中心(The Heritage Foundation)主任林賽·伯克(Lindsey Burke)的說法,美國14000個公立學校董事會中的許多人都在接受CRT。這種教育變革的一個關鍵驅動力是《紐約時報》提出的 「1619項目」,該計劃提倡這種思想。

她說:「全國有4500多間教室已經開始將1619項目的課程材料納入教學內容」。

伯克和她的同事專門向全國各地的學校董事會成員和家庭詢問了1619項目的情況,50%的家長和70%的學校董事會成員表示,他們不希望學校使用以奴隸制的影響為國家敘事中心的教學材料。同樣,70%的家長和74%的學校董事會成員認為,奴隸制是危害國家的悲劇,自由和繁榮才代表了美國人。

他們的數據顯示,只有25%的家長和17%的學校董事會成員認為,應教給學生們自由和平等的建國理想在寫作時是錯誤的,因此必須重新塑造美國歷史。

費斯拜恩認為,批判性種族理論經常不被反對,因為它的反對者感到太害怕與之對抗。她經常遇到一些人,他們甚至不告訴自己的親密朋友,他們反對這種意識形態。

她遇到的一位婦女有一位親密的朋友,她會接待她的孩子們過夜。多年來,她覺得不敢說出她反對她們孩子就讀的學校發展CRT。當她終於對朋友說出她的觀點時,她的朋友也認同她,並說她也感到害怕,不敢分享自己的真實信念。

當費斯拜恩第一次反對自己學校的CRT時,家長們並不願意和她站在一起。她說,幾個人大聲譴責她。

「私刑是公開的,但支持是私下的,」她說。「我真的很擔心人們不敢說話。人們說他們100%支持我,但他們不敢說話。這讓我大吃一驚。在這個擁有第一修正案權利的國家,人們怎麼會害怕說話?」

費斯拜恩鼓勵家長們競選校委會,組建網絡,利用No Left Turn in Education網站上的資源,反擊CRT教學。

「學校董事會決定了課程,」她說。「你關心你的孩子嗎,你關心你的家庭嗎,你關心你的國家嗎?你必須開始參與進來。」

相關焦點

  • 著名黑人牧師因批判種族理論脫離美南浸信會,多位教會領袖發聲
    「進一步說,我們堅決反對美南浸信會內部任何試圖通過福音攪擾種族和解和否認系統性不公正現實的運動。否認系統性不公正將會是忽略罪對個人、社會和制度的影響。我們相信上帝呼召我們以個人身份進行悔改並將其作為教會傳統,但我們的內心對他的呼召變得冷漠,繼續為著金錢、制度和影響力而奮鬥。」
  • 黑人真的反對種族歧視?實際上他們只是反對自己被歧視
    我反對種族歧視並不是支持這種垃圾人,而是我認為種族歧視本身是不應該被提倡的行為。而通過這個視頻中的黑人,我們甚至可以看出為什麼黑人在全球的反種族歧視運動屢戰屢敗甚至逐漸妖魔化? 很大原因就是因為大部分黑人本身的價值觀就是割裂的。
  • 那些反對素質教育的家長,他們在害怕什麼?
    知道歷史的朋友們都能發現,但凡是改革,都會帶來一部分人的反對,一部分人的理解和支持。我們以歷史上有名的「商鞅變法」為例,秦國以法學派傳人商鞅在秦國推行變法,一舉奠定了秦國在七國中的王者地位,可以說沒有商鞅的變法,就不會有後面秦王嬴政統一六國的偉大壯舉。
  • 家長應如何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
    1歲時被診斷為腦癱,高中畢業後以高出一本線40多分的優異成績考上了大學,之後繼續深造,直至攻讀博士;四肢無法協調,僅能靠輪椅來進行移動,32歲時卻已去過世界上20多個國家……自信、努力、凡事擁有自己的見解,是同事們對他的評價。
  • 美南浸信會眾神學院主席發表聲明,譴責批判種族理論
    」與他們的信仰不相符。根據浸信會新聞社(Baptist Press)的報導,這一由六間神學院組成的理事會投票通過了這一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決議,還拒絕了批判種族理論。理事會聲明部分有提:「根據美南浸信會目前的對話,我們一同站在美南浸信會歷史上以任何形式譴責種族主義的一邊,我們也宣布批判種族理論、交錯性和批判理論的任何版本都與《浸信會信仰與信息》不相符。」
  • 加拿大溫哥華舉行遊行示威反對種族歧視
    因美國弗洛伊德事件引發的示威活動5日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行,民眾走上街頭反對種族歧視,抗議在美國發生的針對非洲裔群體的種族歧視行為。 新華社發(梁森攝)6月5日,抗議者手舉「黑人的命也是命!」和「奴隸制從未被消滅,反而得到了進化!」等標語在加拿大溫哥華參加示威活動。
  • 如何運用保羅·埃德框架進行批判性思維(高端理論)
    批判性思維為設計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方法,通過合理的歸納推理和演繹推理來評價論點和觀點,從而提高思考。在設計中,我們可以運用批判性思維來擺脫當前的思維定勢,從而達到創新的效果。批判性思維過程基於三個主要階段:觀察問題以建立理性知識,提出問題以分析和評估數據,解決或最終找到問題的答案。
  • 在反對種族歧視上,日本居然成了美國黑人的「偶像」?
    在一戰後的巴黎和會,日方要求加入一條種族平等的條款,保障有色人種的權益。西方政治家害怕刺激白人民眾,拒絕種族平等方案,澳大利亞高官休斯表示:「如果我同意方案,我就要被暴徒扒光衣服,拉出去遊街。」1920年代和1930年代,日美在亞太地區的爭霸加劇了雙方分歧。日方咄咄逼人,擴大海軍規模,意欲建立太平洋霸權地位。
  • 談談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
    在對「批判性思維」能力進行比較時,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中國大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隨著年級升高而遞減。一位紐約大學教授說:「中國學生很善於總結,但不善於批評、分析和提出自己的觀點。」什麼是批判性思維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呢?先來認識一個詞「批判的」(critical)。
  • 矽谷科技大佬紛紛就美國抗議發聲:反對種族不平等和警察暴行
    來自谷歌、Snap、蘋果、Facebook、亞馬遜、微軟以及特斯拉等公司的執行長們,公開在社交媒體上向員工發帖和備忘錄,反對種族不平等和警察暴行。
  • 不反對種族歧視了?黑人要「回家」了?還是覺得非洲好啊
    近日美國爆發了反對種族歧視抗議遊行,起因是由一個白人警察虐殺黑人男子導致男子死亡而引起的事件,隨後抗議遊行持續發酵,目前已經升級為暴力遊行和示威者鬧獨立,根據數據統計,這次抗議遊行引發的混亂造成的經濟損失已經超過了以前的洛杉磯騷亂,在媒體的報導中,我們可以看到視頻中並不全是黑人抗議遊行,其中也有很多白人參與反對種族歧視抗議遊行,
  • 不敢長大,不敢犯錯,孩子們到底在害怕什麼?
    她什麼都不敢做,不敢騎自行車,因為害怕摔倒;不敢坐電梯,因為恐高;不敢和男孩子說話,因為害怕別人會笑話自己。 她有個對她照顧極度周到的媽媽,我後來才知道這個孩子從小到大就沒有摔過跟頭,哪怕是在學走路的時候,都沒有跌倒過。因為,她的媽媽從來沒有給她跌倒的機會。
  • 反對種族歧視 南非多地舉行和平抗議活動
    原標題:反對種族歧視 南非多地舉行和平抗議活動當地時間6月8日,南非 普利托利亞、約翰尼斯堡、開普敦、德班等多地舉行反種族歧視抗議活動。來自不同種族,不同膚色的人們聚集在各地的美國使領館門口,舉行和平抗議活動。
  • 批判性思維素質:因何缺乏,如何補足
    批判性思維強調探究實證來發展知識,探究即以問題為導向,其方法的最早來源就是批判性思維的鼻祖——蘇格拉底問答法。其實,有兩個事實應該早已經是常識:一是問題是認識進步的必要條件,沒有好問題,就沒有新發現;二是中國學生提不出問題。歐美教育界對中國留學生的普遍印象也是這樣:一個是課堂上沉默,一個是不會分析和論證性寫作。
  • 批判性思維專題|張建軍:批判性思維培育的演繹邏輯之根
    然而,在當前關於批判性思維培育的討論中,卻出現了一種「淡化邏輯教育」的趨向,其表述方式是如下「兩個反對」:一是反對批判性思維培育中的「邏輯主義觀念」,二是反對批判性思維培育的「邏輯取向」。在此影響下,出現了批判性思維課程衝擊邏輯基礎教育的奇怪現象。我對此的憂慮是基於對形式理性在當代社會文化發展中的基礎地位和我國邏輯基礎教學仍然十分薄弱之現實的認識。
  • 澳大利亞接近9成人反對修改《種族歧視法》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香港《東方日報》4月15日報導,澳大利亞大多數人反對對於《種族歧視法》的修改。澳大利亞最新民意調查顯示,88%受訪的選民反對當局修改《種族歧視法》,其中在工黨及綠黨的支持者中,反對修法的比例高達92%,而在執政聯盟的支持者中,也有84%表示反對。
  • 什麼是批判性思維?(上)
    從古希臘到文藝復興,到啟蒙運動,到現代科學,傑出的批判性思維者,就是創造知識的人。批判性思維強調求知中證據、邏輯的重要性,反對依靠權威和流行觀點,要求能夠區分理性和情感的觀念。其倡導理性的公共說理,因此也應該成為現代公民的基本素養。
  • 「媽媽,我害怕」,不敢獨自上廁所的兒子,這幾招家長學習一下
    文章為糖果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最近有小夥伴向我求助:周末她跟兒子樂樂去小朋友家聚會時,兒子不敢自己上廁所,拽著媽媽的衣角,要一起去廁所。孩子膽小,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孩子晚上不敢一個人睡覺,非要父母陪講故事,要媽媽陪著睡。
  • 南灣一中學或更名山本 部分亞裔家長聯署反對
    不過,去年有學生提出,喬丹和特爾曼是優生學倡導者和白人種族優越的鼓吹者。 優生學是一門研究如何讓人在各機能獲得最大化提升的學科。不過根據二戰後對納粹罪犯的審查發現,這些罪犯都承認是美國的優生學者啟發和協助了希特勒的種族淨化法律,最終導致了駭人聽聞的種族大屠殺。上世紀初在美國,優生學的各種措施被用來加強白種人種族淨化的手段,諸如州法禁止種族間通婚,也即「反異族通婚法」。
  • 經濟學人文藝 || 反對種族歧視用語
    英文部分選自經濟學人20201003期文藝版塊Johnson詹森專欄Justice and just slips公平正義和一時失言The battle against racist language is too important to trivialise反對種族歧視用語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