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一個「明星」來到了廈門!
不少本地外地的粉絲
都被它深深吸引!
它是誰?
它就是一隻小鳥!
學名為紅胸姬鶲(wēng)
近日,不少冬候鳥來廈過冬,特別是在虎頭山公園,這些來自天空的精靈吸引眾多本地和外地觀鳥愛好者蹲點拍攝。這些冬候鳥中,有一隻學名為紅胸姬鶲的小鳥,成為觀鳥愛好者眼中的明星。
它長什麼樣
快來看看
虎頭山公園內,紅胸姬鶲在枝頭飛躍。(廈門觀鳥會許老師提供)
記者從廈門市觀鳥協會了解到,紅胸姬鶲被觀鳥愛好者清晰地拍下,刷新了廈門市觀鳥協會整理的《廈門鳥類名錄》記錄,成為第389種被記錄在冊的鳥兒。
鳥友一早坐動車來廈
拍完後當晚趕回福州
最近
在湖裡虎頭山公園靠近北門的小坡上
記者看到不少穿著迷彩衝鋒衣
戴著圓邊帽
扛著單眼相機、長焦鏡頭
和三腳架的觀鳥愛好者
記者跟隨他們來到坡頂的風雨亭時發現,已經有幾名觀鳥愛好者在此守候,架起相機,將長焦鏡頭指向樹叢。
「來了來了……」廈門市觀鳥協會會員吳先生低聲提醒,並指向落在附近枝幹上的一隻小鳥。四五支長焦鏡頭立即對準這一位置。
據吳先生介紹
近期虎頭山公園出現不少冬候鳥
本地觀鳥愛好者已經蹲守好幾天
最「瘋狂」的從早晨一直蹲到天黑
三餐都叫外賣解決
「這幾天
還有特地從海口、汕頭、三明等地
坐飛機、動車來的。」
觀鳥愛好者王先生來自福州
他坐動車來廈門
拍攝一整天后
終於拍到心儀的冬候鳥照片
當晚就乘動車返回了福州
一隻落單小鳥現芳蹤
各地鳥友爭相拍攝
在觀鳥愛好者拍攝的鳥兒中
這隻學名為紅胸姬鶲的鳥兒
成為大家心目中的明星
這隻鳥兒看起來十分普通,上體為灰黃褐色,眼周白色,尾上覆羽,基部白色,個頭嬌小。廈門市觀鳥協會秘書長林鴞告訴記者,廈門市觀鳥協會在廈觀測到紅胸姬鶲之後,已收入《廈門鳥類名錄》,它成為名錄中的第389種鳥兒。
據悉
幾天前
觀鳥愛好者拍下這隻鳥兒之後
為了確認「它是誰」
眾多觀鳥愛好者進行了激烈討論
「這是只亞成雌鳥,不好辨認。」廈門市觀鳥協會理事陳浩告訴記者,紅胸姬鶲常年生活在西部地區,如西藏、新疆西北部,一般以群落的方式出現。觀鳥愛好者拍到的是一隻雌性的亞成鳥,一開始大家出現了誤判,後來有人提出異議,經過討論和多方詢問,由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林清賢博士反覆對比驗證後,才確認是紅胸姬鶲。
這隻來到廈門的紅胸姬鶲,很可能是落單的迷鳥。陳浩說,紅胸姬鶲被確認後,立即在觀鳥圈裡引起轟動,眾多外地觀鳥愛好者來到廈門,就是為了拍攝到它的芳容。
延伸
市民護鳥意識強 公園鳥兒不怕人
近段時間正趕上冬候鳥遷徙
虎頭山公園每天都有觀鳥愛好者蹲點
他們把鏡頭對準了
紅胸姬鶲、黑枕王鶲、八聲杜鵑等
八聲杜鵑枝頭停歇
(廈門觀鳥會理事 陳浩攝)
黑枕王鶲靜立枝頭
(廈門觀鳥會許老師提供)
吳先生告訴記者
他就是在蹲守八聲杜鵑的過程中
意外拍到紅胸姬鶲的
八聲杜鵑喜歡高處,善於隱藏,在福建,常常「只聞其聲不見其身」。吳先生推斷,虎頭山公園生態好,遊人不幹擾鳥兒,鳥兒才落得低,不怕人。
「廈門市觀鳥協會和媒體會進行鳥類保護的相關宣傳,市民保護鳥類的意識強,看到捕鳥現象會主動報警。」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林清賢博士倡議,不買野鳥,不抓鳥,不餵食,人人都為保護鳥類貢獻一份力。
劃重點
不買野鳥
不抓鳥,不餵食
一起來保護這些可愛的小精靈吧
廈門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
記者:柯愷筠編輯:盧婷雯 值班主任:蔡萍萍
廈門日報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
標星+置頂廈門日報
一秒找到日報君
廈門日報社微信矩陣