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接過一個印象深刻的案例:
一個十六歲的孩子,看起來卻像不到十歲的樣子,無論是說話的聲音,還是身體的發育。更令人震驚的是,她的思維甚至令人感覺只是一個五、六歲的孩子。
她什麼都不敢做,不敢騎自行車,因為害怕摔倒;不敢坐電梯,因為恐高;不敢和男孩子說話,因為害怕別人會笑話自己。
她有個對她照顧極度周到的媽媽,我後來才知道這個孩子從小到大就沒有摔過跟頭,哪怕是在學走路的時候,都沒有跌倒過。因為,她的媽媽從來沒有給她跌倒的機會。
或許,這個媽媽真的是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她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這樣是害了孩子。
如今,孩子已經有了很嚴重的心理問題,可是這個媽媽卻依舊沒有認識到自己的問題。
直到我們和她談過之後,她才發現自己錯了許多,否則的話她或許將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個非常合格的好媽媽。
這個母親不知道,她對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讓孩子不敢面對外面真實的世界。
孩子的潛意識裡擔心自己長大後,會失去母親的愛,所以孩子無論是心靈還是身體的發育都停滯了。
從心理學的「客體關係理論」上講,所有的心理問題都是關係的問題,每個人都渴望掌控關係。上述案例中的這個媽媽,不知不覺地用過度的愛來掌握著她與孩子的關係。
而對於孩子來說,維持與重要養育者的關係極其重要。他們擔心會被父母拋棄、父母離婚等等,並在內心深處感到焦慮;
他們會擔心一旦自己長大了,會騎自行車了,可以談戀愛了,就會失去母親那無微不至的關愛。
母親沒有學會把孩子推出去,孩子在母親的過度的照顧下,失去了長大的力量,也沒有能量讓自己擺脫母親的過度關照。
當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時候,母親發現自己被孩子纏住了,因為孩子有病了,什麼都不會,根本離不開自己,很是苦惱。
我曾在之前的正念課程裡,和學員談到了「客體喪失」的概念:
客體,是一個人生命得以存在的重要的基礎,早年可以是一個乳頭,可以是媽媽、爸爸,再往後可以是兄弟姐妹、爺爺奶奶等家族成員。
甚至不局限於家庭,對一個孩子來說,一個玩具,一個寵物,一個好玩伴,都有可能是孩子的重要客體。
很不幸,總有一些人、一些孩子會失去客體,有的是暫時的失去,有的是永久的失去。嬰兒失去客體,其痛苦是無法形容的,是一切失去客體的原型。
所以,孩子們對「客體喪失」有著極端的恐懼。為了緩解這種焦慮,他們把原因歸到自己的身上,認為只要自己做好了,就不會失去自己對自己而言重要的客體,哪怕為此要付出心身健康受損的慘重代價。
比如,我還接過一個女孩,父親有點重男輕女,從小對她要求很嚴,不許犯錯,許多事情上都按男孩子教育。
有一次,父親帶女孩上公園,她想去湖邊玩,父親卻想讓她在草地上跑。她沒有聽父親的,結果父親拋下她轉身就離開了公園,女孩嚇壞了在後面一邊哭一邊追逐父親。可是,即使她跌倒了,父親也沒有站下來等她。
當女孩進入青春期之後,月經來了幾次就不再來了。在她的潛意識裡面,自己如果是男孩子就會被父親接受。
等她上了高中之後,出現了嚴重的焦慮症。她做任何事情都害怕做錯,凡事追求完美。
這個女孩之所以如此,亦是因為她的潛意識裡面擔心失去重要的客體「父親、母親」。
她的潛意識裡對關係的定義是「我做的不夠好,所以父母不要我了。我只有努力做到完美,父母才會接納我。」
此時,在看到這篇文章的你,是否會想起自己的問題?
童年的創傷,對我們有著如此深遠的影響,我們需要慢慢地面對它,漸漸地長大。當你犯錯了,沒關係,在內心深處對你說:「你依舊還是一個好孩子!」
正念催眠在線課程
你是否希望改善焦慮、抑鬱、強迫等心理問題?
你是否希望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從而更好地和家人、朋友、孩子溝通?
你是否希望改善自己的身心狀況,提升身心健康?
你是否希望可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提升自我幸福感?
來參加我們現已推出的
《李濤老師正念催眠在線課程》吧!
「精誠」心理諮詢師成長培訓計劃
如果你,學習過心理諮詢相關理論知識,卻因遲遲沒有個案的實踐,對真正的心理諮詢心存忐忑;
如果你, 作為諮詢師已經接待了一些來訪者,但碰到棘手的案例時,卻仍舊不知如何處理;
如果你, 作為諮詢師在諮詢過程中積蓄大量負性情緒,卻不知如何來進行代謝統合;
……
那麼,歡迎你參加我們的
「精誠」心理諮詢師成長培訓計劃!
大家好!因為公眾號平臺最近更改了推送規則,為了保證我們每次更新的文章可以被大家看到,請大家在看完文章後點擊一下「贊」和「在看」,或者直接將我們的公眾號設為星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